
ICS 59.100.10 Q 3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7690.5-—2013/ISO1888:2006
代替GB/T7690.5—2001
增强材料 纱线试验方法
第5部分:玻璃纤维纤维直径的测定
Reinforcements---Test method for yarns-
Part 5 :Determination of fiber diameter for glass fiber
(ISO 1888:2006,Textile glass—Staple fibers 0r filaments-
Determination of average diameter,IDT)
2014-06-01实施
2013-09-18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标准增强材料纱线试验方法
第5部分:玻璃纤维纤维直径的测定 GB/T7690.5—2013/ISO1888:2006
*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甲2号(100013)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北街16号(100045)
网址www.spc.net.cn
总编室:(010)64275323发行中心:(010)51780235
读者服务部:(010)68523946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
开本880×1230 01/16 印张0.5 字数10千字 2013年12月第一版 2013年12月第一次印刷
*
书号:155066·1-47849 定价 14.00元
如有印装差错 黄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
版权专有侵权必究举报电话:(010)68510107
GB/T7690.5-2013/ISO1888.2006
前 言
GB/T7690《增强材料纱线试验方法》分为6部分:
第1部分:线密度的测定;一第2部分:抢度的测定;第3部分:玻璃纤维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的测定;第4部分:硬挺度的测定;第5部分:玻璃纤维纤维直径的测定;第6部分:抢度平衡指数的测定。
本部分为GB/T7690的第5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GB/T7690.5一2001《增强材料纱线试验方法第5部分:玻璃纤维纤维直径的测
定》,与GB/T7690.5一2001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将“范围”中注1的内容变更为正文(见第1章,2001年版的第1章中的注1);删除了“引用标准”和“定义”两个章节(见2001年版的第2章和第3章); -显微镜的最小放大倍数由“500倍”修改为“400倍”(见2.2.1,2001年版的4.2.1);增加了去除纤维中浸润剂的方法(见2.3.1)。
本部分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IS01888:2006《纺织玻璃定长纤维和连续纤维 平均直径的测定》,作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修改了标准名称。 本部分由全国玻璃纤维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5)归口。 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国家玻璃纤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唐健、李建军、陈尚、方允伟、师卓、陈建明。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7690.5—1989,GB/T7690.5—2001。
1
GB/T7690.5—2013/ISO1888:2006
增强材料纱线试验方法
第5部分:玻璃纤维纤维直径的测定
1范围
GB/T7690的本部分规定了玻璃纤维产品中纤维平均直径(即实际直径的平均值)的两种测试方法,即纵向法和横截面法。
本方法适用于玻璃纤维制品中的定长纤维或连续纤维。 不得将平均直径与公称直径相混淆,公称直径是用来命名纱线和其构成材料的,是与平均直径相关
的修约成整数的数值。
2方法A:纵向法
2.1原理
将纤维和单丝浸人一种与其折射率不同的液体介质中,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纵向轮廓线并测量直径。 2.2仪器 2.2.1显微镜,配备以下装置:
一内装测微计的目镜,目镜与物镜的总放大倍数至少为400倍,最好能达到1000倍。显微镜的分辨率应能满足测量值至少能精确到0.5μm(见注);一可横向移动和转动的载物台;一照明系统。 注:该系统可用显微投影仪代替或配合,在显微投影仪上面可用透明的标尺(孤形尺更好测量试样。 推荐的显微镜是采用平面偏光,并配有科勒光源照明系统和阿贝聚光镜。为了读数更准确也可安
装一个绿色滤光片。 2.2.2测微计标尺,用于光学系统的校准,最小分度值为0.01mm。 2.2.3载玻片(厚度1.10mm~1.35mm)和盖玻片(厚度0.16mm~0.19mm),盖玻片的厚度应定期校验。 2.2.4液体介质,折射率与被测纤维的折射率不同(但不要相差太大)。醇、水杨酸甲酯、1:2的甘油和水的混合物都是适合的介质。 2.2.5刀片或剪刀。 2.2.6马弗炉,温度能控制在(625士25)℃。 2.3操作 2.3.1除去被测纱线的浸润剂不是必须的。然而如果纱线中的纤维在液体介质中不能分散时,应在 625℃的马弗炉(2.2.6)中灼烧纱线以去除纤维表面的浸润剂。 2.3.2安装配有相应光学系统和可移动载物台的显微镜(2.2.1)。用测微计标尺(2.2.2)校准光学系统。
1
GB/T7690.52013/IS01888:2006
2.3.3按如下方法制备试样:
用锋利的刀片或剪刀(2.2.5)切取长度不超过25mm的纤维作为试样。 将试样放置在载玻片(2.2.3)上。 将纤维分开,使它们不再是紧密的一束,但仍基本保持相互平行。 用玻璃棒蘸取一滴液体介质在载玻片上,浸渍试样并覆盖上盖玻片。
2.3.4将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调节试样的位置至纤维边缘轮廊清晰,调整载玻片的位置,使目镜内测微计刻度尺与一根纤维垂直。 2.3.5将测微计从纤维的一个边移到另一个边,记录移动距离。
当使用显微投影仪(见2.2.1中的注)测量时,只需利用透明标尺刻度测量纤维的一边到另一边的距离。 2.3.6移动载玻片,随机选择纤维,直至获得25个读数。
3方法B:横截面法
3.1原理
在显微镜下观察被固化树脂包裹的纱束的横截面,测量纱束中给定数量的纤维直径。
3.2仪器
3.2.1显微镜,配备以下装置:
内装测微计的目镜,目镜与物镜的总放大倍数至少为400倍,最好能达到1000倍。显微镜的分辨率应能满足测量值至少能精确到0.5μm(见注);一可横向移动和转动的载物台;
—照明系统。 注:该系统可用显微投影仪代替或配合,在显微投影仪上面可用透明的标尺(弧形尺更好)测量试样。 推荐的显微镜是采用平面偏光,并配有科勒光源照明系统和阿贝聚光镜。为了读数更准确也可安
装一个绿色滤光片。 3.2.2测微计标尺,作为光学系统的校准,其最小分度值为0.01mm。 3.2.3浸渍系统,快速固化的聚酯或环氧树脂。 3.2.4模具(示意图见图1)。 3.2.5锯,适合于切割试样。 3.2.6抛光设备。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