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GB/T 30908-2014 摄影 加工废液 硼的测定

GB/T 30908-2014 摄影 加工废液 硼的测定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813.91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2-19 10:27:45



相关搜索: 摄影 加工 废液 测定 30908

内容简介

GB/T 30908-2014 摄影 加工废液 硼的测定 ICS 37.040.99 G 84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30908—2014
摄影 加工废液 硼的测定 Photography--Processing wastes-Determination of boron
(ISO6849:1996,MOD)
2014-12-01实施
2014-07-08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标准摄影 加工废液 硼的测定
GB/T 30908—2014
*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甲2号(100029)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北街16号(100045)
网址www.spc.net.cn
总编室:(010)64275323 发行中心:(010)51780235
读者服务部:(010)68523946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
开本880×1230 1/16 印张0.75 字数15千字 2014年12月第一版 2014年12月第一次印刷
*
书号:155066·1-50428定价 16.00元
如有印装差错 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
版权专有侵权必究举报电话:(010)68510107 GB/T 30908—201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SO6849:1996《摄影 加工废液 硼的测定》(英文版)。 本标准与ISO6849:1996主要技术差异及其原因如下:
根据我国环保部对水质采样的规范要求,对采样和样品预处理的内容作了补充修改。增加了
-
采样方法、注意事项及样品保存等内容。
参考文献中所列标准,由于大部分已有新的版本:或者合并或者废止,所以本标准在引用这些标准时,均采用最新版。具体修改如下:
“ISO385-1:1984、ISO385-2:1984、ISO385-3:1984”改为“ISO385:2005”。 _"ISO648:1977”改为“GB/T12808—1991”。 二"ISO835-1:1981、ISO835-2:1981、ISO835-3:1981、ISO835-4:1981、"改为“ISO835:2007”。 _“ISO1042:1983”改为“GB/T12806—1991”。 “ISO4788:1980”改为“ISO4788:2005”。 ISO5725-1:1994”改为“GB/T6379.12004”。 为了便于使用,本标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原理中,增加2个条标题:3.1方法A、3.2方法B;将8.3.1、8.3.2、8.3.3中各段改为字母项列出;删除资料性附录A,保留参考文献。
-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感光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02)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乐凯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曹永丽、鲍立民、孙朝霞。
1 GB/T30908—2014
摄影加工废液硼的测定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两种方法测定摄影加工废液中的硼。 方法A是甘露醇硼酸络合物法,用甘露醇硼酸络合物(一种比硼酸酸性强的酸)滴定的方法测定硼
酸盐,适用范围是硼含量高于0.1mg/L。在0.1mg/L~5mg/L范围内,磷酸盐用乙酸铅沉淀去除。 在1mg/L100mg/L范围内,样品稀释25倍,如果磷的浓度低于500mg/L,就可以去除磷的干扰。
方法B是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适用于硼浓度范围在0.1mg/L~1.0mg/L。 本标准适用于摄影加工过程所排放废液中硼的分析。
2规范性引用文件
2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0432.1一2006摄影照相级化学品试验方法第1部分:总则(ISO10349-1:2002, IDT)
HJ493水质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 HJ494水质采样技术指导 HJ495水质采样方案设计技术规定 ISO6353-1:1982化学分析试剂第1部分:一般试验方法(Reagentsforchemicalanalysis
Part 1: General test methods)
ISO6353-2:1983化学分析试剂 』第2部分:规范第一系列(Reagentsforchemicalanalysis Part 2: Specifications—First series)
ISO6353-3:1987化学分析试剂 第3部分:规范第二系列(Reagentsforchemicalanalysis— Part 3:Specifications—Second series) 3原理 3.1方法A原理
使用甘露醇硼酸络合物,加人乙酸钠平衡酸碱度。样品用硫酸酸化,煮沸后排除二氧化碳。冷却至室温,加人氢氧化钠调节pH到7。加人甘露醇与硼酸形成络合酸,滴加0.02mol/L的氢氧化钠把pH 调回7。在规定的时间内滴定样品和空白,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干扰降到最低。本方法不应用于氨气、醋酸或盐酸气体蒸气存在的场合,因为这些可能被样品吸收而改变pH。 3.2方法B
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加人硫酸、氢氟酸,形成四氟硼酸盐离子(BF,-),然后添加亚甲基蓝,用 1,2-二氯乙烷提取络合物。在波长660nm附近测量提取物的吸光度。
1 GB/T30908—2014
4安全和操作预防措施
4.1危险警告
测试过程中列出的一些化学药品具腐蚀性、有毒或有其他方面的危险。在正文和脚注中已详细列出了危险警告,在执行任何化学品操作时都应始终执行标准的预防措施。测试过程中一种危险材料第一次提及时,危险将通过单词“危险”及跟在其后面的一个由包含一个字母的角括号“《》”组成的符号来指明。双括号“《》”用来表示特别危险的情况。在后续的陈述中包含了危险性物质的处理方法,但只用由括号和字母组成的危险符号标记。此外,对于一个特定的原材料,一个章节内危险性符号只用一次。 危险警示符号不用于用量小于1L的普通有机溶剂,除非它们具有特别的危险性。
详细的处置化学品及其稀释液的警示符号不包含在本标准的范围中。 企业应按法律要求提供培训和健康、安全资料。 本标准采用的危险符号系统只是为使用者提供资料,并不是法律规定的符号,因为各个国家的规定
是不同的。
我们强烈建议:任何使用这些化学品的人应从制造商那里获取化学品的危险性、处理方法、使用方法和废弃物处置方法。 4.2危险警示符号
《B》吸人伤害。避免吸入粉尘、蒸汽、烟雾或气体。使用时必须有适当的通风设备。 4.3安全预防措施
所有的吸量管操作时都应使用洗耳球或使用活塞式吸量管。这是一条关键性的安全警告!所有实验室工作都应佩戴安全眼镜。
5材料和试剂
5.1通则
5.1.1处置和标识
试剂应按照包装容器上标注的或从其他途径获得的健康和安全预防措施处置。制备好的试剂其标识应包括:化学名称、制备日期、失效期、重新标定日期、制备人和适当的健康和安全预防措施。试剂的废弃处置应遵从相应的环境法律、法规。 5.1.2纯度
除非另有规定,试验中所使用的试剂均应为试剂级化学品或满足适用的标准的化学品,以及分析过程可接受的纯度的化学品。细节见ISO6353-1:1982,ISO6353-2:1983和ISO6353-3:1987。
2 GB/T30908—2014
5.1.3水
除非另有规定,试验中只使用蒸馏水或相等纯度的水。 5.1.4试剂的浓度 5.1.4.1除非另有规定,酸和氢氧化铵均为浓溶液。 5.1.4.2当需要使用标准溶液时,其溶液浓度用物质的量浓度(mol/L)表示,物质的量浓度的有效数字的位数应足够多,能够保证试剂不影响测试方法的有效性。 5.1.4.3非标准溶液的浓度用克每升(g/L)表示,并保留适当的有效数字位数。 5.1.4.4当溶液被稀释时,稀释液表示为(X十Y),即X体积的试剂或浓溶液,用Y体积的蒸馏水或去离子水稀释。 5.2方法A所用试剂 5.2.1乙酸铅溶液,c[Pb(CHO,)2·3Hz0]~0.5mol/L:
在1L的容量瓶中加入大约750mL水,加人190g士1g三水合乙酸铅(危险《S》),溶解后用水稀释到标线。如果溶液不澄清,用滤纸过滤。滤纸预先折叠好,中等流速:过滤100mL水用时55s,中等孔隙度:8μm颗粒不可滤过。 5.2.2甘露醇(CsH14O)。 5.2.3乙酸钠溶液c(NaCzH.Oz)z~0.1mol/L:
在1L的容量瓶中加人大约750mL水,加人8.2g士0.1g无水乙酸钠,溶解后用水稀释到标线混匀。 5.2.4氢氧化钠标准溶液,c(NaOH)=0.0200mol/L:
吸取100.0mL浓度为0.1000mol/L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移人500mL容量瓶,用煮沸并冷却到室温的蒸馏水稀释到标线。避免不必要的暴露于空气中。 5.2.5氢氧化钠饱和溶液:
危险如果加入氢氧化钠前水没有放冷,溶液的热量可能会引起混合物沸腾或喷溅。 在聚乙烯或聚丙烯瓶中用50mL新煮沸的蒸馏水缓慢溶解60g氢氧化钠(危险 48h内使用有效。使用此溶液时,注意不要搅动。使用上层清液需要避免已沉淀到容器底部的碳酸钠的污染。 5.2.6氢氧化钠溶液,约0.5mol/L(去除碳酸盐):
用带刻度的量筒,在150mL烧杯内加人3mL饱和氢氧化钠溶液(5.2.5)(危险 在1L的容量瓶中加人大约750mL水。加人71g士1g无水硫酸钠,溶解后用水稀释到标线,混匀。 5.2.8硫酸溶液,c(H,SO,)=0.05mol/L。 5.2.9百里酚蓝溶液,0.04%水溶液。 5.3方法B所用试剂 5.3.1硼标准溶液,0.1g/L:
在水中溶解0.572g士0.001g原硼酸,转移到1L的容量瓶中,加水稀释到刻度,充分混匀。此溶液配制后可以保存6个月。 5.3.2硼标准溶液,0.001g/L:
3 GB/T30908—2014
吸取10mL硼标准溶液(0.1g/L)(5.3.1),移人1L容量瓶,加水稀释到刻度,充分混匀。此溶液应在配制后10天内使用。 5.3.3硼标准溶液,0.0001g/L:
吸取10mL硼标准溶液(0.001g/L)(5.3.1),移人100mL容量瓶,加水稀释到刻度,充分混匀。此溶液临用时现配,并在配制后8h内使用。 5.3.41,2-二氯乙烷(危险《F>C》)。 5.3.5氢氟酸溶液(1十9):
在通风橱内配制,将1份氢氟酸缓慢注人9份水中,并不断搅拌。(极端危险 在水中溶解0.40g士0.01g亚甲基蓝,制成100mL水溶液。取10mL上述溶液人100mL容量瓶,加水稀释到刻度,充分混匀。 5.3.7硫酸银溶液,0.3g/L:
溶解0.15g士0.01g硫酸银于水中,制成500mL溶液。 5.3.8无水碳酸钠,NazCO3。 5.3.9氢氧化钠溶液,c(NaOH)~1mol/L。 5.3.10硫酸溶液(3十97):
边搅拌,边小心而缓慢地向7份水中加人3份硫酸(危险(C》 6 仪器设备
6.1方法A所用仪器设备 6.1.1电子酸度计,带pH电板,精度为0.001。 6.1.2秒表定时器。 6.2方法B所用仪器设备 6.2.1分液漏斗,聚乙烯或聚丙烯材质,50mL容积。 6.2.2分光光度计,测量可见光部分的电磁波频谱。
7采样和样品预处理
分析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样品都是必要的,采集加工过程排放的废水或车间排放的废水可能遇到许多困难,从工厂中排出的废水可能含有生活污水,采样时应小心操作,避开这类污水。采样应按照规章制度的要求进行,采样容器应选用聚乙烯瓶(桶),水样应充满容器密闭保存。采样应在典型的操作条件下进行,正常状态下采集的样品应能全面代表工厂所排放的废水。为了得到代表性的污水样,应根据排污情况进行周期性采样,在排放流量不稳定的情况下,可将不同时间的污水样,根据流量大小按比例混合,以获得平均浓度。在意外排放或非常规操作时采集的样品,其结果不具有代表性。详见HJ493、 HJ494和HJ495。
8步骤
注:使用方法A时,如果酸度计没有温度自动补偿功能,校正电极和测量pH应在23℃土2℃进行,校正使用的缓
冲液中不能含硼。
4 GB/T309082014
8.1方法A的步骤,低硼量(硼含量0.1mg/L~0.5mg/L) 8.1.1去除磷酸盐
用量筒量取400mL样品添加到600mL烧杯中,用吸管加人10mL乙酸铅溶液(危险《S》)(5.2.1)。放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适度。用移液管加10mL硫酸钠溶液(5.2.7)。从烧杯内取出搅拌棒,静置2min。用量筒量取250mL上清液,其余丢弃。转移上清液到400mL烧杯内,加人5滴百里酚蓝溶液(5.2.9)。 8.1.2去除碳酸盐
向溶液中逐滴加人硫酸溶液(5.2.8),直到百里酚蓝变色。在烧杯上覆盖一块观察玻璃,轻轻煮沸 2min。将烧杯放人水浴冷却至室温。 8.1.3进行滴定准备
使用符合标准的pH电极(见6.1.1)。在磁力搅拌器上适度搅拌样品。用0.5mol/L和0.0200mol/L 的氢氧化钠溶液(见5.2.6和5.2.4)调整样品pH到7.00。平衡1min,使pH最终调整到7.00士0.05[如果pH过高可用硫酸溶液(5.2.8)调节)]。如果30s内漂移超过0.004,再等1min并重新调整样品pH。 8.1.4滴定
在10mL滴定管内加入0.0200mol/L氢氧化钠(5.2.4)到标线,记录样品pH到小数点后三位,即 0.001pH单位。将秒表定时器(6.1.2)设置为2min,加人5.0g士0.1g甘露醇(5.2.2)。立刻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至记录的pH,在报警声响起前完成滴定。当报警声响起,等待5s并记录pH。pH应为记录值的0.005。如果不是,丢弃结果并从8.1.1重新开始。记录滴定液体积V1。 8.1.5测量空白读数
用250mL水代替样品重复步骤8.1.1~8.1.4。在步骤8.1.4中的滴定管读数作为V2。应由分析测试人员每天至少做一次空白读数测量。如果V2大于0.12mL,应使用新的试剂重复分析。 8.2方法A的步骤,高硼量(硼含量5mg/L100mg/L) 8.2.1去除碳酸盐
用移液管吸取10.0mL士0.1mL样品于400mL烧杯中,用量筒加人240mL水。用移液管移取 10mL乙酸钠溶液(5.2.3)和5mL硫酸溶液(5.2.8)。在烧杯上覆盖一块观察玻璃,轻轻煮沸2min。 将烧杯放人水浴冷却至室温。 8.2.2进行滴定准备
使用符合见6.1.1规定的电子酸度计。在磁力搅拌器上适度搅拌样品。用0.5mo1/L氢氧化钠溶液(5.2.6)和0.0200mol/L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5.2.4)调整样品pH到7.00。平衡1min,最终调整 pH到7.00士0.05[如果pH过高可用硫酸溶液(5.2.8)]。如果30s内漂移超过0.004,再等1min并重新调整样品pH。 8.2.3滴定
在10mL滴定管内加人0.0200mol/L氢氧化钠标准溶液(5.2.4)到标线,记录样品pH到小数点
5
上一章:GB/T 38431-2019 颗粒 分散体系稳定性评价 静态多重光散射法 下一章:SH/T 3014-2012 石油化工储运系统泵区设计规范

相关文章

GB/T 41964-2022 摄影 冲洗废液 氨态氮含量的测定 (微扩散法) GB/T 41965-2022 摄影 冲洗废液 氨态氮总含量的测定 (微扩散凯氏氮法) GB/T 32696-2016 摄影 已加工过的摄影材料上残留的硫代硫酸盐和其它相关的化学品的测定方法 碘直链淀粉、亚甲基蓝和硫化银法 DB14/T 1240-2016 农作物中硼的测定 GB/T 36690-2018 工业废液处理污泥中铜、镍、铅、锌、镉、铬等26种元素含量测定方法 稀有金属加工过程中乳化废液的处理 HG/T 5966-2021 高氯废液化学需氧量的测定方法 HG/T 5544-2019 含氰废液中氰化物含量的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