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_23.040.70 G 42
GP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5565.2—2017/ISO 10619-2:2011
代替GB/T5564—2006
橡胶和塑料软管及非增强软管
柔性及挺性的测量
第2部分:低于室温弯曲试验
Rubber and plastics hoses and tubing-Measurement of flexibility and
stiffness-Part 2: Bending tests at sub-ambient temperatures
(ISO10619-2:2011,IDT)
2018-04-01实施
2017-09-07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5565.2—2017/ISO10619-2:2011
前言
GB/T5565《橡胶和塑料软管及非增强软管 柔性及挺性的测量》分为三个部分:
一第1部分:室温弯曲试验;一第2部分:低于室温弯曲试验;
第3部分:高温和低温弯曲试验。 本部分为GB/T5565的第2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GB/T5564—2006《橡胶和塑料软管 低温曲挠试验》。与GB/T5564一2006相比主
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范围(见第1章,2006版的第1章);一增加了方法C(见第1章和第6章);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一试验报告中增加了“试验日期”(见4.6、5.5)。 本部分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ISO10619-2:2011《橡胶和塑料软管及非增强软管 柔性及挺性的测
-
量第2部分:低于室温弯曲试验》。
与本部分中规范性引用的国际文件有一致性对应关系的我国文件如下:
GB/T2941—2006 5橡胶物理试验方法试样制备和调节通用程序(ISO23529:2004,IDT) GB/T5563一2013橡胶和塑料软管及软管组合件静液压试验方法(ISO1402:2009,IDT)
GB/T7528一2011橡胶和塑料软管及软管组合件术语(ISO8330:2007,IDT)本部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橡胶与橡胶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5)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天津格特斯检测设备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沈阳橡胶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刘颖、王淑丽、蔡志雄、孔波。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5564—1985、GB/T5564—1994GB/T5564—2006。
I
GB/T5565.2—2017/IS010619-2:2011
橡胶和塑料软管及非增强软管
柔性及挺性的测量
第2部分:低于室温弯曲试验
警告一一使用本部分的人员应有正规实验室工作的实践经验。本部分并未指出所有可能的安全问题。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保证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的条件。
1范围
GB/T5565的本部分规定了在低于室温条件下橡胶和塑料软管及非增强软管弯曲至特定半径时测量挺性的两种方法,以及测定柔性的一种方法。
方法A适用于内径在25mm以下(包括25mm)的不可折叠的橡胶和塑料软管及非增强软管。本方法给出了当温度低于标准试验室温度时测量软管或非增强软管的挺性。
方法B适用于内径在100mm以下的橡胶和塑料软管及非增强软管,并给出了在低于室温下绕芯轴弯曲时,评估其柔性的方法。也可以用作常规的质量控制试验。
方法C适用于内径在100mm以上(包括100mm)橡胶和塑料软管及非增强软管。本方法给出了在低于室温下测量软管及非增强软管挺性的方法。本方法仅适用于不可折叠的软管及非增强软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ISO14o2橡胶和塑料软管及软管组合件静液压试验方法(Rubberandplasticshosesandhose assemblies—Hydrostatictesting)
ISO8330橡胶和塑料软管及软管组合件术语(Rubberandplasticshosesandhose assemblies—Vocabulary)
ISO23529橡胶物理试验方法试样制备和调节通用程序(Rubber一Generalproceduresforpre paring and conditioning test pieces for physical test methods)
3术语和定义
ISO833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弯曲bending 在规定的温度下,使直行试样形成或施加力才使其形成弧形的过程。
3.2
柔性flexibility 软管易于弯曲,且无弯结、塌癌、断裂或龟裂等损坏的性能。 注:例如一个软管可绕芯轴弯曲。
1
GB/T5565.22017/IS010619-2.2011
3.3
挺性stiffness 软管的抗弯曲性能。
4方法A
此方法仅适用于内径在25mm以下(包括25mm)不可折叠的软管。 4.1装置 4.1.1转矩轮
其直径等于规定的软管最小弯曲半径的两倍,装备有使软管与轮子保持切线的装置,使软管围绕轮子弯曲的适宜装置和测量扭矩的应变仪和图示记录仪,其准确度为士3%(见图1)。如果没有规定最小弯曲半径,那么扭矩轮的直径应为软管公称内径的12倍(见图1)。
0D
10 6 7 一软管导向辊: 8一—软管支撑网; 9- 一轴承; 10~ 软管端部固定器。
说明: 2 一冷却液的容器:
支架;
一冷却液;
一扭矩轮;软管试样;扭矩测量装置;
3
5
图1 带有扭矩轮的试验装置和冷却箱
2
GB/T5565.2—2017/ISO10619-2:2011
4.1.2冷却箱
装备有一个搅拌器、一个温度测量装置和直径为50mm的软管导向辑。用于引导软管的直径(见图1)。
制冷剂不应对试验的软管有影响,并按ISO23529的规定使用。适宜的冷却剂液体为加入粉碎的
干冰(固体二氧化碳)的甲醇或乙醇。当仪器设计成使用气体制冷剂的试验与使用液体制冷剂所得结果相同时可使用气体制冷剂。 4.2试样 4.2.1类型
应从待试验的软管上切取试样,其长度L应按式(1)计算。
L=2(元R+d)
.(1)
式中: R一一软管产品相关标准中规定的最小弯曲半径,单位为毫米(mm); d—软管内径,单位为毫米(mm)。
4.2.2数量
每次试验至少应使用三个试样。 试验应在软管制造24h后进行。
4.3试验温度
试验应在下列温度之一下进行: 0℃±2℃;-10℃±2℃;-25℃±2℃;-40℃±2℃;-55℃±2℃。 或在相关的产品标准中规定的其他低于环境的温度下进行。
4.4程序
将试样的一端固定在轮子上,而试验的其余部分呈笔直状态。如果软管有自然曲度,那么该曲度应随着轮子的曲度放置。
在冷却箱(4.1.2)中没有制冷剂的情况下,在从ISO25329中给出的那些温度中选择的标准温度下,将试样围绕轮子弯曲180°,测量所需的扭矩。
弯曲时间应为12s士2s。在冷却箱中充有制冷剂的情况下,在选择的试验温度下(见4.3)重复上述试验。试验前,在试验温度下,试样于低温箱中调节24h,然后在试验装置中在此试验温度下再至少调节30min。 4.5结果表示
对于每个试样,通过计算在相应扭矩踪迹的中间50%处所含峰值的平均值,计算标准温度下的平均扭矩和试验温度下的平均扭矩。
挺性S用试验温度下的平均扭矩与标准温度下的平均扭矩之比表示,按式(2)计算:
SA
....(2)
T.
式中: T,—试验温度下的扭矩(三次试验的平均值),单位为牛米(N·m); T。—标准温度下的扭矩(三次试验的平均值),单位为牛米(N·m)。
3
GB/T5565.2-—2017/IS010619-2:2011
如果每一温度下三个试样其中一个扭矩值超过平均值的15%,那么这个试验应重做。 4.6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a)本部分的编号,即GB/T5565.2—2017; b) 软管的完整说明及其来源; c) 试样的尺寸; d) 所用的冷却剂; e)标准温度和试验温度;
f) 标准温度下的扭矩T。和试验温度下的扭矩T: g) 挺性S的计算值; h) 试验日期。
5方法B
此方法仅适用于内径在100mm以下的软管及非增强软管。
5.1装置
5.1.1芯轴外径等于规定的软管最小弯曲半径的2倍,或者模型,弧度至少为180。如果没有规定最小弯曲半径,芯轴或模型的外径应等于软管公称内径的12倍。 5.1.2调节箱能够保持在规定的温度(见5.3)范围内。 5.1.3对于需要在调节箱外部进行曲挠试验的口径大于22mm的软管,可使用图2所示的试验台,气动活塞推压芯轴以便软管试样和芯轴接触并绕芯轴弯曲。
3
说明: 1—转辊; 2——芯轴; 3- 一气动活塞; 4—软管试样; 5一额外的软管长度(见下文建议)。 软管试样应足够长以便在弯曲过程中,试样在夹具中仍有剩余。
图2 2在低于环境温度下试样的柔性试验装置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