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13.340.20 C 7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7584.3—2011/IS04869-3:2007
声学 护听器 第3部分:使用专用声学测试装置 测量耳罩式护听器的插入损失 Acoustics-Hearing protectors-Part 3 : Measurement of insertion loss of
ear-muff type protectors using an acoustic test fixture
(ISO4869-3:2007,IDT)
2012-05-01实施
2011-12-30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7584.3—2011/ISO4869-3:2007
前言
GB/T7584《声学护听器》分为6个部分:
第1部分:声衰减测量的主观方法;第2部分:戴护听器时有效的A计权声压级估算;第3部分:使用专用声学测试装置测量耳罩式护听器的插人损失; -第4部分:与声压相关的声复原耳罩有效声压级的测量;一第5部分:通过无经验的被试配戴评价噪声衰减的方法;第6部分:护听器主动噪声衰减的测量方法。
本部分为GB/T7584的第3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等同采用ISO4869-3:2007《声学护听器第3部分:使用专用声学测试装置测量耳罩式
护听器的插人损失》(英文版)。本部分对等同采用的国际标准做了编辑性修改。
本部分由中国科学院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声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7)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研究所、解放军总医院耳鼻
咽喉科研究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李晓东、桑晋秋、翁泰来、陈洪文、武文明。
1
GB/T 7584.3—2011/IS0 4869-3;2007
引 言
1989年,一份描述如何采用专用声学测试装置测量耳罩式护听器插人损失的技术报告被作为 ISO/TR4869-3出版。随着世界范围内各实验室广泛采用专用声学测试装置,此技术报告被修订并成为国际标准ISO4869的第3部分。此国际标准的第3部分被我国国家标准等同采用为GB/T7584的第3部分。
与原先的技术报告不同的是,本部分最重要的内容是对专用声学测试装置的规范。这里的专用声学测试装置并不是要取代模拟人头。模拟人头还包括各种解剖学特征的模拟,并可用于开发测试等。
GB/T7584的本部分方法提供的结果与GB/T7584.1中采用主观方法测量的结果有所不同。
GB/T7584.3—2011/IS04869-3:2007
声学护听器第3部分:使用专用声学测试装置测量耳罩式护听器的插入损失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使用专用声学测试装置测量耳罩式护听器插人损失的方法。 本部分规定的方法不作为产品型式鉴定检验的基本测试方法。此方法获得的耳罩式护听器性能数
据并不用于表征耳罩的真耳声衰减或耳罩所提供的防护性能。
本部分适用于产品型式鉴定检验或认证规程中产品性能一致性的调查,也适用于产品性能老化的调查。在依据GB/T7584.1进行护听器声衰减主观测试时,此方法可保证所提交的耳罩式护听器样品具有该型式产品的典型性能。
对于某些耳罩(例如,附在安全头盔上的耳罩、附有廓式罩杯的耳罩、附有耳垫的耳罩或压耳式耳罩)的测试,本部分描述的方法可能需要修正。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241电声学倍频程和分数倍频程滤波器(GB/T3241—2010,IEC61260:1995,MOD) GB/T3769电声学绘制频率特性图和极坐标图的标度和尺寸(GB/T3769—2010,IEC60263:
.1982,IDT)
GB/T6031-1998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硬度的测定(10~100IRHD)(idtISO48:1994) GB/T7584.1声学护听器第1部分:声衰减测量的主观方法(GB/T7584.1—2004,ISO4869-
1:1990,IDT)
GB/T7584.2声学护听器第2部分:戴护听器时有效的A计权声压级估算(GB/T7584.2- 1999,idt ISO 4869-2:1994)
GB/T20441.4一2006测量传声器第4部分:工作标准传声器规范(IEC61094-4:1995,IDT) JJF1059-1999 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护听器hearingprotector 为了减少声刺激引起的不需要的听觉效应而佩戴的个人器具。
3. 2
耳罩ear-muff 由压在每一耳廓上的压耳耳杯,或由压在耳廊周围并包围耳廓的廓式耳杯组成的护听器。 注:耳杯可用专门的头环或颈环戴在头上,或用部件附着在安全头盔上。
1
GB/T7584.3—2011/IS04869-3:2007
3. 3
头带head-strap 配在每个耳杯或靠近耳杯的头环上的可伸缩的环带。 注:通常用于脑后式耳罩,此头带放在头顶,可调节以固定耳罩。
3. 4
专用声学测试装置 acoustic test fixture ATF 接近成人人头平均尺寸的装置。 注:专用声学测试装置用于测量耳罩式护听器的插入损失,其中包括一个测量声压级的传声器。
3.5
插入损失insertionloss 在没有安放护听器和安放有护听器两种情况下,用专用声学测试装置中的传声器测量得到的1/3
倍频程声压级的代数差,以分贝表示。 3. 6
粉红噪声pinknoise 声压的功率谱密度与频率成反比的噪声。
3.7
隔声acousticisolation 没有安放特别设计的隔声测试罩和安放有特别设计的隔声测试罩的两种情况下,用专用声学测试
装置中的传声器测量得到的1/3倍频程频带声压级的代数差,以分贝表示。 3. 8
本底噪声noisefloor 在测试信号源关闭且安放了能提供足够大隔声的隔声测试罩情况下,测试系统的输出级。
3. 9
参考点referencepoint 连接专用声学测试装置两端面中心的直线的中点。
4测量原理
使用专用声学测试装置中的传声器测量规定声场中的测试声压级;分别测试没有耳罩封闭和有耳罩封闭两种情况下的声压级;两次测量结果的差就是护听器的插人损失。
专用声学测试装置应能够合适地安放一副耳罩,并能将护听器的一个耳杯放置在一个测试传声器上。
5耳罩插入损失的测量
5.1专用声学测试装置(ATF) 5.1.1概述
专用声学测试装置的示例见图1。
2
GB/T7584.3—2011/ISO4869-3:2007
单位为毫米
77±1
+
a)专用声学测试装置
48±0.5.
38±0.5
54±0.5
50±0.5
b) 隔声罩
一橡胶垫;
-
一传声器前置放大器;
2 3
传声器电缆线;一封闭环; 5——毛细管; 6——吸声材料; 7-——机械加工面; a-—测试现场装配高度;
一材料:铝或铜。
图1专用声学测试装置和隔声罩图例
GB/T 7584.3—2011/IS04869-3:2007
5.1.2描述
专用声学测试装置应由无磁材料制成,如铝合金或铜。它应是具有水平轴向的圆柱形。圆柱两端面中心的距离应为(145士1)mm,圆柱的直径应是(135士5)mm。两个端面应朝顶端倾斜并与垂直面呈 4.5°±0.5°的夹角。
测试用传声器的类型应是GB/T20441.4一2006中定义的WS1P或WS2P声压型电容传声器。传声器所在的中心轴应与圆柱的中心轴一致。传声器振膜的中心应位于圆柱体两个端面之一的中心,见图2。
2
专用声学测试装置端面;专用声学测试装置轴线;
2 3 保护格栅;
4—传声器振膜。
图2传声器位置的细部图
为降低结构传导声,专用声学测试装置应在声场中弹性支撑以获得足够低的本底噪声。 专用声学测试装置的端面应标出垂直和水平直径,以及两三个半径适当的同心圆,来帮助合适地安
放耳罩。做标记不应造成任何声泄露。
安放耳罩的过程中可能需要平衡耳罩下的静压,可通过以下途径实现: a)在专用声学测试装置上安放耳罩式护听器时,于耳垫和专用声学测试装置端面之间放置一毛
4
GB/T7584.3—2011/IS04869-3:2007
细管,并在测试护听器之前将毛细管移走。应注意不要使耳垫产生永久性变形。 b)用一个固定的毛细管将耳罩内的空腔与外界空气相连。此毛细管应具有0.5mm直径和
25mm长度,靠近并平行于专用声学测试装置中的传声器的轴,并且被一根直径0.4mm的线绳部分地封闭。此毛细管与从圆柱底部垂直延伸到传声器轴的直径大约3mm的管道相连。
5.1.3头环支架
头环支架应与圆柱中心轴成直角方向凸出,用以支撑被测试耳罩的头环。从圆柱的中心轴算起头环支架的高度应为(123士1)mm。头环支架的自由端的柱形半径应为(100士1)mm。在头环支架的端部(头环支撑面)应附着厚(6士1)mm、硬度在30IRHD至85IRHD(参见GB/T6031---1998)之间的橡胶垫,给耳罩的头环提供具有轻微弹性的底座。橡胶垫自由面应具有(50士1)mm宽度和(77士1)mm 长度。 5.1.4隔声
在实际的测试环境下,当采用5.3描述的测试信号且将传声器盖上合适的隔声测试罩(示例见图1)时,专用声学测试装置的隔声量应在中心频率为63Hz~250Hz的频带范围内至少达到50dB,中心频率315Hz~4kHz的频带范围内至少达到65dB,在中心频率更高的频带上至少达到55dB。隔声测试罩应密封安放于专用声学测试装置上。
安装隔声测试罩时,可将测试装置的中心轴置于竖直方向,或用一橡胶带将隔声测试罩固定在专用声学测试装置上。如果使用了固定均压管,当隔声测试罩安装完毕后,宜从圆柱底部封闭均压管。 5.2测试场所 5.2.1概述
测试声场应由5.2.2或5.2.3中规定的无规入射声场或平面行波构成。
5.2.2无规入射声场
应使用符合GB/T7584.1规定的无规入射声场。无规入射声场的规定如下:移开专用声学测试装置,用全向传声器在离参考点前后、左右、上下150mm六个位置处测得的声
压级与参考点声压级的偏差,对任一测试信号均不得超过土2.5dB。在各个测试位置传声器的取向应保持一致。左、右两点位置间声压级的差值应不超过3dB。
在中心频率为500Hz和500Hz以上的测试频带,采用正向-无规人射灵敏度指数在5dB以上的指向传声器,在参考点上,从任意两个方向测得的声压级相差应不超过5dB。对于其他指向传声器,正向一无规入射灵敏度指数与允许的声场偏差之间的关系见表1。测试应在足够多的方向进行,这取决于传声器的类型和扬声器的布放特性,至少应包括出现最大和最小声压级的两个方向。
表1无规入射声场条件
正向-无规人射灵敏度指数/dB
允许的声场偏差/dB
>5 4~5 <4
5 4
传声器不合适
注:在一些特定的频带,专用声学测试装置本身可以被用作指向传声器来测试声场特性。详见附录A。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