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GB/T 10822-2014 一般用途织物芯阻燃输送带

GB/T 10822-2014 一般用途织物芯阻燃输送带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0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2-01 14:45:39



推荐标签: 输送带 织物 一般 用途 10822

内容简介

GB/T 10822-2014 一般用途织物芯阻燃输送带 ICS53.040.20 G 4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0822—2014 代替GB/T10822—2003
一般用途织物芯阻燃输送带
Flameretardant conveyor belts of textile constructionfor general use
2014-12-22发布
2015-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10822—201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10822—2003《--般用途织物芯阻燃输送带》,与GB/T10822—2003相比,主要
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范围(见第1章,2003年版第1章);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2003年版第2章);删除了产品分类(见2003年版第3章);修改了标记(见第3章,2003年版3.2);修改了尺寸(见4.1,2003年版4.2);修改了覆盖层老化前物理性能指标(见4.2.1,2003年版4.4.1);成槽度修改为成槽性(见4.6,2003年版4.4.5);修改了直线度的测量次数(见4.7,2003年版4.4.6);修改了安全性能并增加了试样种类及个数(见4.8,2003年版4.5);修改了检验项目(见5.1,2003年版第6章);增加了带长大于10000m的取样数量(见表9,2003年版表8); -增加了不合格品判定规则(见5.4)。
-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带轮与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输送带分技术委员会(SAC/TC428/SC1)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双箭橡胶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三维橡胶制品股份有限公司、阜新环宇橡胶(集
团)有限公司、山东祥通橡塑集团有限公司、山西凤凰胶带有限公司、青岛新干线技术咨询有限公司、青岛科技大学、青岛新材料科技工业园发展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沈会民、张国方、张春蕾、刘生平、屈文德、吕桂芹、刘莉、朱汉华。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10822—1989,GB/T10822—2003。
I GB/T10822—2014
一般用途织物芯阻燃输送带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具有橡胶覆盖层的一般用途织物芯阻燃输送带(以下简称带)的标记、技术要求、检验、标志、包装、贮存与运输。
本标准适用于化工、煤炭、冶金和电力等行业使用的一般用途织物芯阻燃输送带。 本标准适用于工作环境温度为20℃~45℃的一般用途织物芯阻燃输送带。 本标准不适用于煤矿井下用阻燃输送带,也不适用于金属骨架的阻燃输送带。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528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拉伸应力应变性能的测定(GB/T528—2009,ISO37:2005, IDT)
GB/T3512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热空气加速老化和耐热试验(GB/T3512一2001,eqvISO188: 1998)
GB/T3684 输送带导电性规范和试验方法(GB/T3684一2006ISO284:2003,IDT) GB/T3685 输送带 实验室规模的燃烧特性要求和试验方法(GB/T3685一2009,ISO2340:
2004,IDT)
GB/T3690 织物芯输送带全厚度拉伸强度、拉断伸长率和参考力伸长率试验方法 (GB/T3690—2009,ISO283:2007,IDT)
GB/T4490 织物芯输送带宽度和长度(GB/T4490—2009,ISO251:2003,IDT) GB/T5752 输送带标志(GB/T5752—2013,ISO433:1991,MOD) GB/T6759—2013输送带层间粘合强度试验方法(ISO252:2007,IDT) GB/T7983 输送带横向柔性(成槽性)试验方法(GB/T7983—2013,ISO703:2007,MOD) GB/T9867一2008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耐磨性能的测定(旋转辊筒式磨耗机法)(ISO4649:
2002,IDT)
HG/T2194多层芯输送带结构要求(HG/T2194—2006,ISO432:1989,MOD) HG/T3046织物芯输送带外观质量规定 HG/T3056输送带贮存和搬运指南(HG/T3056--2006,ISO5285:2004,IDT) ISO583织物芯输送带带总厚度和各层厚度试验方法(Conveyorbeltswithatextile
carcassTotal belt thickness and thickness of constitutive elements—Test methods)
ISO16851织物芯输送带环形输送带(拼接)净长度的测定[Textileconveyorbelts一Determi- nation of thenet lengthof an endless(spliced)conveyorbelt)
3标记
3.1 按照下列输送带的性质对带进行标记
a)参照本标准,即GB/T10822;
1 GB/T10822—2014
b) 要求的长度,单位为米(m); c) 要求的宽度,单位为毫米(mm); d) 带芯经线和纬线的纤维类型,如涤纶(E)(经线)锦纶(P)(纬线),(EP); e) 全厚度拉伸强度,单位为牛顿每毫米(N/mm)(见表3); f) 输送带的层数或型号; g) 上覆盖层的厚度,单位为毫米(mm); h) 下覆盖层的厚度,单位为毫米(mm); i) 合适的覆盖层类别(见表2)。
3.2 订货用标记
示例:多层芯带一条长400m,宽1200mm的带,纵向织物材质为涤纶(E),横向织物材质为锦纶(P),最小全厚度拉伸强度为
1000N/mm,具有5层带芯织物,上覆盖层厚度为4mm,下覆盖层厚度为2mm,覆盖层类型为表2的L类。
织物材料
覆盖层厚度mm 覆盖层
拉伸强度/ (N/mm)
GB/T 长度/m 宽度/mm 10822 400 1200
层数
类型 L
纬线 P
经线 E

2
1:000
4技术要求
4.1尺寸 4.1.1 带的长度极限偏差应符合GB/T4490的规定,长度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4.1.2 带的宽度及极限偏差应符合GB/T4490的规定 4.1.3 带的总厚度及极限偏差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如果按ISO583规定的试验方法测量出的带总厚度的平均值不大天10mm时,带的最大厚度与最小厚度之间的差值应不大于1mm。如果测量出的带总厚度的平均值大于10mm,带的最大厚度与最小厚度之间的差值应不大于平均值的10%。
带的覆盖层厚度极限偏差见表1。
4.1.4
表1覆盖层厚度极限偏差
上、下覆盖层厚度公称值/mm
极限偏差上偏差 不规定下偏差 0.2mm 上偏差 不规定
<4
>4
下偏差 基本尺寸的5%
本规定仅适用于覆盖层厚度大于或等于1mm的输送带,其覆盖层在试验中应完全剥掉。 4.2 覆盖层的物理性能 4.2.1 覆盖层的物理性能(老化前)
覆盖层的物理性能(老化前)应满足表2的要求。
2 GB/T10822—2014
表2覆盖层物理性能(老化前)
拉伸强度/MPa
拉断伸长率/%
磨耗量/mm
性能类型
> 17 14.
> 450 400
≤ 175 200
D L
注1:类型D用于输送高磨损性物料;类型L用于输送中度磨损物料。 注2:当覆盖层厚度为0.8mm~1.6mm时,试样厚度可以是切出的最大厚度,此时,拉伸强度和拉断伸长率允许
比表中值低15%以内
4.2.2 覆盖层老化性能
覆盖层在70℃老化箱中按GB/T3512进行7天加速老化后,其拉伸强度和拉断伸长率的中值应不低于老化前相应值的75% 4.3 全厚度拉伸强度
带的纵向全厚度拉伸强度值应不小于指定带型号在表3中所示值。最小全厚度拉伸强度(N/mm)指定带型号。
表3 最小全厚度拉伸强度值
单位为牛顿每毫米
500 2500
160 800
200 1000
250 1250
630 3150
315 1600
400 2000
指定带型号
4.4带的伸长率
带的全厚度纵向参考力伸长率应不大于4%。 注:参考力等于带的公称全厚度纵向拉伸强度的10%乘以以毫米为单位的试样宽度,单位为牛顿(N)。
4.5 层间黏合强度
4.5.1 采用合成纤维织物作带芯时,带的层间黏合强度应符合表4的要求。
表4合成纤维骨架的输送带的最小黏合强度
覆盖层与带芯之间
项目
布层间
覆盖层厚度 >1.5mm
覆盖层厚度 0.8mm~1.5mm
> ≥
3.2 2.4
全部试样平均值/(N/mm)全部试样最低峰值/(N/mm)
4.5 3.9
3.5 2.9
注:所有试样最高峰值不应超过20N/mm。
3 GB/T10822—2014
4.5.2 采用含天然纤维的织物作带芯时,带的层间黏合强度应符合表5的要求。
表5带芯含有天然纤维的输送带的最小黏合强度
覆盖层与带芯之间
项目
覆盖层厚度 0.8mm~1.5mm
布层间
覆盖层厚度 >1.5mm
> >
2.1 1.6
2.7 2.2
全部试样平均值/N/mm)全部试样最低峰值/N/mm)
3.2 2.7
注:所有试样最高峰值不应超过20N/mm。
4.6成槽性
按GB/T7983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时,成槽性的指标F/L的最小值应与表6中相对于侧托辊槽形角的值一致。
表6最小成槽性
F/L最小值
侧托辊槽形角/()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0.08 0.10 0.12 0.14 0.16 0.18 0.20 0.23 0.26
注:F为根据带厚度进行修正后的试样垂直挠度,以旁米为单位。
L为试样平放时的长度,等于输送带的安装宽度,以毫米为单位
4.7 直线度
带的直线度应符合表7的规定,测量次数为3次。
表7直线度
带宽及带长
直线度
带宽不大于500mm或带长不大于20m 带宽大于500mm且带长大于20m
5m带长内不大于25mm 7m带长内不大于25mm
4.8 安全性能
带的安全性能分为三级,阻燃性能等级要求见表8,矩形试样应从输送带的纵向裁取,种类和个数
7 GB/T10822—2014
见表8。 4.9外观质量
带的外观质量要求应符合HG/T3046的要求,
4.10布层接头
带的多层带芯布层纵向和横向接头的数目和位置应符合HG/T2194的规定。
表8安全性能
阻燃性能等级
项目
Ki
Kz
Ks
3个有覆盖层试样和3个无覆盖层试样火焰持续时间合计不得大于45s,有覆盖层单个值不得大于15s,无覆盖层单个值不得大于20s
6个有覆盖层试样火焰持续时间合计不得大于45s,任何单个值不得大于15s
3个有覆盖层试样火焰持续时间的平均值不得大于60s
火焰持续时间
导静电性能再燃性
不大于3×10°2
任何一个试样上应不重新出现火焰
5试验方法
5.1有端带长度的测量,将带平放成松弛状态,采用测量误差不大于1mm的钢尺测量带长。 5.2环形带长度按ISO16851的规定进行测量。 5.3带的宽度采用测量误差不大于1mm的钢尺进行测量,每个尺寸取3个测量值,取中位数为测量结果。 5.4带的总厚度和覆盖层厚度按ISO583的规定进行试验。 5.5带的覆盖层拉伸性能试验按GB/T528的规定进行试验,试样尺寸采用2型(狭小平行部分宽 4.0mm士0.1mm)哑铃状裁刀裁切试样。 5.6带的覆盖层耐磨耗性能按GB/T9867一2008中A法的规定进行试验。 5.7带的覆盖层的热空气老化试验按GB/T3512的规定进行试验。 5.8带的全厚度拉伸强度和伸长率按GB/T3690的规定进行试验。
合成纤维织物作带芯的输送带,宜采用B型试样,含有天然纤维织物作带芯的输送带,宜采用C型试样。 5.9带的层间黏合强度按GB/T67592013中A法的规定进行试验。 5.10带的燃烧性能按GB/T3685的规定进行试验。 5.11带的导静电性能按GB/T3684的规定进行试验。 5.12带的成槽性按GB/T7983的规定进行试验。 5.13带的直线度测定,将带在平整面上展开放平,沿带边的任意部位将1根7m长的线拉直,并使线两端位于带边上,所测带边到直线的最大垂直距离即为直线度。带宽不大于500mm或带长不大于 20m的带拉1根5m长的线。
5
上一章:GB/T 30696-2014 硬质酚醛泡沫制品 游离苯酚的测定 下一章:GB/T 30308-2013 氟橡胶 通用规范和评价方法

相关文章

GB/T 10822-2014 一般用途织物芯阻燃输送带 含2018年第一号修改单 GB/T 7984-2013 普通用途织物芯输送带 GB/T 32457-2015 输送带 具有橡胶或塑料覆盖层的普通用途织物芯输送带规范 T/CRIA 16004-2018 煤矿用芳纶织物芯阻燃输送带 T/CRIA 16002-2018 耐磨织物整芯阻燃输送带 HG/T 2805-2012 煤矿井下用织物整芯阻燃输送带 GB/T 21352-2022 地下矿井用钢丝绳芯阻燃输送带 GB/T 4490-202 织物芯输送带宽度和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