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71.100.10 Q 52
YS
中华人民共和国有色金属行业标准
YS/T 65--2012 代替YS/T65-2007
铝电解用阴极糊
Cathodic pastes for aluminium electrolysis
2012-12-28发布
2013-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有色金属
行业标准铝电解用阴极糊
YS/T65-2012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甲2号(100013)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北街16号(100045)
网址www.spc.net.cn
总编室:(010)64275323 发行中心:(010)51780235
读者服务部:(010)68523946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
开本880×12301/16 印张0.75 字数18千字
2013年6月第一版2013年6月第一次印刷
*
书号:155066·2-25085定价16.00元
如有印装差错 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
版权专有侵权必究举报电话:(010)68510107
YS/T65—2012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YS/T65-2007《铝电解用阴极糊》。 本标准与YS/T65一2007相比,主要技术变化是对部分牌号热捣糊真密度、表观密度、电阻率和膨
胀收缩率指标作了修订。
本标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3)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贵州分公司、云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山西晋阳碳素
股份有限公司、宁夏宁平炭素有限责任公司、冷水江市湘鲁石墨制造有限公司新化碳素厂、中电投宁夏能源铝业青鑫炭素有限公司、方圆集团鲁山新兴炉衬材料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山东充矿炭素制品有限公司、郑州浩宇炭素材料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白强、何璞睿、刘仁伟、朱岳屏、吴建国、刘祯、刘建平、曹培峰、段欣江、寇岳、
段学良、赵伟荣、张晖、席兆阳、陈晓军、叶乐、曹迪雄、张全雄、景延明。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YS/T65---1993.YS/T65--2007。
T
YS/T65—2012
铝电解用阴极糊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铝电解用阴极糊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订货单(或合同)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以熳烧无烟煤为主要原料生产的铝电解用阴极糊和人造石墨与焕烧无烟煤为主要原料的铝电解用阴极糊。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26297.4铝用炭素材料取样方法第4部分:阴极糊 YS/T63.1铝用炭素材料检测方法第1部分:阴极糊试样焙烧方法、焙烧失重的测定及生坏试
样表观密度的测定
YS/T63.7 铝用炭素材料检测方法第7部分:表观密度的测定尺寸法 YS/T63.9'铝用炭素材料检测方法第9部分:真密度的测定氨比重计法 YS/T63.15 铝用炭素材料检测方法第15部分:耐压强度的测定 YS/T63.17 铝用炭素材料检测方法第17部分:挥发分的测定 YS/T63.19 铝用炭素材料检测方法第19部分:灰分含量的测定 YS/T63.21 铝用炭素材料检测方法第21部分:阴极糊焙烧膨胀/收缩性的测定 YS/T701 铝用炭素材料及其制品的包装、标志、运输、贮存
3要求
3.1产品分类
铝电解用阴极糊按其理化性能、产品用途、施工温度的不同分为两类11个牌号,见表1。
表 1.
施工温度
分类 牌号 名称
适用部位
℃ 110±10 110±10 110±10 60±10
填充GS-1底部炭块与GS-C侧部炭块接缝及耐火砖等之间较宽缝隙填充GS-1炭块与炭块之间缝隙填充阴极钢棒与GS-1炭块之间缝隙填充GS-C侧部炭块之间较小缝隙
BSZH 周围糊 BSTH 炭间糊 BSGH 钢棒糊 BSTN 炭胶泥
第
类
1
YS/T 65-—2012
表1(续)
施工温度
分 类 牌 号 名称
适用部位
℃ 110±10
填充GS-3、GS-5和GS-10底部炭块与GS-C侧部炭块接缝及耐火砖等之间较宽缝隙填充GS-3、GS-5和GS-10炭块与炭块之间缝隙填充阴极钢棒与GS-3、GS-5和GS-10炭块之间缝隙
GSZH
周围糊
第 - 类
GSTH 炭间糊 GSGH 钢棒糊 BSLD-1 冷捣糊I 填充GS-1底部炭块与GS-C侧部炭块和耐火砖之间 室温~55
110±10 110±10
的缝隙填充GS-1炭块与炭块、阴极钢棒与GS-1炭块之间缝隙填充GS-3、GS-5和GS-10底部炭块与'GS-C侧部炭块和耐火砖之间的缝隙
室温~55
第 BSLD-2 冷捣糊Ⅱ 二类
GSLD-1 冷捣糊I
室温~55
GSLD-2 冷捣糊Ⅱ 填充GS-3、GS-5和GS-10炭块与炭块、阴极钢棒与 室温~55
GS-1炭块之间缝隙
3.2性能 3.2.1 铝电解用阴极糊的理化性能应符合表2的规定。膨胀收缩率为参考指标,不做常规分析。需方需要时,供方可以提供,但须在订货单(或合同)中注明提供的分析批次。 3.2.2 铝电解用炭胶泥理化性能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 2
膨胀/收缩率
耐压强度 表观密度 真密度 灰分
电阻率
%
牌号 ·m 挥发分
g/cm3 g/cm3
%
MPa
%
ALA- △LB ALA -ALc
≤
> 17 18 25
> 1. 46 1. 44 1. 46
> 1. 87 1.87 1.89
≤ 7 7 4 5 5 3 7 6 5 4
≤ 0. 95 0. 95 0.85 0. 65 0. 95 0.85 1. 04 1. 04 1. 02 1. 02
BSZH BSTH BSGH GSZH GSTH GSGH BSLD-1 BSLD-2 GSLD-1 GSLD-2
7~11 8~12 9~14 7~12 16 1. 48 1. 92 8~13
0. 85 0. 85 0. 75 0. 55 0.80 0. 70 0. 70 0. 70 0. 68 0. 68
1
72 72
65 65
16 20 18 20 16 18
1. 48 1.48 1. 44 1. 48 1.46 1. 48
1. 92 1.92 1.87 1.88 1.89 1.90
9~14 9~13 9~13 9~13 9~13
72 - 65
ALA表示糊料结焦期的膨胀/收缩率(稳态或最大值),AL表示恒温前最高温度点(950℃)时的膨胀/收缩率, ALc表示在最高温度点(950℃)恒温3h后的膨胀/收缩率。
2
YS/T65---2012
表3
牌号 BSTN
挥发分/% ≤50
灰分/% ≤5
针入度(20℃)/mm
45~65
4试验方法
4.1 电阻率的测定按YS/T63.2的规定进行。 4.2 挥发分的测定按YS/T63.17的规定进行。 4.3耐压强度的测定按YS/T63.15的规定进行。 4.4表观密度的测定按YS/T63.7的规定进行。 4.5 真密度的测定按YS/T63.9的规定进行。 4.6灰分的测定按YS/T63.19的规定进行。 4.7针入度的测定按附录A的规定进行。 4.8 膨胀/收缩率的测定按YS/T63.21的规定进行。 4.9 理化性能指标数值修约和判定按GB/T8170的规定进行。
5检验规则
5.1检查与验收 5.1.1 阴极糊应由供方技术监督部门进行检查,保证其质量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并填写质量证明书。 5.1.2需方应对收到的产品按本标准的规定进行验收。如检验结果与本标准的规定不符时,应在收到产品之日起1个月内向供方提出,由供需双方协商解决。如需仲裁,仲裁取样在需方由供需双方共同进行。 5.2组批 5.2.1 每批为同一牌号的产品。 5.2.2 阴极糊每批不大于100t。 5.2.3炭胶泥每批不大于1t。 5.3检验项目
每批阴极糊应进行电阻率、挥发分、耐压强度、表观密度、真密度、灰分和针入度的检验,若供需双方在订货单(或合同)中约定了膨胀/收缩率指标,则应同时进行检验。每批炭胶泥应进行挥发分、灰分和针入度的检验。 5.4取样和制样 5.4.1取样按GB/T26297.4的规定进行。 5.4.2制样按附录B的规定进行。 5.5检验结果的判定
性能分析结果(含常规指标和供需双方在订货单(或合同)中约定的参考指标)中有任何一项结果不
3
YS/T 65--2012
合格时,可对不合格项目进行重复试验,若重复试验结果合格,则判该批合格,否则,判该批不合格。
6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质量证明书
6.1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铝电解用阴极糊的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按YS/T701的规定进行。 6.2质量证明书
每批阴极糊应附质量证明书,其上注明: a) 供方名称; b) 产品名称和牌号; c) 批号; d) 净重; e) 各项性能分析结果及技术质量监督部门印记: f) 本标准编号; g) 出厂日期。
订货单(或合同)内容
7
本标准所列材料的订货单(或合同)应至少包括下列内容: a)产品名称; b) 牌号; c) 本标准编号; d) 本标准要求的其他需要在订货单(或合同)中注明的内容。
YS/T65—2012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炭胶泥针入度测定方法
A.1范围
本附录规定了砌筑铝电解槽内衬时用于填充侧部炭块之间较小缝隙的炭胶泥针入度的测定方法。 本附录适用于炭胶泥针入度的测定。
A.2原理
炭胶泥的针入度是指一定要求的铝棒自由沉人炭胶泥试样中的深度,用于表征炭胶泥的塑性。 让Φ9.5mm×200mm、重38g的圆柱铝棒自由下降插人20℃的炭胶泥试样中,测量3s之内铝
棒沉人炭胶泥试样中的深度。
A.3仪器和设备
A.3.1针入度测定装置:由长度测量装置、铝棒和时间控制器组成。长度测量装置的量程为100mm;精度0.1mm;铝棒尺寸要求为$9.5mm×200mm,重38g;时间控制器精度为1s。 A.3.2加热(或冷却)装置:能够满足测定温度控制要求。 A.3.3铝容器:容量至少1L,为了防止铝棒沉人深度不够,建议铝容器尺寸为Φ110mm×135mm。 A.3.4温度计:量程0℃100℃,精密度1℃。
A.4试样
取试样约1L装入铝容器(A.3.3)中,放入加热(或冷却)装置(A.3.2)中,不断搅拌试样使其均匀:将试样的温度控制在20℃士1℃。
A.5测定步骤
A.5.1将装有温度控制在20℃士1℃试样的铝容器(A.3.3)放在针人度测定装置(A.3.1)上。 A.5.2调整针入度测定装置(A.3.1)铝棒高度,使其下部端面刚好与试样表面相接触,并垂直于试样表面。 A.5.3 设置铝棒此时所处的位置为零,启动针入度测定装置(A.3.1),铝棒自由下降插入试样下沉 3s. A.5.4读取针入度测定装置(A.3.1)铝棒沉人试样的深度(针)。 A.5.5按照A.5.1~A.5.4重复测定次,铝棒与第一次插入的位置水平相距1cm,读取针入度测定装置(A.3.1)铝棒沉人试样的深度(针2)。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