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13. 100 E 09 备案号:43158—2014
SY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66522013 代替SY/T 6652-2006
成品油管道输送安全规程
Safety specifications for oil products transportation pipeline
2014一04一01实施
2013一11一28发布
国家能源局 发布
SY6652—2013
目 次
前言
1
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
1
2
3 安全通则输储油设备
4 5 .T.艺要求 6
混油处理输油管道消防设施
7
3
) 应急管理
SY 66522013
前 言
本标准除第3.7条为推荐性外,其余条款均为强制性。 本标准按照GB/T1.1--2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
起草。
本标准代替SY/T6652--2(H06《成品油管道输送安全规程》,与SY/T6652-2006相比,主要技术内容变化如下:
-修改了“安全通则”的内容(见第3章); -增加“重大危险源管理”规定,将“应急预案”的内容纳人第"章(见3.2,2(6版第3
章); 将"油品输送”章节改成了“工艺要求”(见第5章,2006版第5章);
--将仪表自动化、电气”分节细化安全管理内容(见4.4,4.5,2006版4.4); --在"混油处理”章节中增加了“紧急停运处理”(见6.6); .在“输油管道”章节,修改细化了“管道维修与抢修”内容,删除了“管沟开挖”部分,增
加了“管道内检测安全要求”(见7.3,20106版7.3);细化了“消防设施”章节的“消防系统”小节,增加了消防泵房等管理,增加了专职消防队、消防通道的要求等(见8.2);
.增加了“应急管理”章节,规定了输油单位应急预案、应急培训演练、应急措施等(见第")
章)。 本标准由石油工业安全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管道分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
管道分公司、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闫啸、王琪、张彦敏、董晓燕。
II
SY66522013
成品油管道输送安全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成品油管道输送的输储油设备、工艺要求、混油处理、输油管道、消防设施、应急管理等安全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输送汽油、柴油、煤油的成品油管道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5599 石油与石油设施雷电安全规范 GB 18218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 50140)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 50151 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 50183 石油天然气T.程设计防火规范 GB 50196 高倍数、中倍数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 50253 输油管道.T.程设计规范 GB 50351 油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 DL 408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所电气部分) SY/T5921 立式圆筒简形钢制焊接油罐操作维护修理规程 SY 5984 油(气)田容器、管道和装卸设施接地装置安全检查规定 SY/T 6069 油气管道仪表及自动化系统运行技术规范 SY/T6150)(所有部分) 钢制管道封堵技术规程 SY/T 6470 油气管道通用阀门操作、维护、检修规程 SY/T 6529 石油库固定式消防系统运行规范 SY/T6597 钢质管道内检测技术规范 SY/T 6649 原油、液化石油气及成品油管道维修推荐作法 SY/T6695 成品油管道运行规范
3安全通则
3.1输油管道和输油站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应执行GB50183和GB50253的规定,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应做到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3.2输油单位应按照GB18218对本单位的危险源进行识别评价,对重大危险源应按照规定要求建档登记,并按照相关要求报送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3.3进入生产区应按规定穿戴劳动保护用品。 3.4防爆区内不应使用非防爆器具和非防爆通信.工具。
-
SY 6652—2013
3.5站内不应使用易燃、易爆及有腐蚀性溶剂擦洗设备、衣服和地面。 3.6油罐区、泵区、阀组区等生产区域安装的火焰探测报警系统、火灾探测报警系统和可燃气体探测报警系统应定期检测维护,确保其状况完好。 3.7顺序输送的管道计划性维检修宜安排在安全性较高的油品段进行。 3.8在输油站场和管线上从事动火、吊装、临时用电、受限空间等作业、应办理作业许可手续。未经批准或超过批准期限不应进行作业,作业内容发生变化时应重新办理作业许可。 3.9特种作业人员应持有效证件上岗。 3.10泄压用的安全阀和输油管道的高、低压泄压阀等各类安全保护设施应保持投用,并按规定检测合格。 3.11启停泵、切换流程、收发清管器、油品分输等操作除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外。应在控制室或现场进行有效监护。 3.12切换流程时,应按照“先开后关”、“缓开缓关”原则开关阀门,高低压衔接部位应先导通低压部位,切断流程时,应先切断高压部位。
4输储油设备
4.1输油机泵 4.1.1月 启泵前,应按照操作规程做好准备,启停泵应及时通知上下站,调整运行参数时岗位之间应加强联系。 4.1.2 机泵运行期间应按操作规程进行检查和监护,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做好有关记录。 4.1.3 输油泵机组检修,主要安全措施为:
a) 切断泵机组的电源,并在相应的开关柜上悬挂严禁合闸警示牌。 b) 关闭进出口阀及相关阀门,切断动力源。阀门上悬挂正在检修的警示牌,并采取防止阀门
开启措施。
c) 检修泵和运行泵应采取安全隔断措施。 d) 检修应首先清除泵内及周围的易燃物。
4.2储油罐 4. 2. 1 储油罐的操作、维护、修理执行SY/T5921的规定。 4. 2. 2 运行油罐液位应控制在上、下限安全罐位范围内 4. 2. 3 防雷防静电设施应符合以下要求:
a) 储油罐防雷设施应执行GB15599的规定,防静电接地应符合SY5984的规定 b) 储油罐的防雷防静电设施应每季检查一次。春秋季各测一次接地电阻,电阻值不应大于2。 c) 检尺口应有防止产生火花的措施。
4.2. 41 储油罐区防火堤与消防道路应符合以下要求:
a) 储油罐的防火堤应符合GB50351的规定。 b) 罐区消防道路应符合GB50183的规定.并保持畅通,
4. 2. 5 储油罐的进、出油温度和进出油速度应控制在设计参数允许范围内。 4.2.6 储油罐运行检查以下内容:
a) 储油罐的量油孔、透光孔用后应盖好。 b) 运行储油罐应按规定要求上罐检查 c) 上罐检查应遵守:
1)上罐前释放静电;
2
SY 6652—2013
2 夜间上罐使用防爆照明器具; 3) 一次上罐人数不超过5人; 4) 雷雨或5级以上风力时,不应上罐; 5) 雪天应清扫扶梯的积雪后上罐。
4. 2. 7 储油罐的呼吸阀、阻火器应定期检查、维护。 4. 2. 8 储油罐顶部应保持无积雪、积水、油污和杂物 4. 2. 9 内浮顶储油罐浮盘无卡阻、保持灵活、密封有效,浮顶与罐体的电气连接应保持完好。 4. 2. 10 储油罐检修要求为:
a) 储油罐检修应按有关规定要求的周期进行。 b) 应有经过审批的储油罐检修方案。 c) 检修队伍应具有相应资质。
4.3阀门
阀门操作、维护和检修按SY/T6+70的规定执行。 4. 4 仪表自动化 4. 4. 1 仪表自动化的安全要求按SY/T6069有关规定执行。 4. 4. 2 输油管道的仪表系统、传输系统及数据采集、显示与存储系统应按规定定期维护,且检定合格。 4. 4. 3 联锁系统应投用.并定期测试。 4. 5 5电气 4.5.1电.T.作业应执行DL408的规定。 4. 5. 2 电T.作业人员每年应参加电业安全规程考试,成绩合格。 4.5.3 电气设备应按要求定期进行电气试验。 4.5.4电气设备、接地、遮拦应完好、有醒目的警示标识牌。 4, 5. 5 变配电室应有可靠的应急照明,通风良好,有防止小动物进人的措施。
5 工艺要求
5.1 成品油管道T.艺系统控制及运行操作执行SY/T6695的规定。 5. 2 2密闭输送管道进站压力应能满足输油泵入口压力要求,且不大于站内管网和设备的允许最大压力值。 5.3出站报警压力设定值应低于或等于最高工作压力;进站报警压力设定值应高于或等于最低进站压力。泄压压力不大于管道允许最高压力的1.1倍。 5.+管道系统中任一点的稳态工作压力及油品停输时的静压力均不应超过该点管道或管件的设计压力。 5.5成品油管道采用常温输送,注人管道的油品温度应在一定范围内并保持平稳, 5.6 应保持大落差管段高点处压力不低于油品的饱和蒸气压。
6 混油处理
6.1 装置开工程序应按操作规程执行。
3
SY 6652—2013 6. 2 混油处理装置中的加热炉、燃油蒸汽锅炉、压力容器等,应按相关规定进行检测、 6. 3 运行过程中应将油量、压力、温度、液位等重要参数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6. 4 油水分离罐应按规定脱水、巡检。 6. 5 启运及停运过程中升降温速度不应过快,炉温降至停工操作规定的温度时应停止塔底吹汽。 6. 6 下列情况应紧急停运处理:
a) 装置发生火灾事故。 b) 加热炉炉管烧穿,泄蒲着火, c) 泵机组发生故障无法运行,备用机组无法启动。 d) 水、电、气、原料长时间中断。 c) 其他情况需紧急停运处理的。
7输油管道
7.1管道管理
管道的防腐层、保温层应保持完好、管道阴极保护参数应在规定的范用之内。 7.2管道巡检 7. 2. 1 重点穿跨越管段应设置守卫人员或有监控设施, 7. 2. 2 管道的巡检至少应包括下列内容:
a) 在管道线路中心线两侧5m地域范围内有无机械施工、挖沟取土、开山采石、采矿盖房、建
打谷场、蔬菜大棚、饲养场、猪圈及温床等其他构筑物。 b) 在管道线路中心线两侧5m地域范围内有无种植果树(林)及其他根深作物,打柱,堆放重
物及其他影响管道巡线和管道维护的物体在管道附属工程、设施(如各类挡土墙、过水路面、护坡等)及线路阀室上有无拆石、拆砖、破坏门窗、任意损坏管道标桩和告示牌等。
c)
d) 设施的建设 e) 管道上方有无新建、扩建公路交叉、管道交叉、通信及电力电缆交叉等。 1) 线路阀室内设施是否完好。
7.2. 3 穿跨越管段巡检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a) 穿越管段及其附属设施的完好情况。 b) 定期检查和监测管道埋深、露管、穿越管道保护工程的稳固性及河道变迁等情况 c) 跨越管段两侧应设立“禁止通行”标志。阻止行人直接在管道上部通行 d) 定期检查跨越管道支撑、固定墩、吊架、拉索和钢质套管腐蚀等情况。 e) 在水下穿越管道安全防护带内有无设置码头、抛锚、炸鱼、挖泥、淘沙、栋石及疏通加深等
作业。
7.3管道维修与抢修 7. 3. 1 管道维抢修以及封堵等作业应执行SY/T(649,SY/T6150)以及相关规定。 7. 3. 2 管道防腐涂层修补和大修应有方案,并有相应的安全环保措施。 7, 3. 3 管道抢修应符合安全要求,具体内容为:
a) 输油企业应有专业抢修队,并定期进行技术培训和演练。 b) 管道抢修机具、设备应齐全,处于随时可启用的完好状态。 c) 应对现场划分安全界限。设分隔围栏,推警示牌。与作业无关人员不应进人安全线内,所有
4
SY6652—2013
进入管道作业场地的人员应穿载劳动保护用品。同时应采取防止环境、土壤污染相关措施,因防离大修、换管作业、应急抢险等作业对管道沿线植被造成破坏的、应采取恢复措施
d) 在管道上进行抢修作业前、应查明事故点所在管段的介质、高程、压力、流速及壁厚,经
批准后方可作业。 e) 抢修作业动火作业前、应对动火作业点周围可燃气体的浓度进行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
动火。
7.4封存或报废管道处置
对封存或报废的管道应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7.5 管道检测 7. 5. 1 应按规定定期进行检测。 7. 5. 2 管道内检测执行SY/T6597的规定,实施过程中应满足:
a) 收发球简的尺寸应满足内检测器安全运行的技术要求。 b) 管道及其一通、弯头、阀门、运行参数等应满足内检测器的通过要求。 c) 发送管道内检测器前,应对管道进行清管和测径 d) 内检测器应携带定位跟踪装置。检测器发送前应调试运转正常。投运期间应进行跟踪。
7.6干线清管 7. 6.1 应执行清管操作规程。根据运行T.况确定清管周期。 7. 6. 2 长期未清管的管道,清管前应制定方案,并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
8消防设施 8.1 移动式设施的配备 8.1.1 消防车和消防器材的配备应分别按GB50183和GB5614》的规定执行 8. 1.2 消防器材实行定人、定型号、定地点及定数量管理,并按规定进行维修检查。 8. 2 消防系统 8. 2.1 泡沫灭火系统的配备应分别按(B50151和GB50196的规定执行。 8. 2. 2 消防系统的运行及管理按SY/T6529的规定执行。 8. 2.3 消防值班室应实行24h值班制度,保持通信畅通。 8. 2. 4 每年对油罐固定消防系统的水和泡沫混合液喷淋演练至少--次。 8.2.5 消防房及其配电室应设应急照明.其连续供电时间不应小于20min。 8.2.6 确认火警险情后.消防泵应在2min内启动运行.泡沫、冷却水应在5min内到达指定罐, 8.3其他 8.3.1 输油单位的专兼职消防队员应熟练掌握灭火流程和灭火作战方案,每年至少演练两次。 8.3.2站库内应有环形消防道路或者同车场且应畅通无障碍。 8.3.3 储油罐着火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消防值班人员应熟练掌握灭火预案,迅速报警、切换流程、启动消防设施等应急操作 8.3.4接到火警后,站库消防车应在5min内到达消防现场,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