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75.180. 10 E 92 备号:43280—2014
SY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69732013
石油岩石激发极化电位测量仪
Petroleum core induced polarization potential measurement instrument
2014-04-01实施
2013-11—28发布
国家能源局 发布
SY/T6973—2013
目 次
前言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原理、组成和分类 3. 1 原理 3.2组成 3.3分类 要求
1
-
. 1 密封性能 .2 环境条件 . 3 跌落… . 电源 4.5 技术性能 4.6 安全性能 4. 7 岩心尺寸 .8 可靠性 .9 外观 5试验方法 5.1 试验设备 5.2试验项目 6检验规则 6.1 出厂检验 6.2 型式检验 6.3判定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贴存 7. 1 标志 7. 2 包装 7. 3 运输 7. 4 贮存
7
SY/T 6973--201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T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石油仪器仪表专业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测井
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更民、范宜仁、曾花秀、梁继德、李会银、成向阳、刘兵开。谭宝海、迟善武、雷毅、袁建华,王伟
11
SY/T6973—2013
石油岩石激发极化电位测量仪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石油岩石激发极化电位测量仪(以下简称仪器)的原理、组成、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仪器的设计、制造、检验和质量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11606分析仪器环境试验方法 GB/T13384 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15478一1995压力传感器性能试验方法 SY/T6352岩石电化学参数的实验室测定
3原理,组成和分类
3.1原理
给岩石两端施加一恒定外电场,使之产生极化场,当岩心极化达到稳定时,测得激发电位值 U.:然后断电,当外加电场断去后,由于离子的扩散作用离子浓度梯度将逐渐消失,即极化场逐渐衰减,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测量系统实时自动测量整条极化电位衰减曲线U(1),等岩石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后。给它加与先前恒定外电场反向的电场,重复上述过程,可以测得激发电位值V-和极化电位衰减曲线U-《t)。利用公式(1),可获得整条时域内的极化率曲线
7(0) = LU?*: 21/2 × 100%
(1)
(U, U,- ) /2
式中: 7() 岩石极化率,用百分数表示: U,—正向激发电位,单位为毫伏(mV): U.--一反向激发电位,单位为毫伏(mV): Uz(r)一-正向极化电位,单位为毫伏(mV): U-(t)反向极化电位,单位为毫伏(mV)
3.2组成
仪器由可调恒流源、电压采集单元。控制单元、计算机、岩心电化学夹持器、应用软件等主要部分组成。高温高压仪器还包括加热器、加压泵等。
I
SY/T 6973—2013
3.3分类
仪器按工作条件分为:常温常压仪器、高温高压仪器。
要求
.1 密封性能
仪器的密封性能试验压力为最高工作压力的1.2倍。测量管路和环压管路应分别在密封性能试验压力条件下静止2h.无泄漏。 4.2环境条件
环境条件包括: a)环境温度:5℃~35℃。 b) 存储温度:-40℃~55℃。 ) 相对湿度:≤80%(25℃)。
4.3跌落
跌落方式和要求见表1。
表1E 跌落方式和要求
包装件重量
跌落方式自由跌落
跌落要求(高度,角度)
kg ≤1
250mm
底面棱边长度<501mm时,倾角为30
>1H
倾斜跌落
底面棱边长度≥50mmm时,底面校边距底面高度251mm
电源交流电源:220V±22V.50Hz±1.Hz。
4.5技术性能
仪器应具有自动校验功能,主要技术性能要求见表2。 4.6 安全性能 4.6.1常温常压仪器的绝缘电阻:≥10MQ(50V,DC)。 4.6.2高温高压仪器的绝缘电阻:≥50MQ(500V.DC)。 4.7岩心尺寸
仪器的适用岩心尺寸:直径25mm38mm?长度25mm~40mm。 4.8可靠性
仪器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10h。
2
SY/T6973—2013
4.9外观 4.9.1仪器安装的各种指示仪表和控制阀件应在适当。醒目的位置上标示名称和功能 4.9.2箱体及面板应光洁。无划痕:面板,标牌的文字应清晰。 4.9.3 外露金属部件应防锈、防腐。
表2技术性能要求
性能指标恒流源供电电流
常温常压仅器
高温高压仪器
. 05 -- 20, (H)
0. 405 - 21, 00
mA
恒流源最大电流误差
± 11.111
±1.1
mA 激化间隔时间
. 2~ 36t)
. 2 361
数据采集速率
1
21
kHz
电位测量输人阻抗
>5
25
MO
20mV~10V或-20mV~-10V时.
相对误差 %
± 1
±2
电位测量充差
-24mV~20mV时,绝对误差
± (1. 2
± (1.
mV
10%~~90%时,相对误差
± 3
±5
极化率测量充差
0-10%时,绝对误差
± (01. 3
± (1. 5
%
最高工作温度
1001- 125. 150- 175
C
最高工作压力
40. 6. N0. 100
MPa 温度控制充差
±2
'C 压力测量充差
%FS
5试验方法
5.1试验设备
试验设备包括:
温度湿度试验箱。
a
b) 精密压力表(01.25级)。 C 兆欧表50V,DC) d 温度计(1℃)
SY/T 6973—2013
(4)计算控温允差,结果应符合.5要求。
ST =IT, -T.I
()
式中: AT,-- 第1次温度测量的绝对误差(i=1.2.3),单位为摄氏度(℃): T,-第i次温度测量值,单位为摄氏度(℃); Th 温度设定值,单位为摄氏度(℃)。
5.2.4.5压力测量充差试验
按GB/T1578—1995试验要求和试验方法。对压力传感器进行试验。按GB/T154781095附录A7计算,结果应符合4.5要求。 5.2.5安全性能试验
仪器处于非通电状态。电源开关置于接通位置。用兆欧表5川1V档分别测量加热套与金属外壳。 电源与外壳。可触及导电部件与外壳之间的冷态绝缘电阻值,结果应符合4.6要求。 5.2.6可靠性试验
试验前,检查仪器的各项功能。应能正常工作。 可靠性试验的样本数按表3随机抽取。
表3随机抽样方案
单位为台
最大样本大小
样本大小全部 3
批量 1 ~ 3 4~16 17 ~ 52 5.3 ~4f 7 ~ 2 2010 以上
全部 " 15 14 21
5 H 1.3 211
全数的10%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试验应按以下的方法执行:
可选取多台仪器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同时进行试验。
a
b)对抽样仪器,每间隔2h进行一次测试。试验时间根据被试仪器的数量确定。 C 当被试仪器发生故障时,应停止试验。排除故障:故障排除后,重新投人试验。 d) 累计所有被试仪器每次试验的无故障工作时间.即故障间隔时间。依次为!,·
1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按公式(5)计算:
MTBF
(5)
1
式中: MTBF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单位为小时(h): —--被试仪器第次故障间隔时间。单位为小时《h): V一--试验过程被试仪器故障的总次数,V为白然数。
在规定的试验过程中,当所有被试仪器没有发生故障时。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应等于所有被试
中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