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GB/T 19850-2013 导电用无缝铜管

GB/T 19850-2013 导电用无缝铜管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0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1-22 15:17:42



相关搜索: 无缝 铜管 19850

内容简介

GB/T 19850-2013 导电用无缝铜管 ICS 77.150.30 H 62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9850—2013 代替GB/T19850—2005
导电用无缝铜管
The seamless copper tubes for electrical purposes
2013-12-17发布
2014-09-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19850—201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198502005《导电用无缝圆形铜管》。本标准与GB/T198502005相比,主要
技术内容变化如下:
--一标准名称由“导电用无缝圆形铜管”修订为“导电用无缝铜管”;
增加了TUO、TU1、TUAgO.1牌号: -一增加了矩(方)形铜管及相应规定;
圆形直管外径上限由159mm增加到178mm;壁厚上限由25mm减小到10mm;长度下限由1500mm减小至900mm,上限由7500mm增加到8500mm;
-取消了化学成分中“杂质元素供方可不作分析,但应保证”;一一取消了圆形管外径与壁厚的普通级允许偏差;
提高了管材长度允许偏差的精度; ---将未退火拉制圆形管的圆度由“不大于公称外径的1.5%”修订为按径厚比分档给出偏差; -将“管材直度、切斜度符合GB/T16866的规定”修订为未退火拉制圆形管的直度按公称外径
和长度尺寸分档给出偏差;提高了圆形管切斜度指标;一一力学性能中增加了布氏或维氏硬度的选作规定;增加了氢脆试验的选作规定;一调整了管材水压试验压力的计算公式;管材气压试验和水压试验的取样数量由20%提高到逐根抽取;附录A电阻系数与导电率的换算表中增加了体积电阻系数与质量电阻系数、电导率之间的
换算。 本标准参照采用美国ASTMB188-2010《导电无缝铜管》标准。 本标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3)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上海飞轮有色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包罗铜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江苏仓环铜业股份有限公司、无锡隆达金属材料有限公司、山东中佳新材料
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莉、周洪雷、张益、李新奎、浦益龙、赵钦海、袁频频、王秀琴、谷玉东、翁祥金、 彭永聪。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198502005。
I GB/T19850—2013
导电用无缝铜管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导电用无缝铜管(以下简称管材)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
存、质量证明书及合同(或订货单)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电炉、电机、输变电等设备用导电圆形、矩(方)形无缝铜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28.1—2010金属材料拉伸试验 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ISO6892-1:2009,MOD) GB/T241金属管液压试验方法 GB/T244金属管弯曲试验方法(ISO8491:1998,IDT) GB/T351 金属材料电阻系数测量方法 GB/T2828.1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5121(所有部分) 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GB/T 5231 加工铜及铜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 GB/T 5248 铜及铜合金无缝管涡流探伤方法 GB/T 8888 重有色金属加工产品的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 GB/T23606 5 铜氢脆检验方法 GB/T26303.1 铜及铜合金加工材外形尺寸检测方法 第1部分:管材 YS/T 482 铜及铜合金分析方法光电发射光谱法 YS/T483 铜及铜合金分析方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波长色散型)
P
3要求
3.1产品分类 3.1.1 牌号、状态、规格
管材的牌号、状态和规格应符合表1的规定。
1 GB/T19850—2013
表1 牌号、状态和规格
规格/mm
牌号
代号
圆形
矩(方)形对边距
状态
长度
外径
壁厚
壁厚
TUO TU1 TU2 T10180
T10130 T10150
直管
C10200 软化退火(O60) 5~178 0.5~10.0 10~150 0.5~10.0 900~8500
TU3 TUAg0.1 TAg0.1 T11210 硬态拉拔(H80) T 1
轻拉(H55)
T10530
盘管
T10900 T11050 C12000
T2 TP1 注:需方如有其他牌号、状态、规格产品要求时,由供需双方协定。
0.5~6.0 10~35 0.5~5.0 >8 500
5~22
3.1.2 标记示例
产品标记按产品名称、标准编号、牌号、状态、规格的顺序表示。标记示例如下:示例1:用TAg0.1制造的、软化退火(O60)状态,外径为60mm,壁厚为5.0mm,长度为5800mm的圆形管材标
记为:导电铜管GB/T19850-TAg0.1O60-$60×5.0×5800
示例2:用T1制造的、软化退火(O60)状态,外径为22mm,壁厚为2.0mm,长度为15000mm的圆形盘管材标
记为:导电管GB/T19850-T1O60-$22×2.0×15000
示例3:用TU2制造的、轻拉(H55)状态,长边为36mm,短边为24mm,壁厚为1.2mm,长度为8500mm的矩形
管材标记为:导电铜管GB/T19850-TU2H55-36X24×1.2×8500
示例4:用T2制造的、硬态拉拔(H80)状态,边长为120mm,璧厚为8.0mm,长度为3500mm的方形管材标记为:
导电铜管GB/T19850-T2H80-120×120×8.0×3500
3.2 化学成分
管材的化学成分应符合GB/T5231中相应牌号的规定。 3.3 外形尺寸及其允许偏差 3.3.1 圆形管材外径及其允许偏差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 2 圆形管材外径及其允许偏差
单位为毫米
外径 5~15 >15~25 >25~50
平均外径允许偏差,不大于
± 0.05 ±0.06 ±0.08
2 GB/T19850—2013
表2(续)
单位为毫米
外径 >50~75 >75~100 >100~125 >125~150 >150~178
平均外径允许偏差,不大于
±0.10 ±0.12 ± 0.15 ± 0.18 ±0.20
注:当外径允许偏差要求为全正或全负时,允许偏差为表中对应数值的2倍。 3.3.2 矩(方)形管材的对边距及其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 矩(方)形管材的对边距及其允许偏差
单位为毫米
示意图
对边距α或b 10~15 >15~25 >25~50 >50~76 >76~100 >100~125 >125~150 注1:当对边距允许偏差要求为全正或全负时,允许偏差为表中对应数值的2倍。 注2:公称尺寸α对应的偏差也适用于α',公称尺寸6对应的偏差也适用于6°。
允许偏差,不大于
± 0.10 ±0.13 ± 0.15 ±0.18 ± 0.20 ± 0.23 ± 0.25
3.3.3 圆形管材壁厚及其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的规定。
单位为毫米
表 4 圆形管材壁厚及其允许偏差
外径 >25~50 壁厚允许偏差
>50~100
>100~178
壁厚
5~15
>15~25
± 0.07 ± 0.09 ± 0.10 ±0.13 ±0.15 ±0.19 ±0.23 ±0.30
±0.08 ± 0.09 ±0.10 ±0.13 ±0.15 ±0.20 ±0.25 ±5%·
±0.10 ±0.13 ± 0.15 ±0.18 ±0.20 ±0.25 ±0.30 ±5%*
0.5~0.9 >0.9~1.5 >1.5~2.0 >2.0~3.0 >3.0~4.5 >4.5~5.6 >5.6~7.2 >7.2~10.0 壁厚的百分数,精确到0.01。
±0.07 ± 0.08 ± 0.09 ±0.10 ±0.13 ±0.18
±0.18 ± 0.20 ±0.23 ±0.25 ± 0.30 ± 0.36 ±6%*
3 GB/T19850—2013
3.3.4 矩(方)形管材壁厚及其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的规定。
表5 5矩(方)形管材壁厚及其允许偏差
单位为毫米
对边距 >25~50 壁厚允许偏差
壁厚
10~15
>15~25
>50~100
>100~150
0.5~0.9 >0.9~1.5 >1.5~2.0 >2.0~3.0 >3.0~4.5 >4.5~5.6 >5.6~7.2 >7.2~10.0
±0.10 ± 0.12 ± 0.18 ±0.23 ± 0.28 ±0.33 ± 0.41
± 0.15 ± 0.18 ± 0.20 ±0.25 ± 0.30 ± 0.38 ± 0.46
±0.09 ± 0.10 ±0.13 ±0.18 ±0.23 ± 0.28
±0.09 ± 0.11 ± 0.15 ± 0.20 ±0.25 ± 0.30 ±0.38
± 0.23 ± 0.25 ±0.30 ± 0.36 ± 0.43 ± 0.51
供需双方协商
3.3.5 管材长度及其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的规定。
表6 管材长度及其允许偏差
单位为毫米
外径或对边距 >25~100 允许偏差
长度
≤25
>100~178
+8 +10 +12 +15
900~3000 >3000~4500 >4500~5800 >5800~8500
+5 +6 +8 +10 ±1.5%*
+10 +12 +15 +20
直管
盘管注:其他长度及允许偏差由供需双方协商。 长度的百分数,
≥8500
3.3.6 矩(方)形管材的内、外角如图1所示,允许角半径应不超过表7的规定。
内角
外角
图1内、外角半径 GB/T19850—2013
表7 矩(方)形管材允许角半径
单位为毫米
最大半径
壁厚
外角 1.2 1.6 2.5
内角 0.8 1.0 1.3
≤1.5 >1.5~3.0 >3.0~6.0 >6.0~10.0
供需双方协商
3.3.7形状偏差 3.3.7.1圆度
轻拉或硬态拉拔圆形管材的圆度应符合表8的规定。
表8 轻拉或硬态拉拨圆形管材的圆度
璧厚与外径之比 0.01~0.03 >0.03~0.05 >0.05~0.10
圆度/mm,不大于外径的1.5% 外径的1.0为
外径的0.8%或0.05(取较大值)外径的0.7%或0.05(取较大值)
>0.10
3.3.7.2直度
轻拉或硬态拉拔矩(方)形管材的直度,在全长任意2000mm上测得的最大弧深应不大于13mm;外径不大于90mm的轻拉或硬态拉拔圆形管材直度应符合表9的规定。外径大于90mm的轻拉或硬态拉拔圆形管材直度由供需双方协商。
表9轻拉或硬态拉拔圆形管材的直度
单位为毫米
长度 ≤2000
全长不大于
10 8 13
>2000~2500
>2500~3000
注:长度超过3000mm的管材,在全长任意3000mm管段上测得的最大弧深不超过13mm。
3.3.7.3 扭拧度
长度不大于4500mm的拉拔硬态矩(方)形管材的扭拧度应符合表10规定。
5 GB/T19850-2013
表10 矩(方)形管材的扭度
单位为毫米
允许最大扭拧度h
对边距
总长度L 1.0×L/1000 1.5XL/1 000 2.0X L/1 000 3.0XL/1000 4.5XL/1000
每米长度 1.0 1.5 2.0 3.0 4.5
10~18 >18~30 >30~50 >50~80 >80~120 >120~150
供需双方协商
3.3.8切斜度
管材的端部应锯切平整,在不使管材长度超出允许偏差的条件下,其切斜度应符合表11的规定。
表11 管材的切斜度
单位为毫米
切斜度,不大于
外径或对边距
圆形 0.25
矩(方)形 0.40 对边距的2.5%
≤16 >16
外径的1.6%
3.4力学性能
管材的室温纵向力学性能应符合表12的规定。需方要求时,可选择进行布氏硬度或维氏硬度试验,当选择进行硬度试验时,拉伸试验结果仅供参考。
表12 管材的力学性能
硬度
状态
尺寸范围/mm 抗拉强度R/MPa 断后伸长率A/%
HB
HV
退火(O60)
全部壁厚≤5.0 壁厚>5.0 壁厚≤5.0 壁厚>5.0
200~255 250~300 240~290 290~360 270~320
≥40
60~90
65~95
轻拉(H55)
≥15
85~105
90~110
硬态拉拔(H80)
≥6
3.5电性能
管材在20℃的室温条件下,电性能应符合表13的规定。
6
上一章:GB/T 29997-2013 铜及铜合金棒线材涡流探伤方法 下一章:YS/T 906-2013 电站空冷用铝合金复合带

相关文章

GB/T 19849-2014 电缆用无缝铜管 YS/T 760-2011 导电用D型铜管 YS/T 650-2020 医用气体和真空用无缝铜管 GB/T 20928-2020 无缝内螺纹铜管 GB/T 20928-2020 无缝内螺纹铜管 ZJM-008-4151-2020 无缝内螺纹铜管 T/ZZB 1331-2019 无缝内螺纹铜管 GB/T 27671-2023 导电用铜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