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77.150.40 H 7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6300—2010
镍、钴、锰三元素复合氢氧化物
Nickel cobalt manganese composite hydroxide
2011-11-01实施
2011-01-14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2630020T0
前言
本标准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金川集团有限公司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闫忠强、雷军鹏、朱用、易宗慧,
GB/T26300—2010
镍、钻、锰三元素复合氢氧化物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镍、钻、锰三元素复合氢氧化物的产品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运输、贮存和质量证明书。
本标准适用于镍、钻、锰三元素复合氢氧化物,其化学式为Ni,Co,Mnj-,(OH)(其中工十y<1, x>0且y>0)。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479金属粉末松装密度的测定第1部分:满斗法 GB/T5162金属粉末振实密度的测定
、GB/T19587气体吸附、BET法测定固态物质比表面积
免费注cB/片19077.1粒度分析激光衔射法月第1部分:通则
JY/T010分析型扫描电子显微镜方法通则
3产品要求
3.1牌号
镍、钻、锰三元索复合氢氧化物产品根据主元素成分分为H955、H811、H523、H424、H325、H111 六个牌号,牌号数字表示镍、钻、锰三种元素物质的量的比,第一位代表镍,第二位代表钻,第三位代表锰。 3.2牌号表示方法示例
例如:H424牌号,表示镍、钻、锰三种元素物质的量的比例为4:2:4,其化学式为 Nic..CoazMng.(OH)2。特别说明,H955牌号,表示镍、钻、锰三种元素物质的量的比例为9:0.5:0.5,化学式为Nie.,Coa.0sMno.95(OH)z0 3.3化学成分
各牌号的镍、钻、锰三元素复合氢氧化物的化学成分应符合表1的规定。
-
GB/T26300—2010
表1各牌号镍、钴、锰三元素复合氢氧化物的化学成分表
主元素含量/%
杂质含盘/%,不大于
牌号 H955 56.1~58.1 2.9~3.5 2.7~3.3 H811 49.8~51.8 6.0~6,7 5, 6~6.3 H523 31.0~32.7 12,4~13,2 17.4~18.4 H42425,1~26.3 12.4~13.3 25.6~26.8 H325 18.8~19.8/12.5~13.5 29.5~30.7 H11120.8~21.9 21.0~~22.2 19. 5~-20. 6
Co
Ni
Mn
Cu Fe Na Zn Ca Mg S Ph A. SO.
H,C
1
0.0050.01b.0150.010.0150.0150.03b.005b.0150.50.021.5
3.4物理性能 3.4.1镍、钻、锰三元素复合氢氧化物的松装密度:0.4g/cm*~1.2g/cm。 3.4.2镍、钻、锰三元素复合氢氧化物的振实密度:≥1.5g/cm。 3.4.3镍、钻、锰三元素复合氢氧化物的激光粒度(Dso):5μm~18μm 3.4.4镍、钻、锰三元素复合氢氧化物的比表面积:≤15m"/g。
色费注-) 镶,钠、钙手元素复合氢氨化物的微溅形:球形或类球形。
3.5外观质量 3.5.1产品应保持干燥洁净,无肉眼可见夹杂物。 3.5.2同一批产品色泽应保持致。
3.6其他要求
需方如对镍、钴、锰三元素复合氢氧化物有特殊要求,可由供需双方协商。 3.7安全防护
镍、钻、锰三元素复合氢氧化物属粉末产品,刺激呼吸道黏膜,进行接触镍、钻、锰三元素复合氢氧化物作业时,应注意防护。
4检验方法
4.1钻、镍、锰及其他杂质元素含量的测定方法由供需双方协商。 4.2松装密度测定按GB/T1479的规定进行。 4.3振实密度测定按GB/T5162的规定进行。 4.4激光粒度(D50)测定按GB/T19077.1的规定进行。 4.5比表面积测定按GB/T19587的规定进行。 4.6产品颗粒微观形貌观测按JY/T010的规定进行。 4.7产品的外观质量由目视检查。
2
GB/T26300—2010
5检验规则
5.1检查与验收 5.1.1供方质量监督部门负责对产品进行检验,保证产品符合本标准或合同(或订货单)规定,并填写质量证明书。 5.1.2需方可对收到的产品进行检验,如检验结果与本标推或合同(或订货单)规定不符,可在收到产品之日起15日内向供方提出,由供需双方协商解决,如需仲裁,仲裁取样在需方,由供需双方共同进行。 5.2组批
产品应成批提交检验,每批应由同一生产周期产出同一牌号的镍、钻、锰三元素复合氢氧化物组成,单批重量不大于10t。 5.3检验项目
每批产品应进行化学成分、物理性能和外观质量的检测。 5.4取样与制样
5.4.1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能的检验取样,按表2规定随机抽取。外观质量的检验逐袋进行。
免费5.4.2抽检试样应用内径为15mm士2mm的不锈钢或钛质探针在包装容器内插取五点,按糊花形
布点,每点均插到底,每件取样量应不少于100g。 5.4.3将试样仔细混勾,过100月筛后,缩分至不小于400g,均分为4份,装人洁净磨口瓶或密封的锡箱袋中,分别供仲裁分析用、备用及供需双方保存。
表2取样数量
同批产品包装容器数量
同批产品应取样的
同批产品包装容器
同批产品应取样的
容器数量全部
数量 61~99 100~149 150~199 200~299 300~399
容器数量
1~5 6~11 12~20 21~35 36~-60
9 10 11 12 13
5 6 7 8
注:每批镍、钴、锰三元素复合氢氧化物产品包装容器数量超过399个以后,每增加100个或不到100个包装容
器时,取样容器数量应增加一个。
5.5检验结果判定 5.5.1产品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能指标不符合本标准规定时,判该批产品不合格。 5.5.2产品外观质量不符合本标准规定时,判该批产品不合格,
同批产品包装容器数量
同批产品应取样的
同批产品应取样的
同批产品包装容器
数量 61~99 100~149 150~199 200~~299 300399
容器数量全部
容器数量
1~5 6~11 12~20 21~35 36~-60
9 10 11 12 13
5
6 7 8
注:每批镍、钴、锰三元漆复合氢氧化物产品包装容器数量超过399个以后,每增加100个或不到100个包装容
器时,取样容器数量应增加一个,
5.5 检验结果判定
5.5.1产品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能指标不符合本标推规定时,判该批产品不合格。 5.5.2产品外观质量不符合本标准规定时,判该批产品不合格。
GB/T26300—2010
6包装、标志、运输、贮存和质量证明书
6.1包装 6.1.1产品采用内衬双层塑料袋的铁桶包装,并封口,每桶(袋)净重25kB。 6.1.2如用户有特殊要求时,供需双方可另行协商解决。 6.2标志
产品外包装应印有商标以及“防潮”、“向上”标志,同时注明: a)供方名称及地址, b)产品名称; c)批号, d) 净重。
6.3 运输和贮存
镍、钻、锰三元素复合氢氧化物应堆放于通风干燥处,运输及贮存时应防止包装破裂及受潮结块。 6.4质量证明书
每批产品应附有质量证明书,注明:
费注册)会供方名称、地址、联系电话更多服务
b) 产品名称; c) 牌号; d) 批号、批重、件数; e) 分析检测结果及检验部门印记; f) 本标准编号; g) 出厂日期。
7 合同(或订货单)
订货单(或合同)应包括下列内容: a) 产品名称; b) 牌号: c) 化学成分及物理性能的特殊要求; d) 数量; e) 本标准编号: f) 其他。
版权专有侵权必究
书号:155066:1-42800 定价:
GB/T26300-2010
14.00元
中华人民共和园
国家标准
镍、钻、锰三元素复合氢氧化物
GB/T26300—2010
*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复兴门外三里河北街16号
邮政编码:100045 网址www.spc.net.cn 电话:6852394668517548
中国标准出版社拳皇岛印刷厂印刷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
开本880×12301/16印张0.5字数9千字 2011年7月第一版2011年7月第一次印刷
*
书号:155066:1-42800定价14.00元
如有印装差错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
版权专有侵权必究举报电话:(010)68533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