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71.120;25.040.40 G 97 备案号:34689—2012
HG
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
HG/T4276—2011
液化气体罐车用磁力液位计
Magnetic force level meter for liquefied gas tank trucks
2012-07-01实施
2011-12-20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HG/T4276—2011
目 次
前言 1 范围
11
规范性引用文件型式、基本参数、型号·编制 3. 1 型式 3. 2 基本参数 3.3 型号编制要求 4. 1 材料 4. 2 设计 4.3 制造 4. 4 称重 4. 5 耐压性能 4. 6 泄漏性能 4. 7 磁性耦合及脱开试验 4.8 液位变化速度的影响 4. 9 外观 4.10 抗运输环境性能. 试验方法 5. 1 试验条件 5. 2 试验设备 5. 3 测量精度试验 5. 4 材料检验 5. 5 焊接接头检测 5.6 耐压试验 5. 7 泄漏试验
2
3
..
6
....
....
5. 8 磁性耦合及脱开试验 5. 9 液位变化速度影响试验 5.10 外观 5. 11 抗运输环境性能检验规则 ... 6.1 检验分类 6. 2 出厂检验 6.3 型式试验 7 标牌、包装运输和储存 7. 1 标牌 7. 2 包装运输 7.3 储存 8'产品出厂技术文件附录A(规范性附录) 液位计安装示意图
6
.
HG/T 4276—2011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化学工业专用仪器仪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推起草单位:中航黎明锦西化工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推主要起草人:贾福军。 参加本标准编制的.人员:田宏伟、郝文生、王立祥、李春涛、关宏峰、张洪伟、冯文兴、刘季敏、吕庆双。
ⅢI
HG/T4276—2011
液化气体罐车用磁力液位计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液化气体罐车用磁力液位计(以下简称液位计)的型式、基本参数、型号编制、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及出厂技术文件。
本标准适用于液化气体罐车上的液位计。适用介质为液氨、液化石油气、丙烯、丙烷、丁烷、丁二烯及物性指标相近的其他介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50钢制压大容器 GB/T191--2008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1804一2000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 GB/T13384—2003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JB/T4730.5—20C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5部分:渗透检测 JB/T9329-1999仪器仪表运输、运输贮存基本环境条件及试验方法
3型式、基本参数、型号编制 3.1型式 3.1.1液位计的安装型式为顶装式。 3.1.2液位计的输出型式为就地显示型。 3.2基本参数
液位计的基本参数包括: a) 测量精度:10ram; b) 测量范围:500mm~3000mm; c)过程压力:≤2.5MPa; d) 过程温度:一4)℃~50℃; e)液位变化速度:≤100mm/s。
3.3型号编制 3.3.1型号编制方式
液位计型号由下列三个单元组成:
口口
设计压力代号浮球直径名称代号
3.3.2名称代号
名称代号用“磁力滤”汉字的第一个汉语拼音字母CLY表示。 3.3.3浮球直径
浮球直径用浮球的:外直径表示,单位为毫米(mm)。
HG/T 42762011 3.3.4设计压力代号
设计压力代号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单位为兆帕(MPa)。 示例: CLY190-2.2表示浮球外直径190mm、压力为2.2MPa的磁力液位计。
4要求 4.1材料 4.1.1液位计用材料的质量和规格除应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规定外,且应考虑与介质的相容性。 4.1.2液位计受压元件用材料应符合GB150的相关要求。 4.1.3液位计上的导管、浮球及与其相连接的零部件的材料不得采用铁磁性材料。 4.1.4液位计测量杆的强度应满足使用要求。 4.1.5磁性耦合元件应为永磁材料。 4.1.6液位计导管内所充填的防冻液所适用的工作温度不得高于一40℃; 4.1.7液位计主要部件材料应具有质量证明书。 4.2设计
液位计的浮球应满足适用的容器的耐压试验下的刚度(外压)要求。 4.3制造 4.3.1球壳 4.3.1.1球壳应整体成型,内外表面应光滑,无任何折痕、褶皱、划伤、凹坑等缺陷。 4.3.1.2球壳应用全形状内样板检查内表面形状偏差,其最大间隙不得大于1.5mm。 4.3.1.3球壳曲面高度允差±1.0mm。 4.3.1.4球壳成型后,外表面应进行抛光处理,表面粗糙度R。0.8μm。 4.3.2导管 4.3.2.1导管不得拼接。 4.3.2.2导管的直线度允差应不大于导管长度的0.5%;且不大于1.5mm。 4.3.2.3导管的外表面应进行抛光处理,表面粗糙度Ra≤0.8μm。 4.3.2.4导管内表面酸洗处理。 4.3.3磁性耦合元件 4.3.3.1内、外磁环元件表面应光滑,不得有可见微裂纹及局部破损。 4.3.3.2内、外磁环元件的磁感应强度应满足图样要求。 4.3.4偏差
所有元件应按施工图样进行加工,凡未注公差的机械加工尺寸偏差和非机械加工尺寸偏差,按 GB/T1804一2000的m级和c级的规定。 4.3.5焊接 4.3.5.1受压元件应采用全焊透结构,焊接方法及焊条牌号的选择应按焊接工艺规程的规定。 4.3.5.2球壳对接焊缝表面应光滑,不得有明显可见的局部凹凸,最大凹凸不得大于0.5mm。 4.3.5.3受压部位的焊缝严禁咬边。 4.3.5.47 不锈钢导管与人孔盖板焊接前应保证垂直度不大于1.0mm,焊接时尽量减小焊接变形。 4.3.6无损检测 4.3.6.1液位计的所有焊接接头,均需进行目视检测。 4.3.6.2浮球对接接头外表面、球壳与内导管角接接头、液位计导管与人孔盖及导管与封堵的角接接头应按JB/T4730.5-2005进行.100%渗透检测,合格级别I级。 2
HG/T4276—2011
4.3.7装配 4.3.7.1磁性耦合元件组装前应严禁与铁磁性材料接触,以免吸附铁磁性杂物。 4.3.7.2浮球安装完成后,沿着导管上下移动浮球,确保其能够在全范围内自由滑动,无卡阻现象。 4.3.7.3测量杆组装统成后,轻轻拉动测量杆,使测量杆底部的磁性元件与浮球内的磁性元件耦合,再用手沿导管上下推动浮球,确保测量杆能随浮球上下移动而升降。 4.3.7.4液位计全部组装并经试验合格后,向导管底部注人适量防冻液。 4.4称重
液位计浮球组件、测量杆组件制造完成后应进行称重,并计算浮球组件与测量杆组件的重量之和。 4.5耐压性能
液位计浮球、导管应进行耐压试验,试验压力为最高工作压力的1.5倍,保压时间不得少于30min,浮球不得出现任何可见变形、失稳现象。 4.6泄漏性能
液位计组装完成后,进行泄漏试验,试验介质为干燥的空气或惰性气体,试验温度不得低于15℃。 试验压力为所用容器的泄漏试验压力,保压时间不少于5min,对所有焊接接头进行泄漏检查。如有泄漏,修补后重新进行耐压试验和泄漏试验。 4.7磁性耦合及脱开试验
反复推拉测量杆与浮球磁性元件进行磁性耦合和脱开试验,次数不得少于5次,测量杆与浮球磁性元件脱开力不得小于5N。 4.8液位变化速度的影响
液位计应能在3.2规定的液位变化速度下正常显示。 4.9外观
液位计的外观应达到下列要求: a)不应有妨碍示值读数的缺陷; b)表面涂层的色泽应均匀,不得有剥落、起泡、划痕等缺陷; c)外观应整洁,不得有损伤和锈痕。
4.10抗运输环境性能
液位计在运输包装条件下经受频率为60次/min碰撞试验和高度为50mm的跌落试验,其他应符合JB/T9329一1999标准要求,其测量精度、耐压试验、泄漏试验、磁性耦合及脱开、外观仍符合3.2、 4.5、4.6、4.7、4.9的要求。 5试验方法 5.1试验条件
液位计试验条件包括: a)环境温度:15~35℃; b)相对湿度:65%~85%; c)大气压力:86k:Pa~106kPa; d)除地磁场外,于其他外加磁场。
5.2试验设备
试验设备包括压力表、天平、直尺及专用工具、工装等。 5.3测量精度试验
液位计的测量精度试验在装有标准仪的装置上进行。试验时,将水注入被测液位计和标准仪,依次施加液位计测量范围的下限、量程的25%、量程的50%、量程的75%、测量范围的上限的液位,以上、 下行程为一个循环,做至少三个循环,待施加的液位稳定后,对照液位计的示值和标准仪上的读数(视为
3
HG/T4276—2011
真值),记录各测试点的数据。测量并计算被测液位计的液位示值和真值之差。其中各试验点上同行程的最大差值即为液位计的测量精度,确认其结果符合3.2a)要求。 5.4材料检验
检查液位计受压元件用材料的质量证明书,确认其符合GB150的相关要求。 5.5焊接接头检测
焊接接头的外观用目视和通用量具进行检查,其结果符合4.3.5的有关要求。 焊接接头的无损检测应由具有资质的专业人员进行,其评定和检测的内容和结果应出具相应的书
面报告,确认其符合4.3.6的要求 5.6耐压试验 5.6.1导管
液位计导管的耐压试验采用液压试验的方式进行。 试验用介质一般采用水,应控制水的氯离子含量不超过25mg/L。 试验必须用两个量程相同的并经过检定的压力表。压力表的量程在试验压力的2倍左右,但不应
低于1.5倍和高于4倍的试验压力。表盘的直径应不小于100mm。
试验时先使水充满被试腔体并排尽内部空气,然后缓慢升压,达到规定的试验压力后,保压时间不少于30min。然后将压力降至规定试验压力的80%,并保压不少于5min的时间对所有焊接接头和连接部位进行检查。确认其是否满足4.5的要求。 5.6.2浮球
液位计浮球的耐压试验采用外压气压试验的方式进行。 试验应有经试验单位技术总负责人批准的安全措施,并经本单位安全部门检查监替。 试验用介质采用干燥、洁净的空气、氮气或其他情性气体。 试验必须用两个量程相同的并经过检定的压力表。压力表的量程在试验压力的2倍左右,但不应
低于1.5倍和高于4倍的试验压力。表盘的直径应不小于100mm。
试验时,将浮球置于专用的试验容器内,向容器内通人试验介质,应缓慢升压,至规定试验压力,保
压时间不得少于30min,浮球不得出现任何可见变形及失稳现象。
试验完成后,迅速泄压,将浮球从试验容器内取出,整体浸人水中,此过程应控制在最短的时间内完
成,检验所有焊接接头的气密性,以不出现任何可见的气泡为合格;如有气泡出现,修补后重新进行本试验。 5.7泄漏试验
液位计组装完成后,液位计导管经耐压试验合格后进行泄漏试验,试验时压力应缓慢上升,达到所用容器的泄漏试验压力,保压时间不少于5min,对所有焊接接头进行泄漏检查。如有泄漏,修补后重新进行耐压试验和泄漏试验。 5.8磁性耦合及脱开试验
将弹簧秤固定在测量杆端部,反复推拉测量杆,使测量杆与浮球磁性元件进行磁性耦合和脱开试验,次数不得少于5次,记录测量杆与浮球磁性元件脱开力,其结果应符合4.7的要求。 5.9液位变化速度影响试验
用移动浮球作为模拟液位变化的方法进行。 试验时,使液位计浮球以90mm/s~100mm/s的均匀速度按一定的方向移动,以正、反行程为一个
循环,至少进行三次循环试验,随时观察液位指示是否正常。 5.10外观
液位计的外观检查采用目测方法进行。观察其是否符合4.9的要求。 5.11抗运输环境性能
液位计的运输环境性能试验按JB/T9329一1999中的规定和方法进行。试验后,确认其结果是否
4
HG/T4276—2011
符合4.10的要求。 6检验规则 6.1检验分类
液位计的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试验。 6.2出厂检验
每台液位计均应经制造单位逐台逐项进行检验合格,出厂检验项目包括5.3~5.10。 6.3型式试验 6.3.1液位计具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试验:
a) 新产品的试制定型产品; b) 液位计的设计、工艺和使用材料改变,可能影响产品的技术性能时; c) 停止生产超过两年以上再生产时; d) 正常生产的周期性检验,一般为3年; e) 上级有关部门和国家质量监督机构认为有必要时。
6.3.2 液位计的型式试验的项目包括第4章的全部项目,并按第5章的试验方法进行。 7 标牌、包装运输和储存 7.1标牌
每台液位计必须有金属标牌,其内容应包括: a)产品名称; b) 产品型号: c) 设计压力;
d) 适用介质; e) 工作温度; f) 制造单位名称: g) 制造日期; h)产品编号。 金属标牌应安装在液位计明显部位,连接应牢固,不得有任何松动和局部脱开现象。
7.2包装运输 7.2.1 液位计出厂前,其上部保护罩涂两遍铁红醇酸底漆,一遍红色醇酸磁漆。 7.2.2 液位计的包装应符合GB/T13384一2008的要求。 7.2.3 液位计单独出厂装箱时,应作好固定处理,其磁性元件、浮球及测量杆等应单独隔离包装。 7.2.4 液位计的包装标志应包括:
a) 制造单位名称; b) 箱体尺寸及重量; c) 符合GB/T191一2008的相关图示和标志:防雨、防潮、轻放和勿压。
7.2.5液位计经包装后可采用常规运输工具进行运输,运输时应避免过分的碰撞和挤压并不应直接受雨雪的侵袭。 7.3储存
液位计应在干燥、空气流通、无腐蚀性气体和腐蚀性化学品以及除地磁场外无外加磁场的库房内储存。 8产品出厂技术文件 8.1产品出厂技术文应包括产品合格证、产品使用说明书、产品装箱单。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