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87. 040 G 51 备案号:37872—2013
HG
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
HG/T4337—2012
钢质输水管道无溶剂液体环氧涂料
Solventless liquid epoxy paints for steel water pipelines
2013-03-01实施
2012-11-07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HG/T 4337—2012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涂料和颜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航材百慕新材料技术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中海油常州涂料化工研究院、南京
长江涂料有限公司、赫普(中国)有限公司、江阴市大阪涂料有限公司、太仓市开林油漆有限公司、中远关西涂料化工有限公司、佐敦涂料(张家港)有限公司、北京碧海舟腐蚀防护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冶建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红狮漆业有限公司、天津市建仪试验机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运德、于一川、唐瑛、邱绕生、孙凌云、张斌、徐锦明、刘会成、宋志荣、赖广森、 史优良、王克正、潘明。
-
HG/T4337—2012
钢质输水管道无溶剂液体环氧涂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钢质输水管道无溶剂液体环氧涂料的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和贮存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输送淡水的钢质管道内外壁防腐用无溶剂液休环氧涂料。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725—2007 色漆、清漆和塑料不挥发物含量的测定 GB/T1728—1979 漆膜、腻子膜干燥时间测定法 GB/T1733—1993 漆膜耐水性测定法 GB/T1768—2006 色漆和清漆耐磨性的测定旋转橡胶砂轮法 GB/T3186 色漆、清漆和色漆与清漆用原材料取样 GB/T5210—2006 色漆和清漆拉开法附着力试验 GB/T6753.1一2007色漆、清漆和印刷油墨研磨细度的测定 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 8923 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 GB/T 9271 色漆与清漆标准试板 GB/T9274一1988色漆和清漆耐液体介质的测定 GB/T 9278 涂料试样的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温湿度 GB/T 9750 涂料产品包装标志 GB/T13288.1 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喷射清理后的钢材表面粗糙度特性第1部分:用于
评定喷射清理后钢材表面粗糙度的ISO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的技术要求和定义
GB/T13491涂料产品包装通则 SY/T0315—2005 5钢质管道单层熔结环氧粉末外涂层技术规范
3分类
产品分为输水管道内壁用和输水管道外壁用两类。 4要求 4.1产品技术要求见表1。
1
HG/T4337—2012
表1 技术要求
指 标
项 目
输水管道内壁用
输水管道外壁用
在容器中状态不挥发物含量/% 细度"/μm 干燥时间涂膜外观耐弯曲性(2.5°) 附着力/MPa 耐冲击性(5J)耐水性 (23±2)℃/30 d 耐沸水性 (98±2)℃/48h 耐磨性(1000g/1000r)/g 耐盐水性(3%NaCl,30d) 耐酸性(10%HzSO30d) 耐碱性(10%NaOH,30d) 耐阴极剥离性b/mm [1.5 V,(65±3)℃/48h a含有片状颜料的涂料除外。 b如被涂装的钢质输水管道没有采用阴极保护,可以不测该项目。
搅拌后均匀无硬块
≥ ≤ ≤ ≤
97 80 10 24 正常
表干/h 实干/h
涂层无裂纹
V
10 无漏点无异常
无异常 0. 10
≤
无异常无异常无异常 8
≤
4.2 输送饮用水管道内壁涂料的卫生指标应符合国家或行业相应标准或规范。
5 试验方法
5.1 取样
产品按GB/T3186的规定取样,也可按商定方法取样。取样量根据检验需要确定。 5.2 2试验环境
涂料样品应在(23土2)℃条件下放置24h后进行性能测试和样板制备。除另有规定外,试板的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温湿度应符合GB/T9278的规定。 5.3 试样制备
除另有规定或商定,耐磨性采用直径100mm的铝板或玻璃板,耐弯曲性项目采用200mm× 25mmX6mm的钢板,耐阴极剥离性、冲击强度项目采用100mm×100mmX×6mm的钢板,其余项目采用150mmX70mm×(3~6)mm的钢板;铝板和玻璃板的要求及处理应符合GB/T9271的规定,钢板的材质应符合GB/T9271的规定,钢板经喷砂或抛丸处理,其除锈等级达到GB/T8923规定的 Sa2级,表面粗糙度达到GB/T13288.1规定的中级。
按产品的规定,将主剂和固化剂混合均勾后,熟化至规定的时间。用刮涂法、刷涂法或其他适宜的方法进行制板,耐弯曲性、附着力、耐冲击性、耐磨性项目干膜厚度为(200士20)μm,其余项目干膜厚度
HG/T4337—2012
为(400士40)件m。除干燥时间项目外,其余项目试板养护时间为7d。 5.4在容器中状态
允许容器底部有沉淀,但沉淀物不应是硬性结块,若经搅拌容易混合均匀,则评为“搅拌后均匀无硬块”。 5.5不挥发物含量
将主剂和固化剂按比例混合均匀后立即称量,称样量为(2十0.2)g。称量好的试样在(23土2)℃ 条件下放置24h后,按GB/T1725一2007的规定进行测试,试验条件:(105士2)℃/1h 5.6细度
按GB/T6753.1一2007的规定进行。主剂和固化剂混合后进行测试。 5.7干燥时间
按GB/T1728一1979(1989)的规定进行。表干按乙法进行,实干按甲法进行。 5.8涂膜外观
样板在散射日光下目视观察,如果涂膜均匀,无流挂、发花、针孔、开裂和剥落等涂膜病态,则评为 “正常”。 5.9耐弯曲性(2.5°)
按附录A的规定进行。 5.10附着力
按GB/T5210--2006的规定进行。采用直径为20mm的试柱,上下两个试柱与样板同轴心对接进行试验。 5.11耐冲击性(5J)
按附录B的规定进行。 5.12耐水性
按GB/T1733一1993中甲法的规定进行。浸水试验后,取出样板用滤纸擦干,在散射日光下目视观察漆膜,如未出现起泡、剥落、生锈、变色、失光等漆膜异常现象,则评为“无异常”。 5.13耐沸水性
按GB/T1733--1993中乙法的规定进行。浸水试验后,取出样板用滤纸擦干,在散射日光下目视观察漆膜,如未出现起泡、剥落、生锈等漆膜异常现象,但允许轻微变色和轻微失光,则评为“无异常”。 5.14耐磨性
按GB/T1768一2006的规定进行。所用橡胶砂轮的型号为CS-10。 5.15耐盐水性
按GB/T9274一1988中甲法的规定进行。浸人质量分数为3%NaCI溶液中30d。取出样板用滤纸擦干,在散射日光下目视观察漆膜,如未出现起泡、剥落、生锈、变色、失光等漆膜异常现象,则评为 “无异常”。 5.16耐酸性
按GB/T9274一1988中甲法的规定进行,浸入质量分数为10%H2SO4溶液中30d。取出样板用滤纸擦干,在散射日光下目视观察漆膜,允许变色和失光,如未出现起泡、开裂、剥落、生锈等漆膜异常现象,则评为“无异常”。 5.17耐碱性
按GB/T9274一1988中甲法的规定进行,浸入质量分数为10%NaOH溶液中30d。取出样板用滤纸擦干,在散射日光下目视观察漆膜,充许轻微变色和轻微失光,如未出现起泡、开裂、剥落、生锈等漆膜异常现象,则评为“无异常”。 5.18耐阴极剥离性
按SY/T0315---2005附录C的规定进行。
3
HG/T4337—2012
6检验规则 6.1检验分类 6.1.1产品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6.1.2出厂检验项目包括在容器中状态、不挥发物含量、细度、干燥时间、涂膜外观。 6.1.3型式检验项目包括本标准所列的全部技术要求,在正常生产情况下,耐阴极剥离性至少每两年进行一次,其他项目至少每年进行一次。 6.2检验结果的评定 6.2.1检验结果的判定按GB/T8170中修约值比较法进行。 6.2.2应检项目的检验结果均达到本标准要求时,该试验样品为符合本标准要求, 7 标志、包装和贮存 7.1标志
按GB/T9750的规定进行。 7.2包装
按GB/T13491中一级包装要求的规定进行。 7.3贮存
产品贮存时应保证通风、干燥,防止日光直接照射并应隔离火源、远离热源。产品应根据类型定出贮存期,并在包装标志上明示。
4
HG/T4337—2012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涂层的耐弯曲性试验
A.1试验设备
a)压力试验机; b)凹凸弯曲模:凹模曲率半径为134.5mm(弯曲度为2.5°),凸模曲率半径为128.5mm。
A.2试板制备
用200mmX25mmX6mm的钢板,将涂料主剂和固化剂按配比均匀混合后施涂于钢板上。试板数为3块。 A.3试验过程
将养护好的试板涂膜向上放在凸模上进行弯曲,每个试板的弯曲过程在10S内完成。
A.4试板的检查
用4倍放大镜目视检查试板中部100mm范围。如3块试板中有2块无可见裂纹,则评为“涂层无裂纹”。
5
HG/T 43372012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涂层的耐冲击性试验
B.1试验设备
a) 冲击试验器:16mm球形冲头,1kg重锤; b) 钢质工作台:尺寸约200mm×150mm; c) 直流电火花检测仪或湿海绵漏点检测仪。
B. 2 2试板制备
用100mm×100mm×6mm的钢板,将涂料主剂和固化剂按产品规定均匀混合后涂覆于钢板上。 涂膜经(1750士250)V直流电火花检测仪或(67.5士4.5)V湿海绵漏点检测仪检漏应无漏点。试板数为3块。 B. 3 试验过程
将养护好的试板涂层面向上放人冲击试验机。以5J的冲击能量进行冲击,每个试板3次,各冲击点相距至少50mm。当球形冲头球面变形或表面有损伤时应更换冲头。 B. 4 试板的检查
用直流电火花检测仪对冲击点进行检查,检漏电压为(1750士250)V;如用湿海绵漏点检测仪,检漏电压为(67.5士4.5)V。如每块试板上有2个冲击点无漏点,则该块试板评为“无漏点”。如3块试板中有2块无漏点,则该样品评为“无漏点”。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