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13. 100 E 09 备案号:33497—2011
SY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 6607-2011 代替SY/T 6607—2004
石油天然气行业建设项目(工程)
安全预评价报告编写细则 Detail compiling rules on safety pre-assessment report for oil and gas industry projects (engineering)
2011—07-28 发布
201111-01 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SY 6607—2011
前言
本标准的5.4.5,6.6.2中的1)和7.4.5以及附录B为推荐性条款,其他条文均为强制性条款。 本标准按照 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SY/T6607--2004《石油工业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编制规则》,与SY/T6607-
2004相比,主要技术内容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改为《石油天然气行业建设项目(工程)安全预评价报告编写细则》; -本标准的属性由推荐性更改为强制性;引言做了修改;删除部分标准适用范围(见2004 年版的第1章);一删除石油化工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见2004年版的4.5);增加了规范性附录(见附录 A、附录 C、附录 D); 删除了石油化工生产装置安全预评价的工艺分析要求(见2004年版的附录C)。
一
本标准由石油工业安全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青岛中油华东院安全环保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中
心、中国石油安全环保研究院、中石化胜利油田安全环保研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洪梅、陈枕、王红红、胡春华、李俊荣、王驰、郝静敏、田勇、牛更奇、 门晓棠、张海娟、朱元洪、王成良、王魁涛、殷冬培、李志勇、张磊、王维斌。
I
SY 6607—2011
引 言
为进一步规范石油天然气行业建设项目(工程)安全预评价报告的结构、层次、内容和深度,根据AQ8002一2007《安全预评价导则》规定原则制定实施细则,使石油天然气行业建设项目(工程)安全预评价报皆符合标准的要求,更好地指导建设项目(工程)的初步设计,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陆上油气田建设项目(工程)、海上油气田建设项目(工程)、油气储运设施建设项目(工程)的安全预评价,为强制性标准。
根据石油天然气行业建设项目(工程)的具体情况和特点,在预评价报告中有针对性地选取各细则的相关部分进行描述、分析和评价。
1
SY 6607---2011
石油天然气行业建设项目(工程)安全预评价报告编写细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石油天然气行业建设项目(工程)安全预评价报告中主要内容的编写细则。 本标准适用于陆上油气田建设项目(工程)、海上油气田建设项目(工程)及油气储运建设项目
(工程)安全预评价报告的编写。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AQ8002 安全预评价导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安全预评价 safety pre-assessment report 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根据相关的基础资料,辩识与分析建设项目、生产经营活动潜在的
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其与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的符合性,预测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做出安全评价结论的活动。 3. 2
危险因素 hazardous factors 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的因素。
3.3
有害因素harmful factors 能影响人的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
3.4
有害物质harmful material 能危害人的健康的所有化学、物理、生物等物质的总称。
3.5
危险程度risk level 对人造成伤亡和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的尺度。
3.6
评价单元 :assessment unit 为了安全评价需要,按照工程生产工艺或场所的特点,将评价对象划分成若干相对独立的部分。
SY 6607—2011
4概述 4.1安全预评价目的
安全预评价目的包括: a)识别分析项目投产运行后可能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b)对项目运行过程中危险、有害因素进行预评价,估算危险、有害因素事故时可能造成的伤
害并预测其风险等级。 提出提高项目本质安全的对策和措施,以及事故应急处理和应急资源的建议。
d)为建设单位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化、标准化和科学化提供依据和条件。 e)为安全生产综合管理部门实施监督提供参考依据,为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提供依据。
4.2安全预评价依据
安全预评价依据包括: a)安全预评价工作合同或委托书、可行性研究报告。 b)油气田总体开发方案报告及其相关文件和资料,具体参考资料见附录 A。 c)国家法律、法规、中国政府加人国际组织相关规定及作业者选定的技术标准,常用的法律法
规、标准参见附录 B。
4.3安全预评价程序
安全预评价程序包括前期准备,辨辩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划分评价单元,选择评价方法,定性、定量评价,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做出安全预评价结论,编制安全预评价报告等。
安全预评价程序见附录 C。 4.4安全预评价报告总的要求
安全预评价报告应全面、准确地反映预评价的全部工作,文字应简洁,图表和照片应具有代表性。安全预评价报告中封面格式及著录项格式见附录D。
5陆上油气田建设项目(工程)安全预评价报告
5.1安全预评价范围
钻(完)井工程、采油(气)工程和地面工程。 5.2概述
概述包括: a)‘阐述编制安全预评价报告的目的。 b)界定安全预评价的范围。 c) 介绍安全预评价的程序。 d)列出安全预评价的依据。
SY 6607---2011
5.3建设项目(工程)概况 5.3.1建设项目(工程)基本情况
建设项目(工程)基本情况应从以下几方面介绍: a)建设单位简介:简述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项目隶属关系等。 b)建设项目地理位置(地理位置图)、构造位置、规模、建设性质(新建或改、扩建)及投
资等。 c)项目主要工程量:钻井数量、钻井进尺、注采井数量、站场数量、规模、管道数量及配套附
属工程。
5.3.2自然和社会环境概况
自然和社会环境概况包括: a) 自然环境:气象、水文、地质和地震烈度等状况。 b) 社会环境:周边的人居、企(事)业单位、交通运输和经济状况等。
5.3.3油(气)藏工程
油(气)藏工程主要内容包括: a) 地质特征。 b) 储层特征。 c) 流体性质。 d)油(气)储量和油(气)藏规划的简要介绍。
5.3.4 钻(宪)井工程
钻(完)井工程主要内容包括: a) 钻井工艺(钻井方式、钻机及配套设施、井身结构、钻井参数、钻井液等) b) 固井工艺(钻孔参数、下套管、注水泥等)。 c) 井控工艺(井控设备及井控措施等)。: d) 完井工艺(完井方法及完井参数)。 e) 改、扩建项目可依托资源的情况。
5.3.5 采油(气)工程
采油(气)工程主要内容包括: a)并口装置。 b)生产管柱。 c)开采工艺。
5.3.6油气集输工程
油气集输工程主要内容包括: a)总体工艺(地面工程总体布局图、系统流程图)。 b)采出液物理性质(原油物性、天然气物性、采出水物性等)。
集油(气)工程: 1)集油(气)站场工程(井场、计量间、接转站、集气站等的工艺流程、区域布置、平面
3
SY 6607—2011
布置、主要设备设施等)。 2)集输管道[集油(气)支线和干线管道的设计压力、设计温度、输量、管径、壁厚、管
材、敷设等。
d) 油(气)处理工程(联合站或天然气处理厂的设计参数、产品性能指标参数、工艺流程、
区域布置、平面布置、主要设备设施等)。 e) 外输管道(路由、设计压力、设计温度、输量、管径、壁厚、管材、敷设、附属设施等)。 f)改、扩建项目可依托资源的情况。
5.3.7注水(气、汽、聚合物)工程
注水(气、汽、聚合物)工程主要内容包括 a)注水工程。 b) 注气(汽)工程。 c) 注聚合物工程。
5.3.8 公用工程及辅助生产设施,
公用工程及辅助生产设施情况包括:
防腐及保温工程(站内外管道的内外防腐措施、设备设施的内外防腐措施、阴极保护、管道和设备的保温等)。
a)
b) 自动控制(控制方式、控制水平,系统组成、安全仪表系统等)。
通信(通信方式通信系统组成等)。 d) 给排水(用水量、水源、给水系统组成、给水处理、污水处理、排水等)。
c)
供配电(用电负荷、负荷等级、供电系统、配电系统、爆炸危险场所划分、防雷防静电等)。 供热及暖通(供热、采暖、空调、通风等)。
e) f)
g) 道路及建(构)筑物(建构筑物等级、主要建构筑物列表、道路等级等)。 h) 消防(消防依托、消防道路、消防水系统、消防泡沫系统、消防报警系统、移动式消防器
材等)。 i)改、扩建项目可依托资源的情况。
5.3.9 安全管理情况
安全管理情况主要包括: a) 安全管理机构设置。 b) 劳动定员及安全管理人员配置。 c) 安全投资。
5.4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5.4.1主要物质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对建设项目(工程)主要物质危险、有害因素应进行以下分析:
主要危险、有害物质包括:原油、天然气、凝析油、天然气凝液、液化石油气、硫化氢、二
a)
氧化碳等油气生产、处理、储运过程中存在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物质。 b)主要物料危险、有害特性列表。 c)主要物料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