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HG/T 2490-2011 疏浚工程用钢丝或织物增强的橡胶软管和软管组合件 规范

HG/T 2490-2011 疏浚工程用钢丝或织物增强的橡胶软管和软管组合件 规范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0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2-01 16:50:52



推荐标签: 橡胶 hg 规范 组合 软管 钢丝 织物 工程用 2490

内容简介

HG/T 2490-2011 疏浚工程用钢丝或织物增强的橡胶软管和软管组合件 规范 HG/T2490—2011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HG/T2490-1993《排、吸泥橡胶软管》,与HG/T2490--1993相比主要技术变化
如下:
修改了软管的分类(见第4章,1993年版的3.2);一扩大了规格尺寸的范围:由原标准的公称直径203mm~900mm,扩大到100mm~1300mm
(见表1,1993年版的3.3);
-将原标准的工作压力最大值1.47MPa扩大至4.0MPa(见表1,1993年版的表1);一增加了对接头和连接件的要求(见5.2);
对耐磨衬里的测试方法由GB/T1689《硫化橡胶耐磨性能的测定》改为与国际标准等同的
GB/T9876《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耐磨性能的测定(旋转辊筒式磨耗机法)》(见7.1.2,1993年版的 5.4);
增加了对外覆层耐臭氧性能的要求(见7.1.3);一增加了漂浮胶管的技术要求,包括:浮体材料的要求、最低余量浮力的要求(见7.2和7.3.5);一增加了对软管产品的拉伸性能测试(见7.3.4);一增加了钢接头和胶层之间的粘合要求(见7.3.6)。 本标准使用重新起草法参考ISO28017:2009《疏浚用钢丝或纺织物增强的橡胶软管及软管组合
件 规范》编制,与ISO28017:2009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本标准与ISO28017:2009的主要差别如下:
增加了一个类别:负压软管;一增加了对耐磨橡胶内衬层、外覆层的机械性能要求;
本标准没有按ISO28017:2009对浮体材料恢复的测试进行规定,而是规定了吸水率和压缩
永久变形的要求。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橡胶与橡胶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软管分技术委员会(SAC/TC35/SC1)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沈阳星辰化工有限公司负责起草,江苏太平橡胶股份有限公司、河北欧亚特种胶
管有限公司、莱州市悦龙橡塑科技有限公司、宁波丰茂远东橡胶有限公司、沈阳橡胶研究设计院参加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汪晓娟、王素菊、王兆龙、孙连仲、姜接军、曹有华、李讽。 本标准所代替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HG/T24901982;
-
HG/T2490·1993。
I HG/T2490—2011
疏浚工程用钢丝或织物增强的橡胶软管和软管组合件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2种型别、8个类别和3个级别公称直径介于100mm与1300mm之间的钢丝或织物增强的疏浚工程用管线橡胶软管和船用橡胶软管的分类、材料和结构、尺寸和公差、技术要求、试验规则、标志等要求。在每一类别内,所有级别和规格都其有相同的最大工作压力。
本标准适用于在一20℃~十40℃温度范围内排送或抽吸,相对密度介于1.0~2.3之间的海水、淡水、淤泥、砂子、珊瑚和砾石的橡胶软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528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拉伸应力应变性能的测定 GB/T529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撕裂强度的测定(裤形、直角形和新月形试样) GB/T531.1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压人硬度试验方法第1部分:邵氏硬度计法(邵尔硬度) GB/T1681 硫化橡胶回弹性的测定 GB/T 2941 橡胶试样环境调节和试验的标准温度、温度及时间 GB/T3274 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热轧厚钢板和钢带 GB/T 5563 橡胶和塑料软管及软管组合件静液压试验方法 GB/T5567 橡胶和塑料软管及软管组合件耐吸扁性能的测定(idtISO7233:1991) GB/T 6669 软质泡沫聚合材料压缩永久变形的测定 GB/T7528 橡胶和塑料软管及软管组合件术语 GB/T 7762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耐臭氧龟裂静态拉伸试验 GB/T9573 橡胶、塑料软管及软管组合件尺寸测量方法 GB/T 9576 橡胶和塑料软管及软管组合件选择、贮存、使用和维护指南 GB/T 9577 橡胶和塑料软管及软管组合件标志、包装和运输规则 GB/T 9867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耐磨性能的测定(旋转辊筒式磨耗机法)(idtISO4649:
2002)
GB/T10541 近海停泊排吸油橡胶软管 GB/T11211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与金属粘合强度的测定二板法 GB/T14905 橡胶和塑料软管各层间粘合强度的测定 CCS材料与焊接规范
3术语和定义
GB/T7528给出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4分类 4.1型别
按照橡胶软管在疏浚工程中的使用要求规定了下列2种型别:
I型:管线型橡胶软管,包括:漂浮橡胶软管、排泥橡胶软管、排吸泥橡胶软管等;
1 HG/T2490—2011
Ⅱ型:船用型橡胶软管,包括:高压喷射橡胶软管、排吸泥橡胶软管、吸引橡胶软管和橡胶膨胀
节等。 4.2类别
公称直径为100mm至1300mm的软管,依据其最大工作压力,将软管分为8个类别,见表1。
表1类别
类 别 15 最大工作压力/MPa 1. 5
25
30
0. 8
5
10
20
40
公称内径
0. 08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0. 5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1. 0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2. 0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2. 5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N/A
3. 0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N/A N/A
4. 0 x x x N/A N/A N/A N/A N/ A N/A N/A N/A N/A N/A N/A N/A N/A N/A N/A N/A N/A N/A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550 600 650 700 750 800 850 900 1 000 1100 1200 1 300 注:X=适用;N/A=不适用。特殊要求的工作压力由顾客提出。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4.3级别两种型别的橡胶软管依其结构分为A、B和C三个级别,如表2所示。
2 HG/T2490—2011
表2级别
结构和用途
型 别
级 别
钢骨架无有无有有
用途排送排送和吸引排送排送和吸引
A B A B c
1
I
吸引
每一类别(即每一最大工作压力)中的型别和级别示于表3。
表3 每一类别中的型别和级别
类 别
0. 8
10
40
5
20
25
30
15 最大工作压力/MPa 1. 5
型别级别
0. 5 x x x x x
0. 08 x x x
1. 0 x x X x x
2. 0 x x x x N/A
2. 5 x x x N/A N/A
3. 0 x x x N/A N/A
4. 0 x x N/A N/A N/A
A B A
x x x x N/A
I
I B x
x
a 注:X=适用;N/A=不适用。
5 材料和结构 5. 1 软管
I型软管组合件应由耐磨橡胶内衬层、增强层、耐天候橡胶层及装配在管体两端的软管接头构成。 其中漂浮橡胶软管应由柔软闭孔泡棉层作为浮材,外覆层由织物增强层及耐天候橡胶构成。
Ⅱ型软管组合件应由耐磨橡胶内衬层、增强层、耐天候橡胶外覆层和装配在管体两端的软管接头所构成。根据船上软管位置及功能的不同,对耐磨橡胶内衬层、增强层、外覆层有不同的要求,实际依据顾客的要求。
I型、Ⅱ型软管的耐磨衬里厚度应符合表4的规定,外覆层厚度应符合表5的规定。
表4内衬层厚度 350~500
公称直径厚度/mm M
100~300
950~1300
550~700
750~900
10
15
20
25
30
表5 外覆层厚度 100~300 350~500 550~700 750~900 950~1300
公称直径
I、Ⅱ型排吸泥软管 I型漂浮软管(含织物增强层)
6 12
厚度/mm >
10
15
18
8
3 HG/T2490—2011 5.2接头和连接件 5.2.1端部接头应以机械或化学方式装配在管体上。预定只用于排送的软管,夹持式或扣压式内接头不适用。但是这类内接头仅预定用于抽吸的软管。另外,由软管增强层、内衬层和外覆层材料构成的法兰式端部连接件,与橡胶管体连接为一个整体,用钢背板额外增强以防拧紧连接螺栓时变形。除用户另有要求外,所有软管组合件都应装配端部接头或法兰式端部连接件。在软管的两端与连接件应留有

定空间,以利于插入连接螺栓,并可使用机械工具拧紧螺栓上的螺母。 5.2.2端部接头用金属材料应符合GB/T3274的要求,若有特殊需求,可根据用户的选择。 5.2.3 金属管接头以焊接方式加工制造,焊接的质量应符合CCS材料与焊接规范。 5.2.4 金属管接头的连接尺寸及公差应符合用户的要求。 6尺寸和公差 6. 1 公称内径公差
当按GB/T9573测量时,橡胶软管直径应符合表6的规定。
表6公称内径与公差
公称内径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550 600 650 700 750 800 850 900 1 000 1100 1 200 1 300
内径/mm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550
公差/mm ±3 ±3 ±3 ±4 ±4 ±5 ±5 ±5 ±5 ±5 ±5 ±5 ±5 ±5
600 650 700 750 800 850 900 1 000 1 100 1 200 1 300
±6 ±6 ±6 ±6 ±7 ±7 ±7
6.2软管单位长度
软管单位长度应按使用条件进行测量。测量方法执行标准GB/T9573,I型管线型橡胶软管单根
4 HG/T2490—2011
表8 3长度和外径的变化率
试验项目
试验压力最大工作压力
指标 ±10 ±15 ±5. 0 ±7.5
加压时的长度变化率/%
1.5倍最大工作压力
最大工作压力 1.5倍最大工作压力
加压时外径变化率/%
7.3.2耐真空性能
当按GB/T5567--2006方法B进行试验时,当真空度达到0.08MPa,保持10min,橡胶软管组合件不应出现外部凹陷或塌癌,内衬层离层或起泡等质量缺陷。 7.3.3弯曲试验
按GB/T10541--2003附录B进行测试,最小弯曲半径A级为12倍的公称内径,B、C级为8倍、6 倍的公称内径,软管不应出现损坏或打折。变形系数T/D不得低于0.95。 7.3.4拉伸性能
橡胶软管空腔拉伸时,轴向拉伸负荷等于软管在最大工作压力下做静水压测试时,两端盲板承受轴向力的50%。拉伸负荷根据下列公式计算:
T= 0.5PD;2
4
式中: T。一需要的最小拉伸负荷,单位为牛(N); P一最大工作压力,单位为兆帕(MPa); D.·软管实际直径,单位为毫米(mm)。 根据购买商的需要进行以上的测试,测试方法在附录B中详细说明。
7.3.5最低余量浮力
当充满海水和固体混合物的橡胶软管包括漂浮材料和外覆层浸泡在海水中时,I型橡胶软管浮力的最小余量应为5%。
余量浮力Br(%)用下列方程计算:
Br= mD-(mH+mw) X100
m+mw
式中: mD
当完全浸人海水时,橡胶软管排出的海水质量,包括:漂浮材料排出的海水和橡胶软管膛内的海水质量,单位为克(g);空腔时橡胶软管在空气中的质量,包括漂浮材料,单位为克(g);
mH mw 橡胶软管腔内海水和固体混合物的质量,单位为克(g)。
7.3.6层间粘合强度
按GB/T149052009测定,各部位之间的粘合强度见表9。
表9各部位之间的粘合强度
部 位中间层及与外覆层
项目粘合强度/(kN/m)
耐磨衬里与增强层
端部钢接头与耐磨衬单
M4
≥3
≥5
GB/T14905—20095型 GB/T14905—2009 2型或6型 GB/T 11211—2009
试验方法
6
上一章:HG/T 2441-2011 橡胶氧压老化箱技术条件 下一章:GB/T 7528-2011 橡胶和塑料软管及软管组合件 术语

相关文章

GB/T 39309-2020 橡胶软管和软管组合件液压用钢丝或织物增强单一压力型规范 GB/T 39309-2020 橡胶软管和软管组合件 液压用钢丝或织物增强单一压力型 规范 GB/T 15329-2019 橡胶软管及软管组合件 油基或水基流体适用的织物增强液压型 规范 GB/T 15329-2019 橡胶软管及软管组合件油基或水基流体适用的织物增强液压型规范 GB/T 15329-2019 橡胶软管及软管组合件油基或水基流体适用的织物增强液压型规范 GB/T 10544-2022 橡胶软管及软管组合件 油基或水基流体适用的钢丝缠绕增强外覆橡胶液压型 规范 GB/T 10544-2013 橡胶软管及软管组合件 油基或水基流体适用的钢丝缠绕增强外覆橡胶液压型 规范 GB/T 39313-2020 橡胶软管及软管组合件输送石油基或水基流体用致密钢丝编织增强液压型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