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27.020 J 94 备案号:33668—2011
JB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 8120.2——2011/ISO 8535-2:2003
代替 JB/T 8120.2—2000
压燃式发动机高压油管用钢管第2部分:复合式钢管技术条件
Compression-ignition engines-Steel tubes for high-pressure fuel
injection pipesPart 2: Requirements for composite tubes
(ISO 8535-2:2003, IDT)
2011-08-15 发布
2011-1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JB/T 8120.2—2011/ISO 8535-2:2003
目 次
前言...
.I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尺寸和公差 3.1 直径... 3.2长度.. 4 材料工艺. 4.1 钢材制造工艺 4.2 表面质量 4.3 表面处理 4.4 钢管最低力学性能, 4.5 清洁度 4.6 直线度. 4.7 防腐蚀. 5 检验. 5.1 总则 5.2 检验范围 5.3 尺寸检验 5.4 力学性能试验 5.5 弯曲试验. 5.6 钢管的冷顶锻试验. 5.7 表面质量检验 5.8 内压试验. 5.9 再检验. 5.10 检验证书 6 标记方法.. 1
................
................
................
................
...........................
...........................
.......
..............
.... ............
标识和标记
8 包装.… 参考文献. 图1管子尺寸.. 表 1推荐的内径和外径. 表2钢管内腔表面质量级别.. 表3交货用钢管的表面处理. 表 4 力学性能.
JB/T 8120.2——2011/ISO 8535-2:2003
前言
JB/T8120《压燃式发动机高压油管用钢管》分为两部分:
第1部分:单壁冷拉无缝钢管技术条件;第2部分:复合式钢管技术条件。
本部分是JB/T8120的第2部分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JB/T 8120.2一2000《压燃式发动机高压油管用钢管第2部分:复合式钢管技术条
件》,与JB/T8120.2—2000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本版的第2章,2000年版的第2章); 一修改了“推荐的内径和外径”(本版的表1,2000年版的表1); 一修订了“钢管内腔表面质量级别”(本版的4.2.3,2000年版的4.2.2);修订了“内压试验”要求(本版的5.8,2000年版的5.7); 修订了“检验证书”的要求(本版的5.10,2000年版的5.9)。 本部分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ISO8535-2:2003《压燃式发动机高压油管用钢管第1部分:复合式
钢管技术条件》(英文版)。
与本部分中规范性引用的国际文件中有一致性对应关系的我国文件如下: GB/T 228—2002 金属材料 室温拉伸试验(eqv ISO 6892:1998) GB/T 4340.1一2009金属材料 维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ISO 6507-1:2005,MOD) GB/T17505—1998钢及钢制品一般交货技术条件(eqvISO 404:1992)为便于使用,本部分进行了部分编辑性修改。 本部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内燃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77)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上海内燃机研究所、雪龙集团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陈云清、张佩莉、计维斌、胡惠祥、俊鸣、谢亚平、郭华、宋国婵本部分于2000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V
JB/T 8120.2—2011/ISO 8535-2:2003
压燃式发动机高压油管用钢管第2部分:复合式钢管技术条件
1 范围
JB/T8120 的本部分规定了柴油机(压燃式发动机)高压油管用(2类管)和高压油泵试验用(1 类管)复合式高压油管的尺寸和公差、材料工艺、检验、标记方法、标识和标记、包装。
本部分适用于柴油机(压燃式发动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ISO 404 钢及钢制品 一般交货技术条件(Steel and steel products一General technical delivery requirements )
ISO 6507-1金属材料维氏硬度试验第1 部分:试验方法(Metallic materials一Vickers hardness testPart 1: Test method)
ISO 6892 金属材料 拉伸试验 (Metallic materials—Tensile testing at ambient temperature) 3尺寸和公差 3.1 直径
表1中列出了推荐的内径和外径。经供需双方商定也可使用其他尺寸。 内径和外径的偏差如下: a)内径d:
2类管:±0.05mm; 1类管:±0.025mml。
b)外径D:
1、2类管:±0.06mm。 c)管子外径相对内径的同轴度应与管壁厚度成正比,如图 1所示。
LA
q
0.14
图 管子尺寸
1)这些偏差与ISO 4093 的要求一致。
1
JB/T 8120.22011/IS0 8535-2:2003
3.2长度
长度与长度公差需供需双方商定。
单位为毫米
表 1推荐的内径和外径
内径a d
外径b D
优选值 1.12 1.25 1.4
4.5
7
6
1.5
1.6
1.7
1.8
1.9
2
2.12
2.24
2.36
2.5
2.65
2.8
3
3.15
3.35
注:管子直径尺寸按外径对内径之比在2倍~4倍范围内确定。 a根据 ISO3。 b所有尺寸组合为管子横截面区域。
4 材料工艺 4.1 钢材制造工艺
钢管应采用优质非合金钢或用确保结构均匀的炼钢工艺生产的等效优质钢材制成可以采用各种不同方法制成复合式结构:一无缝内(衬)管,用“CA”表示;
有缝内管,用“CB”表示。
4.2表面质量 4.2.1总则
成品钢管的内、外表面应无起皮、锈斑、沟纹、折叠、分层、麻点和针眼等有害缺陷 4.2.2 2基本内腔表面质量(S级)
S级钢管内腔应经精整加工,以保证其尺寸正确和表面光洁。用50倍放大镜检查时(见表2),每根管子横截面上最多允许有5个深度0.08mm~0.13mm(最深)的缺陷(如开裂、裂纹等)。本要求不适用于 CB 类管。 2
JB/T 8120.2—2011/IS0 8535-2:2003
4.2.3 3高级内腔表面质量(O、P、Q、R级)
如要求严格控制缺陷深度,可在钢管标记中(见第6章)注明系按所示放大倍数(见表2)评定的 O、P、Q、R级(见表2)。
表2 钢管内腔表面质量级别
代号 s R Q P 0
放大倍数 X50 X100 X 100 X200 × 500
允许缺陷
按4.2.2的规定最多允许有5个深度0.05mm~0.08mm(最深)的缺陷最多允许有5个深度0.02mm~0.05mm(最深)的缺陷最多允许有5个深度0.01mm~0.02mm(最深)的缺陷所有缺陷的深度等于或小于0.01mm
4.3 表面处理
交货用钢管外表面可镀金属、镀锌或进行化学表面处理(见表3)。 CA 管内表面不应有涂层。
表 3交货用钢管的表面处理外表面状况
代号 0 1
应用说明
可由制造商自行选择表面处理方式
不作规定(由制造商自选)外表面为原加工状态未经任何处理,管子在受控气氛 优先用于需作进一步表面处理的钢下退火或正火后可能会变色,但不得有疏松氧化皮
管
当要求钢管耐腐蚀时不推荐用于诸如甲醇等轻醇基燃料
2 3
镀锌层厚度最小为8μm并再加无色铬酸盐钝化处理“ 镀锌层厚度最小为8μum并再加黄色铬酸盐钝化处理a [留作另作用途使用]按供需双方协议规定
4,5,6,7,8
9 铬酸盐钝化处理见ISO2080和ISO 4520所述
4.4 钢管最低力学性能
钢管应符合表4所列钢材型号和复合结构所决定的力学性能等级(代号1~2)。
表 4力学性能
硬度
抗拉强度 Rm/MPa ≥310 ≥310
上屈服强度 ReH/MPa ≥205 ≥205
伸长率 A
代号 1 2 注:力学性能是指按 ISO 6892和ISO6507-1试验时的值。
结构类型 CB CA
HV1b
% ≥30 ≥23
HV5a ≤130 ≤130
≤170
在管子外径上测量在内(衬)管横截面上测量。
0
4.5清洁度
钢管内腔应清洁,无任何杂质或影响精整加工和使用性能的涂层。任何其他特殊要求应在询价或订货时由供需双方商定
3
JB/T 8120.2—2011/ISO 8535-2:2003
4.6直线度
除非供需双方另有商定,钢管应平直,其公差为1mm/400 mm,且无局部变形。 4.7防腐蚀
应防止钢管内、外表面在运输过程中和存放在密闭场合时发生腐蚀。如供需双方同意,可在外表面采用永久性涂层。若使用临时性涂层,则不得损害发动机的燃料喷射和燃烧系统,并能用柴油清除干净。 5检验 5.1总则
除非供需双方另有商定,检验应按5.2~5.8进行。 5.2检验范围
钢管应按相同尺寸、钢号、热处理和表面组织逐批进行检验。对每炉钢生产出来的管子,无论何批产品均须逐一进行检验。
检验员应从每批产品中选取一根管子检验5.4中项目,从每批中选取3根管子检验5.6中项目。而 5.3、5.7.1和5.8中项目,则须对全部选取的管子进行检验。
检验5.7.3中项目时,有关批量、样本数和验收标准应由供需双方在订货时商定。 5.3尺寸检验
钢管的尺寸应符合第3章所列尺寸和公差。 5.4力学性能试验
钢管应符合表 4 的规定。试验应按 ISO 6892 和 ISO 6507-1 的规定。 5.5弯曲试验
钢管应能绕一根直径与其外径相同的圆棒冷弯180°,其表面不得出现除浅表性以外的裂纹。 5.6钢管的冷顶锻试验
对外径15 mm 以下的管子必须进行该项试验长度为2倍管子外径(2D)的钢管,应能压缩到长度D,而不出现深度超过0.13mm 的裂纹。 本试验应在一适当夹具的两块平行平板间进行。
5.7表面质量检验 5.7.1用目测检查钢管是否满足4.3 的要求。 5.7.2若供需双方同意,可用无损检验方法代替目测检查。 5.7.3若要求检查钢管内腔的规定缺陷深度,则须在订货时确定计数检查方案及商定的合格质量水平 AQL。应按表2规定的放大倍数对管子横截面进行金相检验。 5.7.4钢管表面经电镀或其他处理的镀层,必需时应满足这些镀层的相关试验。该试验应由供需双方商定。 5.8内压试验
钢管应能承受按供需双方商定的内部压力,而不致使内部产生永久变形。 该能力须经液压试验确认。如供需双方同意,也可使用诸如电子检验等无损检测方法。
5.9再检验
如按5.4进行检验后所选钢管不合格,则必须从同批钢管内另选两根再进行检验。按相同程序进行 5.6中的试验。所选每根钢管均应符合试验要求。如任何一根不合格,则整批钢管应予拒收。
供方在对拒收批进行改进后,例如重新进行热处理,可再次提交验收。在这种情况下,如5.4和5.6 的检验结果仍不符合要求,则整批产品应予拒收。 5.10检验证书
如有需要(见第6章i)),须对每批交货发放检验证书,确认交付的钢管符合本部分的规定。所需的证明,可以使用下列检验项目在连续生产检验时的记录:
4
JB/T 8120.2—2011/ISO 8535-2:2003
a)尺寸,按5.3; b)力学性能,按 5.4; c)弯曲试验,按5.5; d)冷顶锻,按5.6; e)目测检查,按 5.7.1; f)金相检验,按5.7.3; g)内压试验,按5.8。 供需双方可以商定补充检验证书
6 标记方法
符合 JB/T8120的本部分要求的钢管应按给定次序标记如下: a)首字“管”; b)JB/T8120 的本部分代号; c)结构类型:按4.1用代码“CA”或“CB”(首字母“C”表示复合式结构)表示; d)尺寸:第2 和第3要素分别表示管子的内径和外径,单位为 mm; e)精度等级:由内径公差确定[见3.1a)]; f)第 5个要素:表示按表 4 规定的钢管力学性能代号; g)第6个要素:表示按表2规定的钢管内腔表面质量级别代号(这不适用于CB类管); h)第7个要素:表示钢管外表面的处理(见表3); i)标记末尾可加字母“Z”,表示要求钢管制造商提供证书,以确认符合本部分和补充的交货要求
(如有)(见ISO 404)。 示例:符合JB/T8120的本部分的钢管应标记如下:
管 JB/T8120.2 CA-2-6-1 2 S 2 Z
结构类型内径外径精度等级力学性能代号内腔表面质量级别代号外表面处理代号检验证书(如要求)
7标识和标记
钢管应按第6章规定的标记方法进行标识,如供需双方同意,允许使用附加的标志。 8包装
除非供需双方另有商定,钢管交付时必须两端密封,捆扎牢靠。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