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_17.040.30 J 42
g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26091—2010
齿轮单面齿合整体误差测量仪
Gear single-flank meshing integrated error measuring instrument
2011-01-10发布
2011-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26091-2010
前 言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量具量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32)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成都工具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文文、姜志刚、邓宁、梁军。
I
GB/T26091—2010
齿轮单面啮合整体误差测量仪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齿轮单面啮合整体误差测量仪的术语和定义、型式与基本参数、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与包装等。
本标准适用于以标准啮合元件为基准的圆柱齿轮单面啮合整体误差测量仪(以下简称“整体误差测量仪")。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91一2008包装储运图示标志(ISO780:1997,MOD) GB/T4879—1999防锈包装 GB/T5048—1999 防潮包装 GB/T6388—1986 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 GB/T9969--2008 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 总则 GB/T10095.1一2008圆柱齿轮精度制第1部分:轮齿同侧齿面偏差的定义和允许值
(ISO1328-1:1995,IDT)
GB/T14436—1993 3工业产品保证文件总则 GB/T17163—2008几何量测量器具术语基本术语 GB/T17164—2008 3几何量测量器具术语产品术语
3术语和定义
GB/T10095.1--2008、GB/T17163—2008、GB/T17164—2008中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 1
齿轮单面啮合整体误差测量仪gearsingle-flankmeshingintegratederrormeasuringinstrument 依据齿轮间齿啮合误差分离测量原理,以轴系、角位移传感器、齿轮同轴安装为基础,采用标准啮合
元件与被测齿轮作单面啮合传动,融合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构成可测量圆柱齿轮的齿距偏差、切向综合偏差、齿廓偏差、基节偏差、螺旋线偏差等多类检验项目的测量仪器
注:整体误差测量仪可检验齿轮误差项目说明见附录A。 3. 2
齿轮整体误差曲线gearintegratederrorcurve 将一个齿轮任一工作截面齿廊上的各点误差值以同一零位测出,并按齿廊上各点的实际啮合展开
角顺序分布绘成与齿距偏差相关联的齿廓偏差曲线组图。在此曲线图上可以分检齿轮的综合偏差和多个单项偏差。
1
GB/T26091—2010
4型式与基本参数 4.1型式
整体误差测量仪的型式及主要部分的名称见图1。 型式图仅做图解说明,不表示详细结构。
15
14
8
13
16
O
10
12
=
4
O
?
0
11
第
中
机座(或箱体); 2- 左右移动手轮
9 -左立柱: 10- 蜗杆滑架上下移动手轮; 11- 一横向导轨; 12- 蜗杆光栅轴系; 13—蜗杆滑架; 14--蜗杆架倾角圆标尺; 15— 一测量蜗杆;
操作面板;上、下移动手轮:
3-
-
+
5- 右立柱; 6- 上顶尖座;
A
被测齿轮及芯轴;齿轮光栅轴系;
一蝎杆顶尖伸缩压杆。
16-
d
图1齿轮单面啮合整体误差测量仪
基本参数
4.2
整体误差测量仪的基本参数值参见表1。
表1基本参数
可测 齿 轮最大齿宽 最多齿数/个 螺旋角/ 最大质量/kg 最大距离/
上下顶尖的
项圆直径 模数m。
(°) -40~40 38~38 -43~43 43~43
M 255 255 255 255
≥ 10 30 150 200
mm 200 250 400 400
mm 0.2~4 0.5~6 0.5~10 0.5~10
150 320 450 560
120 160 200 200
5要求 5.1环境条件 5.1.1整体误差测量仪可在常温(5~28)℃范围内工作;工作期间2h,温度波动不应超过士3℃。 2
GB/T 26091—2010
5.1.2整体误差测量仪应在20℃士5℃,相对湿度不大于65%的条件下检定;可测螺旋线偏差的该类整体误差测量仪应在20℃2℃,相对湿度不大于60%的条件下检定。 5.1.3整体误差测量仪应放置于防潮、抗振和清洁的环境中。 5.2外观 5.2.1整体误差测量仪电镀表面不应有毛刺和镀层脱落现象。 5.2.2整体误差测量仪油漆面不应有脱漆、碰伤及颜色不均现象。 5.2.3整体误差测量仪金属表面不应有影响测量精度的碰伤和划痕,工作面不应有锈蚀和斑痕。 5.3相互作用 5.3.1整体误差测量仪各运动部件保持灵活、平稳,不应有卡滞或突跳现象。 5.3.2整体误差测量仪各紧固部件应可靠。 5.4精度 5.4.1 单项几何精度
a) 纵向标尺的定位偏差绝对值不应大于0.05mm。 b) 蜗杆架升降对上、下顶尖连线的平行度不应大于表2的规定值。
表2蜗杆架升降对上、下顶尖连线的平行度
平行度/μm
检验长度/mm
正侧母线(纵向)
旁侧母线(横向)
不可测螺旋线
可测螺旋线
可测螺旋线
不可测螺旋线
20 25 25
100 160 200
20 25 27
2. 0 2. 5 2. 8
4 5 6
c) 圆标尺的零位偏差绝对值不应大于2,其定位偏差绝对值不应大于5°。 d) 蜗杆尾顶尖锥面相对于娲蜗杆轴系回转轴线的斜向圆跳动不应大于0.02mm。 e) 上,下项尖轴线的同轴度误差:在顶尖距小于150mm时,同轴度不应大于0.01mm;在顶尖
距大于150mm时,同轴度不应大于$0.02mm。 f)下顶尖锥面相对于齿轮轴系回转轴线的斜向圆跳动不应大于0.0015mm。
5.4.2 综合几何精度
a) 齿轮轴系的转位误差不应大于表3的规定值。
表3切向综合偏差精度
法向模数m,
分度圆直径d
齿轮轴系转位误差
示值误差
示值变动量
mm
μm ±2.8 ± 3. 3 ±3, 5 ±4.5 ±4.8 ±6.3
1. 5 2. 0 2. 0 3. 0 3. 3 4.8
1. 6 1. 8 1. 8 2. 0 2. 3 3. 5
0.2≤m≤3.5 3.5
5≤d≤125
125
450
b) 蜗杆轴系的转位误差不应大于表4的规定值。
3
GB/T26091—2010
表4齿廓偏差精度蜗杆轴系转位误差
法向模数ma
示值误差
示值变动量
分度圆直径d
mm
μm ± 2. 5 ±3. 0 ±3. 0 ±3.5 ±3. 5 ±4. 0
1. 0 2. 0 2. 0 2. 5 3. 0 3. 5
1. 2 1. 4 1. 4 1. 6 1. 8 2. 0
0.2m3.5 3.5
5≤d<125
125
450
5.5 示值误差 5.5.1 测量齿距累积偏差时,其示值误差不应超过表5的规定范围。
表5 齿距偏差精度
示值误差
示值变动量
分度圆直径d/mm
μm
±2. 0 ±2.5 ± 3. 5 ± 4. 5 ± 5. 3
5≤d<50 50
1. 0 1. 2 1. 6 2. 0 2. 5
5.5.2 测量齿廓偏差时,其示值误差不应超过表4的规定范围。 5.5.3 测量螺旋线偏差时,其示值误差不应超过表6的规定范围。
表6 螺旋线偏差精度
示值误差/μm 项圆直径/mm
示值变动量/μm 项圆直径/mm
齿宽6/mm
150 ±1. 8 ±2.5 ± 3. 0
320 ±2. 0 ±2.8 ±3.2
450 ±2. 0 ±3.0 ±3. 5
320 0. 8 1. 2 1. 4
150 0. 8 1. 1 1. 4
450 1. 0 1. 4 1. 6
540 40<≤100 100<≤200
5.5.4 测量切向综合偏差时,其示值误差不应超过表3的规定范围。 5.6 示值变动量 5.6.1测量齿距累积偏差时,其示值变动量不应大于表5的规定值。 5.6.2 测量齿廊偏差时,其示值变动量不应大于表4的规定值。 5.6.3 测量螺旋线偏差时,其示值变动量不应大于表6的规定值。 5.6.4测量切向综合偏差时,其示值变动量不应大于表3的规定值。 5. 7 电源
外电源交流电压在198V242V范围,工作频率50Hz, 5.8 稳定度
整体误差测量仪示值稳定度不应大于表3中示值变动量的规定值。
4
GB/T26091—2010
6检验方法
6.1检验条件 6.1.1整体误差测量仪在5.1规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检验。检验工具和被检验单啮仪在检验室内等温不应低于6h。 6.1.2电源电压应保证在198V~242V范围内。 6.2检验项目、检验方法和检验工具
整体误差测量仪的检验项目、检验方法和检验工具见表7。
表7检验项目、检验方法和检验工具
序号 检验项目
检验方法
检验工具
外观相互作用
目测手感在蜗杆顶尖间和上下顶尖间,分别装上精密芯轴
1 2
纵向标尺的定 并使两精密芯轴接触,取纵向标尺的读数值与两精位偏差
精密芯轴;5等量块
3
密芯轴实际半径值之和的差值作为零位。然后在两芯轴中央夹持不同尺寸的量块进行检验将装有指示表的磁力表架固定在横架上,精密芯轴安装于上下顶尖间,使指示表测头分别按仪器纵 示表类测量器具;磁力表架;长
分辨力不低于0.001mm的指
蜗杆架升降对 横两个方向与精密芯轴的母线接触并使在沿其母 度分别为100mm、250mm精密上、下顶尖连线的 线移动时,取指示表读数值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芯轴(其母线直线度不大于平行度
4
0.003mm,对可测螺旋线偏差的
之差。 该检验方法应在右立柱位于40mm,80mm, 整体误差测量仪,芯轴母线直线 120mm三个位置上进行
度不大于0.001mm)
将圆标尺调到零位,精密芯轴顶于蜗杆顶尖间,将装有指示表的万能表架置于与导轨平行的平面上,以横向导轨为基准,测量精密芯轴两端高度差;再将圆标尺调到20°士5°和40°士5°的位置,测量精密芯轴两端高度差。 量值转换:8=AhL/200 其中:为对应圆标尺的量值(s);
精密芯轴(不同裁面内的直径相差不大于0.005mm)、分辨力不低于0.001mm的指示表类测量器具、万能表架
圆标尺的零位偏差及定位偏差
5
Ah为实检高差(μm); L为测量芯轴长度(mm)
将装有指示表的专用表架固定在蜗杆轴系的回
蜗杆尾顶尖锥面对蜗杆轴系回 转轴套上,使指示表测头与蜗杆尾顶尖锥面接触, 分辨力不低于0.002mm的指转轴线的斜向圆 转动专用表架一周,取指示表读数值的最大值与最 示表类测量器具、专用表架跳动
6
小值之差将精密芯轴顶于上下顶尖间,装有指示表的专用
分辨力不低于0.002mm的指示表类测量器具、专用表架、精密芯轴(长度分别为100mm、 200mm,径向跳动不大于 0.003 mm)
上、下顶尖轴线 表架固定在回转的下顶尖上,使指示表测头与靠近
7
上顶尖的精密芯轴外圆接触,专用表架与芯轴同步转动一周,取指示表读数值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的同轴度误差
将装有指示表的磁力表架固定在导轨上,使指示表的测头与下顶尖锥面接触,并使齿轮轴系连续转动一周,取指示表读数值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分辨力不低于0.5μm的指示表类测量器具;磁力表架
下顶尖锥面的斜向圆跳动
5
GB/T26091--2010
表7(续)检验方法
序号
检验项目
检验工具
将测量蜗杆和被测齿轮进行单面啮合测基,在测
蜗杆轴系的转 完一条曲线停机后,测量蜗杆相对蜗杆光栅传感器位误差
不低于5级精度的直齿圆柱测
9
转位90再测下一次误差曲线,相继测4次,取其测 量齿轮;测量蜗杆量曲线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的1/2 使测量蜗杆和被测齿轮单面啮合,测量并分检出
齿轮轴系的转 切向综合偏差曲线。停机后,使齿轮光栅传感器相 不低于5级精度的直齿圆柱测位误差
10
对于测量齿轮每45转位一次,分检出8条切向综 量齿轮;测量蜗杆合偏差,取其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的1/2
不低于5级精度的圆柱齿轮(其检定不确定度不大于 0.001mm);测量蜗杆(模数ma
用测量娲杆(测头)对已检定齿轮做比较测量,取 在0.5mm~3.5mm内,其啮合齿距累积偏差、齿廓偏差、切向综合偏差及螺旋线 线误差不大于0.002mm;模数ma
11
示值误差
在3.5mm~6.3mm内,其合线误差不大于0.0028mm;模数 m在6.3mm~10mm内,其啮合线误差不大于0.0035mm)
偏差的测得值与实际值之差
测量齿轮和测量蜗杆(测头)在同一次安装下,连续测量,画出5条误差曲线,分别取切向综合偏差,齿距偏差、齿廊偏差及螺旋线偏差的最大差异值
不低于5级精度的直齿圆柱测量齿轮;测量蜗杆
12
示值变动量
外电源电压 用调压器调外电压,分别在198V、220V、242V 变化
13
调压器;220V交流电源
时测得定标曲线(或误差曲线),取其最大变化量仪器连续开机4h,被测齿轮和测量蜗杆在同次安装下,每0.5h测量一次切向综合偏差曲线,取其最大差异值
不低于5级精度的直齿圆柱测量齿轮;测量蜗杆
14
稳定度
7检验规则
整体误差测量仪的检验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两种。 7.1出厂检验 7.1.1出厂检验项目见表7中规定的全部内容,检验数量为100%。 7.1.2出厂检验有一项不合格时,则视产品为不合格。 7.2型式检验 7.2.1整体误差测量仪的型式检验项目应包括第5章中规定的全部内容。 7.2.2 整体误差测量仪在下述情况之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a) 新产品定型鉴定或产品在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时:
定型产品在设计、工艺、材料有重大改变时;
b)
c) 定型产品停产一年以上再生产时; d)定型产品连续生产3年以上时,每3年至少一次; e) 国家质量监督部门提出要求时。
7.2.3 型式检验有一项不合格时,应加倍抽样,仍不合格时,型式检验不予通过。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