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29.020 K 97 备案号:51347—20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 12261—2015
电机定子波形绕线机
Motor stator wave shape wire winding machine
2016-03-01实施
2015-10-10 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JB/T 12261—2015
目 次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型号. 5 技术要求 5.1 工作条件. 5.2 基本参数. 5.3 夹、剪线失败率 5.4 空载试验. 5.5 波形成形调节量 5.6 自动排线 5.7 成形后分相推入线杯. 5.8 线杯自动换位, 5.9 装配质量.. 5.10 安全保护, 5.11 外观质量 5.12 噪声 6'检测方法.
4
...
......
...........
......
6.1 工作条件的检测. 6.2 基本参数的测量.. 6.3 夹、剪线失败率试验, 6.4 空载试验 6.5 波形成形调节量检测.. 6.6 自动排线试验… 6.7 成形后分相推入线杯试验, 6.8 线杯自动换位试验 6.9 装配质量检测. 6..10安全保护检测.… 6.11 外观质量检测. 6.12 噪声检测. 7检验规则.
............
.........
V
...... 5
..................
7.1 通用要求 7.2出厂检验.. 7.3型试试验 8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9安装、使用和维护
..............
6
T
JB/T 12261—20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电工专用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12)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巨龙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浙江信质电机有限公司、宁波韵升汽车电机系统
有限公司、机械工业北京电工技术经济研究所、山东中际电工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昭明、王健欢、李惠光、李晓静、王策胜。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II
JB/T 12261—2015
4.5 改进代号:第一次改型用 A表示,以后改型顺次用 B、C、D、表示。
5 技术要求
5.1工作条件 5.1.1 环境温度为-5℃~40℃。 5.1.2海拔不超过1000m。 5.1.3空气相对湿度不大于85%(温度为20℃±5℃时)。 5.1.4额定电压的波动值不超过土10%。 5.1.5气源压力为0.5MPa~0.7MPa,并应经过过滤干燥处理。 5.2 基本参数
设备的基本参数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项 目
基本参数 g0.8 mm~g2.0 mm 0.8 mm~§1.6 mm
单线双线
可绕线径
绕线转速排线宽度
≤200 r/min ≤100 mm
5.3夹、剪线失败率
夹、剪线失败率应不大于1/600次。 5.4空载试验
设备应运行平稳、定位准确,转盘定位精度在土0.2°以内。 5.5波形成形调节量
设备应具有波形成形尺寸可调功能,其调节量应不小于10%。 5.6自动排线
设备应具有自动排线功能,可在额定参数范围内自由设定线径和排线宽度。 5.7成形后分相推入线杯
设备应具有绕组自动成形后按设定的相序分别推入到线杯的功能 5.8线杯自动换位
设备应具有两个线杯自动换位功能,并能准确定位。 5.9装配质量
设备的装配质量应符合表2的规定。
2
JB/T 12261-—2015
表 2
要求 ±0.5° ≤1 mm ≤1.5 mm
项 目
工作台与主绕盘垂直度误差
500mm≤主绕盘直径≤800mm时 Φ800 mm<主绕盘直径≤Φ1 200 mm 时气路系统
主绕盘径向跳动误差
无漏气,管路排列整齐,无游离装填各种管线排列整齐,连接可靠,线号标记清晰
电路系统
5.10安全保护 5.10.1在明显易操作位置应有紧急停止按钮。 5.10.2电气控制装置带电回路与接地装置之间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MQ。 5.10.3设备安装后应可靠接地,在电气控制装置主接地端子和装有电器的任何金属构件之间的电阻应不大于 0.12。 5.10.4设备应设置安全保护装置,当人和其他异物进入危险区时,应能停止工作,当人和异物在危险区时,设备不能起动,并符合GB/T23644的规定。 5.10.5设备因出现故障或断电引起停机,在故障排除或重新通电后,应按复位按钮再按起动按钮方能重新工作。 5.10.6设备应有供气压力偏低报警保护功能,当气源压力低于工作压力时,设备应自动停止工作或无法起动,显示气压不足报警,以免由于气压偏低而产生事故。 5.10.7设备的运动部分及突出部分应采取安全措施,确保人身安全。 5.10.8机动往复部件应设置可靠的限位装置。 5.10.9运动中有可能脱落的零部件应设置防松装置。 5.10.10电气控制设备应确保其功能可靠,应有防触电的标志和安全措施。 5.10.11 设备应设有润滑、操作和安全等标牌和标志,并应醒目和长期保持清晰。 5.11外观质量 5.11.1 设备外观表面不应有明显凸起、凹陷和其他损伤。 5.11.2外露结合面不应有超出设计规定的明显错位。门、盖与设备本体的结合面错位偏差见表3的规定。设备的门、盖与设备本体的结合面应贴合,贴合缝隙不大于表3的规定。设备的护罩和电气箱等的门、盖周面与其相关件的缝隙应均匀,缝隙不均匀值不大于表3的规定。
表3 错位不均匀偏差
单位为毫米
贴合缝隙值
结合面尺寸 <500 500~1 250 >1 250~3 150
错位偏差 ≤1.5 2 ≤3
缝隙不均匀值
≤1 ≤1.5 ≤2
≤1 ≤1.5 ≤2
≤1 ≤1 ≤1
5.11.3设备涂层应符合有关标准和设计文件的规定。设备涂漆的颜色由制造厂和用户商定。 5.11.4设备上各种标牌的文字应清晰,图形正确,安装在便于操作者观察的位置,并应平整牢固,不应歪斜。 5.12噪声
设备正常的工作条件下,其噪声的声功率级应不大于75 dB(A)。
3
JB/T 12261-—2015
6 检测方法
6.1 工作条件的检测
用温度计、湿度计、准确度不低于0.5级的电压表和压力表测量绕线机的工作条件,其结果应符合 5.1 的规定。 6.2基本参数的测量
将设备按表1的要求进行绕线试验,应满足表1的要求,用转速表测量绕线转速,用卡尺测量排线宽度,循环工作三次测量弧长,确定换向器或转盘定位精度。其结果均应符合表1的规定。 6.3夹、剪线失败率试验
用计数器计数,设定设备绕线匝数为3匝~5匝,重复夹、剪线600次试验,试验结果应符合5.3 的规定。 6.4空载试验
设备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应能平稳地起动和停止,并能按规定的设计程序运行1h,不应出现停机、 失步、卡滞现象。 6.5波形成形调节量检测
设备在不更换模具情况下,置于最大绕线和最小绕线时,线圈周长调节变化量应符合5.5的规定。 6.6自动排线试验
设备按线径设定好绕线参数后,应有自动排绕线功能,试验结果应符合5.6的规定。 6.7成形后分相推入线杯试验
设备按照设定好的相序,成形后的波形绕组应按照5.7的规定推入线杯。 6.8线杯自动换位试验
当波形绕组绕完按相序推完一个线杯后,能按程序自动调头换位。试验结果应符合5.8的规定。完成后自动停机。 6.9装配质量检测
设备的装配质量检测方法和要求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 检测方法
检测项目
要求
用直角尺和塞尺测量工作台面与主绕盘最大外径边缘的间隙,计算出垂直度用百分表的磁性表座吸附工作台,用点动使绕线机缓慢旋转,测 应符合表 2 出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工作台与主绕盘垂直度误差
主绕盘径向跳动值测定
的规定
气路系统电路系统
将肥皂水涂在各气路节头处,目测是否有气泡来判定漏气与否目测其布线整齐,电线无游离状态,线端编号齐全,标志正确
4
JB/T 12261-2015
6.10安全保护检测 6.10.1急停试验
起动绕线机,在正常运行过程中,按急停按钮,人为进行急停试验。结果应符合5.10.1的要求。 6.10.2绝缘电阻测量
用500V的绝缘电阻表在电气控制装置带电回路与接地装置之间进行测量,测量时应先断开弱电回路。其结果应符合5.10.2的规定。 6.10.3接地路径电阻测量
用电阻测量仪在电气控制主接地端子与装有电器的任何金属构件之间进行测量,其结果应符合5.10.3 的规定。 6.10.4安全保护试验
在正常工作时,当有人或异物进入保护区或当人或异物在保护区时,绕线机应符合5.10.4的要求。 6.10.5断电试验
人为进行断电重启模拟试验,其结果应符合5.10.5的要求。 6.10.6低气压保护试验
对正常工作的绕线机,人为缓慢调试供气压力,其结果应符合5.10.6的要求。 6.11外观质量检测 6.11.1目测气、电等管路、线路安装排列状况。 6.11.2用常规量具测量结合面的错位量。 6.11.3目测表面涂层质量。 6.11.4根据用户要求用图样板对比表面涂层颜色,目测检查。 6.11.5以上检测项目应符合5.11的规定。 6.12噪声检测
噪声检测方法应按GB/T16769的规定进行,其结果应符合5.12的规定。
7检验规则
7.1通用要求
产品须检验合格方能出厂,并附有证明产品质量合格的文件及易损件清单。 7.2 出广检验 7.2.1 出厂检验项目见表5。 7.2.2判定原则:出厂检验项目应全部合格。 7.3型试试验 7.3.1型式试验条件:
a)新产品定型时;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