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NB/T 14005-2015 页岩气开发概念设计编制规范

NB/T 14005-2015 页岩气开发概念设计编制规范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707.92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1-03 11:01:33



相关搜索: 规范 开发 编制 页岩 概念设计 14005 概念设计

内容简介

NB/T 14005-2015 页岩气开发概念设计编制规范 ICS 75.020 E 12 备案号:52213-2015
NB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NB/T 14005 2015
页岩气开发概念设计编制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Conceptual Design of Shale Gas Development
2016-03-01实施
2015-10-27发布
国家能源局 发布 NB/T 14005 — 2015
目 次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页岩气开发概念设计的目的和任务 4 页岩气开发概念设计编制的基础资料 5 页岩气开发概念设计的内容
I1
..........
...1
....1
.2
报告的编写要求
....8
9 NB / T 14005 520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能源行业页岩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NEA/TC26)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
中国石油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钻采工程研究院、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采气工程研究院、中国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安全环保与技术监督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建发、王莉、陈丽萍、李季、边云燕、徐英霞、王宇、王南、余洋、陈国平、 李娜、秦慧艳、胡锦。
本标准是首次发布。
II NB / T 14005 - 2015
页岩气开发概念设计编制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页岩气开发概念设计的目的任务、资料要求、内容、方法、技术要求及报告编写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页岩气开发概念设计的编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2513石油天然气工业钻井和采油设备井口装置和采油树 DZ/T 0254 页岩气资源/储量计算与评价技术规范 SY/T 5087 含硫化氢油气井安全钻井推荐做法 SY/T 5108 压裂支撑剂性能指标及测试推荐做法 SY/T 5615 石油天然气地质编图规范及图式 SY/T 6125 气井试气、采气及动态监测工艺规程 SY/T 6177 气田开发方案及调整方案经济评价技术要求 SY/T 6376 压裂液通用技术条件 SY/T 6426 ,钻井井控技术规程
3页岩气开发概念设计的目的和任务
3.1目的
页岩气开发概念设计的目的是初步论证页岩气开发的技术、经济可行性,为页岩气开发方案编制、 投资决策和风险控制等提供依据 3.2任务
1元
页岩气开发概念设计的任务是在页岩气储层地质特征和动态特征研究的基础上,估算页岩气开发规模,论证页岩气开发技术、经济可行性,编制页岩气气藏工程、钻井工程、采气工程、地面工程、安全环保和经济评价概念设计。 4页岩气开发概念设计编制的基础资料
基础资料包括但不限于:
自然、地理与环境资料; 一区域地质背景资料; -地震资料:一录井资料; 测井资料;岩心描述和分析化验资料;流体(油、气、水)分析化验资料;
1 NB / T 14005 - 2015
等温吸附实验资料;
钻井、完井、固井及增产改造等资料;测试资料; 排采及试采资料。
5页岩气开发概念设计的内容
5.1气藏概况
气藏地理及社会环境、区域构造位置、勘探开发概况等,详细论述地形、地貌、气象及水资源情况。 5.2气藏特征
5.2.1地层特征
分析地层层序,开展地层对比,分析地层厚度变化特征。 5.2.2构造特征
根据地震及钻井、测井资料,分析构造特征、断层特征,分析地应力和裂缝发育特征。 5.2.3 3页岩储层特征
5.2.3.1沉积特征
结合岩心、薄片、录井、测井等资料及区域沉积背景,综合分析页岩储层的岩石类型、沉积相类型及展布特征。 5.2.3.2地球化学特征
分析页岩有机质含量、热成熟度、有机质类型等在储层纵横向上的变化。
5.2.3.3岩石矿物学特征
分析页岩储层岩石矿物组成特征,分析不同脆性矿物含量和黏土矿物含量在储层纵横向上的变化。 5.2.3.4 岩石力学特征
根据地震、测井资料和岩石力学实验,分析页岩储层岩石的力学参数与地应力场特征,评价页岩储层的可压裂性。 5.2.3.5微观孔隙结构特征
以岩心分析资料为基础,研究页岩储集空间类型及微观结构特征。 5.2.3.6物性特征
以岩心分析资料为基础,结合测井解释成果,分析页岩孔隙度、渗透率等物性特征。
5.2.3.7含气性特征
根据岩心、含气性测试资料及地球物理预测成果,研究页岩储层游离气、吸附气含量大小及在储层
2 NB /T 14005 — 2015
纵横向的分布特征。 5.2.3.8等温吸附特征
根据等温吸附实验结果,研究页岩等温吸附特征。 5.2.3.9 压力与温度特征
根据测试资料,分析页岩储层压力与温度特征。 5.2.3.10页岩储层综合评价
根据页岩储层物性特征、含气性特征、岩石矿物学特征、裂缝发育特征等,开展页岩储层综合评价。 5.2.4地质建模
利用地震、钻井、测井等资料,建立页岩气三维概念模型,利用动态资料对模型进行优化。 5.3气藏储量计算与评价
5.3.1储量计算
按DZ/T0254计算地质储量和可采储量。 5.3.2储量评价
对储量计算参数可靠性进行评价,对各种方法计算的储量进行对比评价,对储量丰度在平面上的变化进行评价。 5.4气藏工程方案设计
5.4.1页岩气井生产动态特征
5.4.1.1排采及试采特征
根据排采和试采动态资料,分析压裂液返排速率、返排量、气产量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合理排采制度 5.4.1.2页岩气井产能及递减规律
根据排采及试采、测试资料,评价气井产能,分析产能影响因素,研究气井产量递减规律。 5.4.1.3页岩气井控制范围与最终可采储量
根据排采及试采、测试资料,分析单井控制范围,计算单井最终可采储量(EUR)和经济储量下限 5.4.2开发部署区域优选
根据页岩储层纵横向分布特征和生产动态特征,结合地形、地貌特征,优选开发部署区域。 5.4.3纵向开发目标优选
根据页岩储层纵向分布特征,结合压裂改造工艺、规模及裂缝纵向延伸情况,优选纵向开发目标。
3 NB / T 14005 —2015
5.4.4水平井组部署
根据开发部署区域优选和纵向开发目标优选的研究结果,进行水平井组部署论证。重点研究水平井水平段在储层纵向的位置、水平轨迹方位、水平段长度、水平井间距等。 5.4.5接替方式
从区域接替、井间接替或层间接替等方面,论证保持气藏稳产的方式。 5.4.6单井合理生产制度
在动态资料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类比法、数值模拟法等优选单井合理生产制度 5.4.7方案设计及优选
设计多套方案,采用数值模拟等方法对各方案指标进行预测。开展方案技术指标比选,结合经济分析,推荐实施方案。 5.5钻井工程方案设计
5.5.1水平井组钻井模式
根据水平井组部署情况,宜优选水平井组工厂化钻井作业模式。 5.5.2钻井方式
根据页岩特征、水平井组部署情况,结合已完钻井情况,分析影响钻井作业的工程地质难点,优选钻井方式。 5.5.3井身结构 5.5.3.1依据页岩储层改造要求及单井生产制度、完井管柱尺寸,优选生产套管尺寸。 5.5.3.2依据地层压力剖面、完井方式、工程地质难点及特殊钻井工艺需求,确定各个必封点深度,优选各层套管尺寸及对应的钻头尺寸、环空水泥浆返高。 5.5.4钻机及主要设备 5.5.4.1根据工程施工的最大负荷,结合工程地质难点,选择钻机及主要设备。 5.5.4.2依据页岩气井大斜度、长水平段的作业环境,宜配备高泵压、大排量钻井泵机组。 5.5.4.3在满足载荷条件下,选用占地面积小、短距离整体移动方便、连续作业能力强的钻机及主要设备。 5.5.4.4井架底座的净空高度应能满足各次开钻井口装置的安装要求。 5.5.5井眼轨迹 5.5.5.1综合水平井组部署情况、地层特征、钻井技术水平,优选造斜点、造斜井段、造斜率,优化水平井组整体井眼轨迹方案。 5.5.5.2开展水平井组防碰分析,提出防碰技术措施要求。 5.5.5.3根据各定向井段作业目标,优选各定向段定向作业工具、监测方式和仪器。 5.5.6钻具组合
依据页岩气井的储层深度、轨迹控制要求、井控安全,宜简化入井钻具结构。
4 NB / T 14005 — 2015
5.5.7钻井液设计 5.5.7.1根据地层特征、大斜度长水平段特殊作业环境,确定各井段所需钻井液密度值,分段优选钻井液体系。 5.5.7.2提出页岩气井储层保护措施。 5.5.7.3提出水平井组钻井液循环利用方案。 5.5.8钻头及钻井参数
依据地层特征,以安全、快速钻进为目的,优选钻头及钻井参数。
5.5.9固井设计
综合地层压力剖面、地层流体性质、增产改造及生产要求、特殊工艺要求、岩性、井底温度等,选择各层套管钢级、壁厚、材质、扣型,校核各层套管强度,优化管串结构,优选水泥浆密度及体系 5.5.10井控设计与井口装置 5.5.10.1井控设计与井口装置应执行SY/T6426或页岩气相关标准。 5.5.10.2含硫地层钻井作业应执行SY/T5087。 5.5.11压裂井口装置
根据地层压力、流体性质、井底温度及储层改造要求等选择套管头、压裂井口装置。 5.6 5采气工程方案设计
5.6.1完井工程设计
5.6.1.1完井方式选择
根据储层特征及增产改造要求等优选完井方式。 5.6.1.2生产管柱设计
优选生产管柱结构,确定生产管柱尺寸、材质及井下工具。 5.6.1.3射孔工艺设计
根据压裂工艺要求,以高效、可靠为原则优选射孔方式,选择射孔枪及射孔弹等。 5.6.1.4采气井口装置
采气井口装置执行GB/T22513。 5.6.2储层改造
5.6.2.1工艺设计
优选主体改造工艺、施工管柱、施工规模和排量。水平井分段改造应优化分压段数、段间距、簇间距、射孔段位置、射孔长度及射孔数等,提出现场实施对装备、配套工具、施工限压等质量控制及压后返排要求。
5
上一章:NB/T 14008-2015 页岩全孔径分布的测定 压汞—吸附联合法 下一章:NB/T 14004.1-2015 页岩气 固井工程 第1部分:技术规范

相关文章

Q/SY 16850-2020 页岩气开发方案编制规范 Q/SY 1850-2015 页岩气开发方案编制规范 GB/T 34163-2017 页岩气开发方案编制技术规范 NB/T 11048-2022 页岩气 开发项目后评价规范 NB/T 10840-2021 页岩气水平井试气地质方案编制规范 NB/T 14015-2016 页岩气开发动态分析技术规范 NB/T 11046-2022 页岩气 开发经济效益评价规范 NB/T 11047-2022 页岩气 开发数值模拟应用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