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JF 纺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行业计量技术规范
JJF(纺织)069一2016
转鼓式摩擦静电测试仪校准规范
Calibration Specification for Rotary Friction Electrostatic Tester
2016-10-01实施
2016-05-18发布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发布
JJF(纺织)069—2016
转鼓式摩擦静电测
试仪校准规范
JJF(纺织) 069—2016
Calibration Specification for Rotary
Friction Electrostatic Tester
归口单位:纺织计量技术委员会主要起草单位:浙江省纺织计量站
温州方圆仪器有限公司南通宏大实验仪器有限公司
参加起草单位:张家港市澳洋绒线有限公司
浙江省纺织测试研究院
本规范委托纺织计量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JJF(纺织)069—2016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
陈建华 (浙江省纺织计量站)朱克传 (温州方圆仪器有限公司)杨卫林(南通宏大实验仪器有限公司)吴跃飞 (浙江省纺织计量站) 林文帆 (温州方圆仪器有限公司)
参加起草人:
陶华 (张家港市澳洋绒线有限公司)王一薇 (浙江省纺织测试研究院) 王露(温州方圆仪器有限公司)
JJF(纺织)069—2016
目 录
引言
(I) (1) (1) (1) (1) (1) (2) (2) (3) (5) (8) (9) (10)
范围· 2 引用文件 3 术语 4 概述· 5
1
主要技术指标 6 检查条件及检具· 7 检查项目及检查方法 8 校准结果处理及复校时间间隔·.· 附录A摩擦式织物静电测试仪直流电压误差的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附录B转鼓式摩擦静电测试仪校准记录表附录C 转鼓式摩擦静电测试仪静电压检查记录表附录D校准器·
..
.
T
JJF(纺织)069—2016
引言
本规范依照GB/T12703.5—2010《纺织品 静电性能的评定 第5部分:摩擦带电电压》制定。
本规范为首次发布。
I
JJF(纺织)069—2016
转鼓式摩擦静电测试仪校准规范
1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新制造、使用中和修理后的转鼓式织物摩擦静电仪(以下简称摩擦式静电仪)的校准规范。其他结构相同或类似的摩擦式静电仪的校准也可参照执行。 2引用文件
本规范引用了下列文件: GB/T12703.5一2010纺织品静电性能的评定第5部分:摩擦带电电压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 3术语 3.1摩擦带电电压Frictionchargedvoltage
在一定的张力条件下,试样与标准布摩擦产生的电压。 4概述
转鼓式织物摩擦静电仪工作原理为:包缠在以一定速度转动的转鼓上的数块样品与在一定的张力条件下的标准布相互摩擦,使试样带电。并通过测量电极以感应方式测量试样上所带静电的电压。以此时产生的最高电压及平均电压对试样进行评级,从而对着装者内衣与外衣摩擦带电的程度进行评价。 5主要技术指标 5.1外观要求 5.1.1转鼓式织物摩擦静电仪在适当的部位应有铭牌,铭牌上需标明型号、规格、制造厂、出厂编号和出厂年月。 5.1.2转鼓式织物摩擦静电仪外观无影响计量性能的缺陷,控制面板各表盘清晰。 5.2电气安全性
转鼓式织物摩擦静电仪的电源部分应安全可靠,机壳应有效接地,电源与机壳的绝缘电阻≥5MQ。地线与机壳的接地电阻≤1Q。 5.3计量性能指标 5.3.1测量电极的极板直径(20士1)mm。 5.3.2校准电极与样品框间距量块(15士0.2)mm。 5.3.3转鼓外径(150±1)mm,宽(60士1)mm。 5.3.4转鼓转速(400士10)r/min。 5.3.5标准布夹:宽(25±1)mm×长(130士3)mm。
1
JJF(纺织)069—2016
5.3.6标准布夹一端负载(500士10)g。 5.3.7测试过程中时间误差允许范围:土0.5s。 5.3.8摩擦带电电压测试相对误差允许范围:土3%。 6检查条件及检具 6.1校准条件 6.1.1转鼓式织物摩擦静电仪应放置平稳,周围环境应清洁,无明显振动,温度(20 土2)℃,相对湿度≤40%。 6.1.2电源电压:符合市电要求。 6.2检具
检具要求见表1。
表1检具
序号 1 2 3 4 5 6 7 8
检具名称万用表兆欧表秒表转速表游标卡尺天平
主要技术要求
准确度等级或误差
(0~200)Q、DC(0~1000)V 测试电压1000V,500Ma
2.5级 10级 ±0.01 s ±3 r/min ±0.02mm ≤1 g
分度值:0.5s ≥500 r/min (0~150)mm
≥600 g DC(0~1000)V
高压电源(若仪器内部已带,则可省略)
1%
校准器
见附录D
7 检查项目及检查方法 7. 1 仪器的外观检查
根据5.1规定进行检查。经检查符合上述要求后,方可进行计量性能的检查。 7.2电气安全性检查 7.2.1绝缘电阻检查:切断电源,用兆欧表连接电源插头一端,另一端接地测量。其结果应符合5.2的要求。 7.2.2接地线电阻检查:用万用表测量转鼓式织物摩擦静电仪外壳与插头接地极的电阻,其结果应符合5.2的要求。 7.3转鼓式织物摩擦静电仪的计量性能检查 7.3.1测量电极的极板直径检查:用游标卡尺测量电极极板部分的直径。应符合 5.3.1的要求。 7.3.2测量电极与样品框间距的量块检查:用游标卡尺测量量块的高度。应符合 2
JJF(纺织)069—2016
5.3.2的要求。 7.3.3转鼓尺寸的检查:用游标卡尺测量转鼓的宽度及外径,应符合5.3.3的要求。 7.3.4转鼓的旋转速度检查:启动仪器,使转鼓旋转,待速度稳定后用转速表测量转鼓转速。应符合5.3.4要求。 7.3.5标准布夹的检查:用游标卡尺测量标准布夹宽度,应符合5.3.5的要求。标准布夹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水平活动。活动端与固定端的最大距离应大于130mm。试验时,放摩擦标准布的长度应能调节到满足5.3.5要求。 7.3.6标准布夹负载检查:取下负载码,用天平称量,其结果应满足5.3.6的要求。 7.3.7计时允差检查:启动仪器,使仪器运行,同时启动秒表,计时5min。计时误差应符合5.3.7的要求。 7.4摩擦式静电仪摩擦带电电压检查
将校准器安装在仪器上,按7.3.2对测量电机与校准转鼓测试头距离进行校准。高压电源高压端通过校准器的触点与校准铜板连接。用万用表按照附录C各校准点调整高压电源输出,记录输出电压为u1。启动仪器,此时仪器显示摩擦带电电压计示值为 u2。各校准点仪器的摩擦带电电压显示值u2与高压电源输出值u1的相对误差,应符合 5.3.8要求。计算公式如下:
(1)
Da=u2—ui
式中: Aa——绝对误差。
Ar = 会×100%
(2)
u1
式中: Ar—相对误差。
8校准结果处理及复校时间间隔
8.1校准结果应在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上反映。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至少包括以下信息:
a)标题,如“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 b)实验室名称和地址; c)进行校准的地点(如不在实验室内进行校准); d)证书或报告的唯一性标识(如编号),每页及总页数的标识; e)送校单位的名称和地址;(仪器校准地址); f)被校对象的描述和明确标识(仪器编号或设备编号); g)进行校准的日期; h)对校准所依据的技术规范标识,包括名称及代号; i)本次校准所用测量标准的溯源性及有效性说明; j)校准环境的描述(温度、湿度等); k)校准单位的资质说明;
3
JJF 纺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行业计量技术规范
JJF(纺织)069一2016
转鼓式摩擦静电测试仪校准规范
Calibration Specification for Rotary Friction Electrostatic Tester
2016-10-01实施
2016-05-18发布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发布
JJF(纺织)069—2016
转鼓式摩擦静电测
试仪校准规范
JJF(纺织) 069—2016
Calibration Specification for Rotary
Friction Electrostatic Tester
归口单位:纺织计量技术委员会主要起草单位:浙江省纺织计量站
温州方圆仪器有限公司南通宏大实验仪器有限公司
参加起草单位:张家港市澳洋绒线有限公司
浙江省纺织测试研究院
本规范委托纺织计量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JJF(纺织)069—2016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
陈建华 (浙江省纺织计量站)朱克传 (温州方圆仪器有限公司)杨卫林(南通宏大实验仪器有限公司)吴跃飞 (浙江省纺织计量站) 林文帆 (温州方圆仪器有限公司)
参加起草人:
陶华 (张家港市澳洋绒线有限公司)王一薇 (浙江省纺织测试研究院) 王露(温州方圆仪器有限公司)
JJF(纺织)069—2016
目 录
引言
(I) (1) (1) (1) (1) (1) (2) (2) (3) (5) (8) (9) (10)
范围· 2 引用文件 3 术语 4 概述· 5
1
主要技术指标 6 检查条件及检具· 7 检查项目及检查方法 8 校准结果处理及复校时间间隔·.· 附录A摩擦式织物静电测试仪直流电压误差的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附录B转鼓式摩擦静电测试仪校准记录表附录C 转鼓式摩擦静电测试仪静电压检查记录表附录D校准器·
..
.
T
JJF(纺织)069—2016
引言
本规范依照GB/T12703.5—2010《纺织品 静电性能的评定 第5部分:摩擦带电电压》制定。
本规范为首次发布。
I
JJF(纺织)069—2016
转鼓式摩擦静电测试仪校准规范
1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新制造、使用中和修理后的转鼓式织物摩擦静电仪(以下简称摩擦式静电仪)的校准规范。其他结构相同或类似的摩擦式静电仪的校准也可参照执行。 2引用文件
本规范引用了下列文件: GB/T12703.5一2010纺织品静电性能的评定第5部分:摩擦带电电压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 3术语 3.1摩擦带电电压Frictionchargedvoltage
在一定的张力条件下,试样与标准布摩擦产生的电压。 4概述
转鼓式织物摩擦静电仪工作原理为:包缠在以一定速度转动的转鼓上的数块样品与在一定的张力条件下的标准布相互摩擦,使试样带电。并通过测量电极以感应方式测量试样上所带静电的电压。以此时产生的最高电压及平均电压对试样进行评级,从而对着装者内衣与外衣摩擦带电的程度进行评价。 5主要技术指标 5.1外观要求 5.1.1转鼓式织物摩擦静电仪在适当的部位应有铭牌,铭牌上需标明型号、规格、制造厂、出厂编号和出厂年月。 5.1.2转鼓式织物摩擦静电仪外观无影响计量性能的缺陷,控制面板各表盘清晰。 5.2电气安全性
转鼓式织物摩擦静电仪的电源部分应安全可靠,机壳应有效接地,电源与机壳的绝缘电阻≥5MQ。地线与机壳的接地电阻≤1Q。 5.3计量性能指标 5.3.1测量电极的极板直径(20士1)mm。 5.3.2校准电极与样品框间距量块(15士0.2)mm。 5.3.3转鼓外径(150±1)mm,宽(60士1)mm。 5.3.4转鼓转速(400士10)r/min。 5.3.5标准布夹:宽(25±1)mm×长(130士3)mm。
1
JJF(纺织)069—2016
5.3.6标准布夹一端负载(500士10)g。 5.3.7测试过程中时间误差允许范围:土0.5s。 5.3.8摩擦带电电压测试相对误差允许范围:土3%。 6检查条件及检具 6.1校准条件 6.1.1转鼓式织物摩擦静电仪应放置平稳,周围环境应清洁,无明显振动,温度(20 土2)℃,相对湿度≤40%。 6.1.2电源电压:符合市电要求。 6.2检具
检具要求见表1。
表1检具
序号 1 2 3 4 5 6 7 8
检具名称万用表兆欧表秒表转速表游标卡尺天平
主要技术要求
准确度等级或误差
(0~200)Q、DC(0~1000)V 测试电压1000V,500Ma
2.5级 10级 ±0.01 s ±3 r/min ±0.02mm ≤1 g
分度值:0.5s ≥500 r/min (0~150)mm
≥600 g DC(0~1000)V
高压电源(若仪器内部已带,则可省略)
1%
校准器
见附录D
7 检查项目及检查方法 7. 1 仪器的外观检查
根据5.1规定进行检查。经检查符合上述要求后,方可进行计量性能的检查。 7.2电气安全性检查 7.2.1绝缘电阻检查:切断电源,用兆欧表连接电源插头一端,另一端接地测量。其结果应符合5.2的要求。 7.2.2接地线电阻检查:用万用表测量转鼓式织物摩擦静电仪外壳与插头接地极的电阻,其结果应符合5.2的要求。 7.3转鼓式织物摩擦静电仪的计量性能检查 7.3.1测量电极的极板直径检查:用游标卡尺测量电极极板部分的直径。应符合 5.3.1的要求。 7.3.2测量电极与样品框间距的量块检查:用游标卡尺测量量块的高度。应符合 2
JJF(纺织)069—2016
5.3.2的要求。 7.3.3转鼓尺寸的检查:用游标卡尺测量转鼓的宽度及外径,应符合5.3.3的要求。 7.3.4转鼓的旋转速度检查:启动仪器,使转鼓旋转,待速度稳定后用转速表测量转鼓转速。应符合5.3.4要求。 7.3.5标准布夹的检查:用游标卡尺测量标准布夹宽度,应符合5.3.5的要求。标准布夹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水平活动。活动端与固定端的最大距离应大于130mm。试验时,放摩擦标准布的长度应能调节到满足5.3.5要求。 7.3.6标准布夹负载检查:取下负载码,用天平称量,其结果应满足5.3.6的要求。 7.3.7计时允差检查:启动仪器,使仪器运行,同时启动秒表,计时5min。计时误差应符合5.3.7的要求。 7.4摩擦式静电仪摩擦带电电压检查
将校准器安装在仪器上,按7.3.2对测量电机与校准转鼓测试头距离进行校准。高压电源高压端通过校准器的触点与校准铜板连接。用万用表按照附录C各校准点调整高压电源输出,记录输出电压为u1。启动仪器,此时仪器显示摩擦带电电压计示值为 u2。各校准点仪器的摩擦带电电压显示值u2与高压电源输出值u1的相对误差,应符合 5.3.8要求。计算公式如下:
(1)
Da=u2—ui
式中: Aa——绝对误差。
Ar = 会×100%
(2)
u1
式中: Ar—相对误差。
8校准结果处理及复校时间间隔
8.1校准结果应在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上反映。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至少包括以下信息:
a)标题,如“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 b)实验室名称和地址; c)进行校准的地点(如不在实验室内进行校准); d)证书或报告的唯一性标识(如编号),每页及总页数的标识; e)送校单位的名称和地址;(仪器校准地址); f)被校对象的描述和明确标识(仪器编号或设备编号); g)进行校准的日期; h)对校准所依据的技术规范标识,包括名称及代号; i)本次校准所用测量标准的溯源性及有效性说明; j)校准环境的描述(温度、湿度等); k)校准单位的资质说明;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