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75.180.10 .E 94 备案号:350872012
SY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0305—2012 代替SY/T0305—1996
滩海管道系统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pipeline system for beach-shallow sea
电:2012-01-04发布
2012—03-01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SY/T0305—2012
目 次
前言
1
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路由规划 4.1 一般规定 4. 2 路由选择 4. 3 路由勘察环境与荷载 5.1一般规定 5.2自然环境条件 5. 3 管子内部条件 5. 4 荷载设计
3
5
6
6. 1 一般规定 6. 2 在位状态下的管道系统 6.3 安装状态下的管道系统 6. 4 管路附件· 6. 5 保温管道 6.6 管道的安全设置管子和管路附件材料· 7. 1 一般规定 7.2材料的一般要求 7. 3 管线管的质量等级和标识 7. 4 材料特性· 7. 5 补充要求 7. 6 其他金属材料 7. 7 附属配件 7.8 弯管管道部件、设备和结构零部件 8.1 一般规定 8. 2 通用材料 8.3 材料特性管道防腐和加重层 9. 1 管道防腐
13 13 14
14
15
16 17 20 20) 20 21 21 21 22 22 23 23 1
R
9
建筑321---标准查询下载网 www. jz.321. ne
SY/T0305--2012
26 27 27 28 30 33 33 34 34 36 36 36 36 37 40)
9.2加重层 10 管段陆上建造组装 10.1一般规定 10.2进场管子质量要求 10.3 建造组装 11 管道滩海安装 11.1一般规定 11. 2 管道路由控制
11. 3 连接 11. 4 管道安全设置的安装、调试 11. 5 挖沟埋管 12 最终检查和完工试验 12.1 最终检查 12.2 交工验收附录A(资料性附录) 风荷载附录B(资料性附录) 流体动力系数Cp,CM,C,取值附录C(资料性附录) 群桩干扰系数K。和遮帘系数K.取值附录D(资料性附录) 海流引起的旋涡分离现象附录E(资料性附录) 波浪冲击附录F(资料性附录) 屈曲计算附录G(资料性附录) 压力试验报告参考文献
42
44 45 49 51 54
55
=
SY/T0305-2012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SY/T(0305一1996《滩海管道系统技术规范》。与SY/T0305一1996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对标准的章节进行了重新划分,由原来的10章增加为12章。 -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并对原规范性引用文件的版本做了修改,删除了原规范性引用文件中的作废文件(见第2章,1996年版第2章);对滩海管道系统进行了重新定义,并明确了划分界限(见第3章); -将“线路规划”改为“路由规划”(见第4章,1996年版第4章);增加了“管道的安全设置”内容(见6.6); -对“管子和管路附件”的内容做了较大改动,由原来的5节变为8节(见第7章);增加了“管道部件、设备和结构零部件”内容(见第8章);对“管道防腐和加重层”的有关内容做了较大改动(见第9章): “管段陆上预制组装”改为“管段陆上建造组装”,补充了管材进场验收的相关要求,增加了管道内涂层施工的有关内容:并对管子的组装和焊口标记等方面的内容做了修改和调整(见第10章);为了使本标准对施工的指导更具致性,删除了焊接试验、焊接人员鉴定的相关内容(包括 SY/T0305一1996附录G“试件取样方法”和附录H“焊接人员鉴定”),与SY/T10037- 2010《海底管道系统》保持一致; “管道滩海安装”增加了“管道安全设置的安装、调试”内容(见11.4)。
I
本标准由海洋石油工程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胜利油田胜利石油化工建设有限责任公司、胜利油田胜利工程设计咨询有限责
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雷、刘锦昆、张克明、陈同彦、崔书杰、陈慧、徐志刚、欧莉、张衍涛、 冯春键、魏亚敏、王建龙。
建筑321---标准查询下载网 www.jz321.net
SY/T0305—2012
滩海管道系统技术规范
范围
1
本标准规定了滩海管道系统设计及施工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滩海区域输送石油、天然气或水的钢质管道系统的设计和施工。 滩海管道系统中的潮上带部分,应按国家现行有效的陆上管道系统有关标准(规范)进行设计和
施工。
-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1
GB/T8163—1999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 GB/T8923-1988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 GB/T9711.1一1997石油天然气工业输送钢管交货技术条件第1部分:A级钢管 GB50264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 SY/T0315钢质管道单层熔结环氧粉末外涂层技术规范 SY/T0407-~1997涂装前钢材表面预处理规范 SY/T0415 埋地钢质管道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防腐保温层技术标准 SY/T0442 钢质管道熔结环氧粉末内防腐层技术标准 SY/T0452--2002石油天然气金属管道焊接工艺评定 SY/T0457 钢质管道液体环氧涂料内防腐层技术标准 SY/T0599 天然气地面设施抗硫化物应力开裂和抗应力腐蚀开裂的金属材料要求 SY/T4084 滩海环境条件与荷载技术规范 SY/T 4091 滩海石油工程防腐蚀技术规范 SY/T4092 滩海石油工程保温技术规范 SY/T 4100 滩海工程测冠技术规范 SY/T4101 滩海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规范 SY/T4109—2005石油天然气钢质管道无损检测 SY/T 10008 海上钢质固定石油生产构筑物的腐蚀控制 SY/T10037 海底管道系统 ISO15156/NACEMR0175 石油天然气工业油气开采中用于含HS环境下的材料 APIRP5L3 管线钢管落锤撕裂试验推荐做法 ASTMC39 圆柱形混凝土试件的抗压强度的试验方法 ASTMC642 硬化混凝土的比重、吸收性及空隙度的标准试验方法浅海固定平台建造与检验规范(中国船级社2004)
2 B 3
4
t
SY/T 0305-2012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滩海管道系统pipelinesystemforbeach-shallowsea 位于滩海用来输送石油、天然气或水的钢质管道工程设施所有组成部分的总称,包括滩海管道及
其立管、支撑构件、切断阀、所有的管网部件、相关的安全系统和防腐系统。若没有特别说明,滩海管道系统的界限如下:
到达并包括清管器/接收装置。 如果没有清管设施,管道系统终止在水面以上设施的第一个阀门。 在近岸段,管道系统终止在第一个法兰、阀门或绝缘接头处。
3. 2
滩海管道pipelineforbeach-shallowsea 滩海范围内的管道,包括滩海范围内连接平台与平台或其他滩海设施间的管道,潮上带、潮间带
和极浅海与岸连接的管道(立管除外),这些管道可能全部或部分悬跨于海床上,或放置于海床或埋设于海床面以下。 3. 3
立管riser 连接滩海管道与平台或其他滩海设施的生产设备之间的管路,其底部的膨胀弯管亦属立管的一
部分。 3. 4
膨胀弯管 Fexpansionloop 能够吸收海底管道膨胀或收缩的弯管。
3. 5
双层管doubletube 钢管结构为两层,内层为输送管,外层为保护套管,内外管之间的环隙放置保温绝缘材料以保持
输送介质的温度。
4路由规划
4.1一般规定 4.1.1滩海管道系统(以下简称管道系统)路由规划中有关路由位置应根据该系统所处的自然环境条件及所处位置的海洋开发活动、区域性规划等因紫选定。 4.1.2管道系统所处的自然环境条件,主要指风、波浪、海流、潮汐、冰情、地震与海啸、环境温度(海床、海水、大气温度)、海生物、滩海水质及底质、滩海底部地形地质及土壤特性(含腐蚀性、导电率)、海床沉积及其活动等。 4.1.3管道系统所处位置的海洋开发活动,主要有路由区的渔业活动、矿产资源开发、交通运输、 各种管道和电缆的分布、军事特别区、海洋自然保护区、旅游区、倾废区的分布等。 4.1.4管道系统所处位置的区域性规划,主要指所处位置及其附近海域的综合利用规划、工程设施规划和滩海油(气)田总体开发与油(气)田内部各类设施与装置的规划等。
2
建筑321---标准查询下载网 www. jz.321. ne
SY/T0305—2012
4.2路由选择 4.2.1滩海管道(以下简称管道)路由位置宜选择在地形平坦且稳定的区域,力求平直,对已选定的路由位置应设置适当标记,并按4.3的规定进行路由勘察。 4.2.2路由选择应避开船舶抛锚区、现有水下物体(如沉船、桩基、岩石等)、活动断层、软弱土层滑动区和沉积层的严重冲淤区。当不可避免时,应采取防护措施,并应选择合适位置,缩短通过距离。应考虑船舶运输、渔业活动、海产养殖、海上建筑物、不稳定海床、不稳定流、地震活动、障碍物、废物废军需品等堆放区、矿业活动、考古场地、军事禁区、环保活动、管道登陆点状况、现有管道、电缆或其他设施等对管道系统的影响。 4.2.3新设计管道距原有管道及其他海工结构物或海上设施与装置的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处于开阔海域的干管线与海底障碍物、危险物的距离应不小于250m,距原有管道或电缆水
平距离应不小于30m。如小于该距离,要根据预期的位移、水动力影响和风险评估。 处于滩海油(气)田内部的管道与原有管道及其他海工结构物或滩海石油设施之间的水平
距离,应保证管道在铺设、安装时不危及原有海工结构物或滩海石油设施的安全,也不妨碍预定位置钻井、修井作业的正常进行,并有足够的安全距离。
4.2.4新设计管道不宜与原有管道或电缆交叉。不可避免时,应保证其交叉部位的垂直净距大于0.3m。 4.2.5与原有管道交叉时,管道如需埋设,埋设深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如不能下埋时,可在其上用护堤覆盖,但管道上覆盖的护堤不能影响航行,且不能对原有管道产生不利影响。 4.2.6同沟(槽)敷设的管道之间应留有足够的空间,以便后期维修。 4.3路由勘察 4.3.1管道路由选定后,应进行详细地路由勘察。路由勘察应包括路由沿线水文及气象、地形及浅层地质面、海床土壤特性、海底障碍物、路由区域冲淤趋势以及潜在危险物调查等。 4.3.2路由沿线水文及气象调查至少应包括:风与风暴(台风)、波浪、海流、潮汐、冰情、海雾、 环境腐蚀性以及长距离管道沿线的环境温度变化等。 4.3.3路由沿线地形勘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沿线地形勘测方法利要求应符合SY/T4100的有关规定。 一一路由勘测走廊带在轴线两侧的宽度和精度应满足管道正常施工和在位状态下安全的需要,并
应考虑管道轴线有可能调整的余地。一般在轴线两侧的宽度宜取250m,精度宜采用 1:5000~1:2000;对于平台或其他滩海设施附近、障碍物分布区、海底地形显著变化区等一些需详细勘测区域,宜采用1:500~1:200水深地形。
一查明路由沿线海底障碍物可与路由沿线地形勘测结合进行。应特别注意岩石出露、大漂石、
不稳定边坡、潮沟及河流入海口、冲刷和淤积等特殊海床地形及其变化,以及沉船、海底装置、海底电缆、潜在危险物等的调查。 管道路由地质勘测深度应超过管道在安装、开挖与埋设或运行期问可能达到的最大深度。
4.3.4路由沿线海床的土壤特性资料,可以通过物理勘探、岩心钻探、现场原位测试和钻孔取样室内试验等方法取得,还可从地质调查、海底地形测量、潜水触摸、生物调查和化学分析等方法取得必要的补充资料和数据。土壤资料的现场和室内试验技术应符合SY/T4101的有关规定。 4.3.5应对开挖和(或)埋设作业的难易程度、土壤滑塌或液化的可能性、冲刷或淤积的可能性等
具体间题作出评价,应对海床沉积物作专门调查。
3
SY/T0305—2012
5环境与荷载
5.1一般规定 5.1.1在管道系统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考虑各种自然环境条件和管子内部条件对管道系统的影响。 5.1.2作用于管道上的荷载可分为:环境荷载、工作荷载(包括安装状态和在位状态)以及偶然荷载等。 5.2自然环境条件 5.2.1风、波浪、海流、潮汐、冰情、温度,地震等自然环境条件的选取应符合SY/T4084的有关规定。 5.2.2应考虑与海水季节性变化和管道沿线海底土壤有关的特性,包括温度(气温、水温、海底土壤温度)、含盐盘、含氧量、pH值、电阻率、海流及海生物活动等对管道系统腐蚀控制和保护系统的影响。
S
5.2.3应考虑管道系统所在海域范围内全部海生物对系统的影响,并应考虑海生物附生在管道和立管上造成的荷载变化及其影响。 5.3管子内部条件 5.3.1.安装条件
应编制管子在储存、安装和压力试验期间直至投产前的内部状态说明。根据管子及其附件暴露在海水和潮湿空气中的持续时间确定是否需要采取临时的防腐措施、 5.3.2操作条件 5.3.2.1 应详细说明输送介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以及管道沿线的温度、压力及其变化。 5.3.2.2 应详细说明温度和压力的极限,输送介质中魔蚀程成分的允许浓度,尤其应注意下列成分及其含量:
a)硫化氢和其他硫化物。 b) 二氧化碳。 c)氧。 d)水。 e) 氯化物。
5.4荷载 5.4.1 荷载条件和设计状态 5.4.1.1 管道系统应按下列荷载条件和最不利荷载的组合进行设计
a)工作荷载。 b) 自然环境荷载和同时发生的工作荷载。
5.4.1.2 管道系统设计应考虑下列两种主要的设计状态:
a) 系统安装完成并达到其设计位置后的在位状态,包括运行和维护状态。 b) 系统在全部安装完成前的各种安装作业状态,包括运输、拖曳、铺设、吊装、连接、埋设
等,以及终止运行后的检修状态。
4
建筑321---标准查询下载网 www. jz321. 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