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75. 020 E 14 备案号:53397—2016
SY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 5755—2016 代替SY/T 5755—1995
压裂酸化用助排剂性能评价方法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method of cleanup additive
for fracturing and acidizing
2016一01一07 发布
2016—06—01 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SY/T 5755—2016
目 次
前言
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试剂和材料仪器和设备测定方法健康、安全、环境控制要求
1
2
3
x
5
6
2
6
附录A(规范性附录) 助排剂性能试验流程示意图
SY/T 5755—2016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SY/T 5755-1995《压裂酸化用助排剂性能评价方法》。本标准与 SY/T 5755—1995 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目次; 更新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1995 年版的第2章);增加了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 -修改或补充了所用的试剂和材料(见第4章,1995年版的第4章);修改或补充了所用的仪器和设备(见第5章,1995年版的第3章);删除了外观、pH值、密度和闪点的测定方法(见1995年版的5.1,5.2,5.3和5.5); 修改了溶解性的内容(见6.2,1995年版的5.4);修改了与压裂液的配伍性的内容(见6.5,1995 年版的5.10);修改了与酸液的配伍性的内容(见6.6,1995 年版的5.10);修改了热稳定性的内容(见6.7,1995年版的5.9);修改了助排率的内容(见6.8,1995年版的5.11);增加了健康、安全、环境控制要求(见第7章)。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油田化学剂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股
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技术检测中心、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姜阿娜、杨彪、仲岩磊、陈磊、宋李煜、陈凯、吕永利、张娜、邱晓惠。
I
SY/T 5755--2016
压裂酸化用助排剂性能评价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压裂酸化用助排剂性能的评价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压裂酸化用助排剂的性能测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5549 表面活性剂用拉起液膜法测定表面张力 GB/T 5559 环氧乙烷型及环氧乙烷一环氧丙烷嵌段聚合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浊点的测定 GB/T 6541 石油产品油对水界面张力测定法 (圆环法) GB/T 6682-—2008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 29170-—2012 石油天然气工业钻井液实验室测试 SY/T 5107—2005 水基压裂液性能评价方法 SY/T 5370- -1999 表面及界面张力测定方法 SY/T 5405- -1996 酸化用缓蚀剂性能试验方法及评价指标 SY/T 5753- 一2016 油井酸化水井增注用表面活性剂性能评价方法 SY/T 6376--2008 压裂液通用技术条件 SY/T 6703—2007 岩心流动性试验仪器通用技术条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排出率 rate of discharge 从填砂管中排出的液量与实际进人填砂管的液量的比值。
3. 2
助排率 cleanup additive efficiency 含有助排剂样品的排出率与空白样排出率的差值,占空白样排出率的百分数。
4试剂和材料
4.1试验用水:符合GB/T 6682一2008 的三级水要求。 4.2盐酸:分析纯。 4.3氢氟酸:分析纯。 4.4 瓜胶粉:工业品。
SY/T 5755—2016
6.3.3圆环法
按GB/T 5549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以煤油和助排剂溶液作为 GB/T 6541 中的油和水,按 GB/T 6541 测定界面张力。 6.3.4挂片法
按 SY/T5370—1999中的3.1测定。 6.3.5悬滴法
按 SY/T 5370—1999 中的3.2测定。 6.3.6旋转滴法
按 SY/T 5370—1999 中的3.3测定。 6.4润湿性能
按 SY/T 5753一2016中规定的润湿性测定方法测定。 6.5与压裂液的配伍性 6.5.1与瓜胶压裂液的配伍性 6.5.1.1瓜胶溶液的制备
按SY/T5107一2005中5.2所述方法,配制瓜胶溶液10)00)ml,将其均分为两份,一份作空白对比样,另一份加人助排剂。 6.5.1.2对表观黏度的影响
按SY/T5107一2005中6.3所述方法,分别测定上述两份瓜胶溶液的表观黏度。 6.5.1.3对交联时间的影响
按SY/T5107-—2005中6.4所述方法,分别测定上述两份瓜胶溶液的交联时间。 6.5.1.4对压裂液冻胶耐温耐剪切能力的影响
按SY/T5107一2005中6.6所述方法,分别测定上述两份冻胶样品的黏度。 6.5.1.5与其他添加剂的配伍性 6.5.1.5.1按SY/T5107一2005中5.2所述方法配制压裂液基液1000mL(不加其他添加剂),按 0.03%的比例(质量比)加人过硫酸铵,然后按SY/T5107一2005中5.4所述方法配制成冻胶。 6.5.1.5.2将上述冻胶按照SY/T 5107一2005中6.13所述方法进行彻底破胶后,离心,收集上层破胶化水液。 6.5.1.5.3在破胶化水液中加人除助排剂和破胶剂外的其他添加剂,将其分为两份,一份为空白样,另一份按使用浓度加入助排剂。 6.5.1.5.4将上述两份样品置于30℃的恒温水浴中放置2h,对比观察两份样品的现象。 6.5.1.5.5再将上述两份样品置于90℃的恒温水浴中放置2h,对比观察两份样品的现象。
3
SY/T 5755-2016
6.5.2与滑溜水压裂液的配伍性 6.5.2.1滑溜水压裂液的制备
按SY/T 5107一2005中5.2所述方法,配制所需试验用量的滑溜水压裂液,将其均分为两份, -份作空白对比样,另一份加人助排剂。 6.5.2.2与其他添加剂的配伍性
取6.5.2.1制备的滑溜水压裂液,重复6.5.1.5.4和6.5.1.5.5的步骤。 6.5.2.3对表观黏度的影响
按SY/T5107--2005中‘6.3所述方法,分别测定6.5.2.1制备的滑溜水压裂液的表观黏度。 6.5.2.4对降阻率的影响
按SY/T 6376一2008中7.13.1所述方法,分别测定6.5.2.1制备的滑溜水压裂液的降阻率。 6.6与酸液的配伍性 6.6.1 乳状液试验
按 SY/T 5753--2016中规定的防乳化试验方法进行。 6.6.2与盐酸的配伍性
按SY/T5405一1996中3.4.1所述方法,配制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溶液1000mL,按配方要求添加除助排剂外的其他添加剂,将其均分为两份。一份为空白样,另一份加入试验浓度的助排剂,重复6.5.1.5.4和6.5.1.5.5的步骤。 6.6.3与土酸的配伍性
按SY/T5405—1996中3.4.2所述方法,配制土酸溶液1000mL(盐酸质量分数按12%配制,氢氟酸质量分数按3%配制),按配方要求添加除助排剂外的其他添加剂,将其均分为两份,一份为空白样,另一份加人试验浓度的助排剂,重复6.5.1.5.4和6.5.1.5.5的步骤。 6.6.4与稠化酸的配伍性
按现配方中稠化剂浓度制备稠化酸1000mL,将其分成两份各500mL,其中一份为空白对比样,另一份加人试验浓度的助排剂。按SY/T5107一2005中6.6所述方法,分别测定上述两份稠化酸样品的黏度。 6.7热稳定性 6.7.1测试温度根据助排剂的使用温度选定。 6.7.2配制所需试验浓度的助排剂水溶液或酸溶液600mL置于烧杯中,搅拌均匀,备用。 6.7.3将6.7.2中备好的试样装人耐温耐压容器中,至装满为止,上紧螺纹,置于烘箱中调至 6.7.1中要求的温度,恒温24h后,取出冷却至室温。若测定助排剂酸溶液的热稳定性,应选用带聚四氟乙烯内衬的耐温耐压容器。 6.7.4将冷却后的耐温耐压容器打开,把其中的水溶液倒人烧杯中,按6.3中的方法测其表面张力和界面张力。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