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GB/T 25924-2010 在线气体分析器 试验方法

GB/T 25924-2010 在线气体分析器 试验方法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0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2-08 10:00:42



相关搜索: 方法 气体 在线 试验 分析器 25924

内容简介

GB/T 25924-2010 在线气体分析器 试验方法 ICS 71.040.01 N 53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5924--2010
在线气体分析器 试验方法
Test methods of on-line gas analyzers
2011-05-01实施
2011-01-14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259242010
前言
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有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应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24)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重庆川仪分析仪器有限公司、北京分析仪器研究所、北京北分麦哈克分析仪
器有限公司、南京分析仪器厂有限公司、聚光科技(杭州)有限公司、北京市华云分析仪器研究所有限公司、机械工业第十八计量测试中心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体宝、马雅娟、宋志华、徐准明、郭晓维、唐青云、欧信菊。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GB/T25924—2010
在线气体分析器 试验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在线气体分析器的试验条件和试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连续测量气体组分含量的在线气体分析器(以下简称仪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4793.1—2007 测量、控制和试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第1部分:通用要求(IEC61010-1: 2001,IDT)
GB/T11606—2007 分析仪器环境试验方法 GB/T17626.2--200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IEC61000-4-2:2001,
IDT)
GB/T17626.3—2006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IEC61000-4-3: 2002,IDT)
GB/T 17626.4—200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IEC61000-4- 4:2004,IDT)
GB/T 17626.5--200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IEC61000-4-5: 2005,IDT)
GB/T17626.6—200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IEC61000-4-6: 2006,IDT)
GB/T17626.8—200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IEC61000-4-8:2001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EMC)--Part4-8:Testing and measurement techniques-Power frequency magnetic field immunity test,IDT)
GB/T17626.11--200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IEC61000-4-11:2004,IDT)
JB/T6214仪器仪表可靠性验证试验及测定试验(指数分布)导则 3试验条件 3.1仪器的正常工作条件和参比工作条件见表1。仪器应在正常工作条件范围内,且相对稳定的条件下进行下列试验;若有争议,应在参比工作条件下进行。
表1工作条件单位
序号 1 2 3
项目环境温度相对湿度大气压力
正常工作条件
参比工作条件
℃ % kPa
5~40 90
23±2 45~75
70.0~106.0
86.0~106.0
1 GB/T25924—2010
表1(续) 单位
序号 4 5 6 7 00 9 10 11 12 3.2校准气可由气瓶或气体动态发生装置(如气体混合泵)提供。试验时,校准气应采用国家二级或二级以上的标准气。 3.3试验用测量装置和记录设备其准确度应优于受试仪器准确度。 3.4 当能保证测量结果的正确性时,允许校准气通过串联或并联对几台仪器同时进行试验。 3.5 仪器操作应遵守有关安全规程。 3.6对于多组分、多量程仪器分别试验。 3.7试验期间,不允许用外部方法调整仪器,除非能证明这种调整不影响试验结果。如果仪器有自动调整功能则应说明。 4试验方法 4.1 仪器成套性与外观检查
项目阳光辐射空气流速
正常工作条件
参比工作条件
无直接照射
0~0.5 按制造厂规定按制造厂规定按制造厂规定按制造厂规定按制造厂规定
0~0.2
m/s
外界电场、磁场、电磁场
达到可忽略不计的程度
工作位置通风机械振动有害性气体电源电压电源频率
(°)
正常工作位置士1 无阻碍,但不得对流可忽略不计的含量达到可忽略不计的程度额定值土额定值的1% 额定值土额定值的1%
额定值士额定值的10% 额定值士额定值的2%
V Hz
用目测和手感等方法进行。 4.2气路的密封性
仪器的密封性试验用空气或氮气进行。 在仪器气路出口端接压力测量装置,在其人口端通气,使气路系统内充气压力不小于仪器额定工作
压力的1.5倍。密封气路入口,3min后开始读数,在外接管道容积不大于0.5L的条件下,测量15min 内压力降,并按式(1)计算。
p== ×100%
·(1)
p1
式中: p—压力变化率; p1—开始的压力值; p2—15min后的压力值。 当采用其他方法检查密封性时,应在具体类型仪器的标准中规定。
4.3安全要求 4.3.1标志和文件
目测检查。
4.3.2防电击试验 4.3.2.1接触电流 4.3.2.1.1试验豁免条件
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当可触及零部件与参考地之间,或在同一台上在1.8m(沿表面或通过空气)的
2 GB/T25924—2010
距离内的任意两个可触及零部件之间电压值不超过33V(交流有效值)或直流70V,可以不进行该项试验。 4.3.2.1.2试验方法
按GB4793.1—2007的有关规定进行试验。 4.3.2.2保护接地
按GB4793.1一2007附录F的有关规定进行试验。 4.3.2.3介电强度 4.3.2.3.1试验要求
潮湿预处理按GB4793.1一2007中6.8.2规定进行(该项试验仅在仪器鉴定检验时进行)。 在正常工作条件下,仪器处于非工作状态,电源开关置于接通位置,按表2规定的试验电压值对受
试仪器进行试验。
可任选交流、直流或峰值脉冲试验,仪器能通过三者之一即可。但在产品标准中应明确一种试验方法。
脉冲试验在每个极上至少进行三个脉冲,最小间隔时间为1s。 4.3.2.3.2试验方法
用耐电压测试仪,在一端为连接在一起的电源线插头的相线和中线,另一端为连接在一起的所有可
触及导电零部件之间,在5s内升至规定的试验电压值,并保持1min。电源线与可接触导电件间的抗干扰电容不应开路;若这些电容不能用于进行试验,则可以用一个数值为交流电压1.4倍的直流电压试验。
表2试验电压交流有效值
单位为伏特
相线-中线电压交流有效值或直流值
直流或交流峰值 脉冲电压峰值(1.2/50μs)
500 1 000 1 500 2 000
707 1 420 2120 2 830
806 1 950 2 890 3 600
>0~≤60 >60~≤130 >130~≤250 >250~≤660
4.3.2.3.3施加试验电压应遵循的基本规定
试验电压(交流有效值)不超过2000V时,仪器在100%试验电压下可进行多次重复试验。 试验电压(交流有效值)超过2000V时,仪器在100%试验电压下只允许进行二次试验,若要再进
行试验,则只应施加80%的试验电压。
注:其他电路可参照GB4793.1一2007附录F。
4.3.3其他要求
按GB4793.1—2007的有关规定进行试验。 4.4预热时间
检查预热时间时用记录设备记录输出信号。 在未通电的情况下放置最少12h,接通仪器电源,与此同时连续地向仪器通人规定浓度的校准气
用记录仪记录仪器的输出信号。
注:规定浓度校准气指浓度为满量程60%~90%的标准气(以下同)。 从仪器接通电源起,到记录线出现在30min内输出信号的偏差不大于量程漂移的二分之一为止这
段的时间为预热时间。
按式(2)计算偏差w:
3 GB/T25924—2010
Amz-Amn ×100%
(2)
R
式中: Amx最大指示值; Amin-最小指示值; R—满量程值(以下值同义)。
4.5零点漂移和量程漂移
启动仪器,按规定时间预热后,通入零点校准气,指示调到量程的5%与测量下限之和处(以下简称规定处),稳定后,记录仪器的示值。通入规定浓度的校准气,记录稳定后的仪器的示值(至少六次,在试验周期内近似均匀分布)。分别记录零点值为A;和终点值S:(i=1,2,,n;n≥6)。计算差值 △A=(A;一A)及△S;=(S一A,)-(S,一A,),取绝对值最大的为△Amx、△Smx
零点漂移量按式(3)计算:
d Amax ×100%
::(3 )
R
量程漂移量按式(4)计算:
ASm=×100%
Os:
·(4 )
R
注:如果大气压力变化对仪器指示值的影响不可忽略,应记录大气压力值,以便对测量结果进行修正。A:、S:值应
为受压力影响的修正值。
4.6线性误差
校准仪器零点、满度,依次通人校准气(在量程范围内均匀分布,不少于三种),稳定后,分别记录仪器的示值。上述步骤至少重复三次,求出相应的示值平均值。求这些平均值与校准气标称值的差值 AA,按式(5)计算8。
×100%
·( 5 )
9
R
取绝对值最大者为仪器的线性误差。 4.7输出波动
向仪器连续通人零点校准气,把指示调到规定处,持续5min,记录在此期间内随机的最大峰-峰值 Uimx;重复测量三次,取其平均值A。按式(6)计算仪器的输出波动(8):
8 A ×100%
(6)
R
注:测量过程中如有电源或机械振动等引起的尖峰,则应重新测量。 4.8重复性
向仪器通入零点校准气,待指示稳定后,再通人规定浓度的校准气,记录稳定后仪器的示值A;。上述步骤重复六次,求出其平均值A。按式(7)计算标准偏差(S)。
(A A)2
S
( 7)
P
重复性以相对标准偏差Cv表示,按式(8)计算。
Cv S X100%
(8)
4.9滞后时间(T1)、上升时间(T,)和下降时间(T,) 4.9.1仪器的输出信号值用记录设备记录,校准气压力、流量恒定。 4 GB/T25924——2010
4.9.2向仪器分别通人零点校准气和规定浓度的校准气,记录稳定后的示值A1和A2。计算Ar1o二 A,+0.1X(A,-A,)和A=A,+0.9X(Az一A,)的值。 4.9.3重新通人零点校准气,待示值稳定后,通人规定浓度的校准气。从仪器进气口通人校准气起,用秒表分别记录仪器指示到Ar1o处所经过的时间间隔和仪器指示从Ar1o到Ar9o处所经过的时间。这两个时间分别为滞后时间(T1.)和上升时间(T)。
下降时间(T)的测定。再通入规定浓度的校准气,待示值稳定后,向仪器通人零点校准气,用秒表
记录示值从AT9o到达AT1o处所经过的时间。 4.9.4上述测量结果如有争议,可根据记录设备记录的图形来确定滞后时间、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 4.10流量影响偏差
流量检测用流量计,其准确度应为二级以上。 在仪器气路入口处,连接流量计,然后,向仪器通人规定浓度的校准气。试验时,分别测定校准气在
额定流量和相对于该额定流量变化土30%的仪器的示值,按式(9)计算差值△A,取绝对值最大者。
流量变化引起的偏差(8,)按式(10)计算。
(9) (10)
AA=A2-A
8; =会×100%
R
式中: A2——额定流量变化土30%的仪器的示值; A1额定流量下仪器的示值。 注:对某一具体类型仪器,校准气流量有特殊规定时,则应按规定进行。
4.11扰误差 4.11.1原则
凡是被测气体中存在干扰组分(包括水蒸气),均应按用户要求或双方协议分别测定其干扰误差。 4.11.2干扰气 4.11.2.1若干扰组分浓度大小对测量结果有影响,则应基于用户或双方协议的干扰组分浓度,制备在其具有最大影响时的浓度值。 4.11.2.2若干扰组分浓度大小对测量结果无影响,则可用其浓度不加限定的干扰气进行试验,也可按用户提供或双方协议给定的干扰组分浓度处进行试验。 4.11.3试验步骤 4.11.3.1干扰组分的干扰误差
仪器校准后,向仪器通入按上述4.11.2要求制备的干扰气,测定仪器的示值,上述步骤重复三次,计算平均值^A,组分的干扰误差参照式(10)计算。 4.11.3.2水蒸气的干扰误差
向仪器通入于燥的校准气(含水量按体积比低于01%)。记录仪器的示值A::然后让其通过一个
水蒸气发生装置(如水鼓泡器),该装置的温度控制在某一温度点上,使产生的蒸汽浓度满足给定要求,记录稳定后仪器的示值A。上述步骤重复三次。
试验过程中,应避免水蒸气进人仪器传感器之前发生冷凝现象。 按式(11)计算△A。
Z(A':-A.)
AA=-
-(11 )
3
水蒸气的干扰误差参照式(10)计算。
5
上一章:GB/T 25923-2010 在线气体分析器 技术条件 下一章:GB/T 25926-2010 工业自动化仪表盘 接线接管图的绘制方法

相关文章

GB/T 25923-2010 在线气体分析器 技术条件 GB/T 25930-2010 红外线气体分析器 试验方法 GB/T 36090-2018 气体分析在线自动测量系统质量保证指南 GB/T 36090-2018 气体分析 在线自动测量系统质量保证指南 半导体激光在线气体微量氧分析的原理及在乙二醇装置中出现故障和处理方法 DZ/T 0064.89-2021 地下水质分析方法第89部分∶氘的测定在线高温热转换-气体同位素质谱法 DZ/T 0064.87-2021 地下水质分析方法第87部分∶1℃的测定 在线磷酸酸解-气体同位素质谱法 DZ/T 0064.89-2021 地下水质分析方法第89部分∶气的测定在线高温热转换-气体同位素质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