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GB/T 25929-2010 红外线气体分析器 技术条件

GB/T 25929-2010 红外线气体分析器 技术条件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0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2-08 10:04:46



推荐标签: 技术 条件 气体 红外线 分析器 25929

内容简介

GB/T 25929-2010 红外线气体分析器 技术条件 ICS 71.040.01 N 53
A F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5929—2010
红外线气体分析器 技术条件
Specification of infrared gas analyzers
2011-01-14发布
2011-05-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25929—2010
前 言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有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应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24)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北分麦哈克分析仪器有限公司、重庆川仪分析仪器有限公司、南京分析仪器
厂有限公司、北京市华云分析仪器研究所有限公司、聚光科技(杭州)有限公司、国家分析仪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宋志华、姜培刚、胡体宝、徐准明、唐青云、郭晓维、袁正。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GB/T25929---2010
红外线气体分析器 技术条件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红外线气体分析器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连续测定混合气体中某一组分或几种组分的不分光红外线气体分析器(以下简称
仪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91—2008包装储运图示标志(ISO780:1997,MOD) GB/T2829-—2002 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 GB4793.1—2007 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第1部分:通用要求(IEC61010-1:
2001,IDT)
GB/T11606—2007 分析仪器环境试验方法 GB/T13384—2008 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18268-2000 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的电气设备电磁兼容性要求(idtIEC61326-1:1997) GB/T25930红外线气体分析器试验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 1
红外线气体分析器 infraredgas analyzer 不分光红外线气体分析器,是一种没有色散光学元件的电光光度仪器。它由红外辐射光源、红外线
检测器及通过试样流的气室组成,用以测量被测组分对红外线特征光谱的吸收程度。 4要求 4.1仪器正常工作条件
仪器在工作条件下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正常工作条件
影响量环境温度相对湿度大气压力阳光辐射空气流速工作位置通风机械振动
单 位 ℃
工作条件 5~40 <90 70.0~106.0 无直接照射 0~0.5 按制造厂规定按制造厂规定按制造厂规定
序 号
1 2 3 4 5 6 7 8
% kPa
m/s
1 GB/T25929—2010
表1(续)

序 号
影响量有害性气体电源电压电源频率

工作条件按制造厂规定额定电压(1土10%) 额定频率(1士2%)
9 10 11
一 V
Hz
4.2 仪器外观 4.2.11 仪器内应保持清洁,不得有污物积垢等。 4.2.2 仪器表面应光洁平整,漆色镀层均匀,无剥落锈蚀现象。 4.2.3零件结合处应整齐,无毛刺、锐棱和粗糙不平现象,刚性连接部件不得松动。 4.2.4所有铭牌及标志应清楚、持久,紧固件牢固可靠,不允许有松动、脱落等现象。 4.3安全性 4.3.1标志和文件
应符合GB4793.1—2007中第5章的有关规定。 4.3.2防电击要求 4.3.2.1接触电流
由交流电网供电的仪器,其接触电流应符合GB4793.1一2007中6.3的有关规定。 4.3.2.2保护接地
由交流电网供电的仪器,其保护接地应符合GB4793.1一2007中6.5.1的有关规定。 4.3.2.3介电强度
由交流电网供电的仪器,电源输入端与可触及导电零部件之间施加1500V的试验电压,历时 1min,不应出现击穿或重复飞弧现象。
注:仪器设计时,可参照附录A确定试验电压值。 4.3.3其他要求
如果仪器存在GB4793.1一2007所规定的涉及安全的机械性危险,机械冲击和撞击,火焰蔓延,温度和耐热,液体危险,辐射、声压力和超声压力,有释放气体、爆炸或内爆,涉及安全的元器件,有连锁装置等情况,则应满足GB4793.1—2007的相关规定。 4.4预热时间
仪器的预热时间应从下列时间中选取: 15min,30min,1h,3h,7h,24h。
4.5气路密封性 4.5.1用正压试验时,用气路系统额定工作压力的1.5倍做压力试验,15min内压降应不大于试验压力的2%, 4.5.2用负压试验时,用10kPa做压力试验,15min内压差应不大于0.2kPa。 4.6线性误差
仪器的线性误差应从下列值中选取: ±1%FS,土1.5%FS,士2%FS,土3%FS,士5%FS。 注:未经线性化的仪器的误差用示值误差表示。
4.7零点漂移和量程漂移
仪器连续运行到规定的时间间隔后,零点漂移和量程漂移应从下列值中选取: ±1%,±1.5%,±2%,±3%,±5%(满量程)。 零点漂移及量程漂移限定的时间间隔应与使用目的相适应,时间间隔应从下列数值中选取: 1h.3h,7h,24h,3d7d,30d.3months、6months。
4.8输出波动
输出波动应不大于线性误差绝对值的三分之一。
2 GB/T25929—2010
其中线性误差限优于士2%的仪器,输出波动应不大于线性误差限绝对值的二分之一。 4.9重复性
仪器的重复性应从下列值中选取: 0.5%,0.75%,1%,1.5%,2.5%。
4.10滞后时间、上升时间、下降时间和响应时间
仪器的滞后时间、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应在下列时间中选取:滞后时间:5s、10s、15s、30s;上升时间:10s、20s、30s、40s、60s、90s;下降时间10s、20s、30s、40s、60s、90s。 响应时间Tg.为滞后时间和上升时间(或下降时间)之和。
4.11环境温度的影响
仪器由于环境温度的变化所引起的偏差应不大于线性误差的二倍。 4.12大气压力的影响
大气压力每变化1kPa,示值变化不应超过测量量程的士1.5%。 4.13电源电压变化的影响
由电源电压变化引起的偏差应不超过线性误差的二分之一。 4.14电源频率变化的影响
由电源频率变化引起的偏差应不超过线性误差的二分之一 4.15位置倾斜的影响
仪器位置倾斜所产生的示值变化应不大于线性误差。 4.16干扰误差 4.16.1水蒸气干扰误差应不超过测量量程的土2%。 4.16.2制造厂和用户指定的干扰组分所引起的干扰误差均应不超过测量量程的士2%。 4.16.3特殊情况下的干扰误差限可由制造厂和用户协商确定。 4.17电磁兼容性
在线仪器抗扰度试验要求见GB/T18268一2000中附录A,便携式仪器抗扰度试验要求见 GB/T18268--2000中附录C,性能判据参照GB/T18268-2000中6.5。 4.18输出接口和输出信号
仪器应具备相应的信号输出接口,信号输出应包括模拟量和/或数字量等。 4.19.运输、运输购存
仪器在运输包装状态下,包括低温贮存、高温贮存、跌落、碰撞、交变湿热,按GB/T11606一2007 表1中运输、运输贮存的要求进行试验,其中高温55℃;低温一40℃(带液晶显示可选-20℃);交变湿热:相对湿度95%、温度40℃;倾斜跌落高度250mm,碰撞1000次。试验后,包装箱不应有较大变形和损伤,受试仪器不应有变形松脱、涂覆层剥落等机损伤,其性能特性应符合产品标准规定。 4.20成套性
由制造厂自行规定。 5试验方法
按GB/T25930红外线气体分析器试验方法进行。 6检验规则 6.1每台仪器须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并附有产品合格证书。 6.2仪器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6.2.1出厂检验 GB/T25929—2010
每台仪器均应进行出厂检验,出厂检验项目及每项质量特性的不合格类别见表2中的规定。 6.2.2型式检验
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按4.2~4.20要求进行型式检验: a) 仪器设计定型或生产定型时; b) 仪器转厂或转移生产地时; ) 仪器正式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仪器性能时; d) 仪器长期停产,恢复生产时; e) 仪器正常生产时,定期或积累一定产量后,应周期进行一次检验,一般为3年;
国家各级质量监督检验要求时; g)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f)
6.2.2.1 型式检验的样本应从出厂检验合格的批中随机抽取,样本量一般不少于3台。 6.2.2.2 型式检验的抽样程序应按GB/T2829一2002第5章的规定。所选用的抽样方案、不合格质量水平、判别水平、样本量和判定数组等见表2。 6.2.2.3 合格与不合格的判定应按GB/T2829-2002中5.11的规定进行。 6.2.2.4 若型式检验不合格,应分析原因,采取纠正措施,验证有效后,重新提交检验。若型式检验再次不合格,则对进行抽样的该批产品应停止出厂,再重复上述分析、纠正、验证、重新提交的步骤,直至合格为止。 6.2.2.5 若型式检验合格,对进行抽样的该批产品可以提交鉴定、定型或出厂、人库。
表2型式检验和检验分类表
检验项目及对应的条目
不合格 判别 抽样方案质量水平 水平 样本量
检验分类
不合序号 格分
要求条目 (RQL) (DL) (n) 判定数组
检验项目
(Ac,Re) 出厂检验 型式检验 (0,1)

安全性线性误差
. . . . . · . · . o . 0 o · 0 0 . . . .
4. 3 4. 6 4. 7 4. 9 4. 5 4. 4 4.8 4.10 4. 11 4.12 4. 13 65 4. 14 4. 15
3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 . . . . o . . o
A
零点漂移和量程漂移
重复性气路密封性预热时间输出波动响应时间环境温度的影响大气压力的影响电源电压变化的影响电源频率变化的影响位置倾斜的影响
I
3
(1,2)
B
水蒸气 4.16.1 干扰气 4.16.2
0 0
干扰误差
4.17 4.18 4.19 4. 2 4. 20
电磁兼容输出接口和输出信号运输、运输贮存
.
外观质量成套性
. .
注1:· 表示应进行检验的项目。 注2:O 表示需要时,进行检验的项目。
不进行检验的项目。
注3:
4 GB/T25929—2010
7仪器的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7. 1 仪器应在明显的位置标志下列内容:
a) 仪器的型号、名称、规格及商标; b) 制造厂名称及地址; c) 仪器出厂日期及编号; d) 电源电压和电源频率; e) 执行标准; f) 必须标志的重要标志。
7.2仪器包装箱应写出下列标志内容:
仪器的型号、名称及规格; b) 制造厂名称、地址; ) 外形尺寸:长(mm)×宽(mm)×高(mm);毛重和净重(kg); d)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易碎物品”、“向上”、“怕雨”等应符合GB/T191---2008的规定; e) 收货单位及地址。
7.3仪器包装按GB/T13384一2008中防潮、防震规定进行。 7.4随行仪器至少包括:
a)装箱清单; b) 附件备件清单; c) 产品合格证明书; d) 使用说明书。
7.5仪器在运输过程中和贮存时必须防止受到剧烈冲击、雨淋、暴晒及辐射。 7.6仪器的贮存
仪器应原包装箱存放保管,仓库环境温度为0℃~40℃,相对湿度不大于85%,同时不应有能引起仪器腐蚀及电气绝缘性能降低的有害物质存在。 8质量保证期
在用户遵守保管和使用规则的条件下,在制造厂发货给用户之日起一年内,产品因制造质量不良而发生的损坏或不能正常工作时,制造厂应无偿地为用户修理产品或更换零件。
5 GB/T25929—2010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介电强度试验电压值的确定
A.1目的
通过仪器电路的电气间隙限值、爬电距离限值确定介电强度试验电压值,确保达到GB4793.1一 2007的相关要求。 A.2确定试验电压值的步骤
基本步骤是:认定基本情况一落实电气间隙、爬电距离限值一确定介电强度的试验电压值。 A.2.1认定仪器的基本情况
根据仪器设计工况(供电方式、电压、工作海拔高度等)、结构(型式、材料、微区环境等),结合设计图纸等认定下列状态:
绝缘类别:共有基本绝缘,双重绝缘(基本绝缘十附加绝缘),加强绝缘等三类。 电路类别:共有电网电源电路,非电网电源电路,测量电路(含I、工、Ⅲ、NV四种)等三类。 污染等级:共有1、2、3等三级。 材料等级:共有I、Ⅱ、ⅢB、Ⅲb等四级。
A.2.2按所认定的仪器基本情况落实电气间隙、爬电距离限值 A.2.2.1电网电源电路的电气间隙、爬电距离下限值(见GB4793.1-2007中表4)。
如:供电电源为交流220V,污染等级1,材料等级Ⅲb,得电气间隙1.5mm、爬电距离1.5mm。
供电电源为直流30V,污染等级1,材料等级Ⅲb,得电气间隙0.1mm、爬电距离0.1mm。 以上数值适用于基本绝缘或附加绝缘。对加强绝缘,则电气间隙、爬电距离是其两倍。
A.2.2.2由电网电源电路供电的电路的电气间隙下限值(见GB4793.1一2007中表5)。
如:供电电源为交流220V,污染等级1,材料等级Ⅲb,得电气间隙0.84mm。
供电电源为直流30V,污染等级1,材料等级Ⅱb,得电气间隙0.05mm。
A.2.2.3由电网电源电路供电的电路的爬电距离下限值(见GB4793.1一2007中表7)。
如:工作电压为交流50V,污染等级1,材料等级Ⅲb,得印制板爬电距离0.025mm/非印制板爬电距离0.18mm。
工作电压为直流30V,污染等级1,材料等级Ⅲb,得印制板爬电距离0.025mm/非印制板爬电
距离0.14mm。 A.2.2.4测量电路(Ⅱ、Ⅲ、IV类)的电气间隙下限值(见GB4793.1一2007中表8)、爬电距离(见 GB4793.1中表7)。
如:工作电压为交流或直流100V,基本绝缘、污染等级1,材料等级Ⅲb,测量类别Ⅱ,得电气间隙爬电距离0.1mm;得印制板爬电距离0.1mm/非印制板爬电距离0.25mm。 A.2.3确定介电强度的试验电压值 A.2.3.1基本绝缘类型的试验电压值(见GB4793.1--2007中表9)
如:电气间隙为0.1mm,则试验电压为交流有效值500V,或直流700V、1.2/50μs脉冲806V。
电气间为0.5mm,则试验电压为交流有效值840V,或直流1200V、1.2/50μs脉冲1550V。 电气间隙为1.0mm,则试验电压为交流有效值1060V,或直流1500V、1.2/50μs脉冲
1950V。
电气间隙为1.4mm,则试验电压为交流有效值1330V,或直流1880V、1.2/50μs脉冲
6
上一章:GB/T 25928-2010 过程工业自动化系统 出厂验收测试(FAT)、现场验收测试(SAT)、现场综合测试(SIT)规范 下一章:GB/T 12085.1-2010 光学和光学仪器 环境试验方法 第1部分:术语、试验范围

相关文章

GB/T 13971-2013 紫外线气体分析器技术条件 GB/T 25930-2010 红外线气体分析器 试验方法 GB/T 25923-2010 在线气体分析器 技术条件 JB/T 11937-2014 便携式红外线气体分析器 JJF 1523-2015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红外线气体分析器型式评价大纲 高清晰版 JJF(鲁)119-2021 甲烷、丙烷、丁烷红外气体分析器校准规范 JJF(鲁) 119-2021 甲烷、丙烷、丁烷红外气体分析器校准规范 JJG 635-2011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红外气体分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