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75.100 E 34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7607—2010 代替GB/T7607—2002
柴油机油换油指标
Criteria for changing of diesel engine oil
量质量检测例资料专用章
2011-05-01实施
2011-01-10发布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数码防伪
中 华人民共 和 国
国家标准柴油机油换油指标 GB/T 7607—2010
*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复兴门外三里河北街16号
邮政编码:100045 网址www.spc.net.cn 电话:68523946 68517548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
开本880×12301/16 印张0.5字数9千字 2011年3月第一版 反2011年3月第一次印刷
*
书号:155066·1-41697定价14.00元
如有印装差错 告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
版权专有侵权必究举报电话:(010)68533533
GB/T7607—2010
前言
本标准代替GB/T7607—2002《柴油机油换油指标》。 本标准与GB/T7607一200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GB/T261、SH/T0688、GB/T17476和ASTMD6595作为闭点(闭口)、碱值及铁含量的检测方法(见第2章);删除了GB/T3536、SH/T0197(见第2章);增加了CF-4柴油机油、CH-4柴油机油换油指标,删除了SD/CC、SE/CC两个通用油产品换油指标;增加了闭口闪点、铜含量、铝含量、硅含量检测项目;删除了开口闪点检测项目(见3.1);增加碱值下降率计算公式(见3.3);酸值增值控制指标修改为2.5mg/g(以KOH计),正戊烷不溶物控制指标修改为2.0%(见3.1);删除原标准的附录A(见2002版)。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0)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润滑油换油指标分技术委员会(SAC/TC280/
SC6)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润滑油研发(上海)中心、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连润滑油研究开发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亚萍、余海波、王少春、涂劲松。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7607—1987,GB/T7607—1995,GB/T7607—2002。
CHINA
SS
GB/T7607—2010
X2 使用油碱值实测值(以KOH计),单位为毫克每克(mg/g)。 4取样 4.1取样应在发动机处于热状态怠速运转时,从发动机主油道取样,或在油标尺口抽取油面中下部的油样。 4.2取样前的200km或运转4h内不得向机油箱内补加新油。 4.3 每次取样量以满足分析项目要求为准。 4.4取样容器要求清洁、干燥。
表1 柴油机油换油指标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换油指标
项 目
试验方法
CC CD、SF/CD CF-4 CH-4
± 25
运动黏度变化率(100℃)/% 超过
±20
GB/T11137和本标准3.2 GB/T 261 SH/T0251°、SH/T0688和本标准3.3 GB/T 7304 GB/T8926B法 GB/T260 SH/T 0077,GB/T17476 ASTMD6595 GB/T 17476 GB/T 17476 GB/T 17476
低于大于
闪点(闭口)/℃ 碱值下降率/% 酸值增值(以KOH计)/(mg/g) 大于
130
50b
2. 5 2.0 0. 20
大于大于大于大于大于大于
正戊烷不溶物质量分数/% 水分(质量分数)/%
200 100*
150 100*
150
铁含量/(μg/g) 铜含量/(μg/g) 铝含量/(μg/g) 硅含量(增加值)/(μg/g)
50 30 30
注1:执行本标准的柴油发动机技术状况和使用情况正常。 注2:本标准3.1中涉及的项目参见附录A a适合于固定式柴油机。 b采用同一检测方法。 ℃此方法为仲裁方法。
2
GB/T7607—2010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柴油机油换油指标说明
A.1运动黏度变化率(100℃)
油品的黏度是发动机正常润滑的基本保证。发动机工作过程中油品黏度的变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油品中增黏剂受到剪切作用降解、燃油稀释等会使黏度下降,油品氧化、油泥生成及不溶物的增加等会导致油品黏度增加。运动黏度变化率一定程度上表征了油品质量的衰变情况。油品运动黏度增长快,说明氧化加剧、油泥增多,油品的流动性变差,润滑性降低,可能会引起发动机故障;运动黏度下降会导致柴油机油的油膜变薄,润滑性能下降,发动机会由于油膜不够而拉缸。 A.2闪点(闭口)
柴油机油中如果出现燃油稀释的现象,则闪点检测值明显下降,燃油稀释会削弱油膜的承载能力,增大磨损,影响油品的使用性能。采用闭口杯法能更有效地掌握柴油机油燃油稀释的情况,及时更换新油。 A.3碱值下降率
柴油机油都有一定的碱值,碱值的变化主要和所用燃料油的含S量及油品使用过程中氧化变质有关,反映了油品抑制氧化和中和酸性物质能力的强弱,碱值下降到一定程度,油品失去了中和酸性物质的能力,会引起油泥增多,发动机部件有可能产生腐蚀、磨损等现象。 A.4酸值增值
酸值主要监测油中某些功能剂的消耗情况及油品的老化程度。在用柴油机油的酸值增加主要来自二方面:一是油品高温氧化产生的酸性产物,二是燃料燃烧生成的酸性物质。酸值增值过大,说明油品产生了大量的酸性物质,会促进变质,生成油泥,对发动机造成一定程度的机械腐蚀,同时在金属的催化作用下继续加速油品的老化状况,影响发动机的正常运行。 A.5正戊烷不溶物
正戊烷不溶物反映了在用油容纳污染物的能力,主要由氧化产物和磨损金属颗粒组成,戊烷不溶物
的增加反映了润滑油的老化程度和污染程度。 A.6水分
在用油由于缸套老化渗漏、燃烧室产生的水汽等原因,可能造成油品带水,水的存在会破坏油膜强
度,并造成添加剂水解,有机酸还会腐蚀发动机部件。当油品中水含量较少时,由于发动机工作温度较高,因此极少量的水有可能被蒸发,对发动机危害不大,随着油中水分量的增加,油品乳化会加剧,引起金属部件的锈蚀。
A.7铁、铜、铝磨损金属含量
在用油铁含量主要来源于汽缸套-活塞环的磨损,铜含量反映了发动机轴承的腐蚀或磨损状况,铝含量主要来自活塞与气缸壁的磨损,监控这些磨损金属元素,可以掌握发动机的磨损情况。
100 /
GB/T7607—2010
A.8 3硅含量
硅含量主要与砂蚀、尘土以及外界异物产生的磨损有关,当车辆行驶在路况较差或灰尘较多的道路时,在用油的硅含量会明显增加;对于发动机本身来讲,当空气过滤器长时间不换而失去作用时,也会引起硅含量的增加,造成发动机零部件的磨料磨损。
版权专有侵权必究
*
书号:155066·1-41697 定价:
14.00元
GB/T7607-2010
打印日期:2011年4月7日F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