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GB/T 8028-2010 汽油机油换油指标

GB/T 8028-2010 汽油机油换油指标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0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2-18 10:10:34



推荐标签: 指标 汽油 机油 8028

内容简介

GB/T 8028-2010 汽油机油换油指标 ICS 75.100 E 34
GE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8028-2010 代替GB/T8028—1994
汽油机油换油指标 Criteria for changing of gasoline engine oil
2011-01-10发布
2011-05-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中 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标准汽油机油换油指标 GB/T8028—2010
*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复兴门外三里河北街16号
邮政编码:100045 网址www.spc.net.cn 电话:6852394668517548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剧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
开本880×12301/16 印张0.5字数9千字 2011年4月第一版 2011年4月第一次印刷
*
书号:155066·1-42002定价14.00元
如有印装差错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
版权专有侵权必究举报电话:(010)68533533 GB/T 8028—2010
前 言
本标准代替GB/T8028—1994《汽油机油换油指标》。 本标准与GB/T8028--1994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删除了L-EQB、L-EQC、L-EQD产品,修改L-EQE产品名称为SE,增加了SF、SG、SH、 SJ(SJ/GF-2)、SL(SL/GF-3)产品序列(见3.1,1994年版的3.1);删除了资料性附录“参考换油里程”(见1994年版的附录A);删除了开口闪点项目(见1994年版的3.1);增加了闪点(闭口)、燃油稀释、碱值、铜元素、铝元素和硅元素控制项目(见3.1);铁含量测试方法增加了GB/T17476和ASTMD6595,取消了SH/T0197(见3.1,1994年版的3.1;正戊烷不溶物控制指标修改为大于1.5%(见3.1,1994年版的3.1); -增加了汽油机油换油指标使用的详细说明(见附录A)。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0)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润滑油换油指标分技术委员会(SAC/TC280
SC6)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润滑油研发(上海)中心、中国石油股份有限公司润滑油兰州研发中心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慧青、李桂云、俞巧珍、李静、郑金花。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
GB/T8028—1987,GB/T8028—1994。
- GB/T 8028—2010
汽油机油换油指标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油机油在使用过程中的换油指标。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汽油发动机和固定式汽油发动机所用汽油机油在使用过程中的质量监控和换油
要求。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随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课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供的 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寿本标准。
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危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GB/T 260 GB/T 261 GB/T 265 石油产品运动黏度测定法和动力黏度评
品水分
小点的测定 C油产品和润滑剂酸值测定法电位滴定法
#闭日杯法 GB/T261 2008,ISO27192002,MOD)
GB/T7304 GB/T892 过的润滑油不浴 物测定
深色石油产品 粘度测定法(逆流法)和动力粘度计算法更用过的润滑油 添加剂元素 摩金属和污 染物以及基触油中某些元素测定法
GB/T 111 GB/T 174
(电感耦合等离野 体发射光谱法)
SH/T 0077 滑油中铁含量测 (原子吸收光谱
产品碱值测定法( 氯酸电位滴汽油机油稀释汽油含量测定法(气相色谱法)
SH/T0251 SH/T 0474
ASTMD6595 便用过的润滑油及液用 油 磨损金层及污染物含量测定法旋转圆盘电极原子发射光谱法) 3要求和试验方法 3.1汽油机油换油指标的技要求和试验方法见表1,当使用中的油品有 一项指标达到换油指标时应更换新油。
表1汽油机油换油指标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换油指标
项 目
试验方法
SG、SH、SJ(SJ/GF-2)、
SE,SF
SL(SL/GF-3)
GB/T265或 GB/T11137*和本标准的3.2
>
±20
运动黏度变化率(100℃)/%
±25
L
闪点(闭口)/℃
100
GB/T 261 GB/T 8028—2010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汽油机油换油指标说明
A.1运动黏度变化率(100℃)
运动黏度是衡量油品油膜强度、流动性的重要指标,而运动黏度变化率反映了油品的油膜强度、流动性的变化情况。
在用油运动黏度的变化反映了油品发生深度氧化、聚合、轻组分挥发生成油泥以及受燃油稀释、水污染和机械剪切的综合结果。黏度的增长会增加动力消耗,过高的黏度增长甚至会带来泵送困难,从而影响润滑造成事故。黏度的下降则会造成发动机油油膜变薄,润滑性能下降,机件磨损加大,黏度大幅下降往往会造成拉缸的后果。 A.2燃油稀释
车辆在使用过程中,因种种原因燃料会部分窜人机油油底壳,污染发动机油,甚至会造成拉缸的严重后果。通常只有发动机活塞间隙变大或发生不正常磨损等异常情况发生时,燃油才会大量的进人润滑油中。 A.3闪点(闭口)
汽油机油的闪点反映出油品馏分的组成,是确保油品安全运输、储存的重要数据。润滑油在使用中其闪点如显著下降,可能发生燃油稀释等,需引起重视。由于在用油中不可避免存在燃油稀释,采用闭口杯法能更有效地检测燃油稀释对油品闪点的影响。 A.4水分
发动机在做功过程中,燃料燃烧生成的水汽以及通过油箱呼吸孔吸入的水汽,会进入发动机油中带来污染。油中的水分会导致油品乳化变质,并造成发动机零部件表面的锈蚀、腐蚀。由于在工作中发动机油始终处于相对较高的温度(>80℃)下,正常情况下油中的水含量均较低。 A,5酸值增加和碱值的变化
油品在使用中受温度、水分或其他因素的影响,油品会逐渐老化变质。随着油品老化程度增加,产生较多的酸性物质,使油品酸值增加;较大量的酸性物质对设备造成一定程度的腐蚀,并在金属的催化作用下继续加速油品的老化状况,影响发动机正常运行。
油品的碱值是用于中和燃烧生成的强酸性物质及油品自身氧化产生的有机酸,因此碱值的下降直接反映了油品中添加剂有效组分的消耗、使用性能的下降。 A.6正戊烷不溶物
正戊烷不溶物是反映油品容污能力的一个指标。在用油正戊烷不溶物含量达到一定值后,油品黏度增大、流动性变差,油品中的不溶物聚集成团,堵塞油路,造成润滑不良等严重后果。 A.7铁、铜、铝磨损金属含量
发动机的主要磨损件为缸套、曲轴、活塞环等,因此油品的抗磨损性能和在行驶过程中机件的磨损 8
GB/T8028—2010
情况可通过定期分析试油中Fe、Cu、A1等金属含量的变化来评价。 A.8硅含量
在用油中硅元素的来源主要与车辆的行驶环境有关,当车辆行驶于尘土飞扬的恶劣环境中或空气滤清器不正常,都会造成油中硅含量的大量增加,造成发动机零部件的磨料磨损。
版权专有侵权必究
书号:155066·1-42002 定价:
GB/T 8028-2010
14.00元
打印日期:2011年5月4日F055 ICS 75.100 E 34
GE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8028-2010 代替GB/T8028—1994
汽油机油换油指标 Criteria for changing of gasoline engine oil
2011-01-10发布
2011-05-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中 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标准汽油机油换油指标 GB/T8028—2010
*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复兴门外三里河北街16号
邮政编码:100045 网址www.spc.net.cn 电话:6852394668517548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剧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
开本880×12301/16 印张0.5字数9千字 2011年4月第一版 2011年4月第一次印刷
*
书号:155066·1-42002定价14.00元
如有印装差错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
版权专有侵权必究举报电话:(010)68533533 GB/T 8028—2010
前 言
本标准代替GB/T8028—1994《汽油机油换油指标》。 本标准与GB/T8028--1994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删除了L-EQB、L-EQC、L-EQD产品,修改L-EQE产品名称为SE,增加了SF、SG、SH、 SJ(SJ/GF-2)、SL(SL/GF-3)产品序列(见3.1,1994年版的3.1);删除了资料性附录“参考换油里程”(见1994年版的附录A);删除了开口闪点项目(见1994年版的3.1);增加了闪点(闭口)、燃油稀释、碱值、铜元素、铝元素和硅元素控制项目(见3.1);铁含量测试方法增加了GB/T17476和ASTMD6595,取消了SH/T0197(见3.1,1994年版的3.1;正戊烷不溶物控制指标修改为大于1.5%(见3.1,1994年版的3.1); -增加了汽油机油换油指标使用的详细说明(见附录A)。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0)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润滑油换油指标分技术委员会(SAC/TC280
SC6)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润滑油研发(上海)中心、中国石油股份有限公司润滑油兰州研发中心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慧青、李桂云、俞巧珍、李静、郑金花。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
GB/T8028—1987,GB/T8028—1994。
- GB/T 8028—2010
汽油机油换油指标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油机油在使用过程中的换油指标。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汽油发动机和固定式汽油发动机所用汽油机油在使用过程中的质量监控和换油
要求。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随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课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供的 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寿本标准。
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危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GB/T 260 GB/T 261 GB/T 265 石油产品运动黏度测定法和动力黏度评
品水分
小点的测定 C油产品和润滑剂酸值测定法电位滴定法
#闭日杯法 GB/T261 2008,ISO27192002,MOD)
GB/T7304 GB/T892 过的润滑油不浴 物测定
深色石油产品 粘度测定法(逆流法)和动力粘度计算法更用过的润滑油 添加剂元素 摩金属和污 染物以及基触油中某些元素测定法
GB/T 111 GB/T 174
(电感耦合等离野 体发射光谱法)
SH/T 0077 滑油中铁含量测 (原子吸收光谱
产品碱值测定法( 氯酸电位滴汽油机油稀释汽油含量测定法(气相色谱法)
SH/T0251 SH/T 0474
ASTMD6595 便用过的润滑油及液用 油 磨损金层及污染物含量测定法旋转圆盘电极原子发射光谱法) 3要求和试验方法 3.1汽油机油换油指标的技要求和试验方法见表1,当使用中的油品有 一项指标达到换油指标时应更换新油。
表1汽油机油换油指标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换油指标
项 目
试验方法
SG、SH、SJ(SJ/GF-2)、
SE,SF
SL(SL/GF-3)
GB/T265或 GB/T11137*和本标准的3.2
>
±20
运动黏度变化率(100℃)/%
±25
L
闪点(闭口)/℃
100
GB/T 261 GB/T 8028—2010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汽油机油换油指标说明
A.1运动黏度变化率(100℃)
运动黏度是衡量油品油膜强度、流动性的重要指标,而运动黏度变化率反映了油品的油膜强度、流动性的变化情况。
在用油运动黏度的变化反映了油品发生深度氧化、聚合、轻组分挥发生成油泥以及受燃油稀释、水污染和机械剪切的综合结果。黏度的增长会增加动力消耗,过高的黏度增长甚至会带来泵送困难,从而影响润滑造成事故。黏度的下降则会造成发动机油油膜变薄,润滑性能下降,机件磨损加大,黏度大幅下降往往会造成拉缸的后果。 A.2燃油稀释
车辆在使用过程中,因种种原因燃料会部分窜人机油油底壳,污染发动机油,甚至会造成拉缸的严重后果。通常只有发动机活塞间隙变大或发生不正常磨损等异常情况发生时,燃油才会大量的进人润滑油中。 A.3闪点(闭口)
汽油机油的闪点反映出油品馏分的组成,是确保油品安全运输、储存的重要数据。润滑油在使用中其闪点如显著下降,可能发生燃油稀释等,需引起重视。由于在用油中不可避免存在燃油稀释,采用闭口杯法能更有效地检测燃油稀释对油品闪点的影响。 A.4水分
发动机在做功过程中,燃料燃烧生成的水汽以及通过油箱呼吸孔吸入的水汽,会进入发动机油中带来污染。油中的水分会导致油品乳化变质,并造成发动机零部件表面的锈蚀、腐蚀。由于在工作中发动机油始终处于相对较高的温度(>80℃)下,正常情况下油中的水含量均较低。 A,5酸值增加和碱值的变化
油品在使用中受温度、水分或其他因素的影响,油品会逐渐老化变质。随着油品老化程度增加,产生较多的酸性物质,使油品酸值增加;较大量的酸性物质对设备造成一定程度的腐蚀,并在金属的催化作用下继续加速油品的老化状况,影响发动机正常运行。
油品的碱值是用于中和燃烧生成的强酸性物质及油品自身氧化产生的有机酸,因此碱值的下降直接反映了油品中添加剂有效组分的消耗、使用性能的下降。 A.6正戊烷不溶物
正戊烷不溶物是反映油品容污能力的一个指标。在用油正戊烷不溶物含量达到一定值后,油品黏度增大、流动性变差,油品中的不溶物聚集成团,堵塞油路,造成润滑不良等严重后果。 A.7铁、铜、铝磨损金属含量
发动机的主要磨损件为缸套、曲轴、活塞环等,因此油品的抗磨损性能和在行驶过程中机件的磨损 8
GB/T8028—2010
情况可通过定期分析试油中Fe、Cu、A1等金属含量的变化来评价。 A.8硅含量
在用油中硅元素的来源主要与车辆的行驶环境有关,当车辆行驶于尘土飞扬的恶劣环境中或空气滤清器不正常,都会造成油中硅含量的大量增加,造成发动机零部件的磨料磨损。
版权专有侵权必究
书号:155066·1-42002 定价:
GB/T 8028-2010
14.00元
打印日期:2011年5月4日F055
上一章:NB/SH/T 0895-2015 中间馏分燃料和液体燃料过滤器阻塞倾向测定法 下一章:NB/SH/T 0904-2015 自动传动液氧化安定性测定法

相关文章

GB/T 7607-2010 柴油机油换油指标 NB/SH/T 0137-2013 抗氨汽轮机油换油指标 NB/SH/T 0636-2013 L-T SA汽轮机油换油指标 GB/T 30034-2013 重负荷车辆齿轮油(GL-5)换油指标 NB/SH/T 0586-2010 工业闭式齿轮油换油指标标准 NB/SH/T 0599-2013 L-HM 液压油换油指标 NB/SH/T 0599-2013 L-HM液压油换油指标 NB/SH/T 0538-2013 轻负荷喷油回转式空气压缩机油换油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