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GB/T 511-2010 石油和石油产品及添加剂机械杂质测定法

GB/T 511-2010 石油和石油产品及添加剂机械杂质测定法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0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2-08 17:38:46



相关搜索: 机械 石油 添加剂 511 石油产品 测定 杂质 杂质

内容简介

GB/T 511-2010 石油和石油产品及添加剂机械杂质测定法 ICS 75.080 E 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511-2010 代替GB/T511—1988
石油和石油产品及添加剂机械杂质测定法
Petroleum,petroleumproducts and additives-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mechanical admixtures
2010-12-01实施
2010-09-02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5112010
前言
本标准修改采用原苏联标准TOCT6370-1983(1997)《石油、石油产品和添加剂机械杂质测定法》。 本标准根据TOCT6370-—1983(1997)重新起草。 为了适合我国国情,本标准在采用IOCT6370一1983(1997)时进行了修改。本标准与
TOCT6370—1983(1997)的结构差异参见附录A,技术差异参见附录B。本标准与TOCT6370—1983 (1997)的主要技术差异如下:
本标准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章; -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在本标准第4章仪器与设备”中对TOCT63701983(1997)中的“设备和材料”进行了适当的修改; -TOCT6370-1983(1997)要求使用白带牌或红带牌无灰滤纸,仲裁试验采用白带牌滤纸;本标准根据我国国情采用中速、直径11cm的定量滤纸(GB/T1914); -取消了IOCT6370-1983(1997)标准的2.4和2.5,即滤纸或微孔玻璃过滤器在恒重之前应预先用试验时所用溶剂冲洗这一步骤,增加了7.9,并且计算中增加空白试验补正的内容; -本标准在7.4下加注,对新的微孔玻璃过滤器的处理及使用后如何清洗进行了描述;本标准增加了附录A“本标推章条编号与TOCT6370一1983(1997)章条编号对照”和附录B “本标准与TOCT6370—1983(1997)技术差异对照”。
本标准代替GB/T511—1988《石油产品和添加剂机械杂质测定法(重量法)》,GB/T511—1988参照采用IOCT6370-59《石油产品和添加剂机械杂质测定法》制定的。
本标准与GB/T511—1988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本标准名称改为《石油和石油产品及添加剂机械杂质测定法》;适用范围修改为:石油、液态石油产品和添加剂,不适用于润滑脂和沥青;按照TOCT6370-1983(1997),在本标准中将微孔玻璃过滤器规格进行了修改;将试剂中的甲苯代替苯,乙醇-甲苯混合溶剂(1:4)代替乙醇-苯混合溶剂(1:4):恒重滤纸或微孔玻璃过滤器时,烘箱温度由105℃~110℃修改为105℃士2℃,第一次干燥时间由不少干1h,改为不少于45min 在准备工作中,本标准取消了“使用滤纸时,当试验中用乙醇-苯混合液或乙醇-乙醚混合液冲洗而不继续用蒸馏水冲洗时,应用50mL上述溶剂冲洗滤纸”这一步骤;在计算公式中加人了空白试验修正的计算;本标准取样量与溶剂的稀释比例按照TOCT6370-—1983(1997)进行了修改;试验步骤中的冲洗溶剂按照IOCT63701983(1997)进行了修改;测定石油中机械杂质时,本标准增加了用硝酸银溶液检验滤液中氯离子的内容;精密度按照OCT63701983(1997)进行了修改,重复性要求更加严格,增加了再现性。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石油燃料和润滑剂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华北研究所。 本标准起草人:陈春会。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511——1965,GB/T511—1977,GB/T511—1988。 GB/T 511—2010
石油和石油产品及添加剂机械杂质测定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用已恒重的定量滤纸或微孔玻璃过滤器过滤试样来测定石油和石油产品及添加剂中机械杂质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测定石油、液态石油产品和添加剂中的机械杂质。 本标准不适用于润滑脂和沥青。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914化学分析滤纸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T6682—2008,ISO3696:1987,MOD) SH0004橡胶工业用溶剂油
3方法概要
称取一定量的试样,溶于所用的溶剂中,用已恒重的滤纸或微孔玻璃过滤器过滤,被留在滤纸或微孔玻璃过滤器上的杂质即为机械杂质。 4 仪器与设备 4.12 烧杯或宽颈的锥形烧瓶。 4.2 称量瓶。 4.3 玻璃漏斗。 4.4 保温漏斗。 4.5 洗瓶。 4.6玻璃棒。 4.7 吸滤瓶。 4.8 水浴或电热板。 4.9 真空泵或水流泵:保证残压不大于1.33×103Pa。 4.10 干燥器。 4.11 烘箱:可加热到105℃士2℃。 4. 12 红外线灯泡。 4.13微孔玻璃过滤器:漏斗式,P1c(孔径4μm~10μm),直径40mm、60mm、90mm。 4.14分析天平:感量0.1mg。 5试剂与材料 5.1试剂 5.1.195%乙醇:化学纯。 5.1.2乙醚:化学纯。 GB/T511—2010
蒸发之后不再留下油斑为止。 7.3若试样含水较难过滤时,将试样溶液静止10min~20min,然后将烧杯内沉降物上层的溶剂油(或甲苯)溶液小心地倒人漏斗或微孔玻璃过滤器内。此后向烧杯的沉淀物中加人(5~15)倍(按体积)的乙醇-乙醚混合溶剂稀释,再进行过滤,烧杯中的残渣要用乙醇-乙醚混合溶剂和热的溶剂油(或甲苯)彻底冲洗到滤纸或微孔玻璃过滤器内。 7.4在测定难于过滤的试样时,允许使用减压吸滤和保温漏斗或红外线灯泡保温等措施。
减压过滤时,可用橡皮塞把过滤漏斗安装在吸滤瓶上,然后将吸滤瓶与真空泵连接。滤纸用溶剂润湿,使它完全与漏斗壁紧贴,倒人的溶液高度不应超过滤纸或微孔玻璃过滤器的四分之三,当前一部分溶液完全流尽后,再加人新的一部分溶液。抽滤速度应控制在使滤液成滴状,而不允许呈线状。
热过滤时不应使所过滤的溶液沸腾溶剂油溶液加热不超过40℃甲苯溶液加热不超过80℃。 注1:新的微孔玻璃过滤器在衡用前需用铬酸洗液处理,然后用蒸馏永冲洗干净置于干燥箱内干燥后备用。在试
验结束后,应放程资洗液中浸泡4h~5h后再用蒸馏水洗净,干后放人升操器内备用。 注2:当试验中采用微拍需过滤器与滤纸所测结果发生争议时以用滤纸过滤的测定结果为准。
7.5在过滤结束后,对带有沉淀物的滤纸或微孔玻璃过滤器,用装有不超过40C溶剂油的洗瓶进行清洗,直至滤纸或微跛璃过滤器不再留有试样痕迹,而且使法出的溶剂完全透明和无色为止。 7.5.1在测定石色石油产品、带添加剂的润滑油和添加剂中的机械杂质时采用不超过80℃的甲苯冲洗滤纸或微孔玻璃过滤器 7.5.2测定添和带添加剂的润滑油中的机械杂质时,若滤纸或微孔玻璃景滤器中有不溶于溶剂油和甲苯的残渣,用加热到60℃的乙醇-甲柔混合浴剂补充你 7.6在测定石L滕加剂和带添加剂润滑油的机械杂质时,器许使用热蒸馏水冲洗线渣。对带有沉淀物的滤纸或微扎璃过滤器用浴剂冲洗后在空气中干燥0mm 15min,然后用2g0mL~300mL加热到80℃的蒸水肿洗。
若测定石演中的机械杂质时,应用热水冲洗到滤液中没有氯离子为止,并腰用.1moL/L的硝酸银溶液检验滤液离子的存在,滤液不混独即为无氯离 7.7带有沉淀物的滤纸或微孔玻璃过滤器冲洗完
有沉淀物的滤放人时滤前所对应的称量
瓶中,将散口称量瓶或微孔玻璃过滤器放在105 2C的烘箱内干燥不婴于 于4min。然后放在干燥器中冷却30min(称 的瓶盖应 ,进有材 最称雅
)2g重复斤燥(第二次干燥只需
30min)及称量的操情,两次连续称量间的差数不超过0.000-4g为止。 7.8如果机械杂质的量尔超过石油产品或添加剂的技术标准的要录范,第二次干燥及称量处理可以省略。 7.9试验时,应同时进行溶剂的空白试验补正 8计算
试样的机械杂质含量w%(质量分数)按式(1)计算:
(m2 m) - (m - ma) × 100
·(1)
W-
m
式中: mi" 滤纸和称量瓶的质量(或微孔玻璃过滤器的质量),单位为克(g);
带有机械杂质的滤纸和称量瓶的质量(或带有机械杂质的微孔玻璃过滤器的质量),单位为克(g); 空白试验过滤前滤纸和称量瓶的质量(或微孔玻璃过滤器的质量),单位为克(g);
m2"
m3 m4 空白试验过滤后滤纸和称量瓶的质量(或微孔玻璃过滤器的质量),单位为克(g);
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m
3 F
GB/T511—2010
9报告 9.1取重复测定两个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 9.2机械杂质的含量在0.005%(质量分数)(包括0.005%)以下时,则可认为无机械杂质。 10精密度
按下述规定判断测定结果的可靠性(95%置信水平)。 10.1重复性:在同一实验室同一操作者使用同一台仪器,对同一试样连续测得的两个试验结果之差,不应超过表2所规定的数值。 10.2再现性:不同操作者在不同实验室,使用不同仪器,对同一试样测得两个单一、独立的试验结果之差,不超过表2所规定的数值。
表2重复性与再现性重复性(质量分数)/%
机械杂质(质量分数)/%
再现性(质量分数)/%
≤0.01 >0.01~0.1 >0.1~1.0 >1. 0
0. 002 5 0. 005 0.01 0.10
0. 005 0. 01 0. 02 0. 20 GB/T 511—2010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章条编号与rOCT6370-1983(1997)章条编号对照
表A.1给出了本标准的章条编号与FOCT6370一1983(1997)的章条编号对照一览表。
表A.1本标准的章条编号与IOCT6370—1983(1997)的章条编号对照表
本标准章条编号
TOCT6370—1983(1997)章条编号
1 2 3 4 5 6 7 80 9 10 附录A 附录 B
引言
引言 1 1 2 3 4 4 4 GB/T 511-2010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与TOCT6370—1983(1997)技术差异对照
表B.1给出了本标准与IOCT6370-1983(1997)的技术差异对照一览表。
表B.1本标准与TOCT6370—1983(1997)的技术差异对照
修订原因
序 号
修订内容
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章 IOCT6370—1983(1997)的设备、材料和试 根据我国标准编写习惯剂为第1章,现修改为第4章仪器与设备,第5章试剂与材料。 IOCT6370—1983(1997)要求使用白带牌或 国内没有与TOCT6370—1983(1997)标准要求相对应的滤红带牌无灰滤纸,仲裁试验采用白带牌滤 纸;GB/T5111988采用的是中速、直径11cm的定量滤纸;本标准采用中速、直径11cm的定量滤 纸(GB/T1914),而我国产品标准中机械杂质测定方法均
根据我国标准编写规定
1 2
3
采用GB/T511—1988,为避免方法的改动对产品标准中指标产生较大影响,所以本标准采用的滤纸与GB/T511- 1988的滤纸保持一致。
纸(GB/T1914)。
取消了IOCT6370—1983(1997)标准的2.4 第一,很多试样在做试验之前很难确定冲洗溶剂的类型,和2.5,即滤纸或微孔玻璃过滤器在恒重之 如果按照IOCT6370—1983(1997)要求进行试验比较繁前预先用试验时所用溶剂冲洗这一步骤,增 项,有可能多次重做试验;第二,按照IOCT6370一1983 加了7.9应进行溶剂的空白试验,并且计算 (1997)要求,将滤纸或微孔玻璃过滤器预先用试验中的溶中增加空白试验补正的内容。
剂冲洗后恒重,与滤纸或微孔玻璃过滤器预先不用溶剂冲洗而同时进行空白试验补正,两种试验方式的结果进行比较,所测试样的机械杂质含量都在重复性范围内。
本标准在7.4下加注,对新的微孔玻璃过滤 延用原标准GB/T5111988。 器的处理及使用后如何清洗进行了描述
5
根据我国标准编写规定根据我国标准编写规定
附录A 附录B
6 7
注:表中所注修订内容以外的本标准内容和IOCT6370—1983(1997)的内容均相同。 ICS 75.080 E 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511-2010 代替GB/T511—1988
石油和石油产品及添加剂机械杂质测定法
Petroleum,petroleumproducts and additives-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mechanical admixtures
2010-12-01实施
2010-09-02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5112010
前言
本标准修改采用原苏联标准TOCT6370-1983(1997)《石油、石油产品和添加剂机械杂质测定法》。 本标准根据TOCT6370-—1983(1997)重新起草。 为了适合我国国情,本标准在采用IOCT6370一1983(1997)时进行了修改。本标准与
TOCT6370—1983(1997)的结构差异参见附录A,技术差异参见附录B。本标准与TOCT6370—1983 (1997)的主要技术差异如下:
本标准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章; -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在本标准第4章仪器与设备”中对TOCT63701983(1997)中的“设备和材料”进行了适当的修改; -TOCT6370-1983(1997)要求使用白带牌或红带牌无灰滤纸,仲裁试验采用白带牌滤纸;本标准根据我国国情采用中速、直径11cm的定量滤纸(GB/T1914); -取消了IOCT6370-1983(1997)标准的2.4和2.5,即滤纸或微孔玻璃过滤器在恒重之前应预先用试验时所用溶剂冲洗这一步骤,增加了7.9,并且计算中增加空白试验补正的内容; -本标准在7.4下加注,对新的微孔玻璃过滤器的处理及使用后如何清洗进行了描述;本标准增加了附录A“本标推章条编号与TOCT6370一1983(1997)章条编号对照”和附录B “本标准与TOCT6370—1983(1997)技术差异对照”。
本标准代替GB/T511—1988《石油产品和添加剂机械杂质测定法(重量法)》,GB/T511—1988参照采用IOCT6370-59《石油产品和添加剂机械杂质测定法》制定的。
本标准与GB/T511—1988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本标准名称改为《石油和石油产品及添加剂机械杂质测定法》;适用范围修改为:石油、液态石油产品和添加剂,不适用于润滑脂和沥青;按照TOCT6370-1983(1997),在本标准中将微孔玻璃过滤器规格进行了修改;将试剂中的甲苯代替苯,乙醇-甲苯混合溶剂(1:4)代替乙醇-苯混合溶剂(1:4):恒重滤纸或微孔玻璃过滤器时,烘箱温度由105℃~110℃修改为105℃士2℃,第一次干燥时间由不少干1h,改为不少于45min 在准备工作中,本标准取消了“使用滤纸时,当试验中用乙醇-苯混合液或乙醇-乙醚混合液冲洗而不继续用蒸馏水冲洗时,应用50mL上述溶剂冲洗滤纸”这一步骤;在计算公式中加人了空白试验修正的计算;本标准取样量与溶剂的稀释比例按照TOCT6370-—1983(1997)进行了修改;试验步骤中的冲洗溶剂按照IOCT63701983(1997)进行了修改;测定石油中机械杂质时,本标准增加了用硝酸银溶液检验滤液中氯离子的内容;精密度按照OCT63701983(1997)进行了修改,重复性要求更加严格,增加了再现性。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石油燃料和润滑剂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华北研究所。 本标准起草人:陈春会。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511——1965,GB/T511—1977,GB/T511—1988。 GB/T 511—2010
石油和石油产品及添加剂机械杂质测定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用已恒重的定量滤纸或微孔玻璃过滤器过滤试样来测定石油和石油产品及添加剂中机械杂质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测定石油、液态石油产品和添加剂中的机械杂质。 本标准不适用于润滑脂和沥青。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914化学分析滤纸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T6682—2008,ISO3696:1987,MOD) SH0004橡胶工业用溶剂油
3方法概要
称取一定量的试样,溶于所用的溶剂中,用已恒重的滤纸或微孔玻璃过滤器过滤,被留在滤纸或微孔玻璃过滤器上的杂质即为机械杂质。 4 仪器与设备 4.12 烧杯或宽颈的锥形烧瓶。 4.2 称量瓶。 4.3 玻璃漏斗。 4.4 保温漏斗。 4.5 洗瓶。 4.6玻璃棒。 4.7 吸滤瓶。 4.8 水浴或电热板。 4.9 真空泵或水流泵:保证残压不大于1.33×103Pa。 4.10 干燥器。 4.11 烘箱:可加热到105℃士2℃。 4. 12 红外线灯泡。 4.13微孔玻璃过滤器:漏斗式,P1c(孔径4μm~10μm),直径40mm、60mm、90mm。 4.14分析天平:感量0.1mg。 5试剂与材料 5.1试剂 5.1.195%乙醇:化学纯。 5.1.2乙醚:化学纯。 GB/T511—2010
蒸发之后不再留下油斑为止。 7.3若试样含水较难过滤时,将试样溶液静止10min~20min,然后将烧杯内沉降物上层的溶剂油(或甲苯)溶液小心地倒人漏斗或微孔玻璃过滤器内。此后向烧杯的沉淀物中加人(5~15)倍(按体积)的乙醇-乙醚混合溶剂稀释,再进行过滤,烧杯中的残渣要用乙醇-乙醚混合溶剂和热的溶剂油(或甲苯)彻底冲洗到滤纸或微孔玻璃过滤器内。 7.4在测定难于过滤的试样时,允许使用减压吸滤和保温漏斗或红外线灯泡保温等措施。
减压过滤时,可用橡皮塞把过滤漏斗安装在吸滤瓶上,然后将吸滤瓶与真空泵连接。滤纸用溶剂润湿,使它完全与漏斗壁紧贴,倒人的溶液高度不应超过滤纸或微孔玻璃过滤器的四分之三,当前一部分溶液完全流尽后,再加人新的一部分溶液。抽滤速度应控制在使滤液成滴状,而不允许呈线状。
热过滤时不应使所过滤的溶液沸腾溶剂油溶液加热不超过40℃甲苯溶液加热不超过80℃。 注1:新的微孔玻璃过滤器在衡用前需用铬酸洗液处理,然后用蒸馏永冲洗干净置于干燥箱内干燥后备用。在试
验结束后,应放程资洗液中浸泡4h~5h后再用蒸馏水洗净,干后放人升操器内备用。 注2:当试验中采用微拍需过滤器与滤纸所测结果发生争议时以用滤纸过滤的测定结果为准。
7.5在过滤结束后,对带有沉淀物的滤纸或微孔玻璃过滤器,用装有不超过40C溶剂油的洗瓶进行清洗,直至滤纸或微跛璃过滤器不再留有试样痕迹,而且使法出的溶剂完全透明和无色为止。 7.5.1在测定石色石油产品、带添加剂的润滑油和添加剂中的机械杂质时采用不超过80℃的甲苯冲洗滤纸或微孔玻璃过滤器 7.5.2测定添和带添加剂的润滑油中的机械杂质时,若滤纸或微孔玻璃景滤器中有不溶于溶剂油和甲苯的残渣,用加热到60℃的乙醇-甲柔混合浴剂补充你 7.6在测定石L滕加剂和带添加剂润滑油的机械杂质时,器许使用热蒸馏水冲洗线渣。对带有沉淀物的滤纸或微扎璃过滤器用浴剂冲洗后在空气中干燥0mm 15min,然后用2g0mL~300mL加热到80℃的蒸水肿洗。
若测定石演中的机械杂质时,应用热水冲洗到滤液中没有氯离子为止,并腰用.1moL/L的硝酸银溶液检验滤液离子的存在,滤液不混独即为无氯离 7.7带有沉淀物的滤纸或微孔玻璃过滤器冲洗完
有沉淀物的滤放人时滤前所对应的称量
瓶中,将散口称量瓶或微孔玻璃过滤器放在105 2C的烘箱内干燥不婴于 于4min。然后放在干燥器中冷却30min(称 的瓶盖应 ,进有材 最称雅
)2g重复斤燥(第二次干燥只需
30min)及称量的操情,两次连续称量间的差数不超过0.000-4g为止。 7.8如果机械杂质的量尔超过石油产品或添加剂的技术标准的要录范,第二次干燥及称量处理可以省略。 7.9试验时,应同时进行溶剂的空白试验补正 8计算
试样的机械杂质含量w%(质量分数)按式(1)计算:
(m2 m) - (m - ma) × 100
·(1)
W-
m
式中: mi" 滤纸和称量瓶的质量(或微孔玻璃过滤器的质量),单位为克(g);
带有机械杂质的滤纸和称量瓶的质量(或带有机械杂质的微孔玻璃过滤器的质量),单位为克(g); 空白试验过滤前滤纸和称量瓶的质量(或微孔玻璃过滤器的质量),单位为克(g);
m2"
m3 m4 空白试验过滤后滤纸和称量瓶的质量(或微孔玻璃过滤器的质量),单位为克(g);
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m
3 F
GB/T511—2010
9报告 9.1取重复测定两个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 9.2机械杂质的含量在0.005%(质量分数)(包括0.005%)以下时,则可认为无机械杂质。 10精密度
按下述规定判断测定结果的可靠性(95%置信水平)。 10.1重复性:在同一实验室同一操作者使用同一台仪器,对同一试样连续测得的两个试验结果之差,不应超过表2所规定的数值。 10.2再现性:不同操作者在不同实验室,使用不同仪器,对同一试样测得两个单一、独立的试验结果之差,不超过表2所规定的数值。
表2重复性与再现性重复性(质量分数)/%
机械杂质(质量分数)/%
再现性(质量分数)/%
≤0.01 >0.01~0.1 >0.1~1.0 >1. 0
0. 002 5 0. 005 0.01 0.10
0. 005 0. 01 0. 02 0. 20 GB/T 511—2010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章条编号与rOCT6370-1983(1997)章条编号对照
表A.1给出了本标准的章条编号与FOCT6370一1983(1997)的章条编号对照一览表。
表A.1本标准的章条编号与IOCT6370—1983(1997)的章条编号对照表
本标准章条编号
TOCT6370—1983(1997)章条编号
1 2 3 4 5 6 7 80 9 10 附录A 附录 B
引言
引言 1 1 2 3 4 4 4 GB/T 511-2010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与TOCT6370—1983(1997)技术差异对照
表B.1给出了本标准与IOCT6370-1983(1997)的技术差异对照一览表。
表B.1本标准与TOCT6370—1983(1997)的技术差异对照
修订原因
序 号
修订内容
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章 IOCT6370—1983(1997)的设备、材料和试 根据我国标准编写习惯剂为第1章,现修改为第4章仪器与设备,第5章试剂与材料。 IOCT6370—1983(1997)要求使用白带牌或 国内没有与TOCT6370—1983(1997)标准要求相对应的滤红带牌无灰滤纸,仲裁试验采用白带牌滤 纸;GB/T5111988采用的是中速、直径11cm的定量滤纸;本标准采用中速、直径11cm的定量滤 纸(GB/T1914),而我国产品标准中机械杂质测定方法均
根据我国标准编写规定
1 2
3
采用GB/T511—1988,为避免方法的改动对产品标准中指标产生较大影响,所以本标准采用的滤纸与GB/T511- 1988的滤纸保持一致。
纸(GB/T1914)。
取消了IOCT6370—1983(1997)标准的2.4 第一,很多试样在做试验之前很难确定冲洗溶剂的类型,和2.5,即滤纸或微孔玻璃过滤器在恒重之 如果按照IOCT6370—1983(1997)要求进行试验比较繁前预先用试验时所用溶剂冲洗这一步骤,增 项,有可能多次重做试验;第二,按照IOCT6370一1983 加了7.9应进行溶剂的空白试验,并且计算 (1997)要求,将滤纸或微孔玻璃过滤器预先用试验中的溶中增加空白试验补正的内容。
剂冲洗后恒重,与滤纸或微孔玻璃过滤器预先不用溶剂冲洗而同时进行空白试验补正,两种试验方式的结果进行比较,所测试样的机械杂质含量都在重复性范围内。
本标准在7.4下加注,对新的微孔玻璃过滤 延用原标准GB/T5111988。 器的处理及使用后如何清洗进行了描述
5
根据我国标准编写规定根据我国标准编写规定
附录A 附录B
6 7
注:表中所注修订内容以外的本标准内容和IOCT6370—1983(1997)的内容均相同。
上一章:NB/SH/T 0663-2014 汽油中醇类和醚类化合物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下一章:GB/T 5487-2015 汽油辛烷值的测定 研究法

相关文章

SH/T 1489-2018 石油对二甲苯纯度及烃类杂质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SH/T 1489-2018 石油对二甲苯纯度及烃类杂质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SH/T 1613.2-2018 石油邻二甲苯第2部分∶纯度及烃类杂质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SH/T 1613.2-2018 石油邻二甲苯 第2部分:纯度及烃类杂质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SH/T 1766.2-2018 石油间二甲苯 第2部分:纯度及烃类杂质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GB/T 30515-2014 透明和不透明液体石油产品运动黏度测定法及动力黏度计算法 NB/SH/T 6057-2022 石油苯、石油甲苯、石油混合二甲苯纯度及烃类杂质的测定 气相色谱—有效碳数法 GB/T 11133-2015 石油产品、润滑油和添加剂中水含量的测定 卡尔费休库仑滴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