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GB/T 9439-2010 灰铸铁件

GB/T 9439-2010 灰铸铁件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825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2-16 15:10:38



推荐标签: 灰铸铁 9439

内容简介

GB/T 9439-2010 灰铸铁件 ICS 77.080.10 31
华人民共和国宝国家标准
GB/T9439-2010 代替GB/T9439—1988
灰铸铁件
Grey iron castings
(ISO 185:2005,Gray cast irons-—Classification,MOD)
2011-02-01实施
2010-09-26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9439—2010
目 次
前言范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灰铸铁牌号订货要求生产方法和化学成分技术要求取样要求
4. 5 6 7 9
9 试验方法 10 检验规则
10
铸件标识、包装、储运要求附录A(资料性附录) 灰铸铁的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 附录B(资料性附录) 灰铸铁硬度和抗拉强度之间的关系附录C(资料性附录) 灰铸铁件的抗拉强度、硬度和截面厚度的关系附录D(资料性附录) 楔压强度
11
13
19 GB/T94392010
前 言
本标准修改采用国际标准ISO185:2005《灰铸铁分类》。本标准和ISO185:2005相比,在主要技术内容上存在如下差异:
在结构上作了较大的编辑性修改;删除了IS0185:2005中重复性的表注和部分技术要求,增加了铸件尺寸、外观质量要求及相应的检测方法,增加了取样批次的划分和检验规则,增加了铸件的化学分析、金相检验、无损检测、热处理等检验项目,增加了铸件标识、防锈、包装和储运要求。这些铸造生产、检验所必需而ISO185:2004标准所欠缺的内容,在本标准中给予以补充,提高了标准的适用性。 增加了7.3~7.9条;增加了9.4~9.13条;9.2条中增加一种拉伸试样类型;增加了10.1~10.5、10.7、10.8条;增加了第11章的全部内容;增加了附录D。
本标准亦参考了美国ASTMA48/A48M-2003《灰铸铁件标准规范》等国外先进标准的相关条款。 本标准代替GB/T9439—1988《灰铸铁件》,与GB/T9439--1988相比,主要技术内容修订如下:
增加了两个牌号;增加了拉伸试样规格;增加了取样批次的规定; -增加了灰铸铁件壁厚和硬度的对应值;增加了硬度和抗拉强度的关系图;增加了壁厚和抗拉强度的关系图;删除原标准的附录D,增加新的附录D楔压强度。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和附录D均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铸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4)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沈阳铸造研究所。 本标准参与起草单位:安徽省机械科学研究所、合肥江淮铸造有限责任公司、日月重工股份有限公
司,江西铜业集团(东乡)铸造有限公司,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工艺研究所,一汽铸造有限公司铸造研究所。
本标准起草人:张寅、洪晓先、王成刚、黄光伟、朱贤发、康仁、宋量。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9439—1988。 GB/T9439—2010
灰铸铁件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灰铸铁的术语和定义、灰铸铁牌号、技术要求、取样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铸件标识、包装和储运要求。
1
本标准适用于砂型或导热性与砂型相当的铸型中铸造的灰铸铁件,使用其他铸型铸造的灰铸铁件也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223.3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二安替比林甲烷磷钼酸重量法测定磷量 GB/T223.4钢铁及合金锰含量的测定电位滴定或可视滴定法 GB/T223.60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高氯酸脱水重量法测定硅含量 GB/T228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GB/T228--2002,eqvISO6892:1998) GB/T231.1金属布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GB/T231.1—2009,ISO6506-1:2005,
MOD)
GB/T231.2 金属布氏硬度试验第2部分:硬度计的检验与校准(GB/T231.2--2002, ISO6506-2:1999,MOD)
GB/T231.3 金属布氏硬度试验第3部分:标准硬度块的标定(GB/T231.3一2002,ISO6506-3: 1999.MOD
GB/T4336 碳素钢和中低合金钢火花源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方法(常规法) GB/T5611 铸造术语 GB/T5612 铸铁牌号表示方法(GB/T5612-2008,ISO15931:2004,MOD) GB/T 5677 铸钢件射线照相检测(GB/T5677—2007,ISO4993:1987,IDT) GB/T6060.1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铸造表面(GB/T6060.1—1997,eqvISO2632-3:1979) GB/T6414 铸件尺寸公差与机械加工余量(GB/T6414—1999,eqvISO8062:1994) GB/T7216灰铸铁金相检验(GB/T7216—2009,ISO/DIS945-1:2008,MOD) GB/T7233.1铸钢件超声检测第1部分:一般用途铸钢件(GB/T7233.1一2009,ISO4992-1:
2006,MOD)
GB/T9444铸钢件磁粉检测(GB/T9444—2007,ISO4986:1992,IDT) GB/T11351'铸件重量公差
3术语和定义
GB/T5611确立的术语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铸件的主要壁厚relevantwallthickness 铸件的主要壁厚是指用以确定铸件材料力学性能的铸件断面厚度,由供需双方商定。 GB/T9439—2010
4 灰铸铁牌号
本标准的材料牌号表示方法,符合GB/T5612的规定。 本标准依据直径30mm单铸试棒加工的标准拉仲试样所测得的最小抗拉强度值,将灰铸铁分为
HT100、HT150、HT200、HT225、HT250、HT275、HT300和HT350等八个牌号,见表1。
表1灰铸铁的牌号和力学性能
最小抗拉强度R(强制性值)(min) 铸件本体预期
铸件壁厚 mm
牌号
附铸试棒或试块 抗拉强度R㎡(min)
单铸试棒 MPa 100
MPa
MPa
> 5 5 10 20 40 80 150 5 10 20 40 80 150 5 10 20 40 80 150 5 10 20 40 80 150
HT100
40 10 20 40 80 150 300 10 20 40 80 150 300 10 20 40 80 150 300 10 20 40 80 150 300
155 130 110 95 80
- 120 110 100 90
IIT150
150
205 180 155 130 115
-
170 150 140 130
HT200
200
230 200 170 150 135
- 190 170 155 145
HT225
225
250 225 195 170 155
210 190 170 160
HT250
250
2 GB/T9439—2010
表1(续)
最小抗拉强度R.(强制性值)(min) 铸件本体预期
铸件壁厚
牌号
mm
附铸试棒或试块 抗拉强度R.(min)
单铸试棒 MPa
MPa 250 220 190 175
MPa
> 10 20 40 80 150 10 20 40 80 150 10 20 40 80 150
≤ 20 40 80 150 300 20 40 80 150 300 20 40 80 150 300
230 205 190 175
HT275
275
270 240 210 195
250 220 210 190
HT300
300
315 280 250 225
290 260 230 210
HT350
350
-
注1:当铸件壁厚超过300mm时,其力学性能由供需双方商定。 注2:当某牌号的铁液浇注壁厚均匀、形状简单的铸件时,壁厚变化引起抗拉强度的变化,可从本表查出参考数据,
当铸件壁厚不均勾,或有型芯时,此表只能给出不同壁厚处大致的抗拉强度值,铸件的设计应根据关键部位的实测值进行。
注3:表中斜体字数值表示指导值,其余抗拉强度值均为强制性值,铸件本体预期抗拉强度值不作为强制性值。
5 订货要求
下列订货信息应由铸件需方提供: a)铸件材料牌号; b)任何特殊要求应由供需双方商定。
6生产方法和化学成分 6.1生产方法
采用砂型或导热性与砂型相当的铸型生产灰铸铁件。 灰铸铁件的生产方法由供方自行决定,如需方有特殊要求(其他铸型方式或热处理等)时,由供需双
方商定。 6.2化学成分
如需方的技术条件中包含化学成分的验收要求时,按需方规定执行。化学成分按供需双方商定的频次和数量进行检测。
当需方对化学成分没有要求时,化学成分由供方自行确定,化学成分不作为铸件验收的依据。但化学成分的选取必须保证铸件材料满足本标准所规定的力学性能和金相组织要求。 GB/T 9439-2010
7技术要求 7.1力学性能
在单铸试棒上还是在铸件本体上测定力学性能,以抗拉强度还是以硬度作为性能验收指标,均必须在订货协议或需方技术要求中明确规定。铸件的力学性能验收指标应在订货协议中明确规定。
灰铸铁试棒的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见附录A。 本标准规定的力学性能指标和金相组织是铸件验收的主要指标。
7.1.1抗拉强度 7.1.1.1单铸试棒的抗拉强度
本标准依据直径30mm单铸试棒加工的标准拉伸试样所测得的最小抗拉强度值,将灰铸铁分为八个等级,各等级的最小抗拉强度值应符合表1的规定。 7.1.1.2附铸试棒(块)的抗拉强度
附铸试棒(块)的抗拉强度应符合表1的规定。 7.1.1.3铸件本体的抗拉强度
表1给出了各牌号不同壁厚的灰铸铁件本体的抗拉强度参考值。 7.1.1.4铸件本体取样位置
铸件本体取样位置、试样尺寸和抗拉强度值可由供需双方商定,若需方有明确规定时,应符合需方图样及技术要求。
若需方要求从铸件本体上取样,但未指定本体取样位置时,供方可根据铸件结构和受力状况,自行决定取样位置,本体试样的尺寸见表5。
铸件本体抗拉强度的检测频次和数量,由供需双方商定。
7.1.2硬度等级及铸件硬度
灰铸铁的硬度等级分为六个等级,见表2。各硬度等级的硬度是指主要壁厚t>40mm且壁厚t< 80mm的上限硬度值。
表2灰铸铁的硬度等级和铸件硬度铸件主要壁厚/mm >
铸件上的硬度范围/HBW min
硬度等级
≤ 10 20 40 80 10 20 40 80 5 10 20 40 80
max 185 170 160 155 225 205 185 175 275 260 230 210 195
5 10 20 40 5 10 20 40 4 5 10 20 40
-
-
II155
140 125 110 100 190 170 150 125 120
H175
H195
7 GB/T9439-2010
表2(续)
铸件主要壁厚/mm
铸件上的硬度范围/IIBW min
硬度等级
> 5 10 20 40 10 20 40 20 40
≤ 10 20 40 80 20 40 80 40 80
max 275 255 235 215 275 255 235 275 255
200 180 160 145 200 180 165 200 185
H215
H235
H255
注1:硬度和抗拉强度的关系见附录B,硬度和壁厚的关系见附录C。 注2:黑体数字表示与该硬度等级所对应的主要壁厚的最大和最小硬度值。 注3:在供需双方商定的铸件某位置上,铸件硬度差可以控制在40HBW硬度值范围内。
如果需方要求将硬度作为验收指标时,硬度的检测频次和数量由供需双方商定,并选用如下之一的验收规则:
a)铸件本体的硬度值应符合表2的规定。 b)在单铸试棒加工的试样上测定材料的硬度时,应符合表3的规定。 若需方对铸件本体的测试部位及硬度值有明确规定时,应符合需方图样及技术要求。 注1:硬度等级分类适用于以机械加工性能和以抗磨性能为主的铸件。 注2:对于主要壁厚t>80mm的铸件,不按硬度进行分级。
7.2金相组织
灰铸铁件金相组织的检测方法和检测项目应符合GB/T7216的规定。若需方对金相组织各检测项目的数量、分布、级别及取样位置有明确规定时,应按需方图样、技术要求执行。 7.3几何形状、尺寸
铸件几何形状和尺寸应符合需方图样或技术要求。 7.4尺寸公差
铸件尺寸公差应符合需方图样或技术要求。如需方无特殊要求时,按GB/T6414的规定执行。 7.5加工余量
铸件加工余量应符合需方图样或技术要求。如需方无特殊要求时,按GB/T6414的规定执行。 7.6重量偏差
铸件重量偏差应符合需方图样或技术要求。如需方无特殊要求时,按GB/T11351的规定执行。 7.7表面质量
铸件的表面质量包括外表面和内表面质量。 7.7.1铸件的铸造表面粗糙度应符合GB/T6060.1的规定或需方的图样和技术要求。 7.7.2铸件应清理于净,修整多余部分,去除浇冒口残余、芯骨、粘砂及内腔残余物等。铸件允许的浇冒口残余、披缝、飞刺残余、内腔清洁度等,应符合需方图样、技术要求或供需双方订货协定。 7.7.3除另有规定外,铸件均以铸态交货。 7.7.4铸件交付过程中应符合需方的防护、包装和储运规范。 ICS 77.080.10 31
华人民共和国宝国家标准
GB/T9439-2010 代替GB/T9439—1988
灰铸铁件
Grey iron castings
(ISO 185:2005,Gray cast irons-—Classification,MOD)
2011-02-01实施
2010-09-26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9439—2010
目 次
前言范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灰铸铁牌号订货要求生产方法和化学成分技术要求取样要求
4. 5 6 7 9
9 试验方法 10 检验规则
10
铸件标识、包装、储运要求附录A(资料性附录) 灰铸铁的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 附录B(资料性附录) 灰铸铁硬度和抗拉强度之间的关系附录C(资料性附录) 灰铸铁件的抗拉强度、硬度和截面厚度的关系附录D(资料性附录) 楔压强度
11
13
19 GB/T94392010
前 言
本标准修改采用国际标准ISO185:2005《灰铸铁分类》。本标准和ISO185:2005相比,在主要技术内容上存在如下差异:
在结构上作了较大的编辑性修改;删除了IS0185:2005中重复性的表注和部分技术要求,增加了铸件尺寸、外观质量要求及相应的检测方法,增加了取样批次的划分和检验规则,增加了铸件的化学分析、金相检验、无损检测、热处理等检验项目,增加了铸件标识、防锈、包装和储运要求。这些铸造生产、检验所必需而ISO185:2004标准所欠缺的内容,在本标准中给予以补充,提高了标准的适用性。 增加了7.3~7.9条;增加了9.4~9.13条;9.2条中增加一种拉伸试样类型;增加了10.1~10.5、10.7、10.8条;增加了第11章的全部内容;增加了附录D。
本标准亦参考了美国ASTMA48/A48M-2003《灰铸铁件标准规范》等国外先进标准的相关条款。 本标准代替GB/T9439—1988《灰铸铁件》,与GB/T9439--1988相比,主要技术内容修订如下:
增加了两个牌号;增加了拉伸试样规格;增加了取样批次的规定; -增加了灰铸铁件壁厚和硬度的对应值;增加了硬度和抗拉强度的关系图;增加了壁厚和抗拉强度的关系图;删除原标准的附录D,增加新的附录D楔压强度。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和附录D均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铸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4)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沈阳铸造研究所。 本标准参与起草单位:安徽省机械科学研究所、合肥江淮铸造有限责任公司、日月重工股份有限公
司,江西铜业集团(东乡)铸造有限公司,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工艺研究所,一汽铸造有限公司铸造研究所。
本标准起草人:张寅、洪晓先、王成刚、黄光伟、朱贤发、康仁、宋量。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9439—1988。 GB/T9439—2010
灰铸铁件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灰铸铁的术语和定义、灰铸铁牌号、技术要求、取样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铸件标识、包装和储运要求。
1
本标准适用于砂型或导热性与砂型相当的铸型中铸造的灰铸铁件,使用其他铸型铸造的灰铸铁件也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223.3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二安替比林甲烷磷钼酸重量法测定磷量 GB/T223.4钢铁及合金锰含量的测定电位滴定或可视滴定法 GB/T223.60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高氯酸脱水重量法测定硅含量 GB/T228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GB/T228--2002,eqvISO6892:1998) GB/T231.1金属布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GB/T231.1—2009,ISO6506-1:2005,
MOD)
GB/T231.2 金属布氏硬度试验第2部分:硬度计的检验与校准(GB/T231.2--2002, ISO6506-2:1999,MOD)
GB/T231.3 金属布氏硬度试验第3部分:标准硬度块的标定(GB/T231.3一2002,ISO6506-3: 1999.MOD
GB/T4336 碳素钢和中低合金钢火花源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方法(常规法) GB/T5611 铸造术语 GB/T5612 铸铁牌号表示方法(GB/T5612-2008,ISO15931:2004,MOD) GB/T 5677 铸钢件射线照相检测(GB/T5677—2007,ISO4993:1987,IDT) GB/T6060.1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铸造表面(GB/T6060.1—1997,eqvISO2632-3:1979) GB/T6414 铸件尺寸公差与机械加工余量(GB/T6414—1999,eqvISO8062:1994) GB/T7216灰铸铁金相检验(GB/T7216—2009,ISO/DIS945-1:2008,MOD) GB/T7233.1铸钢件超声检测第1部分:一般用途铸钢件(GB/T7233.1一2009,ISO4992-1:
2006,MOD)
GB/T9444铸钢件磁粉检测(GB/T9444—2007,ISO4986:1992,IDT) GB/T11351'铸件重量公差
3术语和定义
GB/T5611确立的术语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铸件的主要壁厚relevantwallthickness 铸件的主要壁厚是指用以确定铸件材料力学性能的铸件断面厚度,由供需双方商定。 GB/T9439—2010
4 灰铸铁牌号
本标准的材料牌号表示方法,符合GB/T5612的规定。 本标准依据直径30mm单铸试棒加工的标准拉仲试样所测得的最小抗拉强度值,将灰铸铁分为
HT100、HT150、HT200、HT225、HT250、HT275、HT300和HT350等八个牌号,见表1。
表1灰铸铁的牌号和力学性能
最小抗拉强度R(强制性值)(min) 铸件本体预期
铸件壁厚 mm
牌号
附铸试棒或试块 抗拉强度R㎡(min)
单铸试棒 MPa 100
MPa
MPa
> 5 5 10 20 40 80 150 5 10 20 40 80 150 5 10 20 40 80 150 5 10 20 40 80 150
HT100
40 10 20 40 80 150 300 10 20 40 80 150 300 10 20 40 80 150 300 10 20 40 80 150 300
155 130 110 95 80
- 120 110 100 90
IIT150
150
205 180 155 130 115
-
170 150 140 130
HT200
200
230 200 170 150 135
- 190 170 155 145
HT225
225
250 225 195 170 155
210 190 170 160
HT250
250
2 GB/T9439—2010
表1(续)
最小抗拉强度R.(强制性值)(min) 铸件本体预期
铸件壁厚
牌号
mm
附铸试棒或试块 抗拉强度R.(min)
单铸试棒 MPa
MPa 250 220 190 175
MPa
> 10 20 40 80 150 10 20 40 80 150 10 20 40 80 150
≤ 20 40 80 150 300 20 40 80 150 300 20 40 80 150 300
230 205 190 175
HT275
275
270 240 210 195
250 220 210 190
HT300
300
315 280 250 225
290 260 230 210
HT350
350
-
注1:当铸件壁厚超过300mm时,其力学性能由供需双方商定。 注2:当某牌号的铁液浇注壁厚均匀、形状简单的铸件时,壁厚变化引起抗拉强度的变化,可从本表查出参考数据,
当铸件壁厚不均勾,或有型芯时,此表只能给出不同壁厚处大致的抗拉强度值,铸件的设计应根据关键部位的实测值进行。
注3:表中斜体字数值表示指导值,其余抗拉强度值均为强制性值,铸件本体预期抗拉强度值不作为强制性值。
5 订货要求
下列订货信息应由铸件需方提供: a)铸件材料牌号; b)任何特殊要求应由供需双方商定。
6生产方法和化学成分 6.1生产方法
采用砂型或导热性与砂型相当的铸型生产灰铸铁件。 灰铸铁件的生产方法由供方自行决定,如需方有特殊要求(其他铸型方式或热处理等)时,由供需双
方商定。 6.2化学成分
如需方的技术条件中包含化学成分的验收要求时,按需方规定执行。化学成分按供需双方商定的频次和数量进行检测。
当需方对化学成分没有要求时,化学成分由供方自行确定,化学成分不作为铸件验收的依据。但化学成分的选取必须保证铸件材料满足本标准所规定的力学性能和金相组织要求。 GB/T 9439-2010
7技术要求 7.1力学性能
在单铸试棒上还是在铸件本体上测定力学性能,以抗拉强度还是以硬度作为性能验收指标,均必须在订货协议或需方技术要求中明确规定。铸件的力学性能验收指标应在订货协议中明确规定。
灰铸铁试棒的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见附录A。 本标准规定的力学性能指标和金相组织是铸件验收的主要指标。
7.1.1抗拉强度 7.1.1.1单铸试棒的抗拉强度
本标准依据直径30mm单铸试棒加工的标准拉伸试样所测得的最小抗拉强度值,将灰铸铁分为八个等级,各等级的最小抗拉强度值应符合表1的规定。 7.1.1.2附铸试棒(块)的抗拉强度
附铸试棒(块)的抗拉强度应符合表1的规定。 7.1.1.3铸件本体的抗拉强度
表1给出了各牌号不同壁厚的灰铸铁件本体的抗拉强度参考值。 7.1.1.4铸件本体取样位置
铸件本体取样位置、试样尺寸和抗拉强度值可由供需双方商定,若需方有明确规定时,应符合需方图样及技术要求。
若需方要求从铸件本体上取样,但未指定本体取样位置时,供方可根据铸件结构和受力状况,自行决定取样位置,本体试样的尺寸见表5。
铸件本体抗拉强度的检测频次和数量,由供需双方商定。
7.1.2硬度等级及铸件硬度
灰铸铁的硬度等级分为六个等级,见表2。各硬度等级的硬度是指主要壁厚t>40mm且壁厚t< 80mm的上限硬度值。
表2灰铸铁的硬度等级和铸件硬度铸件主要壁厚/mm >
铸件上的硬度范围/HBW min
硬度等级
≤ 10 20 40 80 10 20 40 80 5 10 20 40 80
max 185 170 160 155 225 205 185 175 275 260 230 210 195
5 10 20 40 5 10 20 40 4 5 10 20 40
-
-
II155
140 125 110 100 190 170 150 125 120
H175
H195
7 GB/T9439-2010
表2(续)
铸件主要壁厚/mm
铸件上的硬度范围/IIBW min
硬度等级
> 5 10 20 40 10 20 40 20 40
≤ 10 20 40 80 20 40 80 40 80
max 275 255 235 215 275 255 235 275 255
200 180 160 145 200 180 165 200 185
H215
H235
H255
注1:硬度和抗拉强度的关系见附录B,硬度和壁厚的关系见附录C。 注2:黑体数字表示与该硬度等级所对应的主要壁厚的最大和最小硬度值。 注3:在供需双方商定的铸件某位置上,铸件硬度差可以控制在40HBW硬度值范围内。
如果需方要求将硬度作为验收指标时,硬度的检测频次和数量由供需双方商定,并选用如下之一的验收规则:
a)铸件本体的硬度值应符合表2的规定。 b)在单铸试棒加工的试样上测定材料的硬度时,应符合表3的规定。 若需方对铸件本体的测试部位及硬度值有明确规定时,应符合需方图样及技术要求。 注1:硬度等级分类适用于以机械加工性能和以抗磨性能为主的铸件。 注2:对于主要壁厚t>80mm的铸件,不按硬度进行分级。
7.2金相组织
灰铸铁件金相组织的检测方法和检测项目应符合GB/T7216的规定。若需方对金相组织各检测项目的数量、分布、级别及取样位置有明确规定时,应按需方图样、技术要求执行。 7.3几何形状、尺寸
铸件几何形状和尺寸应符合需方图样或技术要求。 7.4尺寸公差
铸件尺寸公差应符合需方图样或技术要求。如需方无特殊要求时,按GB/T6414的规定执行。 7.5加工余量
铸件加工余量应符合需方图样或技术要求。如需方无特殊要求时,按GB/T6414的规定执行。 7.6重量偏差
铸件重量偏差应符合需方图样或技术要求。如需方无特殊要求时,按GB/T11351的规定执行。 7.7表面质量
铸件的表面质量包括外表面和内表面质量。 7.7.1铸件的铸造表面粗糙度应符合GB/T6060.1的规定或需方的图样和技术要求。 7.7.2铸件应清理于净,修整多余部分,去除浇冒口残余、芯骨、粘砂及内腔残余物等。铸件允许的浇冒口残余、披缝、飞刺残余、内腔清洁度等,应符合需方图样、技术要求或供需双方订货协定。 7.7.3除另有规定外,铸件均以铸态交货。 7.7.4铸件交付过程中应符合需方的防护、包装和储运规范。
上一章:GB/T 25712-2010 振动时效工艺参数选择及效果评定方法 下一章:JB/T 11608-2013 无损检测仪器 工业用X射线探伤装置

相关文章

GB/T 1348-2019 球墨铸铁件 GB/T 9440-2010 可锻铸铁件 GB/T 34904-2017 球墨铸铁件超声检测 GB/T 34904-2017 球墨铸铁件 超声检测 DB51/T 2593-2019 钒钛灰铸铁件及钒钛球墨铸铁件通用技术条件 灰铸铁件生产缺陷及防止 JB/T 6880.1-2013 泵用灰铸铁件 高炉与中频炉双联短流程工艺生产机床灰铸铁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