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77.150.40 H 62
一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435---2010 代替GB/T4435-1984
镍及镍合金棒
Nickel and nickel alloys bars
2011-11-01实施
2011-01-14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4435—2010
前言
本标准代替GB/T4435--1984《镍及镍铜合金棒》。 本标准与GB/T4435一1984相比,主要变动如下:
增加了N4、NCu30-3-05、NMn5、N5、N7、N8、NCu30七个牌号;参照美国标准,纳人了NMn5 (NO2211)的力学性能。
冷加工棒材的规格由原来的5mm~40mm扩展到3mm~65mm;热加工棒材的规格由原来
的32mm~60mm扩展到6mm~254mm。 一将棒材直径允许偏差的要求在原标准的基础上进行了提升。 本标准使用重新起草法参考美国ASTMB160—2005《镍棒》、ASTMB637—2006《高温用时效强
化镍合金棒、锻件、锻坏》、ASTMB865一2004《时效强化镍铜铝合金棒、杆、线、锻件和锻坏》和日本 JISH4553—1999《镍及镍合金棒材》编制。本标准与ASTMB160--2005、ASTMB637--2006、 ASTMB865—2004、JISH4553一1999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本标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3)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铝沈阳有色金属加工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宝钛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刚、董艳霞、韩淑敏、张桂敏、郭树昆、王淑琴、王永梅。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4435—1984。
I
GB/T4435—2010
镍及镍合金棒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镍及镍合金棒材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存和质量证明书及合同(或订货单)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电子、化工等领域使用的镍及镍合金圆形棒材。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28一2002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 GB/T5235一2007加工镍及镍合金化学成分和产品形状 GB/T8647(所有部分)镍化学分析方法 GB/T8888重有色金属加工产品的包装、标志、运输和储存 GB/T26303.2铜及铜合金加工材外形尺寸检测方法第2部分:棒、线、型材 YS/T325镍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YS/T336铜、镍及其合金管材和棒材断口检验法
3要求
3.1产品分类 3.1.1牌号、状态和规格
棒材的牌号、状态和规格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牌号、状态和规格
牌 多 N4、N5、N6、N7、N8、 NCu28-2.5-1.5、 NCu30-3-0.5.
状态 Y(硬) Y2(半硬) M(软)
直径/mm
长度/mm
3~65
300~6000
NCu40-2-1, NMn5,NCu30、 NCu35-1. 5-1. 5
6~254
R(热加工)
注:经双方协商,可供应其他规格棒材,具体要求应在合同中注明。
3.1.2标记示例
产品标记按产品名称、牌号、状态、规格和标准编号的顺序表示,标记示例如下:
1
GB/T4435—2010
示例1:用N6制造的、供应状态为R、普通级、直径为40mm、长度为2000mm的圆形棒材,标记为:
棒N6R$40X2000GB/T4435—2010 示例2:用NCu40-2-1制造的、供应状态为Y、高精级、直径为15mm的圆形棒材,标记为:
棒NCu40-2-1Y高$15×LGB/T4435—2010
3.2化学成分
棒材的化学成分应符合GB/T5235的规定。 3.3外形尺寸及其允许偏差 3.3.1冷加工棒的直径及允许偏差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冷加工棒材的直径及其允许偏差
单位为毫米
允许偏差
·直 径
普通级(土) 0. 05 0. 06 0. 08 0. 10 0.13 0.16
高精级(土) 0. 03 0.04 0. 05 0. 06 0, 09 0,12
3~6 >6~10 >10~18 +18~30 >30~50 >50~65
注:当要求单向偏差时,其值为表中数值的2倍;当妥求棒材的直径为高精级允许偏差时,应在合同中注明,否则
按普通级供货。
3.3.2 热加工棒的直径及其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热加工棒的直径及其允许偏差
单位为毫米
允许偏差
热轧
直径
挤压
锻造 ±1. 00 ±1.50 ±2.00 ±3. 00 ±3.50 ±5. 00 ±6. 50 ±7.00
高精级(土) 0. 60 0. 75 1. 00
普通级(士) 0.80 1. 00 1. 20 1. 55 2. 00
+ 0. 60 0. 70 1.50 2. 00 2. 20
0.50 0.50 1.00 1. 00 1.20
6~15 >15~30 >30~50 >50~80 >80~120 >120~160 >120~200 >200~254 注:当要求单向偏差时,其值为表中数值的2倍;当要求棒材的直径为高精级允许偏差时,应在合同中注明,否则
1. 20 1. 55
按普通级供货。
2
GB/T4435—2010
3.3.3长度
棒材的直径为3mm~30mm时,供应的长度为1000mm~6000mm,直径为30mm~254mm 供应的长度为300mm~6000mm,长度允许偏差为十15mm,倍尺长度应加入锯切分段时的锯切量,每一锯切量为十5mm。定尺或倍尺长度应在不定尺范围内,并在合同中注明,否则按不定尺长度供货。 3.3.4直度
棒材的直度(软态棒材除外)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棒材的直度
单位为毫米
直径>20
直径≤20
长度 <1 000
全长直度 3
每米直度
全长直度 As
每米直度
3 <4
≥1 000~2 000 >2000~6000
≤3×长度(m)/1m ≤4×长度(m)/1m
≤5×长度(m))/lm ≤6×长度(m)/1m
N5 N6
3.3.5 棒材的圆度不得超过其直径允许偏差之半 3.3.6 棒材端部应锯切平整,检验断的端面可保留。 3.4 力学性能
棒材的力学性能应符合表5的规定。
表5 裤材的力学性能
抗拉强度R/ (N/mm")
伸长率A/%
牌号
状态
直径/mm
不小于
3~20 >20~30 >30~65 3~30 >30~65 32~60 >60~254 3~15 >15~30 >30~65 3~20 >20~30 3~30 >30~65 6~254
590 540 510 380 345 345 345 665 635 590 590 540 440 440 390
5 6 9 34 34 25 20 4 6 8 10 12 20 20 25
Y
N4、N5、N6、 N7,N8
M
R
4
Y2
NCu28-2.5-1.5
M
R
3
GB/T4435—2010
表5(续)
抗拉强度R./ (N/mm)
伸长率A/%
牌号
状态
直径/mm
不小于
3~20 >20~40 >40~65 6~254 3~65 3~20 >20~40 3~40 6~254 3~65 32~254 76~152 >152~254 3~65 3~15 3~15 >15~30 >30~65 6~254
15 17 20 实测 20 4 5 25 实测 40 40 30 30 35 8 10 20 20 实测
1 000 965 930 实测 895 635 590 390 实测 345 345 550 515 480 700 580 600 580 实测
Y
NCu30-30. 5
R M
Y M R M R R M Y
NCu40-2-1
NMn5
NCu30
Y2
R
NCu351. 51. 5
3.5 内部质量
棒材断口应致密、无缩尾,并符合YS/T336中对气孔、夹杂和分层等缺陷的规定
3.6表面质量 3.6.1棒材表面应光滑、清洁,不允许有裂纹、起皮、气泡、夹杂物和环状痕等缺陷。 3.6.2棒材表面允许有局部的、深度不超过该公称直径负偏差的麻点、划伤、凹坑、黑斑和压伤等;热处理后的棒材允许表面有非粗糙的氧化皮存在;棒材表面允许有轻微的矫直痕、氧化色、发暗、水迹、油迹等。
4试验方法
4.1化学成分的仲裁分析方法
纯镍的化学成分仲裁分析方法按GB/T8647的规定执行,镍铜合金的化学成分仲裁分析方法按
4
GB/T4435-—2010
YS/T325的规定执行,其他镍合金的化学成分仲裁分析方法由供需双方协商解决。
4.2外形尺寸及其允许偏差测量方法
棒材的外形尺寸及其允许偏差按GB/T26303.2的规定进行测量。 4.3室温力学性能检验方法
棒材的室温拉伸试验按GB/T228的规定执行。试样编号为R3、R4、R5、R6、R7、R8。
4.4 内部质量检验方法
棒材内部质量的检验按YS/T336的规定进行。 注:经双方协商,内部质量检验也可采用超声波探伤或低倍方法进行检验。
4.5表面质量检验方法
产品的表面质量用目视进行检验。
5检验规则
5.1检查和验收 5.1.1棒材应由供方检验部门进行检验,保证产品质量符合本标准及合同(或订货单)的规定,并填写质量证明书。 5.1.2需方对收到的产品按本标准及合同(或订货单)的规定进行检验,检验结果与本标准及合同(或订货单)的规定不符时,应以书面形式向供方提出,由供需双方协商解决。属于表面质量及尺寸偏差的异议,应在收到产品之日起一个月内提出;其他质量异议,应在收到产品三个月内提出。如需仲裁,仲裁取样应由供需双方共同进行。 5.2组批
棒材应成批提交验收,每批应由同一牌号、状态和规格的产品组成。每批重量应不大于5000kg。 5.3检验项目
每批产品应进行化学成分、外形尺寸及其允许偏差、力学性能、内部质量和表面质量的检验。 5.4取样
产品取样应符合表6的规定。
表6取样取样规定
要求的章条号
检验项目化学成分
试验方法 4.1 4.2 4. 3 4. 4 4.5
3. 2 3. 3 3. 4 3. 5 3. 6
供方每炉(需方每批)取一个试样
逐根
外形尺寸及其允许偏差
力学性能内部质量表面质量
每批任取二根,每根取个试样每批任取二根,每根取一个试样
逐根
-5.
GB/T 4435-2010
5. 5 5检验结果的判定 5.5.1 化学成分检验不合格时,判该批产品不合格。 5.5.2棒材外形尺寸及其允许偏差、表面质量检验不合格时,判该根产品不合格。 5.5.3当力学性能、内部质量试验结果中有试样不合格时,应从该批产品(包括原检验不合格的那根棒材)中另取双倍数量的试样进行重复试验。重复试验结果全部合格,则判该批产品合格。若重复试验结果仍不合格,则判该批产品不合格或逐根检验,合格品交货。
6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和质量证明书
6
产品的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和质量证明书应符合GB/T8888的规定。
合同(或订货单)内容
/
订购本标准所列材料的合同(或订货单)应包括下列内容: a)产品名称; b)牌号; c)状态; d)规格; e)i 产品重量(或根数)和件数; f) 尺寸精度; g)本标准编号; h)其他。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