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87. 040
G 50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21782.9—2010/ISO 8130-9:1992
粉末涂料 第9部分:取样
Coating powders-Part 9 : Sampling
(ISO 8130-9:1992,IDT)
2011-08-01实施
2010-09-26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21782.9—2010/ISO8130-9:1992
前言
GB/T21782《粉末涂料》由14部分组成,预计结构及其对应的国际标准如下:
第1部分:筛分法测定粒度分布(ISO8130-1:1992,IDT);第2部分:气体比较比重仪法测定密度(ISO8130-2:1992,IDT);第3部分:液体置换比重瓶法测定密度(ISO8130-3:1992,IDT);第4部分:爆炸下限值的计算(ISO8130-4:1992,IDT);第5部分:粉末空气混合物流动性的测定(ISO8130-5:1992,IDT);第6部分:在给定温度下热固性粉末涂料胶化时间的测定(ISO8130-6:1992,IDT),第7部分:烘烤时质量损失的测定(ISO8130-7:1992,IDT);第8部分:热固性粉末贮存稳定性的评定(ISO8130-8:1994,IDT);第9部分:取样(ISO8130-9:1992,IDT);第10部分:沉积效率的测定(ISO8130-10:1998,IDT);第11部分:倾斜板流动性的测定(ISO8130-11:1997,IDT);第12部分:相容性的测定(ISO8130-12:1998,IDT);第13部分:激光衍射法分析粒径(ISO8130-13:2001,IDT);第14部分:术语(ISO8130-14:2004,IDT)。
本部分为GB/T21782的第9部分。 本部分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ISO8130-9:1992(E)《粉末涂料第9部分:取样》。 为便于使用,本部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用“本部分”代替"ISO8130的本部分”;删除国际标准的前言。
本部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涂料和颜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海油常州涂料化工研究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刘莹峰、翟翠萍、周明辉、李丹、李全忠、郑建国、赵玲、岳大磊。
GB/T 21782.9-2010/IS08130-9:1992
粉末涂料第9部分:取样
1范围
GB/T21782的本部分规定了交货批的粉末涂料取样方法,以及将试样定量缩分为采用GB/T21782 其他部分进行检测时所需的样品。
本部分适用于有取样资格和经验的人员使用,取样应由有经验和受过训练的人操作。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 1
批lot(batch) 在认为是一致条件下加工或生产的一定数量的粉末涂料。
2.2
交货批consignment 一份合同所包括的一次交货的一定数量的粉末涂料,交货批可由一批或多批或部分批组成。
3设备 3.1取样勺
由不起火花的金属制成(见图1),横断面为半圆型或C型,长度足以到达包装容器的底部钻取货物的芯样。
图1典型的取样器
GB/T21782.9—2010/IS08130-9:1992
3.2斜槽型分样器(见图2)
容器
容器1
容器2
图2斜槽型分样器
3.3全流旋转分样器(见图3)
由一个卧式振动金属槽组成,可将粉末运送到安装在旋转头中的一系列接收器内,接收器则通过旋转依次连续出现在槽的卸载端。 3.4样品容器
由玻璃或其他合适的材料制成的广口容器,可密封而使样品不受污染。
2
GB/T21782.9—2010/IS08130-9:1992
重力自流进料斗
(圆锥形)
旋转头
振动给料器
A 旋转头部分
锐边
入料口
16个接收器(相同尺寸)
旋转
图3全流旋转分样器
4清洁保护措施
需特别注意确保取样工具在使用时是洁净和于燥的。在取样过程中必须确保样品、被取样的货物、 取样工具及样品容器免受雨水、灰尘等的意外污染。
在每次取样的插入和拔出时,要将取样工具上的粘附物擦拭于净。取样后要立即将取样工具内倒空并立即清洗干净。 5操作步骤
5.1每批货物的取样数
从一批货中随机抽取的数量最少应达到表1中所列的数量。 若抽取一系列样品,可将其进行分别处理(见5.2),也可以合并成一个混合样品(见5.3)。
5.2单个样品
打开每个所选定的包装(5.1),用取样勺(3.1)从中抽取不少于2kg的芯样,分别装人干净的样品容器(3.4)内,盖紧并给容器做好标识(见第6章)。 5.3混合样品
打开每个所选定的包装(5.1),用取样勺(3.1)从每个包装中抽取同等份量的芯样,装人一个干净的样品容器(3.4)内,样品总量不少于2kg。将样品混合均匀后,盖紧并给容器做好标识(见第6章)。
3
GB/T21782.9—2010/IS08130-91992
表1一批货物的最少取样包装件数
一批货物的包装总件数
取样的最少包装件数
1~2 3~8 9~25 26~100 101~500 501~1000
全部 2 3 5 8 13
5.4分样 5.4.1留样
如果需要不只一个测试样品,保留5.4.2和5.4.3分样后弃去的样品用于再分样或作为适当的额外样品。
用旋转分样器(3.3)进行分样的样品,可以是多于20g的任意量的样品。但如果设备能够装下所得到的全部样品,则可省略步骤5.4.2。 5.4.2通过分样得到重量大于20g的测试样
用斜槽型分样器(3.2)在一个没有空气流动的密闭空间内进行分样,确保无细颗粒丢失。 将样品(5.2或5.3)放在分样器的3号容器内并抚平其表面。将容器升高至其边缘与斜槽顶端并
齐。将容器缓慢倾斜,使粉末均匀流入所有的方格内,然后流人较低的两个容器内,每个容器盛装样品的二分之一,留下其中一个容器内的样品,弃去另一个容器内的样品,重复上述步骤,直至获得所需的测试样品量,将测试样品放入一个干净的样品容器(3.4)并做好标识(见第6章)。 5.4.3通过分样得到重量小于20g的测试样
用旋转分样器(3.3)在一个没有空气流动的密闭空间内进行分样,确保无细颗粒丢失。 打开分样器的开关,使接收器从振动槽的卸料端下方连续经过。将经过5.4.2分样后还需要进一
步分样的样品、或原始样品(5.2或5.3)(见5.4.1第二段)小心放人进料斗内,调整样品从进料斗流出的速率和旋转头的转速,保证在粉末流出的过程中至少旋转30转。
当所有样品都流过进料斗和振动槽后,从旋转头的四分位上取下四个接收器,将收集的粉末转移至一个洁净的样品容器(3.4)内。弃去其余接收器内的粉末。
将四个接收器内收集到的样品,重复上述分样步骤,直到得到所需要的样品量。将该样品放入一个洁净的样品容器(3.4)内并做好标识(见第6章)。 6标识
盛装测试样的容器(5.4.2或5.4.3)应立即做好清晰和牢固的标识。标识包含以下内容: a) 识别货物所需的所有信息: b) 注明本部分编号; c) 批或交货批的数量和详细资料; d) 品名和抽取包装件数; e) 交付人, f) 取样地点;
4
GB/T21782.9—2010/ISO8130-9:1992
g) 取样人员; h) 与规定的取样过程存在的任何不同之处; i) 取样日期。 如果单个样品(5.2)和混合样品(5.3)需要在分样前保存或运输,也应进行类似的标识。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