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GB/T 5246-2023 电解铜粉

GB/T 5246-2023 电解铜粉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3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1-17 11:17:54



相关搜索: 电解 5246 铜粉 铜粉

内容简介

GB/T 5246-2023 电解铜粉 ICS 77.150.30
GB
CCS H 6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5246—2023 代替GB/T5246—2007
电解 早铜粉 Electrolytic copper powder
2024-03-01实施
2023-08-06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花管理委赏会 发布 GB/T 5246—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GB/T5246一2007《电解铜粉》。与GB/T5246一2007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 更改了牌号表示方法,“FTD1、FTD2、FTD3、FTD4、FTD5”分别更改为“FTD75、FTD48、
FTD75d、FTD180、FTD48d”,增加了FTD38、FTD18、FTD10三个牌号(见4.1,2007年版的 3.1);
b) 增加了产品标记(见4.2); c) 更改了电解铜粉的成分含量,将“硝酸处理后灼烧残渣”更改为“硝酸不溶物”,将As、Sb、Bi、
Ni、Sn、Zn、S列入“其他杂质元素总和”、删除了CI-杂质含量要求,增加了“其他杂质元素总和”及“杂质总和”的脚注(见5.1,2007年版的3.2);
d) 更改了电解铜粉的粒度分布、质量分数和松装密度的指标值,删除了电解铜粉物理性能的表注
(见5.2,2007年版的3.3); e) 删除了电解铜粉的微观形貌(见2007年版的3.4); f) 将“表观质量”更改为“外观质量”(见5.3,2007年版的3.5); g) 增加了FTD18、FTD10产品粒度分布的测定方法,更改了氧含量、水分的测定方法,删除了“氧
含量、水分的测定或按供需双方认可的方法进行”的内容,删除了氯离子的测定方法,删除了微观形貌的测定方法(见第6章,2007年版的第4章);
h) 删除了附录A、附录B和附录C(见2007年版的附录A、附录B和附录C); i) 更改了检查和验收、组批规则(见7.1、7.2,2007年版的5.1、5.2); j) 增加了数值修约的规定(见7.5.1); k) 更改了标志、包装和运输规则(见8.1~8.3,2007年版的6.1); 1) 更改了产品贮存最高温度,由“不大于25℃”更改为“不大于35℃”,增加了“电解铜粉自出厂
日期起,质量保质期不低于6个月”(见8.4,2007年版的6.2); m)增加了随行文件的相关内容(见8.5)。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3)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有研粉末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有研粉末新材料(合肥)有限公司、重庆有研重冶
新材料有限公司、北京有研粉末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汪礼敏、王林山、胡强、李占荣、刘祥庆、陈林、白洁、张敬国、王忠、张煦、杨述霞。 本文件于1985年首次发布,2007年第一次修订,本次为第二次修订。
I GB/T5246—2023
电解铜粉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电解铜粉的分类和标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随
行文件和订货单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硫酸铜溶液电解法制得的电解铜粉,主要用于粉末冶金零件、金刚石制品、电碳制品、 电工合金、电子材料、摩擦材料和化工触媒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2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479.1 金属粉末 松装密度的测定第1部分:漏斗法 GB/T 1480 金属粉末干筛分法测定粒度 GB/T5121(所有部分)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GB/T 5314 粉末冶金用粉末取样方法 GB/T 6283 化工产品中水分含量的测定 卡尔·费休法(通用方法) 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 19077 粒度分析激光衍射法 YS/T1230.4 阳极铜化学分析方法第4部分:氧量的测定 脉冲红外法
:术语和定义
3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分类和标记
4.1 产品分类
电解铜粉按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能分为FTD180、FTD75、FTD75d、FTD48、FTD48d、FTD38、 FTD18、FTD10八个牌号
注:牌号表示中,“FTD”为电解铜粉的代号,阿拉伯数字代表粉末粒径(如:75,表示90%以上的粉末粒径小于
75um)。“d"代表粉末粒径相同、松装密度低的粉末。
4.2 2产品标记
产品标记按产品名称、文件编号、牌号的顺序表示。 示例:符合本文件的电解铜粉,粉末粒径为75μm(90%以上的粉末粒径小于75μm),标记为:
电解铜粉GB/T5246-FTD75
- GB/T 5246—2023
5 技术要求
5.1 成分含量
电解铜粉的成分含量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 1 电解铜粉的成分含量
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硝酸不溶物 H, 0 杂质总和(质量分数) (质量分数) (质量分数)
% 杂质含量,不大于
牌号
%
%
%
Cu 不小于 Fe Pb 0 其他杂质元素总和" 不大于 不大于 不大于
FTD180 99.7 0.01 0.03 0.15 FTD75 99.8 0.01 0.03 0.10 FTD75d 99.7 0.01 0.03 0.20 FTD48 99.8 0.01 0.03 0.10 FTD48d 99.7 0.01 0.03 0.20 FTD38 99.7 0.01 0.03 0.20 FTD18 99.6 0.01 0.03 0.25 FTD10 99.5 0.01 0.03 0.30
0.035 0.035 0.035 0.035 0.035 0.035 0.035 0.04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8
0.04 0.04 0.04 0.04 0.04 0.04 0.04 0.04
0.3 0.2 0.3 0.2 0.3 0.3 0.4 0.5
a “其他杂质元素总和”指表中所列有限量值的杂质元素之外的杂质元素,包括As、Sb、Bi、Ni、Sn、Zn、S。 “杂质总和”指表中所列有限量值的杂质元素、其他杂质元素总和、硝酸不溶物和HO的总和。
5.2 物理性能
电解铜粉的物理性能包括粒度、松装密度,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 2 电解铜粉的物理性能
粒度
松装密度 g/cm
产品牌号
粒度分布 μm >180 >75~180 ≤75 >75 >48~75 ≤48 >75 >48~75 ≤48
质量分数 % ≤10 余量 ≤30 ≤10 余量 ≥60 ≤10 余量 ≥60
1.5~2.8
FTD180
FTD75
>1.3~2.5
FTD75d
0.5~1.3
2 GB/T 5246—2023
表 2 电解铜粉的物理性能(续)
粒度
松装密度 g/cma
产品牌号
粒度分布 μm >48 ≤48 >48 ≤48 >38 38 >18 ≤18 >10 ≤10
质量分数
% ≤10 余量 ≤10 余量 ≤10 余量 ≤10 余量 ≤10 余量
FTD48
>1.3~2.5
FTD48d
0.5~1.3
FTD38
1.0~2.5
FTD18
1.0~2.8
FTD10
1.0~2.8
5.3 外观质量
电解铜粉应呈均匀的浅玫瑰红色,不应含有外来夹杂物和粉块。
试验方法
6
6.1 成分含量
电解铜粉中铜、铁、铅和其他杂质元素含量的测定按GB/T5121(所有部分)的规定进行;氧含量的测定按YS/T1230.4的规定进行;水分的测定按GB/T6283的规定进行;硝酸不溶物的测定按附录A 的规定进行。 6.2 物理性能 6.2.1FTD18、FTD10产品的粒度分布的测定按GB/T19077的规定进行;其他产品的粒度分布的测定按GB/T1480的规定进行。 6.2.2 电解铜粉松装密度的测定按GB/T1479.1的规定进行。 6.3 外观质量
电解铜粉的外观质量用目视法检验。
> 检验规则 7.1 检查和验收
电解铜粉由供方或第三方进行检验,保证产品质量符合本文件及订货单的规定需方可对收到的电解铜粉按本文件的规定进行检验。 如检验结果与本文件及订货单的规定不符
3 GB/T 5246—2023
时,应以书面形式向供方提出,由供需双方协商解决。属于外观质量的异议,应在收到产品之日起15日内提出;属于物理性能和化学含量的异议,应在收到产品之日起180日内提出。如需仲裁,应由供需双方在需方共同取样或协商确定。 7.2组批
电解铜粉应成批提交验收,每批应由同一生产工艺、同一生产周期生产的产品或同一牌号、相同粒度的产品组成。每批重量应不大于5t。 7.3 3检验项目
每批电解铜粉均应进行成分含量、物理性能和外观质量的检验。 7.4 取样与制样
电解铜粉的取样与制样按GB/T5314的规定进行。 7.5 5检验结果的判定 7.5.1电解铜粉检验结果的数值按GB/T8170的规定进行修约,并采用修约值比较法判定。 7.5.2当电解铜粉的成分含量、物理性能和外观质量检验结果不符合本文件及订货单的规定时,判该批产品不合格。
8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随行文件
8.1标志 8.1.1产品标志
在检验合格的电解铜粉上应做如下标志(或贴标签): a) 牌号; b)产品批号。
8.1.2包装标志
电解铜粉的包装容器上应注明: a) 生产厂名称、地址; b) 产品名称; c) 牌号; d) 批号; e) 重量; f) 生产、检验日期; g) 包装上应有明显的“防潮”“防晒”标志或字样。
8.2 包装
电解铜粉装人防潮的塑料袋内,密封后装人干净、不易吸潮且不易破损的25kg或15kg包装容器。也可采用供需双方另行商定的其他包装方式。 8.3 3运输
电解铜粉在装运过程中,不应相互撞击和滚动产品,且应防止雨淋和阳光暴晒。
4 GB/T5246—2023
8.4贮存
电解铜粉应贮存在无腐蚀环境,温度不大于35℃,相对湿度不大于70%的环境内;电解铜粉自出厂日期起,质量保质期不低于6个月。 8.5 随行文件
每批产品应附有随行文件,其中除应包括供方信息、产品信息、本文件编号、出厂日期或包装日期外,还宜包括:
a)产品质量保证书,内容如下:
产品的主要性能及技术参数
.
·产品质量保质期,产品获得的质量认证及带供方技术监督部门检印的各项分析检验结果;
.
b) 产品合格证,内容如下:
·检验项目及其结果或检验结论 ·批量、批号, . 检验日期, ·检验员签名或盖章;
c) 产品质量控制过程中的检验报告及成品检验报告; d) 产品使用说明:正确搬运、使用、贮存方法等; e) 其他。
订货单内容
9
需方可根据自身的需要,在订购本文件所列产品的订货单内,应列出如下内容: a) 产品名称; b) 牌号; c) 重量; d) 本文件编号; e) 其他。
5 GB/T 5246—2023
附录A (规范性)
电解铜粉化学分析方法 硝酸不溶物的测定 重量法
A.1方法原理
将试样用硝酸溶解,过滤后得残渣,低温灰化后升温灼烧,干燥冷却至恒重,测量重量损失计算硝酸不溶物含量。 A.2试剂和材料 A.2.1硝酸溶液(1十1)。 A.2.2 2无灰滤纸(灰分0.000085g/张)。 A.2.3 3铁氰化钾溶液(质量分数,4%)。 A.3试验步骤 A.3.1称取5.000g试样(m),置于500mL烧杯中,缓慢地加入硝酸溶液(A.2.1)100mL~120mL,盖上表面皿,待反应停止后,加热煮沸保持10min~15min,然后将溶液用水稀至200mL。 A.3.2 2用无灰滤纸(A.2.2)过滤,用40℃~60℃热水洗涤滤纸上的残渣,直至水中不含铜离子为止[用铁氰化钾溶液(A.2.3)检验。 A.3.3将带有沉淀物的滤纸置于已恒重的铂埚内,移人马弗炉中300℃500℃低温灰化,然后升温至800℃~850℃,灼烧1h1.5h。 A.3.4取出铂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重,直至恒重,得到m1。 A.4试验数据处理
按公式(A.1)计算硝酸不溶物的质量分数w,数值以%表示:
ml×100 m
....( A.1 )
式中: m 灼烧过的不溶物残渣量,单位为克(g); m 灼烧前电解铜粉试样量,单位为克(g)。 取两次平行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两次平行测定值之差不应超过0.005%,所得结果
表示至两位小数,当硝酸不溶物小于等于0.050%时,表示至三位小数。 A.5允许差
试验室之间分析结果的差值不应大于表A.1所列允许差。
6
上一章:GB/T 42654-2023 铜及铜合金海水冲刷腐蚀试验方法 下一章:GB/T 8180-2023 钛及钛合金加工产品的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

相关文章

GB/T 5246-2023 正式版 电解铜粉 DB37/T 5246-2023 建筑消能减震与隔震技术规程 备案稿 GB/T 26034-2010 片状铜粉 GB/T 26046-2010 氧化铜粉 GB/T 26049-2010 银包铜粉 YS∕T 499-2006 雾化铜粉 YS/T 499-2015 雾化铜粉 热压烧结纳米晶铜粉性能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