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77.150.30
CCS H 62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114—2023 代替GB/T3114—2010
铜及铜合金扁线
Copper and copper alloyrectangular wire
2024-03-01实施
2023-08-06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花管理委赏会 发布
GB/T 3114—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GB/T3114一2010《铜及铜合金扁线》,与GB/T3114一2010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增加了“术语和定义”一章(见第3章); b)增加了TTe0.3、TTe0.5、H58、H66、H90、QSn8-0.3、BZn12-24、BZn18-18、BZn25-18、BZn12-24-1.1、
BZn12-37-1.5共11个牌号以及相应牌号的技术要求(见4.1、第5章); c) 删除了H90B、HBi60-1.3、HSb60-0.9、HSb61-0.8-0.5、QCr1-0.18、QCr1共6个牌号以及相应
牌号的技术要求(见2010年版的3.1、第4章);
d) 更改了扁线的状态表示方法,由“软(M)”更改为“软化退火(O60)”,“硬(Y)”更改为“硬
(H04)”,“半硬(Y2)”更改为"1/2硬(H02)”(见4.1,2010年版的3.1); e) 更改了扁线的宽度和厚度的精度要求(见5.2.1,2010年版的4.2.1);
5 更改了扁线的侧面弯曲度要求(见5.2.2,2010年版的4.2.2); g) 增加了扭拧度要求(见5.2.3); h) 删除了边棱形状中的尖角,更改了圆角的要求(见表4,2010年版的表5); i) 更改了边棱形状中的圆边曲率半径(R)的规定(见表5,2010年版的表6);
更改了反复弯曲性能要求,由“当用户要求,并在合同中注明时,半硬态线和硬态线应进行反复弯曲试验,半硬态线不少于3次,硬态线不少于2次,弯曲处不产生裂纹”更改为“扁线可进行反复弯曲试验,具体要求由供需双方商定。”(见5.4.1,2010年版的4.4);
k) 增加了晶粒度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及判定(见5.5、6.5、第7章); 1) 更改了残余应力的规定(见5.6,2010年版的4.6); m) 删除了耐脱锌腐蚀性能的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见2010年版的4.7、5.7); n) 更改了扁线卷(轴)重量要求,增加了判定内容(见5.9、7.5.5,2010年版的4.10); 0) 更改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见6.3,2010年版的5.3); p) 更改了组批要求(见7.2,2010年版的6.2); q) 增加了随行文件要求(见8.2)。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提出本文件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3)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宁波博威合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芜湖楚江合金铜材有限公司、宁波长振铜业有
限公司、浙江力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兴敖达金属新材料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孟祥鹏、孙文声、许丁洋、刘念培、郭淑梅、徐高磊、冯斌、何良荣、宋卡迪、刘庆
张毅、李吉宝、周世龙、黄腾、杨东超、郎滨。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1994年首次发布为GB/T3114一1994,2010年第一次修订; ——本次为第二次修订。
I
GB/T 3114—2023
铜及铜合金扁线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铜及铜合金扁线(以下简称“扁线”)的分类和标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随行文件和订货单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工业用纯铜、黄铜、青铜和白铜扁线。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38 金属材料 线材 反复弯曲试验方法 GB/T 239.1 金属材料 线材 第1部分:单向扭转试验方法 GB/T 2828.1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5121(所有部分) 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GB/T 5231 加工铜及铜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 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 8888 重有色金属加工产品的包装、标志、运输、贮存和质量证明书 GB/T10567(所有部分) 铜及铜合金加工材残余应力检验方法 GB/T 26303.2 铜及铜合金加工材外形尺寸检测方法 第2部分:棒、线、型材 GB/T 34505 铜及铜合金材料 室温拉伸试验方法 YS/T 336 铜、镍及其合金管材和棒材断口检验方法 YS/T 347 铜及铜合金平均晶粒度测定方法 YS/T 482 铜及铜合金分析方法 火花放电原子发射光谱法 YS/T 483 铜及铜合金分析方法 X射线荧光光谱法(波长色散型) YS/T 668 铜及铜合金理化检测取样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散卷 freeroll 按一定方向和顺序自由形成的散开的卷状扁线。
3.2
密排卷 close-packed roll 按一定的卷取方向规则并紧密排列逐层缠绕的扁线。
4分类和标记
4.1 产品分类
扁线的牌号、代号、状态、规格和供货方式应符合表1的规定
1
GB/T 3114—2023
表 1 扁线的牌号、代号、状态、规格和供货方式
厚度(t) mm
宽度(w) mm
牌号 T2 TU1 TP2 TTe0.3 TTe0.5
代号 T11050 T10150 T12200 T14400 T14500
状态
供货方式
软化退火(O60)
0.5~6.0
0.5~15.0
硬(H04)
1/2硬(H02) 硬(H04) 1/2硬(H02) 半硬十应力消除 (HR02)
0.5~6.0
0.5~40.0
H58 H62 H65 H66 H68 H80 H85 H90 H70 HPb59-3 HPb62-3 QSn6.5-0.1 QSn6.5-0.4 T51520 QSn7-0.2
0.5~6.0
0.5~15.0
T28400
T27600 T27000 C26800 T26300 T24000 C23000 C22000 T26100 T38300 C36000 T51510
软化退火(O60) 1/2硬(H02)
0.5~6.0
0.5~15.0
硬(H04)
软化退火(O60) 1/2硬(H02) 1/2硬(H02)
0.5~6.0
0.5~15.0
散卷、密排卷
0.5~6.0
0.5~15.0
软化退火(O60) 1/2硬(H02)
T51530 C51000 C52100 T50800 T64730 T76200 T74600 C75200 T76300 T76400 T76500 C79200
0.5~6.0
0.5~12.0
硬(H04)
QSn5-0.2 QSn8-0.3 QSn4-3 QSi3-1 BZn12-24 BZn15-20 BZn18-18 BZn18-20 BZn22-16 BZn25-18 BZn12-24-1.1 BZn12-37-1.5 C79860
硬(H04)
0.5~6.0
0.5~12.0
软化退火(060)
0.5~6.0
0.5~15.0
硬(H04)
1/2硬(H02) 硬(H04)
0.5~6.0
0.5~30.0
扁线的宽度与厚度之比应为:1< ≤7,其他规格的扁线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2
GB/T3114—2023
4.2 产品标记
扁线标记按产品名称、文件编号、牌号或代号、状态、规格的顺序表示。 示例1:用T2(代号T11050)制造的、软化退火(060)状态、厚度为1.02mm、宽度为4mm、高精级、密排卷扁线标记为:
扁线GB/T3114-T2O60高-1.02×4密或 扁线GB/T3114-T11050O60高-1.02X4密
示例2:用BZn12-37-1.5(代号C79860)制造的、硬(H04)状态、厚度为3.05mm、宽度为8mm、普通级、散卷扁线标记为:
扁线GB/T3114-BZn12-37-1.5H04-3.05×8散或 扁线GB/T3114-C79860H04-3.05X8散
5 技术要求
5.1 化学成分
扁线的化学成分应符合GB/T5231的规定。 5.2 外形尺寸及其允许偏差 5.2.1 厚度和宽度及其允许偏差
扁线的厚度和宽度及其允许偏差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扁线的厚度和宽度及其允许偏差
允许偏差 mm
规格(t或w)
牌号
mm 0.5~1.0 >1.0~3.0 >3.0~6.0 >6.0~10.0 >10.0 0.5~1.0 >1.0~3.0 >3.0~6.0 >6.0~10.0 >10.0
普通级 ±0.015 ±0.020 ±0.030 ±0.040 ±0.080 ±0.030 ±0.050 ±0.070 ±0.080 ±0.150
高精级 ±0.010 ±0.015 ±0.015 ±0.020 ±0.050 ±0.015 ±0.020 ±0.040 ±0.050 ±0.080
T2、TU1、TP2、H58、H62、H65、H66、H68、H70、
H80、H85、H90、HPb59-3、HPb62-3
QSn6.5-0.1、QSn6.5-0.4、QSn4-3、QSi3-1、QSn7-0.2、
QSn5-0.2、QSn8-0.3,BZn12-24、BZn15-20、 BZn18-18,BZn18-20,BZn22-16,BZn25-18,
BZn12-24-1.1,BZn12-37-1.5
3
GB/T 3114—2023
表 2 扁线的厚度和宽度及其允许偏差(续)
允许偏差" mm
规格(t或w)
牌号
mm 0.5~1.0 >1.0~3.0 >3.0~6.0 >6.0~10.0 >10.0~20.0 >20.0
普通级 ±0.030 ±0.050 ±0.070 ±0.080 ±0.150 ±0.300
高精级 ±0.015 ±0.020 ±0.040 ±0.050 ±0.080 ±0.150
TTe0.3,TTe0.5
注:需方如需其他规格和允许偏差的扁线,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当需方要求允许偏差全为“十”或“二”单向偏差时,其值为表中数值的2倍,
5.2.2 侧面弯曲度
H02、HR02、H04状态的扁线侧面弯曲度应符合表3的规定,O60状态的扁线侧面弯曲度具体要求由供需双方商定。
表 3 侧面弯曲度
单位为毫米
宽度(w) 0.5~5.0 >5.0
侧面弯曲度,不大于 5(在任何1000长度上) 7(在任何1000长度上)
5.2.3 扭拧度
扁线的扭拧度,每300mm不应超过1°(精确到度)。 5.2.4 边棱形状
扁线方角和圆角的圆角半径应符合表4的规定,扁线的圆边、全圆边的圆边曲率半径应符合表5的规定。 扁线的方角、圆角、圆边、全圆边的边棱形状分别如图1所示。
表 4 扁线方角和圆角的圆角半径
单位为毫米
圆角半径(r)
厚度(t) ≤1.5 >1.5~5.0 >5.0
方角 ≤0.3 ≤0.4 ≤1.0
圆角 ≤0.4 ≤0.5 ≤1.0
4
GB/T3114—2023
表5 扁线圆边、全圆边的圆边曲率半径
单位为毫米
圆边曲率半径(R)
厚度(t)
圆边 0.75t
全圆边 0.5t
0.5~6.0
a)方角
b)圆角
c)圆边
d)全圆边
注1:b)图中圆角的圆弧不一定正切于“A”点,角“A”点为圆滑过渡注2:c)图中圆边的圆弧与产品轴线对称,角“A”点为圆滑过渡。 注3:d)图中全圆边圆角的圆弧不一定正切于“A”点,但与产品轴线对称,角“A”点为圆滑过渡。
图1 扁线的边棱形状示意图
5.3 3力学性能
扁线的室温力学性能应符合表6的规定。
表6 扁线的室温力学性能
伸长率A100mm
抗拉强度R
MPa
%
牌号
状态
不小于
175 325 260 300 500 450
25 实测值 8 4 5 10
060 H04 H02 H04 H02 HR02
T2、TU1、TP2
TTe0.3,TTe0.5
H58
5
GB/T 3114—2023
表 6 扁线的室温力学性能 (续)
伸长率A100mm
抗拉强度R
MPa
%
牌号
状态
不小于
295 345 460 245 340 440 275 340 240 330 485 380 420 370 390 540 735 345 550 600 650
25 10 实测值 28 10 实测值 32 15 28 6 实测值 15 8 30 10 实测值实测值 25 实测值 2 实测值
060 H02 H04 060 H02 H04 060 H02 060 H02 H04 H02 H02 060 H02 H04 H04 060 H02 H02 H04
H62
H65、H66、H68
H70
H80、H85、H90
HPb59-3 HPb62-3
QSn6.5-0.1,QSn6.5-0.4, QSn7-0.2、QSn5-0.2,QSn8-0.3
QSn4-3,QSi3-1
BZn12-24,BZn15-20,BZn18-18, BZn18-20,BZn22-16,BZn25-18
BZn1224-1.1,BZn12-37-1.5
5.4 工艺性能
5.4.1 反复弯曲
扁线可进行反复弯曲试验,具体要求由供需双方商定。 5.4.2 扭转
扁线可进行扭转试验,具体要求由供需双方商定。 5.5 晶粒度
O60状态的扁线,其横截面的晶粒度应不大于0.04mm。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