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Q/SY 01639-2018 密集丛式井井眼轨道设计与轨迹控制技术规范

Q/SY 01639-2018 密集丛式井井眼轨道设计与轨迹控制技术规范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3.34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0-25 10:39:41



相关搜索: 控制 轨道 设计 轨迹 技术规范 密集 01639

内容简介

Q/SY 01639-2018 密集丛式井井眼轨道设计与轨迹控制技术规范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SY 016392018
(2018年确认)
密集丛式井井眼轨道设计与
轨迹控制技术规范
Specifications of design and control
for wellbore trajectory of dense cluster wells
2018—11—12实施
2018—11—12发布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 Q/SY016392018
再版说明
本标准于2018年复审,复审结论为继续有效。 本标准在发市复审结论的同时,按照《关于调整集团公司企业标准编号规则的通知》(中油质
[2016】434号】的要求对标准编号进行了修改。
本次印刷与前一版相比,技术内容与前版完全一致。 本次仅对标准的封面进行了如下修改:
标准编号由Q/SY1639—2013修改为Q/SY01639—2018 一标准发布单位按照企业公章,修改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Q/SY016392018
目 次
前言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密集型井口的分类及井口使用原则 5 密集丛式井防碰原则 6 井眼轨道防碰设计 7 并眼轨边控制
1
.
0
-
测斜仪器使用及资料管理要求参考文献·
8
..............
工 Q/SY 01639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勘探与生产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冀东油田分公司,辽河油田分公司、大港油田分公司。 本标准起草人:胡中志、冯京海、朱宽亮、曹传文、虐兴松,徐小峰、宋利彬。
S 兰
ⅡI Q/SY016392018
密集丛式井井眼轨道设计与轨迹控制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滩海油田人正岛,陆用平台及导管架平台密集丛式井组井口的使用规则,井眼轨道的防碰设计方法,并提出了开眼轨连的防随工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布属在滩海油田人工岛一陆用平台及导管架平台上实施的密集丛式石油,天然气井的井口使用、轨道防碰设计和销防施工作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 其最新版本 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SY/T5416(所有部分 定向并测量仪需测量及检验 SY/T5435 定向井轨道设计 新轨迹计算
定向井轨造控制
SY/T6332 SY/T 6396 钻井井眼防碰技术要求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密集型井口 dense wellhead 相邻井口中心距离小于或等 手5m=且一组井日大于或等于
胖呈单行或多行,多列排列的
井口组合。 3. 2
密集丛式井 dense cluster well 密集型井口区域施工的井组。
3.3
预防碰设计 pre-anticollision design 在密集丛式井工艺应用过程中,为有效地防止邻井之间因上部垂直平行井段过长而发生碰撞,在
轨道设计时,通过对上部垂直井段进行造斜,稳斜或降斜等设计处理,以增大邻井上部垂直井段之间距离的过程,包括造斜深度,方位。造斜率及轨道类型的选择。 3. 4
多井单筒井mutihole-in-monobore wells 同一导管或隔水管内施工两口及两口以上井的钻井工艺技术。其工艺基本程序,首先选用与导管
或隔水管尺寸相匹配的钻头钻至一开设计井深,然后同时下人多个下深不同的表层套管,各表层套管下人深度差原则上为30m50m,固井完后各井沿设计的表层套管井简和轨道进行施工。
1 Q/SY016392018
密集型井口的分类及并口使用规则

4.1 密集型井口分类
4.1.1 线型井口
井口呈直线型排列,井口中心间距一般在2m~5m之间,适用于人工岛及陆上平台,如图1 所示。
6.0-4.0-2.00.0 2.0 0.0 2.0
6.0 8.0 10.012.014.016.018.0 20.0 22.0 24.026.0 28.0

2.0 10.0 -2.0
O Al A2 A3 A5 A7 A8 A9 A10
O O
O
O
O
0f6
7
O
6.04.0-2.00.02.04.06.08.010.012.014.016.018.020.022.024.026.028.0
图1 线型井口示意图
4.1.2 矩阵型井口
井口呈矩阵型排列·排 (州 输线间距 股在1.5m~3m之可,适川于海上导管架平台,如图2 所示。
10.0 12.0 14.0 16.0
20 0.0 2.0
4.0
6.0 8.0
10.0
10.0
C 0
A43 A44 A45 A46 8.0
A41
8.0E 6.0E
O O O
6.0
A31 A32 A33 A34 A35 A36 . . 0 O O O A21 A22 A23 A24 A25 A26
W(F/)
14.0
4.0F

O . All
O O O A14 A15 A16
2.0
2.0F 0.0E
· . A12 . A13 .
10.0
O O
西-V东()m
-2.0
2.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2.0 0.0
图2矩阵型井口示意图
4.1.3 环型井口
井口呈环型排列,:一般分成若干组:排轴线间距一般在2m~4m之间,同一排内井口中心间距
一般在2.5m~5m之间,适用于海上人工岛,如图3所示。 4.1.4 井丛排型井口
井口呈线型排列,一般分成若干组,排轴线间距一般在20m一40m之间:同一排内井口中心间
距一般在2.5m~5m之间,适用于人工岛、滩海陆上平台和陆地丛式井平台,如图4所示。 2 Q/SY016392018
0
-
3m 中
图3环型井口示意图
图4井丛排型井口示意图
4.1.5多井单简型井口
多井单筒型井口原则上应布置在出业集型 边部, 导骨或隔小音中心间距一般在2m一3m之间,适用于海上简易导管架平台及后期实施钻井加密的中大型导管架平台,如图5所示。
1
E
O O
·
PO
O
?
单简双井加密式丛式井口示意图
4.2 并口使用规则
4.2.1地质要求
地质部门应整体提供部署的并位,以有利于整体分配,使用并口,并为后续单井的调整提供可参
考的防碰设计依据。 4.2.2 井口预留原则
并口分配应统筹考地质部署,为动态调整留有余地,对可能有地质部署的位置,应将其考虑
在内。 Q/SY016392018
4.2.3井口分区
密集型井口应对应地下地质目标进行分区使用,确定的地质目标点应优先选择处于同一分区的井
口,仅当同一分区井口不可用时,方可考虑使用相邻分区内邻近的井口。
密集型井口分区的推荐做法是以井口区中心为原点,将井口区分成多个象限,如图6所示。 并丛排型井口应将一排或多排井口划分为一个矩阵型井口单元,同一单元内部井口与对应地质目
标点连线方向应基本一致。
2.04.06.08.010.012.014.016.0

10.0 8.0 6.0 4.0 2.0 0.0 -2.0
10.0 8.0 6.0 14.0 2.0 0.0 -2.0
A4IA42A43A44

A4 A3SA36
A32
A2T
A23 A24 A25 A26 O
O
O
0
C
All A12 .A13 A14 A15 A16
O
西 皖·A4F11
204.0
10.012.014.016
图6 井口分区示意图
4.2.4排间并口使用规则
当地质目标点位移较大时,应优先选择面向地质目标点侧的井口:位移较小时,应优先选择背向地质目标点侧的井口, 4.2.5 同排井口使用规则
同排井口使用时,应尽量保证地质目标点相对于井口的水平位移和方 位差(多目标点)最小,应尽量避免所设计井眼轨道相互交工
5 密集丛式井防碰原则
5.1井眼轨道设计和轨迹控制防碰 应以预防为主,从设计入手, 对轨道进行整体防碰设计,降低井眼轨迹控制难度和井眼碰撞风险 5.2施工时应加强井眼轨迹监测 避免井眼碰撞事故的发生 5.3对于高风险防碰施工井段,应制定对应的应急预案。
6井眼轨道防碰设计
6.1设计原则
6.1.1 满足勘探开发地质生产要求。 6.1.2 满足管柱安全下人的要求 6.1.3应尽量简化井眼轨道类型,以有利于井眼轨迹控制。 6.1.4 设计参数的选取,应考虑注/采工艺的要求 4
上一章:Q/SY 01742-2019 保护薄隔层平衡压裂设计与施工规范 下一章:Q/SY 01462.3-2017 天然气处理装置性能评价技术规范 第3部分:脱硫脱碳单元

相关文章

Q/SY 1639-2013 密集丛式井井眼轨道设计与轨迹控制技术规范 NB/T 14010-2016 页岩气丛式井组水平井安全钻井及井眼质量控制推荐做法 SY/T 6396-2014 丛式井平台布置及井眼防碰技术要求 中江气田致密砂岩气藏-井工厂-钻井井眼轨迹控制技术 NB/T 10026-2016 煤层气丛式井钻井技术规程 SY/T 7488-2020 海洋丛式井组防碰及碰后处理要求 延长油田丛式井网加密水平井直井段交碰风险量化分析 水平井井眼轨道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