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T/CWAN 0093-2023 大型耐磨件硬面堆焊推荐工艺规范

T/CWAN 0093-2023 大型耐磨件硬面堆焊推荐工艺规范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334.01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2-08 15:47:36



相关搜索: 规范 堆焊 工艺 大型 推荐 0093 cwan 大型 耐磨件 耐磨件 硬面

内容简介

T/CWAN 0093-2023 大型耐磨件硬面堆焊推荐工艺规范 ICS 25.160.10 CCS J33
CWA
A




T/CWAN 0093—2023
大型耐磨件硬面堆焊推荐工艺规范 Recommendedprocess specification forhard surfacing welding of largewear-resistantparts
2023-03-29发布
2023-05-01实施
中国焊接协会发布 T/CWAN0093—2023
目 次
前 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技术要求 5堆焊工艺评定 6堆焊质量检验方式和要求 7技术文件 8包装、贮存和运输,
II
*+4+ T/CWAN0093—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焊接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郑州鼎盛高新能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郑州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合肥工业大学、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技术学院分公司、中国机械总院集团哈尔滨焊接研究所有限公司、哈焊所华通(常州)焊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机械总院集团宁波智能机床研究院有限公司、宁波中机松兰刀具科技有限公司、江苏科技大学、天津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秦建、卢洪波、吴玉程、刘大双、方建筠、廖清泉、许可贵、李振华、荆文、 马峰、常云峰、武鹏博、孙逸翔、王庆江、魏萍、孙志鹏、李宇佳、章晓阳、郭艳红、胡粟昕、马青军、方乃文。
II T/CWAN0093—2023
大型耐磨件硬面堆焊推荐工艺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大型耐磨件硬面堆焊工艺相关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工艺评定、质量检验方式和要求,以及包装、贮藏和运输。
本文件适用于大型耐磨构件以及复杂结构件堆焊和修复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9448焊接与切割安全 GB15579.1弧焊设备第1部分:焊接电源 GB/T984堆焊焊条 GB/T2650焊接接头冲击试验方法 GB/T3375焊接术语 GB/T3609.1职业眼面部防护焊接防护第1部分:焊接防护具 GB/T6402钢锻件超声检测方法 GB/T7233.1铸钢件超声检测第1部分:一般用途钢铸件 GB/T7314金属材料室温压缩试验方法 GB/T9441球磨铸铁金相检验 GB/T12444金属材料磨损试验方法试块-试块滑动磨损试验 GB/T12470埋弧焊用热强钢实心焊丝、药芯焊丝和焊丝-焊剂组合分类要求 GB/T25774.1焊接材料的检验第1部分:钢、镍及镍合金熔敷金属力学性能试样的制备检验 GB/T25775焊接材料供货技术条件产品类型、尺寸、公差和标志 GB/T26955金属材料焊缝破坏性试验焊缝宏观和微观检验 GB/T36034埋弧焊用高强钢实心焊丝、药芯焊丝和焊丝-焊剂组合分类要求 GB/T36037埋弧焊和电渣焊用焊剂 GB/T40740堆焊工艺评定试验 JB/T3223焊接材料质量管理规程 JB/T9218无损检测渗透检测方法 JC/T406水泥机械包装技术条件
1 T/CWAN0093—2023
T/CWAN0006焊接材料可追溯信息化标识 T/CWAN0007焊接术语-焊接材料 T/CWAN0008焊接术语-焊接基础 DIN1690金属材料铸件交付技术规范 DIN8555堆焊焊条焊丝,药皮焊条,标记,交货技术条件
3术语和定义
GB/T3375、T/CWAN0007和T/CWAN000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硬面堆焊再制造remanufacturingofoverlayedwelding 指对磨损失效的耐磨件(如立磨磨辊套/磨辑衬板、磨盘衬板、辑辊压机挤压辊等)进行堆焊,使之
恢复原有尺寸和性能的施工方法。 3.2
堆焊复合制造compositemanufacturingbyoverlaying 指采用堆焊方法将耐磨材料熔覆于金属母体之上,达到设计要求的新品制造方法。
3.3
耐磨板堆焊制造overlayingforwearplate 指采用堆焊方法在金属基板上熔覆一定厚度耐磨材料的耐磨板制造方法。
3.4
在线堆焊on-lineoverlaying 将堆焊设备和堆焊材料运到立磨或辑压机设备现场,在耐磨件不拆出设备本体的情况下,使用焊接
材料进行堆焊,使耐磨件恢复原有尺寸和性能的堆焊方法。 3.5
离线堆焊off-lineoverlaying 将立磨或辑辊压机的耐磨部件拆出设备本体,运到具备施工条件的场地,运用堆焊方式使耐磨件恢复
原有尺寸和性能的堆焊方法。 3.6
耐磨件失效failureofware-resistantpart 耐磨件在运行中丧失原有的功能堆焊层厚度thicknessofoverlayinglayer 从基材与焊道之间的焊缝熔合线至堆焊层表面的距离
3.7
4技术要求 4.1堆焊方法 4.1.1对于回转体耐磨件以及平面状态的耐磨件,宜采用自动堆焊的方法。 4.1.2无法实现自动堆焊的耐磨件可采用手工堆焊、半自动堆焊等方法。 4.1.3堆焊可采取离线堆焊方式或在线堆焊方式。 4.2堆焊材料 4.2.1堆焊前应对耐磨件基材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进行检查,选择合适的堆焊材料,并符合堆焊后耐磨件的使用性能。
2 T/CWAN00932023
4.2.2堆焊材料的形态应便于自动化、机械化、连续的操作方式 4.2.3堆焊材料应有制造厂的质量合格证书,其质量应符合GB/T25775和JB/T3223的规定。 4.2.4堆焊使用气体保护药芯焊丝时,药芯焊丝的质量应符合DIN8555-MF10-GF-60-G的要求;埋弧自动焊时,焊剂与焊丝应参照GB/T12470或GB/T36034配套使用:焊剂的质量应符合GB/T36037的规定;堆焊中使用的焊条应符合GB/T984的规定, 4.3堆焊设备及其辅助设备 4.3.1堆焊电源能保证长时间连续稳定工作。 4.3.2操作机能实现自动焊枪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移动。 4.3.3变位机能实现水平方向的旋转和垂直方向的翻转 4.3.4应根据耐磨件的结构形式制作工装卡具 4.3.5在线堆焊时应保证工件与焊接电源有效连接,以确保其他部件不受损害。 4.4堆焊再制造评估 4.4.1对耐磨件旧品堆焊再制造前应对基体进行评估,当其满足继续使用要求时才能进行堆焊再制造。 4.4.2当耐磨件旧品存在贯穿性裂纹、局部基体被磨穿、基体厚度过薄等可能导致其整体失效的缺陷时,不宜进行堆焊再制造。 4.5安全和环境 4.5.1堆焊工作应遵守安全、防护、防火等标准规范、规程的有关规定,不应对现场造成污染。 4.5.2根据现场待焊基体检测、堆焊设备安装、焊接工艺选择、层间温度控制、施工人员安全、检修停工时间、备件情况等因素选择是否在线堆焊,通常在线堆焊次数不超过5次 4.5.3焊接现场10m范围内不得堆放氧气瓶、乙炔瓶、木材及其他易燃物品;气瓶在使用过程中必须稳固竖立或装在专用固定装置上,远离可能使其本身成为电路一部分的区域;在封闭空间内施工时,气瓶及焊接电源必须放置在封闭空间的外面。 4.5.4焊接电缆应保证完整无损,其直径与所用焊接电流相匹配;在观察电弧时,应按照GB9448焊接与切割的要求,必须使用带有滤光镜的头罩或手持面罩,或佩戴安全镜、护目镜或其他合适的眼镜,面罩及护目镜必须符合GB/T3609.1的要求。 4.5.5所使用弧焊机的空载电压应符合GB15579.1的要求。 4.6焊前处理 4.6.1硬面堆焊再制造的焊前处理 4.6.1.1对磨损失效的磨辊套或磨辊衬板、磨盘衬板堆焊前应进行焊前处理,清除耐磨件待焊处的油污、 锈迹及其它杂物,通过气刨等方式去除耐磨件上存在的不牢固裂纹部分。 4.6.1.2对磨损失效的挤压辊堆焊前应进行焊前处理,用碳弧气刨等方式去除辊面上不完整的花纹层、 硬面层及疲劳层,去除部分应尽量少。处理过程中要注意辊面的平整和辊体椭圆度,处理后以适当方法维持辊体的椭圆度≤3mm而后彻底清除辊面上的残渣和渗碳层,超声探伤确认无裂纹后清洗辊面并干
3 T/CWAN 0093—2023
燥,标准按DIN1690-UV3执行。 4.6.2堆焊新品复合制造的焊前处理 4.6.2.1堆焊前的立磨辊套或磨辊衬板、磨盘衬板铸造胎体应经机械加工,使其表面光亮平滑,见金属光泽,无残余金属氧化层,尺寸符合堆焊设计要求。 4.6.2.2堆焊前的耐磨板应清理基材表面的灰尘、油污等,打磨掉表面锈迹,使基材表面光滑、平整。 4.6.3焊前预热 4.6.3.1立磨磨辊自动堆焊时,一般不需要进行焊前预热,但是当环境温度低于5C,应考虑采取预热措施,预热温度以20~40C为宜。大型立磨辊套自动堆焊时,焊前构件整体预热温度需达到600~700°℃,确保不会引起辊套基体组织的变化而影响其力学性能的改变,可通过焊后缓冷防止白口及淬硬组织产生。 4.6.3.2辊压机挤压辊堆焊时应根据基体材质的碳当量来确定预热温度,在线焊时预热温度应低于 200C。 4.7堆焊工艺 4.7.1堆焊前应编制堆焊工艺措施,堆焊工艺措施应包括以下内容:堆焊方法;堆焊操作人员要求;堆焊使用的设备及工装要求;堆焊材料的牌号、生产厂家、材料成分等;堆焊顺序及工艺参数;试验性焊接的要求;要求的焊道形状;焊后检验要求。 4.7.2立磨耐磨件复合堆焊制造工艺 4.7.2.1立磨耐磨件可采用复合堆焊的方式制造,即以低碳铸钢铸造磨辊胎/盘瓦胎基体,采用堆焊过渡层+喷焊表面层工艺:将堆焊结构钢焊丝熔覆于基体之上,获得与基层结合性能良好的过渡层;采用喷焊工艺,获得高硬度、高耐磨性能及表面光洁的表面层。 4.7.2.2堆焊前基体须经严格的超声波探伤,标准按DIN1690-UV3执行。同时,进行100%渗透探伤或磁粉探伤,标准按DIN1690-MS2执行,以确保基体不存在超标铸造缺陷,否则应先进行铸造缺陷的处理。 4.7.2.3根据基材成份和成品耐磨性能要求,选择合理的堆焊材料作为打底层、过渡层和硬面层。 4.7.2.4堆焊前焊剂需进行(300~400)°C×2h烘干;焊条需进行(350~400)°C×2h烘干,然后放在 100150C的保温箱中随取随用,堆焊应根据相关标准和工艺评定编制焊接工艺指导书指导焊接实施,常用焊接工艺方法按表1,推荐焊接工艺参数参见表2。
表1常用焊接方法
电源极性
焊接方法自保护药芯焊丝
焊丝直径/mm
保护介质
中1.2、中1.6、Φ2.8、Φ3.2
熔化焊气体保护焊埋弧自动焊
直流反接
CO2(或 80%Ar+20% CO2)
中1.6、Φ2.0、中2.4 Φ2.4、Φ3.2、中4.0
烧结焊剂
4 T/CWAN0093—2023
表2推荐焊接工艺参数
焊接 焊丝直径 适用直径尺 焊接电流 电弧电压 焊接速度 焊道搭接
层间温度/℃
N
寸/mm
/A
/%
/mm
/(mm/min)
方法
Φ 1.2
100~300 20~30
自保护药芯焊 Φ 1.6 丝熔化
120~320 22~32 250~450 27~34 350~500 27~34
125~450
30~50
Φ 2.8 Φ 3.2

≤150 140~220 20~26
160~240 20~30 160~240 20~30 240~300 24~28
Φ 1.6
150~300
≥300 ≤150 150~300 240~320 24~30 ≥300
气体保护焊
Φ 2.0
110~150
10~40
240~340 24~32
≤150 240~300 24~28 150~300 240~320 24~30 ≥300
150~250
Φ 2.4
240~340 24~32
220~300 24~30
≤150 150~300 260~360 26~32
Φ 2.4
300~400 26~32
≥300 ≤150 260~320 24~30 150~300 280~380 26~32
埋弧自动焊
Φ 3.2
350~550
50~60
300~400 28~32 280~340 24~32
≥300 ≤150 150~300 300~400 26~32
Φ 4.0
300~400 28~32
≥300
4.7.2.5耐磨堆焊后必须及时进行焊后热处理。 为减少堆焊后引起的残余应力,避免产生裂纹,焊后先保温,然后再装炉进行热处理。焊后热处理方式大体上可归纳为以下几条:一是对低碳低合金堆焊层可在450-650°C范围内选择;若母材是经淬火、回火调质处理的,则焊后热处理温度不应高于其调质温度;
5 ICS 25.160.10 CCS J33
CWA
A




T/CWAN 0093—2023
大型耐磨件硬面堆焊推荐工艺规范 Recommendedprocess specification forhard surfacing welding of largewear-resistantparts
2023-03-29发布
2023-05-01实施
中国焊接协会发布 T/CWAN0093—2023
目 次
前 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技术要求 5堆焊工艺评定 6堆焊质量检验方式和要求 7技术文件 8包装、贮存和运输,
II
*+4+ T/CWAN0093—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焊接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郑州鼎盛高新能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郑州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合肥工业大学、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技术学院分公司、中国机械总院集团哈尔滨焊接研究所有限公司、哈焊所华通(常州)焊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机械总院集团宁波智能机床研究院有限公司、宁波中机松兰刀具科技有限公司、江苏科技大学、天津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秦建、卢洪波、吴玉程、刘大双、方建筠、廖清泉、许可贵、李振华、荆文、 马峰、常云峰、武鹏博、孙逸翔、王庆江、魏萍、孙志鹏、李宇佳、章晓阳、郭艳红、胡粟昕、马青军、方乃文。
II T/CWAN0093—2023
大型耐磨件硬面堆焊推荐工艺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大型耐磨件硬面堆焊工艺相关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工艺评定、质量检验方式和要求,以及包装、贮藏和运输。
本文件适用于大型耐磨构件以及复杂结构件堆焊和修复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9448焊接与切割安全 GB15579.1弧焊设备第1部分:焊接电源 GB/T984堆焊焊条 GB/T2650焊接接头冲击试验方法 GB/T3375焊接术语 GB/T3609.1职业眼面部防护焊接防护第1部分:焊接防护具 GB/T6402钢锻件超声检测方法 GB/T7233.1铸钢件超声检测第1部分:一般用途钢铸件 GB/T7314金属材料室温压缩试验方法 GB/T9441球磨铸铁金相检验 GB/T12444金属材料磨损试验方法试块-试块滑动磨损试验 GB/T12470埋弧焊用热强钢实心焊丝、药芯焊丝和焊丝-焊剂组合分类要求 GB/T25774.1焊接材料的检验第1部分:钢、镍及镍合金熔敷金属力学性能试样的制备检验 GB/T25775焊接材料供货技术条件产品类型、尺寸、公差和标志 GB/T26955金属材料焊缝破坏性试验焊缝宏观和微观检验 GB/T36034埋弧焊用高强钢实心焊丝、药芯焊丝和焊丝-焊剂组合分类要求 GB/T36037埋弧焊和电渣焊用焊剂 GB/T40740堆焊工艺评定试验 JB/T3223焊接材料质量管理规程 JB/T9218无损检测渗透检测方法 JC/T406水泥机械包装技术条件
1 T/CWAN0093—2023
T/CWAN0006焊接材料可追溯信息化标识 T/CWAN0007焊接术语-焊接材料 T/CWAN0008焊接术语-焊接基础 DIN1690金属材料铸件交付技术规范 DIN8555堆焊焊条焊丝,药皮焊条,标记,交货技术条件
3术语和定义
GB/T3375、T/CWAN0007和T/CWAN000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硬面堆焊再制造remanufacturingofoverlayedwelding 指对磨损失效的耐磨件(如立磨磨辊套/磨辑衬板、磨盘衬板、辑辊压机挤压辊等)进行堆焊,使之
恢复原有尺寸和性能的施工方法。 3.2
堆焊复合制造compositemanufacturingbyoverlaying 指采用堆焊方法将耐磨材料熔覆于金属母体之上,达到设计要求的新品制造方法。
3.3
耐磨板堆焊制造overlayingforwearplate 指采用堆焊方法在金属基板上熔覆一定厚度耐磨材料的耐磨板制造方法。
3.4
在线堆焊on-lineoverlaying 将堆焊设备和堆焊材料运到立磨或辑压机设备现场,在耐磨件不拆出设备本体的情况下,使用焊接
材料进行堆焊,使耐磨件恢复原有尺寸和性能的堆焊方法。 3.5
离线堆焊off-lineoverlaying 将立磨或辑辊压机的耐磨部件拆出设备本体,运到具备施工条件的场地,运用堆焊方式使耐磨件恢复
原有尺寸和性能的堆焊方法。 3.6
耐磨件失效failureofware-resistantpart 耐磨件在运行中丧失原有的功能堆焊层厚度thicknessofoverlayinglayer 从基材与焊道之间的焊缝熔合线至堆焊层表面的距离
3.7
4技术要求 4.1堆焊方法 4.1.1对于回转体耐磨件以及平面状态的耐磨件,宜采用自动堆焊的方法。 4.1.2无法实现自动堆焊的耐磨件可采用手工堆焊、半自动堆焊等方法。 4.1.3堆焊可采取离线堆焊方式或在线堆焊方式。 4.2堆焊材料 4.2.1堆焊前应对耐磨件基材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进行检查,选择合适的堆焊材料,并符合堆焊后耐磨件的使用性能。
2 T/CWAN00932023
4.2.2堆焊材料的形态应便于自动化、机械化、连续的操作方式 4.2.3堆焊材料应有制造厂的质量合格证书,其质量应符合GB/T25775和JB/T3223的规定。 4.2.4堆焊使用气体保护药芯焊丝时,药芯焊丝的质量应符合DIN8555-MF10-GF-60-G的要求;埋弧自动焊时,焊剂与焊丝应参照GB/T12470或GB/T36034配套使用:焊剂的质量应符合GB/T36037的规定;堆焊中使用的焊条应符合GB/T984的规定, 4.3堆焊设备及其辅助设备 4.3.1堆焊电源能保证长时间连续稳定工作。 4.3.2操作机能实现自动焊枪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移动。 4.3.3变位机能实现水平方向的旋转和垂直方向的翻转 4.3.4应根据耐磨件的结构形式制作工装卡具 4.3.5在线堆焊时应保证工件与焊接电源有效连接,以确保其他部件不受损害。 4.4堆焊再制造评估 4.4.1对耐磨件旧品堆焊再制造前应对基体进行评估,当其满足继续使用要求时才能进行堆焊再制造。 4.4.2当耐磨件旧品存在贯穿性裂纹、局部基体被磨穿、基体厚度过薄等可能导致其整体失效的缺陷时,不宜进行堆焊再制造。 4.5安全和环境 4.5.1堆焊工作应遵守安全、防护、防火等标准规范、规程的有关规定,不应对现场造成污染。 4.5.2根据现场待焊基体检测、堆焊设备安装、焊接工艺选择、层间温度控制、施工人员安全、检修停工时间、备件情况等因素选择是否在线堆焊,通常在线堆焊次数不超过5次 4.5.3焊接现场10m范围内不得堆放氧气瓶、乙炔瓶、木材及其他易燃物品;气瓶在使用过程中必须稳固竖立或装在专用固定装置上,远离可能使其本身成为电路一部分的区域;在封闭空间内施工时,气瓶及焊接电源必须放置在封闭空间的外面。 4.5.4焊接电缆应保证完整无损,其直径与所用焊接电流相匹配;在观察电弧时,应按照GB9448焊接与切割的要求,必须使用带有滤光镜的头罩或手持面罩,或佩戴安全镜、护目镜或其他合适的眼镜,面罩及护目镜必须符合GB/T3609.1的要求。 4.5.5所使用弧焊机的空载电压应符合GB15579.1的要求。 4.6焊前处理 4.6.1硬面堆焊再制造的焊前处理 4.6.1.1对磨损失效的磨辊套或磨辊衬板、磨盘衬板堆焊前应进行焊前处理,清除耐磨件待焊处的油污、 锈迹及其它杂物,通过气刨等方式去除耐磨件上存在的不牢固裂纹部分。 4.6.1.2对磨损失效的挤压辊堆焊前应进行焊前处理,用碳弧气刨等方式去除辊面上不完整的花纹层、 硬面层及疲劳层,去除部分应尽量少。处理过程中要注意辊面的平整和辊体椭圆度,处理后以适当方法维持辊体的椭圆度≤3mm而后彻底清除辊面上的残渣和渗碳层,超声探伤确认无裂纹后清洗辊面并干
3 T/CWAN 0093—2023
燥,标准按DIN1690-UV3执行。 4.6.2堆焊新品复合制造的焊前处理 4.6.2.1堆焊前的立磨辊套或磨辊衬板、磨盘衬板铸造胎体应经机械加工,使其表面光亮平滑,见金属光泽,无残余金属氧化层,尺寸符合堆焊设计要求。 4.6.2.2堆焊前的耐磨板应清理基材表面的灰尘、油污等,打磨掉表面锈迹,使基材表面光滑、平整。 4.6.3焊前预热 4.6.3.1立磨磨辊自动堆焊时,一般不需要进行焊前预热,但是当环境温度低于5C,应考虑采取预热措施,预热温度以20~40C为宜。大型立磨辊套自动堆焊时,焊前构件整体预热温度需达到600~700°℃,确保不会引起辊套基体组织的变化而影响其力学性能的改变,可通过焊后缓冷防止白口及淬硬组织产生。 4.6.3.2辊压机挤压辊堆焊时应根据基体材质的碳当量来确定预热温度,在线焊时预热温度应低于 200C。 4.7堆焊工艺 4.7.1堆焊前应编制堆焊工艺措施,堆焊工艺措施应包括以下内容:堆焊方法;堆焊操作人员要求;堆焊使用的设备及工装要求;堆焊材料的牌号、生产厂家、材料成分等;堆焊顺序及工艺参数;试验性焊接的要求;要求的焊道形状;焊后检验要求。 4.7.2立磨耐磨件复合堆焊制造工艺 4.7.2.1立磨耐磨件可采用复合堆焊的方式制造,即以低碳铸钢铸造磨辊胎/盘瓦胎基体,采用堆焊过渡层+喷焊表面层工艺:将堆焊结构钢焊丝熔覆于基体之上,获得与基层结合性能良好的过渡层;采用喷焊工艺,获得高硬度、高耐磨性能及表面光洁的表面层。 4.7.2.2堆焊前基体须经严格的超声波探伤,标准按DIN1690-UV3执行。同时,进行100%渗透探伤或磁粉探伤,标准按DIN1690-MS2执行,以确保基体不存在超标铸造缺陷,否则应先进行铸造缺陷的处理。 4.7.2.3根据基材成份和成品耐磨性能要求,选择合理的堆焊材料作为打底层、过渡层和硬面层。 4.7.2.4堆焊前焊剂需进行(300~400)°C×2h烘干;焊条需进行(350~400)°C×2h烘干,然后放在 100150C的保温箱中随取随用,堆焊应根据相关标准和工艺评定编制焊接工艺指导书指导焊接实施,常用焊接工艺方法按表1,推荐焊接工艺参数参见表2。
表1常用焊接方法
电源极性
焊接方法自保护药芯焊丝
焊丝直径/mm
保护介质
中1.2、中1.6、Φ2.8、Φ3.2
熔化焊气体保护焊埋弧自动焊
直流反接
CO2(或 80%Ar+20% CO2)
中1.6、Φ2.0、中2.4 Φ2.4、Φ3.2、中4.0
烧结焊剂
4 T/CWAN0093—2023
表2推荐焊接工艺参数
焊接 焊丝直径 适用直径尺 焊接电流 电弧电压 焊接速度 焊道搭接
层间温度/℃
N
寸/mm
/A
/%
/mm
/(mm/min)
方法
Φ 1.2
100~300 20~30
自保护药芯焊 Φ 1.6 丝熔化
120~320 22~32 250~450 27~34 350~500 27~34
125~450
30~50
Φ 2.8 Φ 3.2

≤150 140~220 20~26
160~240 20~30 160~240 20~30 240~300 24~28
Φ 1.6
150~300
≥300 ≤150 150~300 240~320 24~30 ≥300
气体保护焊
Φ 2.0
110~150
10~40
240~340 24~32
≤150 240~300 24~28 150~300 240~320 24~30 ≥300
150~250
Φ 2.4
240~340 24~32
220~300 24~30
≤150 150~300 260~360 26~32
Φ 2.4
300~400 26~32
≥300 ≤150 260~320 24~30 150~300 280~380 26~32
埋弧自动焊
Φ 3.2
350~550
50~60
300~400 28~32 280~340 24~32
≥300 ≤150 150~300 300~400 26~32
Φ 4.0
300~400 28~32
≥300
4.7.2.5耐磨堆焊后必须及时进行焊后热处理。 为减少堆焊后引起的残余应力,避免产生裂纹,焊后先保温,然后再装炉进行热处理。焊后热处理方式大体上可归纳为以下几条:一是对低碳低合金堆焊层可在450-650°C范围内选择;若母材是经淬火、回火调质处理的,则焊后热处理温度不应高于其调质温度;
5
上一章:T/CWAN 0079-2023 焊接材料用原辅材料辅助材料采购技术条件 下一章:T/CWAN 0094-2023 机器人焊接工艺师资格认证标准

相关文章

T/CWAN 0059-2021 大厚度钛合金窄间隙激光填丝焊接推荐工艺规范 T/CWAN 0005-2021 整流器件用无铅钎料回流焊焊接推荐工艺规范 T/CWAN 0060-2022 大厚度铝合金窄间隙激光填丝焊接推荐工艺规范 T/CWAN 0061-2022 大厚度高强钢窄间隙激光填丝焊接推荐工艺规范 T/CWAN 0102-2024 航空不锈钢导管钨极惰性气体保护焊推荐工艺规范 T/CWAN 0066-2022 气电立焊推荐工艺规程 1Cr13阀门堆焊焊条工艺性能及其组织和耐磨性_宋斌 T/CWAN 0086-2023 钛合金板翅式换热器壳体非熔化极气体保护焊推荐焊接工艺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