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SY/T 6284-2022 石油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及防护规范

SY/T 6284-2022 石油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及防护规范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14.54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0-25 17:02:46



相关搜索: 规范 企业 石油 防护 职业病 因素 6284

内容简介

SY/T 6284-2022 石油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及防护规范 ICS 13.100 CCSE09
SY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 62842022 代替SY/T6284—2016
石油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及防护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identification and protection of occupational hazards
in petroleum enterprises
2022-11—04发布
2023—05-04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SY/T 6284—2022
目 次
前言范围

1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3术语和定义 4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4.1 识别原则 4.2陆上油气勘探与生产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4.3海上油气勘探与生产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5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5.1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类别及开展方式 5.2检测周期 5.3检测(监测)要求 5.4资料归档 6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护基本要求 7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 7.1陆上油气勘探与生产关键岗位防护要求 7.2海上油气勘探与生产关键岗位防护措施防护用品使用与管理要点
L
10
13
13 13
IiE
-14 .14 14 15 -15 17 18 :18 ·19 .. 19 ..20 ..20 .. 20 * 21 ·32
8
8.1企业防护用品的管理要求 8.2听力防护用品 8.3呼吸防护用品 8.4酸碱腐蚀性危害防护用品 8.5振动防护用品 8.6放射防护用品附录A(资料性) 油气田勘探开发及生产作业岗位对应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附录B(规范性) 作业现场硫化氢日常监测注意事项参考文献
33 SY/T 6284-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SY/T6284—2016《石油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技术规范》,与SY/T6284—2016 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本文件名称由《石油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技术规范》更改为《石油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
识别及防护规范》: b)更改并增加了3个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2016年版的第3章); c)增加了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见第4章): d)更改了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见第5章,2016年版的第5章、第6章); e)增加了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护基本要求(见第6章): f)增加了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见第7章):; g)增加了防护用品使用与管理要点(见第&章): h)增加了作业岗位对应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见附录A) i)增加了作业现场硫化氢日常监测注意事项(见附录B)。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石油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石油工业安全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CPSC/TC20)提出并
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公司安全环保技术监督中心、中国石油集团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公司质量健康安全环保部、中石化安全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技术检测中心、河北愉康卫生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长庆石油勘探局职业病防治所、中国石油大庆油田职业病防治所、中海油(广东)安全健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天津海洋石油疾病预防控制有限公司、松原吉林油田医院职业病防治所、中国石油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国家管网集团北方管道有限责任公司、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潘贵和、杜志勇、黄力维、叶宏、许文博、李学军、薄其波、曹连伟、宁宇、魏巍、王晨、梁德君、张茂东、刘林立、王钧、徐文明、张婷、赵刚、李艳艳、高立杰、石伟海、张川、宋晶、张秋玲、魏夕原、庄岩、刘双、曹冰、杨俊英、朱涛、林东、于金宁、王瑞、尚久宏。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SY/T 6284—1997; —SY/T6284—2008$ —-SY/T6284—2016。
II SY/T 6284—2022
石油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及防护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与生产过程中的各种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病危害防护基本要求、关键岗位防护措施、防护用品使用与管理要点。
本文件适用于陆上、海上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与生产企业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及岗位防护措施要求。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2626呼吸防护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 GB11930操作非密封源的辐射防护规定 GB/T18664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 GB/T23466护听器的选择指南 GB/T31033 石油天然气钻井井控技术规范 GB/T38144.1 眼面部防护应急喷淋和洗眼设备 第1部分:技术要求 GB/T38144.2 眼面部防护应急喷淋和洗眼设备第2部分:使用指南 GB 39800.1 个体防护装备配备规范第1部分:总则 GB39800.2 个体防护装备配备规范第2部分:石油、化工、天然气 GB 39800.3 个体防护装备配备规范第3部分:冶金、有色 GB39800.4 个体防护装备配备规范第4部分:非煤矿山 GB50019 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T50087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 GB50350 油田油气集输设计规范 GB/T50493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标准 GBZ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 2.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物理因素 GBZ118油气田测井放射防护要求 GBZ128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 GBZ159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GBZ/T189(所有部分)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GBZ/T194 4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 GBZ/T195 有机溶剂作业场所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使用规范 GBZ/T204 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信息指南
1 SY/T6284—2022
GBZ/T205 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 GBZ/T206 密闭空间直读式仪器气体检测规范 GBZ/T222 密闭空间直读式气体检测仪选用指南 GBZ/T223工作场所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设置规范 GBZ/T259 硫化氢职业危害防护导则 SH/T3004 石油化工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SY/T5087 硫化氢环境钻井场所作业安全规范 SY/T6277 硫化氢环境人身防护规范 SY/T 7358 硫化氢环境原油采集与处理安全规范 WS/T754噪声职业病危害风险管理指南用人单位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范安监总厅安健[2018]3号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管理规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令【2020】第5号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国卫办职健发【2021]5号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52号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职业病危害因素occupationalhazardfactors 在职业活动中产生和(或)存在的、可能对职业人群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造成不良影响的因素
或条件,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 3.2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occupational hazard factors discrimination 在科学的职业卫生理论指导下,采用科学的方法分辨、识别、分析、预测建设项目与工作场所中
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存在的部位(环节)、方式、发生的途径、浓度(强度)、理化特性、危害程度及其变化的规律等,予以准确描述,以定性、定量的概念清楚地表示出来,并用合乎逻辑的理论予以解释。 3.3
职业禁总证 :occupational contraindication 劳动者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病危害和
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疾病的个人特殊生理或病理状态。 3.4
职业接触限值occupationalexposurelimits 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绝大多数接触者的健康不引起有害作用的容许接触水
平,是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制量值。
注: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包括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和最高容许浓度三类。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包括时间加权平均容许限值和最高容许限值。 3.5
噪声作业 work (job)exposed to noise 存在有损听力、有害健康或有其他危害的声音,且8h/d或40h/周噪声暴露等效声级≥80dB(A)
的作业。 2 SY/T 6284-2022
4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4.1识别原则 4.1.1全面的原则
全面识别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和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辨识已知和潜在的危害情况。 4.1.2主次分明、重点突出的原则
以浓度或强度高、危害性大、接触人数多、暴露时间长、接触机会多的危害因素为主。 4.1.3定性与定量结合的原则
对化学有害因素(包括粉尘),无法直接通过原料、工艺、生产过程分析的方法进行识别,需采取最大暴露浓度检测评估、抽样类比检测、模拟实验等方法进行定性定量识别。 4.2陆上油气勘探与生产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4.2.1钻井作业
钻井过程中司钻、内钳工、外钳工、井架工、副司钻、场地工、队长、技术员、管理人员等可能接触井口挥发出的甲烷、液化石油气(丙烷、丁烷)、戊烷、已烷、庚烷、辛烷、王烷、溶剂汽油、 硫化氢等(因地区、地层不同,原油或天然气的组分情况有所不同,故应结合对原油、天然气及凝析油组分的定性分析资料,油气田地质分析资料和类比检测资料进行识别,比如部分原油和天然气中含有苯、甲苯、二甲苯、乙苯、一氧化碳、汞等有毒物质,其他相关岗位按照本条执行)。另外:
a)司钻、内钳工、外钳工、井架工在平台作业过程中接触钻机和周围设备产生的噪声,副司钻、
场地工在钻井泵、钻井液罐处巡检等作业接触柴油机、钻井泵、搅拌器等设备产生的噪声, b)机工(或发电工,或大班司机)到发电机房、钻井泵、柴油机等处巡检作业时接触设备产生
的噪声: c)司钻工在配合测井工作业时接触电离辐射: d)钻井液工调配钻井液加料时接触膨润土粉尘、重晶石粉尘、碳酸钙粉尘及其他辅助料粉尘,
调pH值时接触纯碱(碳酸钠)和烧碱(氢氧化钠),接触钻井液罐、振动筛等处的噪声; e)钻井液化验工进行钻井液实验时接触粉尘、铬酸钾、四氯化碳、盐酸、氢氧化钠等职业病危害
因素;钻井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接触柴油机、发电机、钻井泵、搅拌器等设备产生的噪声; f)钻井过程中岗位人员均接触夏季环境中的高温和冬季环境中的低温(北方)。
4.2.2固井作业
固井作业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包括: a)混配站水泥混配、水泥装卸、灰罐装卸、井场混浆车混浆、下灰车注灰等作业及设备设施运
转过程中接触水泥粉尘、石英砂粉尘(矽尘)等; b)现场高压泵车等各种车辆、钻井作业井场各种机械设备转动时接触噪声: c)夏季接触环境中的高温,冬季接触环境中的低温(北方)。
4.2.3录井作业
录井工到振动筛处取样、巡检时接触噪声,振动筛处钻井液有气体返出时可能接触硫化氢。岩
4 SY/T6284—2022
性定量荧光分析时接触正已烷,油气显示常规定性分析时接触三氯甲烷,晒图工在晒图室、晒图库接触氨。 4.2.4测并作业
测井作业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包括: a)测井操作过程中存在的主要有害因素为电离辐射; b)放射性测井操作过程中接触的放射源有?源、中子源和其他放射性同位素; c)源库保管人员在进行放射源的取用与存储过程中可能接触电离辐射; d)晒图工接触氨。
4.2.5井下作业 4.2.5.1大修作业过程中司钻、内钳、外钳、井架工在油井、气井、水井井口进行维修作业时可能接触井内扩散出的甲烷、液化石油气(丙烷、丁烷)、戊烷、已烷、庚烷、辛烷、王烷、溶剂汽油、硫化氢等(部分原油和天然气中含有苯、甲苯、二甲苯、乙苯、一氧化碳、汞等有毒物质),接触修井机、柴油机、钻井泵等运转时产生的噪声,夏季接触环境中的高温,冬季接触环境中的低温(北方)。 4.2.5.2大修作业过程中副司钻、场地工、机工、钻井液工可能接触井内扩散出的甲烷、液化石油气(丙烷、丁烷)、戊烷、已烷、庚烷、辛烷、王烷、溶剂汽油、硫化氢等(部分原油和天然气中含有苯、甲苯、二甲苯、乙苯、一氧化碳、汞等有毒物质),接触到现场钻井泵、柴油机、修井机、钻井液搅拌器、振动筛等设备运转时产生的噪声;场地工、钻井液工调配钻井液加料时接触膨润土粉尘、 重晶石粉尘、碳酸钙粉尘及其他辅助料粉尘,调pH值时接触纯碱(碳酸钠)和烧碱(氢氧化钠);夏季接触环境中的高温,冬季接触环境中的低温(北方)。 4.2.5.3小修作业过程中操作手、修井工可能接触井内扩散出的甲烷、液化石油气(丙烷、丁烷)、 戊烷、已烷、庚烷、辛烷、王烷、溶剂汽油、硫化氢等(部分原油和天然气中含有苯、甲苯、二甲苯、乙苯、一氧化碳、汞等有毒物质):接触到柴油机、修井机等设备运转时产生的噪声;夏季接触环境中的高温,冬季接触环境中的低温(北方)。 4.2.5.4油(气)井压裂作业压裂工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包括:
a)维护保养压裂车泵体,以及检查压裂泵运行情况时,接触设备产生的噪声、高温: b)在井口操作处作业、压裂泵管汇处作业,混砂车管汇的连接处作业及检查、维护、使用工具
时接触噪声,在油(气)井口处装卸管线时可能接触到油(气)井内扩散出的硫化氢; c)在混砂车上料斗作业时接触噪声和压裂砂粉尘 d)仪表工仪表车操作台处接触压裂车等设备传来的噪声; e)压裂车驾驶员在现场设备维护保养车辆时接触噪声; f)酸化作业时工人在酸罐车出口连接处、混液车吸人口处、井口操作处、压裂泵人口处、酸罐
车上部、卸管操作处接触滴漏的盐酸、氢氟酸等,混砂工在混砂(液)车平台处可能接触盐酸:
g)高温季节所有现场工人接触环境高温,冬季接触环境低温(北方)。 4.2.6试采射孔作业(试油、试气)
进行试采射孔作业时接触噪声,井口操作时可能接触到井内扩散出的甲烷、液化石油气(丙烷丁烷)、戊烷、已烷、庚烷、辛烷、王烷、溶剂汽油、硫化氢等(部分原油和天然气中含有苯、甲苯、 二甲苯、乙苯、一氧化碳、汞等有毒物质)。
5
上一章:SY/T 5059-2022 石油天然气钻采设备 组合泵筒管式抽油泵 下一章:SY/T 5387-2022 常规原油油藏试采地质技术规范

相关文章

Q/SY 08527-2021 油气田勘探开发作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及岗位防护规范 Q/SY 1527-2012 油气田勘探开发作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及岗位防护规范 SYT 6284-2016 石油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技术规范 Q/SY 1647-2013 石油企业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规范 蓄电池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控制措施研究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DB32/T 3383-2018 燃煤火力发电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在线监测装置设置规范 Q/SY GDJ 0336-2012 石油天然气管道施工期间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