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13.300 CCS A 80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2212—2022/ISO/TR13329:2012
纳米材料
物质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的建立 Nanomaterials-Preparation of 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 (MSDS)
(ISO/TR13329:2012,IDT)
2023-07-01实施
2022-12-30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42212—2022/ISO/TR13329:2012
目 次
前言引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安全技术说明书(SDS)的建立 4.1通则 4.2SDS的内容和总体设计 5临界值/浓度限值附录A(资料性)测定方法和标准举例(GB/T39261--2020) 参考文献
5
11
12
15
GB/T42212—2022/IS0/TR 13329:2012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等同采用ISO/TR13329:2012《纳米材料物质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的建立》,文件类型由ISO的技术报告调整为我国的国家标准。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科学院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纳米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79)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白茹、陈春英、肖百全。
H
GB/T42212—2022/ISO/TR13329:2012
引言
本文件为建立人造纳米材料(和含有人造纳米材料的材料或产品)的安全技术说明书(SDS)提供指导,同时提供与人造纳米材料安全相关的附加信息。本文件需结合GB/T16483一2008一起使用。本文件参考了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GHS)中关于危险品的文件:安全技术说明书。 GB13690一2009有关技术内容与GHS一致,对化学品危险性进行分类、对化学品危险性公示进行了规定。
目前,大多数纳米材料的危害信息是不充分的。由于纳米材料的毒理学效应并不完全清楚,且暴露检测较为困难,因此在多数情况下,工作人员以及潜在暴露人群的健康风险是未知的。大多数危害信息和信息交流系统要求为化学品准备SDS,也包括含有纳米材料的危险化学品,在制造、储存、运输或其他职业活动中使用。然而,只有少数的SDS包含了纳米材料的具体信息或针对特定的纳米材料。大多数的SDS缺少纳米材料的潜在危害信息(见参考文献[78])。已有研究表明,相较于块体(非纳米尺寸)材料,同样组分的部分纳米材料具有更高的危害性(如更具有生物活性),导致更大的毒性。因此,SDS需包括对人造纳米材料潜在安全性和毒性的特性预测。目前虽然没有任何法律要求对尚未归类为危险化学品的纳米材料建立SDS,但由于SDS是提供工作场所健康和安全信息的一种公认有效的方法,因此建立纳米材料的SDS是适宜的做法。
本文件考虑了纳米材料的毒性和其他风险因素的预防性措施,因此不论该材料是否有害,均推荐为纳米材料及含有纳米材料的产品提供SDS,除非有证据表明该材料是无害的,或在加工、使用过程中不会释放出纳米材料,或该材料的团聚体和聚集体(NOAA)尺寸大于100nm。
Ⅱ
GB/T42212—2022/ISO/TR13329:2012
纳米材料
物质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的建立
1范围
本文件为人造纳米材料和含有人造纳米材料的化学产品的安全技术说明书中有关安全、健康和环境信息的内容及一致性的建立提供指导,并为GB/T16483一2008建立安全技术说明书提供补充指南,包括人造纳米材料和含有人造纳米材料产品的安全技术说明书。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0544.1--2014纳米科技术语第1部分:核心术语(ISO/TS80004-1:2010,IDT) GB/T32269一2015纳米科技纳米物体的术语和定义纳米颗粒、纳米纤维和纳米片(ISO/
TS 27687:2008@,IDT)
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GHS:2011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Globallyharmonized systemof classificationandlabellingofchemicals,GHS)(第四版),2011
3术语和定义
GB/T32269—2015,GB/T30544.1—2014,GHS:2011中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团聚体agglomerate 弱束缚颗粒的堆积体、聚集体或二者的混合体,其外表面积与其单个颗粒的表面积的总和相近。 注1:支撑团聚体的作用力都是弱力,例如范德华力或简单的物理缠结。 注2:团聚体也被称为次级颗粒,而源颗粒则被称为初级颗粒。 [来源:GB/T32269—2015,3.2]
3.2
聚集体aggregate 强束缚或融合在一起的颗粒构成的新颗粒,其外表面积可能显著小于其单个颗粒表面积的总和。 注1:支撑聚集体的力都是强作用力,如共价键或源于烧结或复杂的物理缠结,注2:聚集体也被称为次级颗粒,而源颗粒则被称为初级颗粒。 [来源:GB/T32269—2015,3.3]
3.3
生物积累bioaccumulation 某种物质在生物体内或其某个部位累积的过程。 ①ISO/TS27687:2008已经作废,被ISO/TS80004-22015代替。
1
GB/T42212—2022/ISO/TR13329:2012
[来源:HJ596.6—2010,2.64]
3.4
生物降解biodegradation 生物环境引起的降解。 注:生物降解可以通过体外实验模拟。 [来源:GB/T16886.9—2017,3.2]
3.5
生物耐受性biodurability 材料抵抗生理或者生理模拟溶液对材料侵蚀(如溶解、降解、碎裂、生物转化)的能力。 注:生物耐受性测试通常在体外进行。
3.6
生物持久性,biopersistence 材料在生物组织中持续存在的能力。 [来源:EUR18748:1999]
3.7
化学品chemicalproduct 物质或混合物。 [来源:GB/T16483—2008,2.1]
3.8
结晶性 crystallinity 在分子范围存在的三维有序性。 [来源:GB/T2035—2008,2.242]
3.9
分散性dispersibility 在规定条件下,分散程度固定不变时的分散情况。 注1:分散指离散颗粒的悬浮状态。 [来源:GB/T21868.1—2008,3.3,有修改]
3.10
扬尘性 dustiness 材料在处理过程中产生空气粉尘的倾向。 [来源:EN15051:2006,3.4,有修改
3.11
工程化的纳米材料 +engineerednanomaterial 为了特定目的或功能而设计的纳米材料。 [来源:GB/T30544.1—2014,2.8]
3.12
危险类别 Jhazardcategory 每个危险种类中的标准划分。 [来源:GB13690—2009,3.4]
3.13
危险种类hazardclass 物理、健康或环境危险的性质。 [来源:GB13690—2009,3.5]] 2
GB/T42212-—2022/ISO/TR13329:2012
3.14
危险性说明hazardstatement 对危险种类和类别的说明,描述某种化学品的固有危险,必要时包括危险程度。 [来源:GB/T16483—2008,2.7]
3.15
伴生纳米材料 incidentalnanomaterial 在某一过程中作为副产物非特意产生的纳米材料。 注1:过程包括制造,生物技术或其他过程。 注2:参照ISO/TR27628:2007,定义2.21定义“超细颗粒”。 [来源:GB/T30544.1—2014,2.10]
3.16
人造纳米材料 manufacturednanomaterial 为了商业目的而制造的具有特定功能或特定组成的纳米材料。 [来源GB/T30544.1—2014,2.9]
3.17
混合物 mixture 两种或更多种物质组成但不起反应的混合物或溶液。 [来源:GHS:2011]
3.18
纳米气溶胶 nanoaerosol 由纳米颗粒和纳米结构的颗粒组成或含有二者的气溶胶。 注:具有纳米结构的颗粒指由相互关联部分组成的颗粒,其中一个或多个部分具有纳米尺度。 [来源:ISO/TR27628:2007,2.11]
3.19
纳米纤维 nanofiber 两个维度外部尺寸相近且处于纳米尺度,第三个维度外部尺寸明显大于其他两个维度尺寸的纳米
物体。
注1:纳米纤维可以是柔性的,也可以是刚性的。 注2:对尺寸相近的两个维度,其外部尺寸差异不超过3倍,而尺寸较大的第三个维度,比另外两个维度的尺寸大
3倍以上。 注3:最长的外部维度不一定在纳米尺度。 [来源:GB/T32269—2015,4.3]
3.20
纳米材料 fnanomaterial 至少一个维度在纳米尺寸的材料,或含有纳米尺寸的内部结构或表面结构的材料。 注1:这是一个统称术语,包括纳米物体和纳米结构材料。 注2:参见工程化的纳米材料、人造纳米材料和伴生纳米材料。 [来源:GB/T30544.1—2014,2.4]
3.21
纳米物体 nano-object 一维、二维或三维外部维度处于纳米尺度的物体。 注:用于所有相互分离的纳米尺度物体的通用术语。 [来源:GB/T30544.1—2014,2.5]
3
GB/T42212—2022/ISO/TR13329:2012
3.22
纳米颗粒 nanoparticle 三个维度的外部尺寸都在纳米尺度的纳米物体。 注:当纳米物体的最长轴和最短轴的长度差别显著(大于3倍)时,用纳米棒和纳米片来表示纳米颗粒。 [来源:GB/T32269—2015,4.1]
3.23
纳米片nanoplate 一个维度外部尺寸在纳米尺度,其他两个维度外部尺寸明显大于最小尺寸的纳米物体。 注1:最小的外部尺寸是纳米片的厚度。 注2:这两个尺寸明显较大的维度比纳米尺度大3倍以上。 注3:最长的外部维度不一定在纳米尺度。 [来源:GB/T32269—2015,4.2]
3.24
纳米尺寸 nanoscale 处于1nm至100nm之间的尺寸范围。 注1:本尺寸范围通常、但非专有地表现出不能由较大尺寸外推得到的特性。对于这些特性来说,尺度上、下限值是
近似的。 注2:本定义中引人下限(约1nm)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在不设定下限时,单个或一小簇原子被默认为是纳米物体或
纳米结构单元。 [来源:GB/T32269—2015,2.1]
3.25
纳米结构 nanostructure 一个或多个部分处于纳米尺度区域的相互关联的组成部分。 注:区域由性质不连续的边界来界定。 「来源:GB/T30544.1—2014,2.6
3.26
纳米结构材料nanostructuredmaterial 内部或表面具有纳米结构的材料。 注:定义不排除纳米物体具有内部或表面结构的可能性。如果外部维度(一个或多个)处于纳米尺度,推荐使用术
语“纳米物体”。 [来源:GB/T30544.1—2014,2.7]
3.27
纳米结构颗粒 nanostructuredparticle 具有小于100nm结构特征的颗粒,该结构可能影响其物理、化学和/或生物特性。 示例:由纳米颗粒组成的直径为500nm的团聚体可被认为是纳米结构颗粒。 注:纳米结构颗粒的最大尺寸有可能大于100nm。 [来源:ISO/TR27628:2007,2.13]
3.28
颗粒 particle 具有确定物理边界的一小部分物质。 注1:一个边界也可以看成一个界面。 注2:一个颗粒可以作为一个整体移动。 注3:该通用颗粒定义适用于纳米物体。 [来源:GB/T32269—2015,3.1,ISO/TR27628;2007,2.1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