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GB/T 41739-2022 金属基复合材料尺寸稳定性检测方法 冷热循环法

GB/T 41739-2022 金属基复合材料尺寸稳定性检测方法 冷热循环法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1.26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2-13 16:16:45



相关搜索: 检测 金属 复合材料 尺寸 稳定性 方法 冷热 循环法 41739

内容简介

GB/T 41739-2022 金属基复合材料尺寸稳定性检测方法 冷热循环法 ICS 77.040.99 CCS Y 80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1739—2022
金属基复合材料尺寸稳定性检测方法
冷热循环法
Test method for dimensional stability of metal matrix composites-
Thermal-cold cycling method
2023-02-01实施
2022-10-12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41739—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碳纤维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72)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江苏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武高辉、张强、姜龙涛、陈国钦、乔菁、王燕、修子扬、苟华松、杨文澍、付琳琳。
I GB/T41739—2022
$6 mm
0.02B
0.024
-
25 mm

4
图1 推荐样品尺寸示意图
4.3 3样品贮存
样品在测试前应在干燥器中放置不小于24h。
4.4 样品数量
每组样品数量应不少于3个。
5测试装置及测试程序
5.1 测试装置 5.1.1 石英示差组件
石英示差组件要求如下: a) 石英示差组件主要由高纯度熔融石英标样和推杆组成。 b)石英示差组件应符合JC/T2250的规定。
5.1.2 2长度变化量测量装置
长度变化量测量装置要求如下: a)长度变化量测量范围为0mm~2.5mm,分辨力应不低于10-mm; b) 使用恒温水浴保持长度变化量测量装置温度稳定,温度变化不大于士0.5℃。
5.1.3 升降温装置
升降温装置要求如下:
无论采用何种升温或降温方式,都应对温度进行控制;
a) b) 无论是升温装置还是降温装置,都应具有大于试样长度的均温区,均温区内最大的温度差不应
大于2℃; c) 样品升降温速率为5℃/min。
5.1.4 测温装置
热电偶测温精度为士0.2℃。
2 GB/T 41739—2022
5.1.5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应能设置试验过程中的不同温度程序并能进行自动控制。控制系统应能对测试系统的保护气流量进行实时检测。当不能满足测试系统的要求时,控制系统应能自动断电。 5.1.6数据采集处理系统
数据采集处理系统应能全过程连续自动采集测试温度和长度变化量数据,并能进行数据分析计算、 绘图及修正。
5.2装置校正
装置要经过校正,以后每半年复校一次。 采用高纯度熔融石英标样进行装置校正,装置校正使用的试验条件和程序应与检测试样时相同,例
如:温度历程、环境气氛等,所获得的长度变化量数据作为基线值,用于数据分析时修正实验结果。 5.3测试程序
测试程序如下。 a)开启热膨胀仪预热,时间不小于24h。 b)2 将样品装人石英示差组件内,并与石英推杆处在同一轴线上,将热电偶的接点靠近样品中
点处。 c) 关闭炉体系统,抽真空至炉体气压小于1000Pa,通人高纯氮气至大于0.1MPa,循环3次。 d) 开启保护气。可用高纯氨气或高纯氮气(纯度不小于99.999%)进行保护,流量不小于
10 mL/min。 e) 设置试验过程中的温度程序,启动位移传感器控制程序自动测量并采集数据。 f) 第一次循环前应保温,保温温度为20℃,保温时间为20min。 g) 冷热循环高温阶段保温0min10min,推荐保温5min。 h) 每次循环后应保温,保温温度为20℃,保温时间为20min。 i 试验完毕,保存测试结果。
6试验结果
采用“单次冷热循环后样品应变量绝对值的平均值1|”来表征材料的尺寸稳定性,如公式(1)、 公式(2)所示。同种材料测量不少于3个样品,将最终结果取平均值。
-L Li-
14. L
(1)
214.1
-
=
...( 2 )
15
式中: I△:1-单次冷热循环后,样品应变量绝对值,i1,2,,15; L。——第1次(i=1时,L;-则为L。)冷热循环前,样品在20℃下测量的长度,单位为毫米
(mm);
L 第i次冷热循环后,样品在20℃下测量的长度,单位为毫米(mm)。
3 GB/T41739—2022
7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一般包括下述内容: a) 材料的名称、牌号、尺寸、状态、用途、生产单位; b) 随炉样品应注明产品型号、产品名称、产品编号、产品图号和产品批次; c) GB/T41739—2022、环境温度、送样日期及报告日期; d) 试样的编号、取样方向、数量; e) GB/T41739--2022、试验温度范围、升降温速率、保温温度、循环次数; f) 使用仪器的型号及编号; g) 试验结果及试验过程中的异常情况; h) 满足被测材料特殊要求的附加信息; i) 试验、校对与审批人签名。
4
上一章:GB/T 41738-2022 纤维金属层板I型层间断裂韧性(GIC)试验方法 下一章:GB/T 19282-2014 六氟磷酸锂产品分析方法

相关文章

LY/T 3222-2020 木材及木基材料吸湿尺寸稳定性检测规范 T/ZSA 172-2023 增材制造 金属件强度和尺寸稳定性检测方法 GB/T 32498-2016 金属基复合材料 拉伸试验 室温试验方法 T/CI 208-2023 液冷热管理材料高温稳定性及基材兼容性测试方法 GB/T 32496-2016 金属基复合材料增强体体积含量试验方法 图像分析法 GB/T 23711.5-2019 塑料衬里压力容器试验方法第5部分:冷热循环检验 GB/T 23711.5-2019 塑料衬里压力容器试验方法第5部分∶冷热循环检验 GB/T 23711.5-2019 塑料衬里压力容器试验方法 第5部分:冷热循环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