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B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14155--2021
偏轴菲涅尔透镜
Off-axis fresnellens
2021-12-02发布
2022-04-01实施
目 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尺寸 5技术要求 5.1 外观.
II
5.2 工作面表面粗糙度 5.3 透过率.. 5.4 附着力... 5.5 表面硬度. 5.6 热变形温度, 5.7 焦距. 5.8 亮度系数. 5.9 亮度均匀度... 5.10 环境要求 6试验方法.
6.1 尺寸.. 6.2 外观.. 6.3 工作面表面粗糙度 6.4 透过率. 6.5 附着力.. 6.6 表面硬度 6.7 热变形温度. 6.8 焦距.. 6.9 亮度系数. 6.10 亮度均匀度.. 6.11 环境要求 7检验规则..
7.1 出厂检验. 7.2 型式检验. 7.3 抽样及批的判定.. 8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8.1 标志 8.2 包装.. 8.3 运输和贮存.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机械工业电影和电教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CMIF/TC4)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成都菲斯特科技有限公司、福建省锐驰智能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佛山王氏
航空光学科技有限公司、张家港市博视影视器材有限公司、中国华录集团有限公司、江西福佑铭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幕思宇显示科技有限公司、秦皇岛视听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庆富、张益民、胡世加、苏文露、王焘骏、张卫东、孔建平、邓荣武、王宏伟、陈易、李增荣、修晓伟。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偏轴菲涅尔透镜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短焦距光学屏幕用偏轴菲涅尔透镜的术语和定义、尺寸、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投影机的投射比不大于0.3的短焦距光学屏幕用偏轴菲涅尔透镜(以下简称透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410—2008透明塑料透光率和雾度的测定 GB/T 6739--2006 色漆和清漆铅笔法测定漆膜硬度 GB/T9286-—2021 色漆和清漆划格试验 GB/T13384-2008 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25480一2010仪器仪表运输、贮存基本环境条件及试验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透过率 transmittance 透过试样的可见光光通量与入射到试样上的可见光光通量的百分比。
3.2
节距pitch 透镜微细结构相邻两齿顶或相邻两齿根之间的距离。
3.3
工作面workingface 透镜微细结构齿形上使光线聚焦的面,如图1所示。
干扰面工作面上上
500:1
NN
A
图1
3.4
偏轴菲涅尔透镜off-axis fresnel lens 菲涅尔透镜的圆心或轴心不在透镜几何中心。
3.5
弯曲 bending 表征菲涅尔透镜平面变形大小的物理量。
3.6
偏心误差 centerdeviance 菲涅尔透镜的实测中心与标称中心的偏差。
3.7
表面硬度surfacehardness 菲涅尔透镜表面抵抗变形或损伤的能力。
3.8
热变形温度 thermal 试样在规定负荷下,以一定的速度升温,达到规定形变时所对应的温度。 注:热变形温度是耐热性能优劣的一种量度。
4尺寸
4.1透镜外形尺寸的长度极限偏差为士3.0mm;宽度极限偏差为土3.0mm。 4.2透镜对角线尺寸差的绝对值1l1-121应不大于3mm,如图2所示。
长度
图 2
4.3当透镜的尺寸不大于90n时,透镜的弯曲高度不应超过长度的0.5%;当透镜的尺寸大于90in、 小于130in时,透镜的弯曲高度不应超过长度的1%。如图3所示。
透镜
平板玻璃
图3
4.4透镜节距P的标称值应在0.05mm~0.15mm范围内,节距的实测值与标称值的绝对误差应不大于 0.002mm如图1所示。
5技术要求
5.1外观
透镜应具有良好的光学清晰度,无工作面环带粗糙度不均匀、凹凸、污染、脏物、瑕疵、碎片、弯曲等影响画质的缺陷。 5.2工作面表面粗糙度
透镜的工作面表面粗糙度Ra应不大于0.2um。 5.3透过率
透镜中心位置的透过率应不小于86%。 5.4附着力
透镜结构与基材的附着力应为0级。 5.5 表面硬度
透镜的表面硬度应不小于2H 5.6热变形温度
透镜的热变形温度应不小于60℃。 5.7焦距
透镜的焦距应不小于550mm,误差应不大于5%。也可根据光学镜头投射比选配透镜的焦距,但其误差应不大于5%。 5.8 3亮度系数
透镜的亮度系数应不小于0.8。 5.9亮度均匀度
透镜的亮度均匀度应不小于80% 5.10环境要求
透镜通过规定的耐热、耐冷、耐湿及热循环试验后,应无鼓包、分层、变形、印记等异常现象。
6试验方法
6.1尺寸 6.1.1 将透镜平放在玻璃平板上:用卷尺测量其外形尺寸:用千分尺测量其厚度尺寸。 6.1.2将透镜平放在玻璃平板上,用卷尺测量其对角线尺寸。 6.1.3将透镜平放在玻璃平板上,用游标高度卡尺测量弯曲变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