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GB/T 28900-2022 钢筋混凝土用钢材试验方法

GB/T 28900-2022 钢筋混凝土用钢材试验方法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3.14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1-24 09:12:56



相关搜索: 钢材 方法 钢筋混凝土 试验 28900

内容简介

GB/T 28900-2022 钢筋混凝土用钢材试验方法 ICS 77.140.60 CCS H 4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8900—2022 代替GB/T28900—2012
钢筋混凝土用钢材试验方法 Test methods of steel for reinforcement of concrete
(ISO 15630-1:2019,Steel for the reinforcement and prestressing of concrete-
Test methods-Part 1:Reinforcing bars,rods and wire,MOD)
2022-10-12发布
2022-10-12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阁 GB/T28900—2022
目 次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符号及说明试样的一般规定 5.1制取 5.2 矫直 5.3 人工时效 6拉伸试验 6.1 试样 6.2 试验设备 6.3 试验程序
4
5
弯曲试验 7.1 试样 7.2 试验设备 7.3 试验程序 7.4 试验结果评定反向弯曲试验
7
8
8.1 试样 8.2: 试验设备 8.3 试验程序 8.4 试验结果评定 9 轴向疲劳试验 9.1 试验原理 9.2 试样 9.3 试验设备 9.4 试验程序 10 化学分析 11 尺寸测量 11.1 试样 11.2 试验设备 11.3 试验程序 12相对肋面积(fr)的测定 12.1 概述
10 10 10 10 10 13 13 I GB/T 28900—2022
12.2 测量 12.3 计算 13 重量偏差的测定 13.1 试样 13.2 测量的精确度 13.3 计算 14 循环非弹性载荷试验 14.1 试验原理 14.2 试样 14.3 试验设备 14.4 试验程序附录A(资料性) 本文件与ISO15630-1:2019相比的结构对照表附录B(资料性) 本文件与ISO15630-1:2019的技术差异及原因
13 13
14 14 14 14 14
14 15 15 15
17 19 GB/T28900—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GB/T28900—2012《钢筋混凝土用钢材试验方法》,与GB/T28900—2012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更改了文件的范围(见第1章,2012年版的第1章);一增加了L。、L和△I等符号及说明,删除了入符号及说明(见表1,2012年版的表1);
一更改了拉伸试验程序的部分要求(见6.3,2012年版的5.3);增加了A,计算公式(见6.3.4);增加了弯曲试验的部分要求(见7.3);增加了测量横肋宽度的精度要求(见11.2);增加了当存在不同的横肋与轴线夹角(β)时,横肋高度的测量方法(见11.3.1);增加了沿轴线方向两相邻横肋截面示意图M'-M(见图6);删除了简化公式中的经验公式[见2012年版的公式(8)];增加了重量偏差测定用试样的取样部位(见13.1);删除了重量偏差测定的部分试验程序(见2012年版的12.3); -增加了“循环非弹性载荷试验”(见第14章);删除了“钢筋的金相检验方法”(见2012年版的第13章)。
本文件修改采用ISO15630-1:2019《混凝土用钢筋和预应力钢材试验方法第1部分:钢筋、盘条和钢丝》。
本文件与ISO15630-1:2019相比,在结构上有较多调整。两个文件之间的结构编号变化对照一览
表见附录A。
本文件与ISO15630-12019相比,存在较多技术差异,在所涉及的条款的外侧页边空白位置用垂直单线(I)进行了标示。这些技术差异及其原因一览表见附录B。
本文件做了下列编辑性改动:一一为与现有标准协调,将标准名称改为《钢筋混凝土用钢材试验方法》; —删除了ISO15630-1:2019的附录A; —删除了ISO15630-1:2019的参考文献。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83)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首钢集团有限公司、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陕西
龙门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乌海市包钢万腾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石横特钢集团有限公司、连云港兴鑫钢铁有限公司、宁夏建龙龙祥钢铁有限公司、国家钢铁及制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凌源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吴朝晖、王玉婕、邱宇、朱建国、习晓峰、刘宝石、潘雪、王长生、郑贵增、汪世峰、 路丰、黄飞、陈良辅、师莉、李君荣、王硕、肖立军、张泽星、降建平、谭长江、甘正斌、余子英、赵喜庆、马欣、 杨森。
本文件于2012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Ⅲ GB/T 28900—2022
钢筋混凝土用钢材试验方法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钢筋混凝土用钢材的拉伸试验、弯曲试验、反向弯曲试验、轴向疲劳试验、化学分析、 几何尺寸测量、相对肋面积的测定、重量偏差的测定和循环非弹性载荷试验等试验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钢筋混凝土用钢材。 本文件不适用于预应力钢材。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28.1 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GB/T228.1--2021,ISO6892-1: 2019,MOD)
GB/T 232 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GB/T232-2010,ISO7438:2005,MOD) GB/T4336 碳素钢和中低合金钢多元素含量的测定火花放电原子发射光谱法(常规法) GB/T11170 不锈钢多元素含量的测定:火花放电原子发射光谱法(常规法) GB/T12160 金属材料单轴试验用引伸计系统的标定(GB/T12160一2019,ISO9513:2012,
IDT)
GB/T16825.1 静力单轴试验机的检验第1部分:拉力和(或)压力试验机测力系统的检验与校准(GB/T16825.1—2008,ISO7500-1:2004,IDT)
GB/T25917.1 单轴疲劳试验系统第1部分:动态力校准(GB/T25917.1一2019,ISO4965-1: 2012,IDT)
GB/T 25917.2 单轴疲劳试验系统第2部分:动态校准装置用仪器(GB/T25917.2一2019, ISO4965-2:2012,IDT)
GB/T38937钢筋混凝土用钢术语(GB/T38937—2020,ISO16020:2005,MOD)
3术语和定义
GB/T38937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符号及说明
下列符号及说明(见表1)适用于本文件。 GB/T28900—2022
表1符号及说明说明
涉及章条
符号 单位
% 断后伸长率
6.1,6.3 6 6.3.4 11.3.7,图6 6.3,图3,9.2,9.4.8,12.3,表2,14.4.8 图2,7.3,8.3.2 11.3.4,图 6
A
Ag % 最大力总延伸率
% 断后均匀伸长率 mm 横肋顶宽 mm 钢筋、盘条或钢丝的公称直径 mm 在弯曲或反向弯曲试验中弯曲设备的弯曲压头直径 mm 相邻两排横肋之间的晋均间
A, b d D e
在轴向疲劳试验或循环非弹性载荷试验中的应力循环 9.1,9.4.3,图5,表2 锁率相对肋面积
Hz
f
12 6.3. 图5.9.3.9.4.2,9.4.3 图6.1231 图5,9.3,9.4.2,9 4.3 113.1.2,图6,123.2 132 113.11
fr F F. FR mm 单条肋纵向截面积 Fup N 在轴向疲旁试验中的最大力
在拉伸试验中的最大力在轴向疲劳试验中的力的范围
N
mm 在二分之点处的横肋高
h hi mm 纵肋高度
h uax mm 横肋的最大高度
力在长度上按照的距离被分为个部分时,部分的平均高度
12.31,图6
ha.i h1/4 mm 在四分之 一点处的横肋高 hs/4 mm 在四分之三点处的横肋高
mr
11.3.1.212.3.26 11.3.1.2,12.3.2 11.3.3,图6,12.3 12.3.1 6.3.4.3 6.3.4.3,图1 6.3.4.3,图1 6.3.4.3,图1 6.2,6.3,9.4.2 6.3.1.2 6.2,6.3 9.4.2
mm 横肋间距
1 n,m
用于定义fr和F公式的变量
L° mm 手工法测定A时的原始标距 L' mm 手工法测定A。时的断后标距
mm 手工测定A时夹持部位和断后标距之间的距离
r1 r2 mm 手工测定A时断口和断后标距之间的距离 RaL MPa 下届服强度 Rm MPa 抗拉强度 R po.2 MPa 规定塑性延伸率为0.2%时的应力 S. mm? 钢材的公称横截面面积
2 GB/T28900—2022
或最大力总延伸率(At)测定的要求。
当通过手工方法测定断后伸长率(A)时,试样应根据GB/T228.1的规定来标记原始标距。 当通过手工方法测定最大力总延伸率(A)时,应在试样的平行长度上标出等距标记,标记之间的
长度应根据试样直径选取为20mm、10mm或5mm。 6.2试验设备
试验机应根据GB/T16825.1来校验和校准,其准确度应至少达到1级。 当使用引伸计测定R或Rp0.2时,应使用1级引伸计(GB/T12160);测定A时,可使用2级引伸
计(GB/T12160)。
用于测定最大力总延伸率(At)的引伸计应至少有100mm的标距长度,标距长度应记录在试验报
告中。 6.3试验程序 6.3.1一般要求 6.3.1.1拉伸试验应按照GB/T228.1执行。 6.3.1.2除非在相关产品标准中另有规定,对于拉伸性能(R。或Rpo.2,R)的计算,原始横截面积应采用公称横截面面积。 6.3.1.3若断裂发生在距夹持部位的距离小于20mm或公称直径d(选取两者最大值)处或夹持部位上,试验可视为无效。 6.3.2规定塑性延伸强度(Rp0.2)的测定
当屈服不明显时,应测定Rp0.2代替R。其中当力-延伸曲线的弹性直线段较短或不明显时,应采用下列方法之一来确定有效的直线段:
a)GB/T228.1中规定的推荐程序; b)力-延伸曲线的直线段应被视作连接0.2F㎡和0.5F㎡两点之间的直线段。 注1:F可预先定义为与产品标准中给出的规定抗拉强度相对应的力。 注2:上述范围值仅适用于碳钢,对于不锈钢,可由产品标准中给出的或相关各方商定的适当值代替。 当有争议时,应采用方法b)。 当直线段的斜率与弹性模量的理论值之差大于10%时,试验可视为无效。
6.3.3断后伸长率(A)的测定
除非在相关产品标准中另有规定,测定断后伸长率(A)时,原始标距长度应为5倍的产品公称直径
(d)。当有争议时,应采用手工法计算。 6.3.4最大力总延伸率(A)的测定 6.3.4.1对于最大力总延伸率(A)的测定,应采用引伸计法或本文件规定的手工法测定。当有争议时,应采用手工法。 6.3.4.2如果通过引伸计来测量Agt,采用GB/T228.1测定时应修正使用,即Agt应在力值从最大值落下超过0.2%之前被记录。
注:本规定旨在避免因采用不同方法测定(手工法与引伸计法)带来的差异,普遍认为,使用引伸计得出的A平均
值比手动法测量的值低。
6.3.4.3当采用手工法测定A。时,Ag应按照公式(1)进行测定。
N
上一章:GB/T 1499.3-2022 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3部分:钢筋焊接网 下一章:YB/T 4934-2021 液压缸用热轧无缝钢管

相关文章

GB/T 28900-2012 钢筋混凝土用钢材试验方法 GB/T 21839-2019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材试验方法 GB/T 8363-2018 钢材 落锤撕裂试验方法 GB/T 8363-2018 钢材落锤撕裂试验方法 GB/T 33365-2016 钢筋混凝土用钢筋焊接网 试验方法 GB/T 42355.2-2023 钢筋混凝土用锚固板钢筋 第2部分:试验方法 GB/T 41493.1-2022 阴极保护用混合金属氧化物阳极的加速寿命试验方法 第1部分:应用于混凝土中 CB/T 3770-2013 船用钢材焊接集团维氏硬度试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