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GB/T 1217-2022 公法线千分尺

GB/T 1217-2022 公法线千分尺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2.72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2-29 18:04:39



相关搜索: 1217 千分尺 公法

内容简介

GB/T 1217-2022 公法线千分尺 ICS17.040.30 CCS J 42
o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217-2022 代替GB/T1217—2004
公法线千分尺
Micrometer for measuring root tangent lengths of gear teeth
2023-02-01实施
2022-07-11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12172022
目 次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型式与基本参数 4.1 型式 4.2 基本参数
.
要求 5.1 外观 5.2 材料 5.3 尺架 5.4 相互作用 5.5 测力装置 5.6 测量面 5.7 标尺 5.8 校对量杆 5.9 最大允许误差、测量面的平行度公差、尺架变形量检验条件
5
6
6.1 检验温度及湿度 6.2 等温条件检验方法 7.1 尺架 7.2 相互作用 7.3 测量面的平面度 7.4 测量面的平行度 7.5 测量面的硬度 7.6 最大允许误差 8标志与包装
7 GB/T1217—2022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GB/T1217-2004《公法线千分尺》,与GB/T1217—2004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删除了分度值0.005mm的公法线千分尺(见2004年版的第1章),将最大测量范围扩大到了
500mm(见第1章); b) 删除了范围中测微头量程要求(见2004年版的第1章); c) 更改了公法线千分尺的定义(见3.1); d) 删除了最大允许误差的定义(见2004年版的3.2); e) 型式中增加了鸭嘴型公法线千分尺(见4.1.3); f) 增加了公法线千分尺基本参数的要求(见4.2); g) 增加了对相互作用的要求(见5.4.2); h) 删除了锁紧装置的要求(见2004年版的5.6); D
更改了圆盘型公法线千分尺和鸭嘴型公法线千分尺平行度公差的规定值(见5.9和表1,2004 年版的5.7.3和表1);
j) 增加了相互作用的检验方法(见7.2); k) 增加了测量面硬度的检验方法(见7.5); 1)更改了最大允许误差的检验方法(见7.6,2004年版的6.4)。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量具量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32)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青海量具(常州)有限公司、成都工具研究所有限公司、成都新成量工具有限公
司、桂林量具刃具有限责任公司、青海量具刃具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量具刃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计量大学、浙江双鸿科技有限公司、桂林广陆数字测控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马世宾、许刚、汪先根、赵伟荣、黄大为、张伟、何宜鲜、王婷、赵军、王雷、闫列雪。 本文件于1986年首次发布,2004年第一次修订,本次为第二次修订。
I GB/T1217—2022
公法线于分尺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公法线千分尺(不包括电子数显公法线千分尺)的型式与参数、要求、检验条件、检验方法、标志与包装等。
本文件适用于分度值为0.01mm、0.001mm、0.002mm,测量范围小于或等于500mm的公法线千分尺(不包括电子数显公法线千分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216外径千分尺 GB/T1800.2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线性尺寸公差ISO代号体系第2部分:标准公差带
代号和孔、轴的极限偏差表
GB/T17163几何量测量器具术语 基本术语 GB/T17164几何量测量器具术语产品术语
?
3术语和定义
GB/T17163、GB/T1716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公法线千分尺 micrometerformeasuringroottangentlengths ofgearteeth 利用螺旋副原理,对弧形尺架上两圆盘形或鸭嘴形测量面间分隔的距离进行读数的专用于齿轮公
法线的测量器具。
4 型式与基本参数 4.1型式 4.1.1 公法线千分尺的型式见图1、图2所示。图示仅供图解说明,不表示详细结构。 4.1.2 圆盘形公法线千分尺的测量面为旋转式或直进式。 4.1.3 鸭嘴形公法线千分尺的测量面为直进式。
1 GB/T1217—2022
标引序号说明:一测砧; 2- - 一测量面;
测微螺杆。
3.
图1 测量面为圆盘形公法线千分尺的型式示意图
标引序号说明:
一测砖;
1- - 2- 一测量面; 3-
测微螺杆。
图2测量面为鸭嘴形公法线千分尺的型式示意图
4.2基本参数 4.2.1 公法线千分尺测微螺杆的螺距宜为0.5mm、1mm。 4.2.2 公法线千分尺的量程宜为25mm。 4.2.3 测微螺杆伸出尺架的光滑圆柱部分的公称直径宜选择6.5mm、7.5mm或8.0mm。 4.2.4 测量上限<100mm的公法线千分尺测量面的半径宜为10mm~12.5mm,盘头边缘厚度 ≤0.7mm;测量上限>100mm的公法线千分尺测量面的半径宜为15mm~20mm,盘头边缘厚度 ≤0.9mm;鸭嘴形测量面的宽度宜为6mm。
5要求 5.1外观 5.1.1 公法线千分尺表面不应有影响外观和使用性能的裂痕、划伤、碰伤、锈蚀、毛刺等缺陷。 5.1.2 公法线千分尺表面的镀、涂层不应有脱落和影响外观的色泽不均等缺陷。
2 GB/T1217-—2022
5.2材料 5.2.1尺架应选择钢、可锻铸铁或其他性能类似的材料制造。 5.2.2测微螺杆和测砧应选择合金工具钢、不锈钢或其他性能类似的材料制造;测量面宜镶硬质合金或其他耐磨材料。 5.3尺架 5.3.1尺架应具有足够的刚性。当尺架沿测微螺杆轴线方向作用10N的力时,其变形量不应大于表1 的规定。
表1
单位为毫米
平行度公差圆盘形
测量范围 0~25、25~50 50~75、75~100 100125,125~150 150~175、175~200 200~225、225~250 250~275、275~300 300~325、325~350 350~375,375~400 400~425,425~450 450~475、475~500
最大允许误差
尺架变形量
鸭嘴形 0.003 0.004 0.004 0.005 0.005 0.006 0.008 0.008 0.010 0.010
0.004 0.005 0.006 0.007 0.008 0.009 0.010 0.011 0.012 0.013
0.004 0.005 0.006 0.006 0.007 0.007 0.009 0.009 0.011 0.011
0.002 0.003 0.004 0.005 0.006 0.007 0.008 0.009 0.010 0.011
注:公法线千分尺的测量范围跨越表1分挡时,按测量范围的上限查表。
5.3.2 尺架上宜安装隔热装置。 5.4相互作用 5.4.1 测微螺杆和螺母之间在全量程范围内应充分啮合,配合良好,不应出现卡滞和明显窜动。 5.4.2 测微螺杆伸出尺架的光滑圆柱部分与轴套之间的配合应良好,不应出现明显的径向摆动。径向摆动值宜不大于0.01mm。 5.5测力装置
公法线于分尺应具有测力装置。通过测力装置移动测微螺杆,并作用到测微螺杆测量面与球面接
触的测量力应在3N~6N之间,测量力变化不应大于2N。
5.6 测量面 5.6.1测量面的平面度公差不应大于1μm。 5.6.2 在规定的测力范围内,两测量面的平行度公差不应大于表1的规定。 5.6.3 :合金工具钢测量面的硬度不应小于740HV(或61.8HRC);不锈钢测量面的硬度不应小于
3 GB/T 12172022
552HV(或52.5HRC)。硬质合金或其他耐磨材料测量面的硬度可不做要求。 5.7标尺
应符合GB/T1216的规定。 5.8校对量杆 5.8.1测量范围下限大于0mm的公法线千分尺应提供校对量杆。测量范围的下限为0mm的公法线千分尺,允许在非零位置校准,制造商宜提供对应位置的校对装置。 5.8.2合金工具钢校对量杆的硬度不应小于740HV(或61.8HRC);不锈钢校对量杆的硬度不应小于 552HV(或52.5HRC)。 5.8.3校对量杆的尺寸偏差按GB/T1800.2应为js2。 5.8.4校对量杆宜具有隔热装置。 5.9最大允许误差、测量面的平行度公差、尺架变形量
公法线千分尺的示值最大允许误差、测量面的平行度公差、尺架变形量应符合表1的规定。
6检验条件
6.1检验温度及湿度
检验时的温度为(20士5)℃,湿度不超过85%RH。
6.2等温条件
检验前,受检杠杆于分尺和检验用器具在检定温度条件下的平衡温度时间应不小于2h。
7检验方法
7.1尺架
先校对好公法线千分尺零位,将尺架测砧一端固定,在尺架测微螺杆一端作用100N的力,然后按相同方式重新校对零位,读取零位误差,将两次零位之差按10N力的比例换算,求出尺架变形量。 7.2 相互作用
一般情况下用手感检验相互作用,手感不得有明显的轴向窜动和径向摆动。有异议时,检验方法按
照GB/T1216的规定。 7.3测量面的平面度
测量面的平面度误差可用二级光学平晶检验。平晶应调整到使其干涉带的数量尽可能少或使其产生干涉环,一条干涉带等于0.3μm。在距测量面边缘0.4mm范围内的平面度忽略不计。 7.4测量面的平行度 7.4.1测量上限不大于100mm的圆盘形公法线千分尺的测量面的平行度误差用四块(测量面为直进式时可只用一块量块)尺寸大于测量下限的2级量块检验,量块之间的尺寸差近似于测微螺杆螺距的 1/4。检测时,将公法线千分尺紧固在夹具上,在距测量面边缘2mm~3mm范围内的两测量面之间相
4 GB/T1217—2022
互垂直的四个位置,分别放入量块进行测量,得到每组4次读数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取4个差值中的最大值作为测量面的平行度误差。 7.4.2测量上限大于100mm的圆盘形公法线千分尺的测量面的平行度误差使用4根(测量面为直进式时可只用1根)尺寸大于测量下限的专用检棒检验,检棒之间的尺寸差近似于测微螺杆螺距的1/4。 检测时,将公法线千分尺紧固在夹具上,在距测量面边缘2mm3mm范围内的两测量面之间相互垂直的四个位置,分别放人检棒进行测量,得到每组4次读数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取4个差值中的最大值作为测量面的平行度误差。 7.4.3圆盘形公法线千分尺量块过中心检测值与在距测量面边缘2mm~3mm范围检测值误差不得大于10μm。 7.4.4鸭嘴形公法线千分尺测量面的平行度误差,测量上限不大于25mm的千分尺可用针规分别在距测量面边缘2mm~3mm上下两点测量,两次测量的差值作为测量面的平行度误差。测量上限大于 25mm的千分尺可用尺寸大于测量下限的2级量块分别在距测量面边缘2mm~3mm上下两位置测量,两次测量的差值作为测量面的平行度误差。
注:在距测量面边缘0.4mm范围内的平行度忽略不计。 7.5测量面的硬度
测量面硬度可在测头的非测量面处检验。 7.6最大允许误差 7.6.1将公法线千分尺紧固在夹具上,首先使用在量限范围内的量块在距测量面边缘2mm~3mm范围内的两测量面之间校准公法线千分尺,然后在两测量面间与校准时量块位置相同处先后放入一组精度为2级精度的量块(尺寸系列见表2)进行检验,得出公法线千分尺显示值与量块尺寸的偏差值,连接各点偏差绘制成曲线,其最高点与最低点在纵坐标上的坐标之差的绝对值,即为公法线千分尺的最大允许误差。
注:测量范围的下限为0mm的公法线千分尺,检验最大允许误差时允许在非零位置校准。
表2
单位为毫米
量块尺寸系列(A为测量范围下限) A+5.12;A+10.24;A+15.36;A+21.5;A+25
7.6.2对于测量范围大于100mm的公法线千分尺,安装辅助测砧,使两个测量面-个是平面,一个是球面。从0mm点开始检验,得出公法线千分尺显示值与量块尺寸的偏差值,连接各点偏差绘制成曲线,其最高点与最低点在纵坐标上的坐标之差的绝对值,即为公法线千分尺的最大允许误差。
8标志与包装
8.1 公法线千分尺上至少应标志以下内容:
a) 制造厂厂名或商标; b)测量范围; c)分度值; d)产品序号。
8.2校对量杆上应标志其长度标称尺寸。
5
上一章:JJF 1902-2021 时间间隔发生器校准规范 高清晰版 下一章:JJF 1901-2021 指针式精密时钟校准规范 高清晰版

相关文章

JJG 82-2010 公法线千分尺 JJG 82-2010 公法线千分尺 高清晰版 DB3209/T 1217-2022 地理标志产品 盐城大米 T/CECS 1217-2022 外套钢筋混凝土加固混凝土柱技术规程 T/CESA 1217-2022 计算机基本输入输出系统(BIOS)测试方法 第2部分:服务器 GB/T 1218-2018 深度千分尺 GB/T 1216-2018 外径千分尺 GB/T 6313-2018 尖头千分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