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Q/SY 06022-2016 输油管道集肤效应电伴热技术规范

Q/SY 06022-2016 输油管道集肤效应电伴热技术规范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5.21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2-19 17:39:43



相关搜索: 输油管道 技术规范 效应 06022

内容简介

Q/SY 06022-2016 输油管道集肤效应电伴热技术规范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SY 06022—2016 代替Q/SY1128—2007
输油管道集肤效应电伴热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for skin effect of oil pipeline
2017-04-01实施
2016一12一26发布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发布 Q/SY 06022—2016
目 次
前言· 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1
-
7
集肤效应电伴热设计 4.1 集肤效应伴热管设计要求 4.2 集肤电缆技术要求 4.3 集肤效应电伴热变压器设计要求 4.4 集肤效应电伴热功率和控制系统设计要求 4.5 集肤效应电伴热管道的接地集肤效应电伴热施工
4
5
5.1 伴热管焊接 5.2 伴热管、套管、播入管安装 5.3 首端电源接线盒、终端电源接线盒、中间盒、 缓冲盒安装 5.4 集肤效应电缆连接 5.5 变压器、开关柜、! 电力电缆的安装 5.6 集肤电缆连接 6 集肤效应电伴热系统测试 6.1 集肤电缆绝缘电阻测试 6.2 交流耐压及泄漏电流测试附录A(资料性附录) 集肤效应电伴热计算参考文献·
0 Q/SY 060222016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
草。
本标准代替Q/SY1128—2017《输油管道集肤效应电伴热技术规范》,与Q/SY1128—2007相比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
修改了术语(见3.7,3.9,2007年版的3.4,3.6)一删除了“接线盒”术语和定义(见2007年版的3.5)增加了“邻近效应”、“集肤深度”、“现场冷端接线箱”、“缓冲盒”、“最高暴露温度”术语和定义(见3.2,3.3,3.5,3.8,3.10)一删除了“伴热控制系统的指示、报警、保护和低温合闸功能”(见2007年版的4.4.3,
4.4.4) ; 一一合并了“集肤电缆穿管、连接和绝缘的安装工序”(见5.4.1,2007年版的5.4.1,5.4.2,
5.4.3) 一增加了“变压器、开关柜、电力电缆的安装”(见5.5)删除了“集肤效应伴热系统的维护保养”(见2007年版的第7章)。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标准化委员会石油石化工程建设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
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油辽河工程有限公司、科莱斯(天津)电热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永新、饶军、王勇、王治钧、安亮、廉波、张依妮。
II Q/SY 06022—2016
输油管道集肤效应电伴热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输油管道集肤效应电伴热系统的设计、施工和测试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输油管道集肤效应电伴热系统的设计、施工和测试。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094.1 电力变压器第1部分:总则 GB 1094.2 电力变压器 第2部分:液浸式变压器的温升 GB1094.3 电力变压器 第3部分:绝缘水平、绝缘试验和外绝缘空气间隙 GB/T 3956 电缆的导体 GB/T 6451 油浸式电力变压器技术参数和要求 GB/T 11022 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的共用技术要求 GB/T 12706.3 额定电压1kV(U.=1.2kV)到35kV(U.=40.5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及附
件 第3部分:额定电压35kV(U.=40.5kV)电缆
GB/T 15543 电能质量三相电压不平衡 GB 50148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力变压器、 油浸电抗器、互感器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150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GB 50168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171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57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DL/T 404 3.6kV~40.5kV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SY/T 6068 油气管道架空部分及其附属设施维护保养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集肤效应 skin effect current 在绝缘导线中的电流和封装线圈中回流的电流之间产生的感应交互作用,导致了电流向封装线圈
内表面集中的现象。 3.2
邻近效应proximityeffects 当电流在两个导体中被此反向流动时,电流会集中于导体的邻近侧流动的现象。
1 Q/SY06022—2016 3.3
集肤深度skineffectdepth 当频率很高的交流电通过导体时,电流流过,导体表面的厚度。
3.4
集肤效应电伴热skineffectcurrenttracing 利用邻近效应和集肤效应的原理对输油管道进行加热的方式。
3.5
现场冷端接线箱 首powerjunctionbox 安装在集肤加热系统首端电源接线盒位置附近,用于电力电缆和集肤电缆冷端接线箱
3.6
首端电源接线盒initialjunctionbox 安装在集肤效应电伴热管首端,用于连接集肤电缆的接线盒。
3.7
终端电源接线盒 terminaljunctionbox 安装在集肤效应电伴热管末端,用于集肤电缆与伴热管连接的接线盒。
3.8
缓冲盒junctionbox 用于缓解集肤电缆热胀冷缩允余的线盒。
3.9
中间盒cablepullingbox 用于集肤电缆穿人伴热管时的拉线盒。
3.10
最高暴露温度 maximumexposuretemperature 输油管道可能出现的最高温度。
4集肤效应电伴热设计 4.1集肤效应伴热管设计要求 4.1.1伴热管应选用铁磁性无缝碳钢管,伴热管与工艺管道宜采用焊接方式,伴热管应与工艺管道有良好的焊接性能。 4.1.2集肤效应可分为单根伴热管伴热及多根伴热管伴热,伴热管的根数应根据工艺管道热力计算等因素确定。 4.1.3当管道采用单根伴热管伴热时,伴热管宜设置在主管道的正上方;当管道采用双根伴热管伴热时,伴热管宜设置在工艺管道的侧上方位置;当管道采用三根伴热管伴热时,一根宜设置在管道的正上方,且与其他两根伴热管的夹角宜为120°。
4.2集肤电缆技术要求 4.2.1集肤电缆应满足交流额定电压10kV及以下的装置和线路的要求。 4.2.2 2集肤电缆持续运行时,电缆的额定温度不应超过200℃。 4.2.3 最低使用环境温度为:一65℃。 4.2.4电缆最小弯曲半径为电缆直径的15倍。 4.2.5 5集肤电缆导体应符合GB/T3956的第一种或第二种裸退火铜导体,或第五种裸铜导体。镀锡 2 Q/SY06022—2016
接地的维护和保养应按照SY/T6068执行。埋地管道采用牲阳极阴极保护时,不应单独设接地极。
5集肤效应电伴热施工 5.1伴热管焊接 5.1.1伴热管的焊接应符合相应焊接工艺规程的规定。 5.1.2伴热管的焊接应在防腐、保温施工之前进行,伴热管应焊接在主管道上。焊接时应采取措施防止管道变形。 5.1.3焊缝宽度大于4mm(如图1所示)。焊接前应清除油污、锈和灰尘等影响焊接质量的杂物。
A
2
1—主管道;2—焊缝高度h;3—伴热管
图1伴热管的焊接
5.1.4焊接应沿管道轴向采用双面交错断续焊。焊缝长度不应小于50mm。焊缝间距不应大于50mm,如图2所示。
50 100
50 100 图2伴热/加热管焊接示意图
5.1.5焊接时伴热管不得烧穿。 5.1.6伴热管焊接对主管道的损伤应满足设计要求。 5.2伴热管、套管、插入管安装 5.2.1伴热管、套管、插入管安装部位宜在主管道的连接部位。在主管道焊接前应将伴热管一端翘起,焊接主管道时应将套管放在伴热管上,主管道焊接完将插人管放在伴热管之间,将套管推到中间,焊接套管两端,如图3所示。
4
上一章:JJF 1075-2015 钳形电流表校准规范 下一章:GB/T 7991.7-2019 搪玻璃层试验方法 第7部分:平均线热膨胀系数的测定

相关文章

电伴热在某烧结厂给水管道中的应用 Q/SY 06509.5-2016 炼油化工工程管道设计规范 第5部分:管道伴热管 火电厂热工仪表取样管电伴热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NB/T 20321-2014 核电厂电伴热系统设计和安装 Q/SY 06505.14-2016 炼油化工工程仪表自动化设计规范 第14部分:仪表及测量管线伴热和绝热 SH/T 3126-2013 石油化工仪表及管道伴热和绝热设计规范 Q/SY 1499-2012 输油管道工程项目建设规范 Q/SY 06337-2018 输油管道工程项目建设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