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Q/SY 1331.7-2010 信息系统运维管理规范 第7部分:配置管理

Q/SY 1331.7-2010 信息系统运维管理规范 第7部分:配置管理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24.67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0-31 17:59:32



相关搜索: 系统 管理 信息 管理规范 系统 配置 部分 1331

内容简介

Q/SY 1331.7-2010 信息系统运维管理规范 第7部分:配置管理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SY 1331.7-2010
信息系统运维管理规范第7部分:配置管理
Specifications for information system operation management-
Part 7 :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2010—05—25发布
2010—08-01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发布 目 次
前言
范围 2 术语和定义
1
角色和职责 3.1角色 3. 2 配置管理角色的职责描述流程
3
4 4. 1 制定配置管理规划 4.2 配置项识别
4.3 配置项控制 4.4配置项状态监控 4.5配置项验证与审核 5指标和管理报告 5.1配置管理绩效指标 5.2配置管理报告附录A(资料性附录) 配置管理指标 前言
Q/SY1331《信息系统运维管理规范》分为七个部分:
第1部分:导则;第2部分:热线帮助; -第3部分:监控管理; -第4部分:事件管理;第5部分:问题管理;第6部分:变更管理;第7部分:配置管理。
本部分为Q/SY1331的第7部分。 本部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信息技术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黄文辉、谢丽红、俞隆潮、李斌、祁滢、宋倩、肖占禄、李英浩。
Ⅱ 信息系统运维管理规范第7部分:配置管理
1范围
Q/SY1331的本部分规定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油”)信息系统运维管理过程中配置管理的基本原则、总体规范、角色职责分配及其相应的流程活动。
本部分适用于中国石油范围内已正式上线的各类信息系统运维管理工作。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Q/SY1331的本部分。
2. 1
配置管理configurationmanagement 对信息系统运维管理过程中配置项资源进行识别和定义,在信息系统整个生命周期内控制配置项
的状态以及配置项之间的相互关系等信息,记录并报告配置变更的要求,验证配置项的完整性和正确性。确保配置管理数据库能够准确地反映现存配置项的实际版本状况。 2.2
配置管理数据库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data base 包含每个配置项及配置项之间重要关系的详细资料的数据库。配置管理数据库对所有配置项的不
同版本和状态以及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跟踪管理。 2.3
配置项configuration items 信息系统运维管理过程中需要识别和管理的组件,在配置管理流程中,这些组件以及运用这些组
件所提供的服务被称为配置项。包括服务器(群)、存储设备、应用层交换设备、网络、终端、外设、 信息系统、系统软件、用户状态、数据、其他相关文档等,以及上述各元素之间的关系。 2. 4
配置基准线configuration baseline 信息系统或者配置管理数据库在某一特定时刻的配置状况,包括配置项的结构、具体属性、相互
关系等,以便信息系统或者配置管理数据库在未来某个时刻发生变化时作为回归的一个基准。 2. 5
最终软件库definitive software library 存放和保管所有已批准的最终版本软件配置的地方,它是软件正本存放的物理性仓库或逻辑性的
存储空间。 2.6
永久硬件库definitivehardware store 存放所有备用硬件设备的物理性仓库。
3角色和职责 3.1角色
角色包括: 配置管理负责人:信息系统配置管理流程中负责定义配置管理数据库的管理流程,挑选和培训配置管理小组的成员并进行职责分配的人员。 配置管理小组:主要由信息系统参与配置管理流程的所有人员组成,每位成员负责信息技术环境某一特定领域的配置管理活动。
3.2配置管理角色的职责描述 3.2..1配置管理负责人
配置管理负责人的职责包括: a)对于信息系统配置管理的范围和深度提出变更建议 b)为信息系统管理团队提供全面的配置管理基础设施和环境。 c)负责撰写配置管理计划并汇报基于配置项变更请求的进度统计信息, d)负责与其他相关流程进行沟通。 e)对现有配置管理系统进行评估。 f)建立配置管理报告文档 g)组织配置管理审计活动。 h)制定配置管理数据库的日常管理计划。
3.2.2配置管理小组
配置管理小组的职责包括: a)协助配置管理负责人搭建信息系统配置管理环境 b)负责用户管理和最终软件库的管理。 c)撰写配置管理报告。 d)负责按时发布配置状态报告。 e)利用配置项信息和状态信息对配置管理数据库进行更新。 f)对从配置管理数据库获取的配置项信息进行访问控制和传阅控制。 g)对配置管理数据库的结构进行维护 h)审核和处理配置管理日常维护工作。 i)负责管理配置过程和系统改进。 i)协助热线帮助、事件管理和问题管理流程使用配置管理数据库过程,以促进事件和问题的
解决。 k)完成配置管理负责人分派的其他任务
4流程
包括制定配置管理规划(规划)、配置项识别(识别)、配置项控制(控制)、配置项状态监控(状态监控)、配置项验证与审核(审核)五项活动,配置管理的流程如图1所示。 4.1制定配置管理规划
配置管理规划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制定战略、策略和目标,任命配置管理负责人和组建配置管理小组,分析现有的有用信息,制定配置管理规划,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 4.1.1制定战略、策略和目标
在所有配置活动发生之前,信息系统应与配置管理服务提供方就配置管理的目标、具体策略达成致。信息系统配置管理战略与策略将以中国石油信息系统运维的总体战略作为指导,保证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实现保障业务持续,促进业务发展的最终目标。
配置管理战略与策略应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a)配置管理所控制基础架构的级别。 b)配置管理的某些重要规则,如命名和编号规则。 规划
识别


管理据库
控制

状态监控
审核
图1配置管理的流程
c)有关配置的具体定义,以及签发有关紧急修正的策略, d)确定配置管理的指导性原则。 e)配置管理的输出成果,如配置管理报告、配置记录等。 f)配置管理的职责。 g)有关配置管理控制流程的描述(如评审会、进度评估、配置项标识、影响分析等)。 h)最终软件库中配置的记录,以及新增软件验收标准的定义
4.1.2任命配置管理负责人和组建配置管理小组
根据配置管理的目标和策略,信息系统运维组织任命配置管理负责人,然后由配置管理负责人负责组建配置管理小组。 4.1.3分析有用信息
配置管理负责人分析当前已有的配置管理的规定和程序,确定这些规定和程序的归属,并调查和分析现有的有用信息。
调查和分析的有用信息的工作主要包括: a)信息系统上线时交付的相关配置信息 b)配置项的责任人。 c)配置管理范围。 d)变更管理和配置管理运营程序和规程。 e)保存于文档、电子表格和数据库中的配置管理方面的数据。 f)配置管理人员的任务、责任和能力。
4.1.4·制定配置管理规划
分析有用信息之后,配置管理负责人组织配置管理小组开始制定配置管理规划。完整的配置管理规划应包括以下内容:
a)配置管理的目标和范围。 b)配置管理的相关策略、标准和流程。 c)配置管理的角色和职责。 d)配置项命名规则。 e)实施配置管理活动的进度和程序。 f)与其他流程(如变更管理)的接口控制。 g)配置管理的系统设计 h)为配置管理的每一阶段确定的配置基准线、重大发布、里程碑、工作量和资源计划。 i)其他工作,如许可证管理、配置项存档和保管的期限等。
4.1.5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
制定配置管理规划之后,应根据上一步完成的配置管理规划来制定详细的配置管理实施计划,以便于配置管理的具体实施。 4.2配置项识别
配置项识别的工作应包括确定配置项的范围、配置项结构、配置项关系、深度、命名规范、属性、标识符以及配置基准线。 4.2.1范围
配置管理活动对信息系统基础架构的有效管理是通过将其分解为单个配置项,并对配置项分配唯一的标识和编号来实现。 配置管理的范围包括用于构建、发布、验证、安装、分发、维护、恢复和移除的硬件配置项、软件配置项及相关文档配置项。
配置管理最初始来源于信息系统上线提交的资料,至少应包括以下方面: a)需要识别的硬件配置项包括:服务器(群)、存储设备、应用层交换设备、网络、终端、
外设。 b)需要识别的软件配置项包括:信息系统、系统软件等。 c)需要识别的文档配置项包括:用户状态、数据、其他相关文档(如规程、操作手册、技术规
范、组织结构图、许可证)等。 配置项相关文档可以存放于不同地点,它们的版本号、发布日期、作者、存放地点等其他相关信
息应保存于配置管理数据库,以便对其进行控制。 4.2.2配置项结构 4.2.2.1概述
配置管理小组确定配置项结构是为了完整地识别和记录各配置项之间的关系。 4.2.2.2内容
配置项结构说明了配置项在各种层次结构中的相对定位以及各配置项之间的关系。 4.2.3配置项关系
配置管理小组需要识别的配置项之间的关系通常可以分为两大类,即物理关系和逻辑关系 a)需要识别的物理关系一般包括:
父子关系:配置项之间属于衍生或者包含的关系,例如个人PC机中的软盘或硬盘,程序中的某个软件模块、代码片断等。 关联关系:配置项之间是相互连接、关联的关系,例如PC与LAN连接依赖关系:一个配置项需要运行另外一个配置项才能实现其功能,例如网络硬件需要运行应用软件来实现其功能。
b)需要识别的逻辑关系一般包括:
聚合关系:配置项之间是聚合关系,例如标准模型、基线或者程序的拷贝。 使用关系:配置项之间是一个配置项使用另外一个配置项的关系,例如配置项需要提供服务,或者软件模块被许多程序使用。 -种类(相关)关系:配置项之间是种类关系,例如程序、手册或者文档等。
上一章:Q/SY 1332-2010 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管理规范 下一章:Q/SY 1331.5-2010 信息系统运维管理规范 第5部分:问题管理

相关文章

Q/SY 10331.7-2019 信息系统运维管理规范 第7部分:配置管理 Q/SY 1331.7-2014 信息系统运维管理规范 第7部分:配置管理 Q/SY 10331.5-2019 信息系统运维管理规范 第5部分:问题管理 Q/SY 10331.6-2019 信息系统运维管理规范 第6部分:变更管理 Q/SY 10331.3-2019 信息系统运维管理规范 第3部分:监控管理 Q/SY 1331.6-2014 信息系统运维管理规范 第6部分:变更管理 Q/SY 1331.5-2014 信息系统运维管理规范 第5部分:问题管理 Q/SY 1331.3-2014 信息系统运维管理规范 第3部分:监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