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Q/SY 06018.6-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防腐保温设计规范 第6部分:内腐蚀监测

Q/SY 06018.6-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防腐保温设计规范 第6部分:内腐蚀监测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2.78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0-28 18:17:39



相关搜索: 规范 设计 地面 监测 工程 油气田 部分 防腐保温 06018 06018

内容简介

Q/SY 06018.6-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防腐保温设计规范 第6部分:内腐蚀监测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SY 06018.6—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防腐保温设计规范
第6部分:内腐蚀监测
Specification for anti-corrosion and insulation design
of oil and gas field surface engineering-
Part 6 : Corrosion monitoring
2016-01-27 发布
2016-04一01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发布 Q/SY 06018. 6—2016
目 次
前言
.................
............
...
.........
..........
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基本规定腐蚀监测方法及使用
1
2
3
4
5 内腐蚀监测设备的配置及技术要求
腐蚀监测安装系统试运行及数据处理
6 Q/SY 06018.6—2016
前言
Q/SY 06018《油气田地面工程防腐保温设计规范》是油气田地面工程设计系列标准之一。Q/SY 06018分为以下13个部分:
第1部分:埋地管道及设备外防腐层;一第2部分:地面管道及设备外防腐层;
第3部分:阴极保护;第4部分:地面管道及设备绝热;第5部分:埋地管道及设备绝热;第6部分:内腐蚀监测; 第7部分:内腐蚀控制; 第8部分:双金属复合管选用;第9部分:耐腐蚀合金 UNS N08825衬里复合钢管;第 10 部分:耐腐蚀合金UNS N08825 冶金复合钢管; 第11部分:耐腐蚀合金 UNS N08825 冶金复合管件; 一第 12 部分:耐腐蚀合金 UNS N08825 冶金复合弯管; 一第 13 部分:耐腐蚀合金 UNS S31603 衬里复合钢管本部分为Q/SY 06018 的第6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 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
起草。
本部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工程建设分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与生产分公司提出。
本部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标准化委员会石油石化工程建设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西南分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吴知谦、鞠岚、李林辉、姜放、施岱艳、班久红。
Ⅱ Q/SY 06018. 6—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防腐保温设计规范
第6部分:内腐蚀监测
1范围
Q/SY 06018 的本部分规定了油气田内腐蚀监测的技术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油气田地面工程直接接触腐蚀介质的管道内腐蚀监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SY/T 6970一2013 高含硫化氢气田地面集输系统在线腐蚀监测技术规范
3基本规定
3.1根据介质腐蚀性评估的结果,宜建立腐蚀监测系统,腐蚀监测适用于下列情况:
a)当未采取防腐措施时,监测生产流体的腐蚀行为。 b)当实施了防腐措施时,确认这些防腐措施的效果。 c) 在严重腐蚀损伤发生前提出预警 d)) 为调整防腐措施提供依据。
3. 2 腐蚀监测方法及设备的选用应考虑:
a) 内腐蚀监测的目的。 b) 介质类型。 c) 经济性。 d) 根据上述目的选择可行的腐蚀监测方法 e) 可能出现的腐蚀和冲蚀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f) 预期腐蚀较为严重的区域。 g) 操作工况。 h) 拟监测区域的配管布置。
3.3 ,常用的腐蚀监测设备包括:
a) 腐蚀失重挂片。 b) 电阻探针。 c) 线性极化探针。 d) 电感探针。 e) 氢探针。 f) 电化学噪声探针。 g) 测试短节法。 h) 鱼腹测试短节法。 i) 冲蚀监测探针。 Q/SY 06018.6—2016
j)全周向监测系统(场信号法、全周向超声波测厚)。
4腐蚀监测方法及使用
4.1常用的腐蚀监测方法及适用范围见表1。
表1腐蚀监测方法及适用范围
监测方法失重挂片法
腐蚀信息
适用范围
均匀腐蚀和局部腐蚀
气液相介质腐蚀性和缓蚀剂效果监测气液相介质腐蚀性和缓蚀剂效果监测导电液相介质腐蚀性和缓蚀剂效果监测导电液相介质点腐蚀倾向测量和缓蚀剂效果监测管道腐蚀状态和缓蚀剂效果监测
电阻探针法和电感探针法 均匀腐蚀
线性极化探针法
均匀腐蚀
电化学噪声探针法
半定量测量点腐蚀倾向腐蚀状态,可观察腐蚀产物积液部位的均匀和局部腐蚀,可观察腐 管道低洼部位的腐蚀速率和缓蚀剂效果蚀产物
测试短节法
鱼腹测试短节法氢探针(氢通量)法 氢渗透速率,反映腐蚀的剧烈程度
监测缓蚀剂效果的监测流体中含有固体杂质或流速较高的工况预期腐蚀较为严重的位置
冲蚀探针全周向监测系统
冲蚀均匀腐蚀和局部腐蚀
4.2腐蚀监测点的设置原则包括:
a)腐蚀监测点的选择应根据生产工艺流程和腐蚀控制措施来确定。腐蚀监测点可设置在主管线
或旁通管线上,旁通管线的水力条件应与主管线相似,并可随时开通和切断。应合理地选择在生产系统中存在的腐蚀性介质,并能提供有代表性的内腐蚀测量结果的位置
b) 对管输介质做缓蚀处理,特别是加注化学药剂的管道,设计应包括腐蚀监测装置,以便监
测管输介质的腐蚀性和评价缓蚀效果。 腐蚀监测点不应选择在弯头或连接部位,或者其他会加速腐蚀的地方。
c)
d) 腐蚀监测点应避免安装在介质温度和流动条件都不具代表性的死角上。 e) 在压力、温度、含水量和其他腐蚀条件不同的位置,应选择预期腐蚀比较严重的位置设置监
测装置。监测点应设置在管输介质发生变化(如介质组分、含水量、流速、流动状态等)的位置
f) 宜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来监测腐蚀 g) 需进行带压回收的腐蚀监测点上方需留有足够的空间(一般不小于2m),监测点宜靠近地
面或靠近永久通道。 h) 针对流体介质的腐蚀性数据的监测点需设置在缓蚀剂加注点上游附近;针对缓蚀效果的监
测点需设置在加注点的下游或末端。
i) 腐蚀监测点的上游若有弯头、减压器、阀门、孔板、金属热电偶等装置,腐蚀监测点宜设置
在距离这些装置3倍管径以外的位置。
j)在同一个监测段,若安装2种插人式监测设备,则其间距宜为0.5m~1m;采用探针和失重
挂片联合监测时,探针应安装在上游位置。
k)当可能出现产沙时,安装座应位于12点方向,以防止沙子在探针连接装置中沉积,并防止
挂片和探针在回收操作中被损伤。
2 Q/SY 06018. 6—2016
1)插入式失重挂片和探针的设置位置不应选择在弯头或连接部位。
5内腐蚀监测设备的配置及技术要求
5.1配置
5.1.1P 内腐蚀监测设备的配置应符合 SY/T 6970一2013 中 5.1的要求 5.1.2插入式腐蚀监测设备应配备带压回收安装装置。 5.1.3插人式腐蚀监测设备(探针、挂片)的安装装置的结构形式宜为DN50mm(2in)式。 5.1.4腐蚀监测设备的防爆等级应满足相应的电气标准和防护等级要求。 5.2 技术要求
5.2.1 敏感元件应符合 SY/T6970—2013中5.2的要求。 5.2.2当腐蚀产物沉积会对腐蚀监测结果产生影响时,探针敏感元件宜为管状,探针总长度宜不大于304.8mm(12in)。 5.2.3腐蚀探针和失重挂片材料应与管道材料一致或相近 5.2.4应根据内腐蚀状况的严重程度和使用寿命要求选择电阻探针敏感元件壁厚,壁厚规格一般为 0.127mm(5mil),0.254mm(10mil),0.508mm(20mil),电阻探针的灵敏度不宜低于0.1%。
6腐蚀监测安装
6.1↑ 敏感元件为管状的腐蚀探针及失重挂片安装在不影响清管器正常通行的位置,如安装在发球装置上游、收球装置下游的管道处。插人式腐蚀探针或挂片应在管道试压、吹扫后进行安装。 6.2腐蚀监测点的安装应避免对下游设备造成不利的影响,比如造成主流干扰。 6.3探针一般由12点方向插入管道,并位于管底上方 10mm~20mm处;若管径较大,可从2点方向插人;若管道底部空间足够且易于操作,也可从6点方向插人。 6.4探针、失重挂片安装装置与主管道的连接方式包括开孔焊接和三通连接两种,并应满足以下要求:
a)) 对于开孔焊接,应对开孔处进行补强校核。 b)对于三通连接,三通的直管与主管道采用焊接连接;三通的支管可与腐蚀监测安装装置直
接焊接,也可采用法兰连接,但两片法兰的规格应保持一致。
7系统试运行及数据处理
7.1周期设置 7.1.1在腐蚀监测系统试运行期间,电阻或电感探针的采样周期宜设置为 4h~8h。 7.1.2在腐蚀监测系统试运行期间,线性极化与电化学噪声探针的采样周期宜设置为 1h~2h。 7.1.3在腐蚀监测系统试运行期间,氢探针的采样周期宜设置为 4h~8h。 7.2数据处理 7.2.1可使用腐蚀监测软件处理现场采集的腐蚀数据,计算各监测点的腐蚀速率,绘制腐蚀曲线。 7.2.2腐蚀监测结果的评价宜包括以下内容:
a) 应按不同的周期以及缓蚀剂的加注情况分别计算各个监测点随时间变化的腐蚀速率。
3 Q/SY 06018. 6—2016
b) 与腐蚀相关的信息,如压力、温度、流速、介质组分、缓蚀剂加注情况等 c) 影响腐蚀速率的主要因素。 d) 对腐蚀控制的建议。
4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企业标准
油气田地面工程防腐保温设计规范
第6部分:内腐蚀监测 Q/SY 06018.6—2016
*
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 (北京安定门外安华里二区一号楼)
北京中石油彩色印刷有限责任公司排版印刷
(内部发行)
*
880×1230毫米16开本0.75印张15千字印1—1000 2016年5月北京第1版 2016年5月北京第1次印刷
书号:155021·18330定价:12.00元
版权专有 不得翻印
Q/SY 06018. 6—2016
上一章:Q/SY 06018.7-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防腐保温设计规范 第7部分:内腐蚀控制 下一章:Q/SY 06018.15-2017 油气田地面工程防腐保温设计规范 第15部分:耐腐蚀合金UNS S31603冶金复合钢管

相关文章

Q/SY 06018.7-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防腐保温设计规范 第7部分:内腐蚀控制 Q/SY 06018.9-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防腐保温设计规范 第9部分:耐腐蚀合金UNS N08825衬里复合钢管 Q/SY 06018.15-2017 油气田地面工程防腐保温设计规范 第15部分:耐腐蚀合金UNS S31603冶金复合钢管 Q/SY 06018.16-2017 油气田地面工程防腐保温设计规范 第16部分:耐腐蚀合金UNS S31603冶金复合弯管 Q/SY 06018.14-2017 油气田地面工程防腐保温设计规范 第14部分:耐腐蚀合金UNS S31603冶金复合管件 Q/SY 06018.13-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防腐保温设计规范 第13部分:耐腐蚀合金UNS S31603衬里复合钢管 Q/SY 06018.12-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防腐保温设计规范 第12部分:耐腐蚀合金 UNS N08825 冶金复合弯管 Q/SY 06018.11-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防腐保温设计规范 第11部分:耐腐蚀合金 UNS N08825 冶金复合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