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25.140.20 K64 备案号:43349—2014
: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9603—2013 代替JB/T9603—1999
电刨用刨刀 Plane iron for electric planers
2014-03-01实施
2013-10-17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网
JB/T9603—2013
目 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型式与尺寸 3.1可重磨刨刀的型式及基本尺寸. 3.2不可重磨刨刀的基本型式和尺寸 4刨刀型号命名 5技术要求 6试验方法.. 6.1外观检查. 6.2 尺寸检查. 6.3硬度试验 7检验规则.. 标志和包装,
U
8
图1 A型图2 B型图3 C型.. 图4D型. 图5E型. 图6 不可重磨刨刀的型式表1 A型.. 表2B型. 表3C型... 表4D型表5E型.. 表6不可重磨刨刀的基本尺寸表7表面粗糙度
网
JB/T9603—2013
前 創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JB/T9603--1999《刨刀》,与JB/T9603—1999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将标准中文名称由“刨刀”修改为“电刨用刨刀”,英文名称由“Bladeforplaner”修改为“Plane iron for electric planers": 增加表3、表4、表5的单位为毫米;增加了不可重磨刨刀的基本型式和尺寸(见3.2); -将图4的螺纹精度修改为6级;增加5.8不可重磨刨刀的刀片要求:增加了检验项目(见7.2);抽样方法和检验频次作了更为明确的规定(见7.3~7.5);增加刨刀包装盒上的项目“刨刀名称”【见8.2a)]。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电动工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68)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电动工具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施兆良、李卓俊、吴文俊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ZBK640081988; JB/T9603—1999。
II
网
JB/T9603—2013
电刨用刨刀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刨用刨刀的型式与尺寸、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和包装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交直流两用和单相串励电刨的刨刀。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30.1金属材料洛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A、B、C、D、E、F、G、H、K、 N、T标尺)
GB/T700—2006碳素结构钢 GB/T1184一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 GB/T1299—2000合金工具钢 GB/T2828.1—2012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
计划
GB/T9943-2008 高速工具钢
3型式与尺寸
3.1 可重磨刨刀的型式及基本尺寸 3.1.1 刨刀的型式
创刀的型式如下: a)刨刀分为双面刨刀和单面刨刀两种; b)刨刀分为A、B、C、D、E五种型式。
3.1.2 刨刀的基本尺寸
刨刀的基本尺寸如下: a)双面刨刀基本尺寸按图1、表1,图2、表2和图3、表3的规定; b)单面刨刀基本尺寸按图4、表4和图5、表5的规定。
表1A型固定孔中心距L
单位为毫米
调刀孔中心距L2 基本尺寸
长度L
基本尺寸 100 90 82 60
极限偏差
基本尺寸
极限偏差 ±0.15 ±0.15 ±0.15 ±0.125
极限偏差 ±0.125 ±0.125 ±0.125 ±0.105
-0.35 -0.35 -0.30 -0.30
74 64 60 40
35 32 30 20
1
网
JB/T9603-—2013
单位为毫米
后面
X 40°±1°
→
0 O
前面一
背面
8±0.18 6.5±0.18
3±0.05
L
说明:
一刃刀;
一刀体。
图1A型
单位为毫米
前面
后面
40°±1
一背面
3±0.05
说明:
一刃刀; 2——刀体。
图2B型
表2B型
单位为毫米
长度L 基本 极限 基本 极限 基本 极限 基本 极限 基本 极限 基本 极限尺寸 偏差 尺寸 偏差 尺寸 偏差 尺寸 偏差 尺寸 偏差 尺寸 偏差 90
固定孔中心距 Li 固定孔宽度 b 固定孔长度 H 调刀孔中心距 L
宽度 B
-0.5 39 -016 64 ±0.15 6.5 ±0.18 20 -0.3 38 -0.16
±0.26 32 ±0.125
60 ±0.15 6.5 ±0.18 16 ±0.215 26 ±0.125
80(82)
-0.30 34 -0.16 40
60
±0.125
±0.15 6.5 ±0.18
±0.215
15
16
2
网
JB/T9603-2013
单位为毫米
后面
Cn
08
40°±
前面。
背面
L1
3±0.05
说明:
刃刀;
2
刀体。
1
图3C型表3C型
单位为毫米
长度 V 宽度 B 固定孔中心距 固定孔宽度 固定孔长度 调刀孔宽度 调刀孔长度
n
L.
H
a
h
基本 极限 基本 极限 基本 极限 基本 极限 基本 极限 基本 极限 基本 极限尺寸 偏差 尺寸 偏差 尺寸 偏差 尺寸 偏差 尺寸 偏差 尺寸 偏差 尺寸 偏差 60 0.30 0 32 0.21 0 38 ±0.125 6.5 ±0.18 16 ±0.12
±0.15 8 ±0.15
4
单位为毫米后面
前面
10°±1
背面
3±0.05
h
说明:
一刃刀;
一刀体。
图4D型表4D型固定孔中心距 L
单位为毫米
长度 L 基本尺寸 极限偏差 基本尺寸 极限偏差 基本尺寸 极限偏差 基本尺寸 极限偏差 基本尺寸 极限偏差
调刀孔心距 L2
宽度 B
固定孔长度H
-021 82 ±0.06 26
29
82
±0.175
17.5
±0.042
±0.12
2
网
JB/T9603--2013
单位为毫米后面
前面
40°±1°
一背面
3±0.05
L
卫
说明:
一刀体。
一刃刀;
图5E型表5 5E型
单位为毫米
长度 宽度 开口孔 调刀孔 开口孔 调刀孔 固定孔宽度 开口孔 调刀孔长度 固定孔长度
B 中心距L 中心距L2 宽度d 宽度di 6
H2
Hi
H
L
基本极限基本极限基本 极限 基本 极限 基本 极限 基本 极限 基本 极限 基本极限 基本 极限 基本 极限尺寸 偏差 尺寸偏差 尺寸 偏差 尺寸 偏差 尺寸 偏差 尺寸 偏差 尺寸 偏差 尺寸 偏差 尺寸 偏差 尺寸 偏差
821 70 ±0.15 35 ±0.215
9 ±0.18 4.4 ±0.15 9 ±0.18 18 ±0.215 15 ±0.215 15 ±0.215 ±0.215 O ±0.18 4.4 ± 0.15 9 ±0.18 1 ±0.215 ±0.215 ±0.215
30
100
0.35
90 0.35 28 821 58 ± 0.15 29 80
15
15
(82) 0.35 28 -.21
52 ±0.15 26 ±0.215 9 ±0.18 ±0.15 ±0.18 18 ±0.215 15 ±0.215 15 ±0.215
O
4.4
3.2不可重磨刨刀的基本型式和尺寸 3.2.1 1不可重磨刨刀的基本型式如图6所示。 3.2.2 2不可重磨创刀的基本尺寸见表6。
50°±2°
R
图6不可重磨刨刀的型式表6不可重磨刨刀的基本尺寸
单位为毫米
材质 65Mn
规格(LXBXH) 61X5.5X1.2 82X5.5X1.2
4
网
JB/T96032013
表6(续)
材质 65Mn
规格(LXBXH) 102×5.5×1.2 110×5.5X1.2 61X5.5×1.2
82X5.5X1.2 102X5.5X1.2 110X5.5×1.2 61X5.5X1.2 82X5.5X1.2 102×5.5×1.2 110X5.5×1.2
高速钢
硬质合金
注:厚度(H)极限偏差:土0.1,宽度(B)极限偏差: +0.4,半圆槽为R1,深0.45,角度及偏差:50°土2°
长度(L)公差:直线度要求0.1。
4 刨刀型号命名
DZ D 口 口口
规格:刨刀长度[单位为毫米(mm)]刨刀型式(可重磨刨刀为A、B、C、D、E,不可重磨创刀为N)组件名称代号,表示刨刀电动工具附件
示例1:刨刀长度L=82mm的A型刨刀,其型号为DZDA-82。 示例2:刨刀长度L=110mm的不可重磨刨刀,其型号为DZDN-110。
5 技术要求
5.1刨刀应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并符合本标准的规定。 5.2刨刀的刃片与刀体应焊接牢固,不得有裂纹、烧伤、夹渣及虚焊现象,刃口应锋利,不得有崩刃等影响使用性能的缺陷。 5.3表面粗糙度的参数应不大于表7的规定。
表7表面粗糙度刀片刃口后面 Ra
单位为微米
刀片背面Ra
刀片刃口前面Ra
1.60
1.6
3.2
5.4刨刀口的直线度公差等级按GB/T1184—1996规定的10级。 5.5刨刀前面及背面平面度公差等级按GB/T1184一1996规定的10级, 5.6每付刨刀的质量应经配重,两片刨刀问的质量差不超过0.3g。 5.7刨刀刃片应采用性能不低于GB/T1299—2000的CrWMn合金工具钢或不低于GB/T9943—2008 的W18Cr4V高速钢制造,刀体材料可采用性能不低于GB/T700--2006的Q235一A钢制造。
5
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