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77-010 CCS H 04
YB
中华人民共和国黑色冶金行业标准
YB/T 4979—2021
高炉烟气通风除尘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flue gas ventilation and
dustremovalforblastfurnace
2021-08-21发布
2022-0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YB/T 4979—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的有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83)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冶
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武汉钢铁有限公司、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冶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中冶节能环保有限责任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怡、文福、王珲、曹智翔、张龙强、舒刚、朱晓华、仇金辉、兰银、王姜维、张若鹏、 刘雅琳、徐伟、吕永鹏、娄可宾、肖萍、张璞、周纪帅、韩加友、陈剑、彭志平、黄艳秋、孙国宏、张梦娇、 魏淑超。
I
YB/T4979—2021
引言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提请注意,声明符合本文件时,可能涉及到5.3.1及5.3.3“一种送风可调节的柱
状空气涡旋排风装置”(ZL201711140458.7)@和“高炉摆动流嘴烟尘捕集罩”(ZL201110048489.6)相关专利的使用。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对于该专利的真实性、有效性和范围无任何立场。 该专利持有人已向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保证,他愿意同任何申请人在合理且无歧视的条款和条件下,
就专利授权许可进行谈判。该专利持有人的声明已在本文件的发布机构备案。相关信息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获得:
专利持有人姓名:①西安建筑科技大学;②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①陕西省西安市雁塔路中段13号;②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大学园路33号。
请注意除上述专利外,本文件的某些内容仍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II
YB/T4979-202
高炉烟气通风除尘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高炉烟气通风除尘系统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规定、高炉烟(粉)尘源控制、除尘管道及通用设备、施工、安装及验收、运行与维护。
本文件适用于高炉烟气通风除尘系统的设计、施工、调试、运行管理及评价。不包含高炉煤气净化系统、炉顶煤气均压放散净化系统。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Z2.2工业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 GB1234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T16157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GB28663炼铁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HJ75固定污染源烟气(SO2、NO、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 HJ76固定污染源烟气(SO2、NO、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HJ435钢铁工业除尘工程技术规范 YB4441钢铁企业除尘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通风除尘系统 ventilationand dustremovingsystem 由捕集罩、管道、风机、除尘器、输灰装置及烟窗构成的用于控制烟气向室内外排放的系统。
3. 2
原煤储运系统 rawmaterial handling system 为高炉喷煤准备原煤的设施,包含原煤库、原煤转运设施、煤粉收集、原煤仓等设施。
3. 3
捕集罩capturehood 布置在烟气产尘点区域周边,用于捕集含尘烟气的一种装置。
3. 4
屋顶罩roofexhausthood 设置于厂房屋顶,用于收集烟气并兼顾排风功能的装置。
1
YB/T4979—2021
4基本规定
4.1高炉烟气通风除尘系统如图1所示。
6
标引序号说明: 1
捕集罩或屋顶罩; 2- 阻力平衡装置;
-
除尘管道; -除尘器及输灰装置;
3- 4- 5- 风机;
-
6- 电机; 7- 消声器;
烟肉。
8-
图1高炉烟气通风除尘系统流程图
4.2新建通风除尘设施、现有通风除尘设施改造等项目的实施,应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进行。 4.3通风除尘工程应根据高炉生产工艺要求合理配置,设计文件应符合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文件及本文件的相关规定。 4.4高炉通风除尘系统排放应符合GB28663要求。 4.5高炉生产各岗位操作点的岗位粉尘浓度应符合GBZ2.2要求。 4.6高炉除尘系统应根据环保需求、科学运维、运行费用、设备占地等因素综合考虑所需达到的排放指标,其性能评价可根据有组织排放浓度进行等级划分,等级见表1。
表1高炉除尘系统性能评价指标等级划分
排放颗粒物浓度/(mg/m)基本水平
领先水平 ≤8
等级划分有组织排放(烟肉)
先进水平 ≤10
≤25
4.7捕集罩应靠近烟(粉)尘污染源布置。同时应满足生产和操作维护的要求。 4.8应采用负压除尘系统,风机电机布置在除尘器出口侧。 4.9各烟尘控制点宜设置阻力平衡装置,各个除尘点的阻力不平衡率<10%。 4.10非连续使用的烟尘控制点宜设置控制阀门,阀门的动作应与工艺设备联锁。 4.11瞬时烟气发生量大的产尘点,应采用具有容烟性能的捕集罩。
5高炉烟(粉)尘源控制
5.1原料系统控制点捕集罩 5.1.1胶带运输机卸料点和受料点均应设置密闭式捕集罩,受料点宜在前后分别设置捕集罩。胶带运 2
YB/T4979—2021
输机宜设置双层密闭导料槽。导料槽宜在受料点区域通长布置。 5.1.2捕集罩罩口风速应符合以下规定:
a)细粉料的筛分除尘点,罩口风速不大于0.6m/s,宜取0.3m/s~0.6m/s; b)物料粉碎除尘点,罩口风速不大于2m/s,宜取1m/s~2m/s; c)粗颗粒物料破碎除尘点,罩口风速不大于3m/s,宜取1.5m/s~3m/s。
5.1.3受料点捕集罩距离卸料点两边的距离,宜为溜槽边长的1~1.5倍,且不小于300mm,捕集口距离胶带运输机表面的高度不宜小于胶带运输机宽度的0.6倍。 5.1.4槽上移动卸料车宜采用以下方式控制扬尘:
a)设置移动抽风槽; b)采用仓内抽风除尘方式时,各除尘点应设置联锁阀门,阀门的状态,应能够与小车的位置信号联
锁。
5.1.5振动筛、称量斗应设置密闭式捕集罩,密闭罩接口和管道之间应设置有效连接。 5.1.6返矿、返焦落料点应采取密封措施,同时设置捕集罩,捕集罩应设置联锁阀门。 5.1.7原料储运设施中,宜将焦炭转运烟尘控制点设置独立的通风除尘系统。 5.2原煤储运控制点捕集罩 5.2.1原煤储运系统和干煤棚可采用喷雾方式抑尘或单独设置通风除尘系统。 5.2.2胶带运输机卸料点和受料点捕集罩要求同5.1.1。 5.2.3犁式卸料器顶部应设置捕集罩。 5.2.4捕集罩口风速宜取2m/s~3m/s。 5.2.5落料口与捕集罩位置要求同5.1.3。 5.3出铁场控制点捕集罩 5.3.1出铁口宜采用下列烟气捕集方式之一:
a)顶吸罩和侧吸罩; b)涡旋通风装置。
5.3.2出铁口可设置围挡设施,围挡设置应可拆卸,并合理设置进风口和人员进出通道。 5.3.3采用摆动流嘴装运铁水的,摆动流嘴区域捕集罩顶面不宜高出出铁场平台。摆动流嘴抽尘口宜布置在出铁场平台下方,布置方向宜在摆动流嘴的对角方向,宜采用楔形捕集罩。 5.3.4采用罐位装运铁水的,罐位处宜设置上部接受式捕集罩,除尘罩上应根据工艺要求设置观察孔及投料孔等设施。 5.3.5撤渣器处宜设置可移动式捕集罩。 5.3.6渣沟除尘点布置,渣沟长度小于30m的宜设置1个抽尘点;渣沟长度不小于30m的宜设置2个抽尘点。 5.3.7铁沟除尘点布置,铁沟长度小于20m的宜设置1个抽尘点;铁沟长度不小于20m的宜设置2个抽尘点。 5.3.8残铁口处宜设置捕集罩。 5.3.9出铁场屋面上可设置屋顶罩。屋顶排烟宜单独设置除尘系统,总图布置限制时,可与出铁场除尘系统合并,同时应考虑系统调速节能措施。 5.3.10出铁口处可设置揭盖机, 5.3.11上述各控制点风量选择应根据工艺生产条件确定,风量宜按表2。
3
YB/T4979—2021
表2高炉区域各控制点风量表控制点风量(工况)X10*/(m/h)
备注
序号 1 2 3 4 5 6 7
控制点名称出铁口摆动流嘴
20~60 20~50 1.5~3 1.5~3 8~15 3~6 20~40 10~30
单个出铁口铁口风量(包含顶吸和侧吸)
单个摆动流嘴总风量单个除尘点风量单个除尘点风量单个除尘点风量
渣沟铁沟撒渣器残铁口屋顶罩铁水罐位
单个除尘点风量,不计人系统总风量
单个除尘点风量单个除尘点风量
5.4 炉顶装料控制点捕集罩 5.4.1 炉顶装料除尘应设置密闭捕集罩。 5.4.2 炉顶称量斗捕集罩接口与除尘管道之间应设置软连接。 5.5 铸铁机控制点捕集罩 5.5.1 铸铁机翻罐浇筑工位应设置捕集罩。 5.5.2 铸铁机宜采用活动式捕集罩。
6除尘管道及通用设备
6.1管道 6.1.1 除尘管道内流速宜取14m/s~25m/s。 6. 1.2 2干线管上各管段内的流速沿气流方向应保持不变或递增。 6. 1.3 除尘管道宜采用圆形管道。 6.1.4除尘管道的壁厚应根据含尘气体的温度、含尘浓度、粉尘的磨琢性、支吊架的间距和管道的直径大小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管道管径不大于630mm,宜采用成品焊接钢管,管道管径大于630mm时,可采用钢板卷板制作。采用卷板制作时,除尘管道壁厚宜按表3。
表3除尘风管管径与管道壁厚表
圆管壁厚/mm
序号 除尘管道直径D或矩形长边B/mm
矩形管道壁厚/mm
3~4 4~6 6~8 6~8 6~8 8
3~4 4~6 6~8 6~8 8~10 10~12
≤400 400~≤1500 1500~≤2200 2200~3000 3000~≤4000
1 2 3 4 5 6
>4000
6.1.5 5原料除尘系统管径小于等于800mm的管道,其弯头、三通等处宜考虑耐磨措施。弯头顺气流出口方向1D~1.5D范围内的直管宜设置耐磨措施。 6.1.6 6三通、弯头等易积灰的异形管附近宜设置检查孔和安全平台。长距离水平管道上应设置检查孔和安全平台,检查孔的间距不宜大于80m。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