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25.140.20 K64 备案号:44044—20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10254--2013 代替JB/T10254—2001
电动工具用单相串励电动机定子、转子
技术条件
Single-phase series motor stator and rotor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electric tools
2013-12-31发布
2014-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JB/T10254—2013
目 次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技术要求 3.1 一般要求 3.2 安全要求 3.3 绕组质量. 3.4 动平衡. 4.试验方法 4.1 外观检查. 4.2 爬电距离、电气问隙和绝缘穿通距离检查 4.3 绝缘电阻和介质强度检查 4.4 防潮性试验. 4.5 绕组质量检查 4.6 动平衡检验. 5检验规则. 5.1 一般要求 5.2 型式试验.. 5.3检验方法 6包装、运输及贮存 6.1包装(仅适用于销售用定转子) 6.2运输. 6.3贮存. 7保修期限. 表1定子和转子的爬电距离、电气间隙和绝缘穿通距离表2定子和转子的绝缘电阻.. 表3定子和转子的绝缘介质强度表4冲击电压试验,
-
....
JB/T10254——201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JB/T10254—2001《电动工具用单相串励电动机定子、转子技术要求》,与JB/T10254
-2001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对表1中的“部位”项进行了细化,并对表中的部分数据进行了修改(见3.2.1);将“绕组匝间应能承受波前时间为0.5us~1.2us”修改为“绕组匝间应能承受波前时间为1.2μs (容差+0.3us)”(见3.3.4); -增加了“冲击电压试验时间:1s~3s”(见3.3.4);在“包装”一章中,删除了产品外包装上的标志中的“或商标”,修改“产地”为“制造商厂址”。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电动工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68)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电动工具研究所。 本标准起草人:张玉、李海英、蔡夏水、沈惠娟、袁元。 本标准于2001年5月首次发布,本次是第一次修订。
II
JB/T10254--2013
电动工具用单相串励电动机定子、转子
技术条件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动工具用单相串励电动机定子、转子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一般环境条件下,供电动工具用的单相串励电动机定子、转子(以下简称定子、 转子)。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5013(所有部分)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电缆 GB/T5023(所有部分)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 GB/T22719.1交流低压电机散嵌绕组匝间绝缘第1部分:试验方法 JB/T5353电动工具绝缘处理工艺导则 JB/T9601-2013电动工具用单相串励电动机转子的平衡精度和工艺规程 JB/T9604—2013电动工具内部布线联接件
3技术要求
3.1般要求 3.1.1表面质量
转子表面应光洁,无残留铁屑。校动平衡去重时不应使槽口缺损,风叶不应歪斜、残缺。绕组漆膜光洁,不应有开裂、漆瘤及影响质量的气泡等缺陷。
定子铁心表面应无残留漆瘤,绕组漆膜光洁,不应有开裂及影响质量的气泡等缺陷。 转子铁心表面应做无锈蚀处理。
3.1.2其他要求
定子和转子应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并符合本标准的规定。 3.2安全要求 3.2.1爬电距离、电气间隙和绝缘穿通距离
定子和转子的爬电距离、电气间隙和绝缘穿通距离不得小于表1的规定。
JB/T10254---2013
表1定子和转子的爬电距离、电气间隙和绝缘穿通距离
距离mm 工作电压4 ≤130V
部 位
用于IⅢI类工具
≤250V
爬电距离绕组与铁心之间绕组与转子轴之间:
1.5
1.0
2.0
1.5
I类绝缘结构转子 ⅡI类绝缘结构转子 ·接轴绝缘绕组到后半轴 ·接轴绝缘绕组到前半轴 ·轴绝缘 ·轴绝缘上无套管轴绝缘上套有套管时绕组到套管端部 ·轴绝缘上套有套管时套管端部到转轴
1.0
2.0
1.0
1.5 6.0
2.0 6.0
/
6.0 1.5 4.0
6.0 2.0 4.0
绕组与压装在金属轴上的金属风叶之间:
I类绝缘结构转子 ⅡI类绝缘结构转子
1.0
1.5 6.0
2.0 6.0
绕组与压装在轴绝缘上的金属风叶之间:
绕组到金属风叶内侧十金属风叶外侧到金属轴换向器铜片与转子轴之间
6.0
6.0
2.0
I类绝缘结构转子 Ⅱ类绝缘结构转子 ·接轴绝缘 ·轴绝缘 ·换向器压制在金属轴上 ·换向器压制在轴绝缘上:
2.0
4.0
2
2.0
4.0
8.0
8.0
4.0 4.0
换向片到轴绝缘换向器与轴绝缘接触处到金属轴
2.0 4.0
电气间隙绕组与铁心之间绕组与转子轴之间:
2.0
1.0
1.0
I类绝缘结构转子 Ⅱ类绝缘结构转子 ·接轴绝缘绕组到后半轴 ·接轴绝缘绕组到前半轴 ·轴绝缘轴绝缘上无套管轴绝缘上套有套管时绕组到套管轴绝缘上套有套管时套管到转轴
2.0
1.0
1.0
1.0
1.0 6.0
2.0 6.0
6.0 1.0 4.0
6.0 2.0 4.0
-
2
JB/T10254—2013
表1定子和转子的爬电距离、电气间隙和绝缘穿通距离(续)
距离mm 工作电压 ≤130 V
部 位
用于IⅡI类工具
≤250V
绕组与压装在金属轴上的金属风叶之间: I类绝缘结构转子
2.0 6.0
1.0 6.0
-Ⅱ类绝缘结构转子绕组与压装在轴绝缘上的金属风叶之间:
绕组到金属风叶内侧十金属风叶外侧到金属轴换向器铜片与转子轴之间
6.0
6.0
I类绝缘结构转子 IⅡI类绝缘结构转子 ·接轴绝缘 ·轴绝缘 ·换向器压制在金属轴上 ●换向器压制在轴绝缘上:
1.5
3.0
1.5
1.5
3.0.
8.0
8.0
1.5 4.0
换向片到轴绝缘换向器与轴绝缘接触处到金属轴
3.0 4.0
绝缘穿通距离(IⅡI类绝缘结构转子)接轴绝缘
前接轴与后接轴之间
1.0
1.0
轴绝缘
铁心与转轴之间绕组与转轴之间
1.0 2.0
1.0 2.0
3.2.2 绝缘电阻
定子和转子的绝缘电阻不得低于表2的规定。
表2定子和转子的绝缘电阻
被试绝缘
绝缘电阻M2
绕组与铁心之间 I类绝缘结构轴绝缘
2
铁心与转轴之间 -绕组与转轴之间
5 7
接轴绝缘
绕组与后接轴之间前接轴与后接轴之间绕组与前半轴之间
2 5 7
3
JB/T10254---2013
3.2.3介质强度
定子和转子的绝缘介质强度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定子和转子的绝缘介质强度
试验电压v I类绝缘结构
试验电压施加的部位
ⅡI类绝缘结构
I类绝缘结构
500
1.绕组与铁心之间 2.转子铁心与轴之间:
1250
1250
2500 2500
轴绝缘接轴绝缘前半轴
3.转子绕组与轴之间:
轴绝缘接轴绝缘前半轴
3750 3750
3.2.4防潮性
定子、转子经48h潮湿处理后,定子和转子的绝缘电阻与介质强度应符合3.2.2和3.2.3的要求。 3.3绕组质量 3.3.1转子绕组与换向器应采用点焊连接,并不应有虚焊或过焊等影响质量的缺陷。其表面质量应为:
a)槽型换向器焊点轮廓清楚,表面粗糙度值为3.2μm,焊点深度为0.5mm~0.8mm,并保持一致。
焊点中心应在换向器同一圆周上,没有肉眼可见中缝。 b)钩型换向器焊点轮廓清楚、平整,无烧伤和显著变形。
3.3.2转子绕组每个线圈匝数应符合设计要求,且连接正确,无开路、断路、错接等缺陷。 3.3.3定子绕组绕制整齐,绕组无松散,,并按设计图样规定引出导线。
导线如用绝缘引接线引出,则导线头与引接线连接牢固,且接头绝缘可靠。绝缘处理后,引接线不应老化、发硬或开裂,并应满足以下要求:
a)绝缘引接线的载流量应大于或等于工具额定电流。 b)绝缘引接线如不能被识别是否符合GB/T5013或GB/T5023时,该引接线应能承受2000V、历
时15min的耐电压试验而不击穿。 c)导线如用接插件(插片或插槽)引出,则线头与接插件应连接可靠。接插件连接部分上不应有
绝缘漆,其尺寸规格及技术要求应符合JB/T9604一2013的要求。
3.3.4绕组匝间应无短路等缺陷。匝间应能承受波前时间为1.2μs(容差±o.ius)、冲击电压峰值按表4 规定的冲击电压试验,试验时间以能在试验波形上作出正确判断为准,通常取1s~3s,绕组匝间无短路现象。
表4冲击电压试验
单位为伏
试验方法
工作电压 50及50以下 50以上至250
冲击电压峰值
900 1 800
换向器径向两点对比法
JB/T10254--2013
3.3.5绕组绝缘处理应按JB/T5353的规定进行,不应有开裂及影响质量的气泡,漆膜光滑均匀,漆层不宜太厚,绕组漆层填充充实。 3.4动平衡
除另有规定外,转子校正动平衡应按JB/T9601--2013的规定进行。校正动平衡时转子应装好风扇,动平衡精度不低于G6.3级。
4试验方法
4.1外观检查
通过观察,检查定子,转子外观质量。 检查结果应符合3.1.1、3.3.5的规定。
4.2爬电距离、电气间隙和绝缘穿通距离检查
按3.2.1的规定项目,用游标卡尺测量各规定尺寸,其中转子应剖开检查相应尺寸。 检查结果应符合3.2.1的规定。
4.3绝缘电阻和介质强度检查 4.3.1按3.2.2规定试验部位,施加一个约500V的直流电压来测量绝缘电阻。在电压加上后1min内进行测量。
测量结果应符合3.2.2的规定。 4.3.2紧接在4.3.1试验后,以频率为50Hz或60Hz的实际正弦波形电压进行介质强度试验,历时 1min。试验电压值和施加的部位按表3的规定。起始所加电压不超过规定值的一半,然后迅速升到全值。
试验期间不应发生闪络或击穿。 试验用的高压变压器必须设计成:当输出电压调到适用的试验电压后,输出接线端子短路时,输出
电流至少为200mA。当输出电流小于100mA时,过电流继电器应不脱扣。
试验结果应符合3.2.3的规定。 4.4防潮性试验
定子、转子置于空气相对湿度为(93土2)%的潮湿箱内。放试样处空气温度为20℃~30℃,允许波动1℃,试样在箱内保持48h。
试样在潮湿箱中按3.2.2和3.2.3的规定,进行绝缘电阻和介质强度试验。 试验结果应符合3.2.4的规定。
4.5绕组质量检查 4.5.1通过观察,检查换向器焊点表面,并用匝间耐压试验仪或电枢检查仪检查有无虚焊等缺陷。
检查结果应符合3.3.1的规定。 4.5.2用电枢检查仪检查转子绕组。
检查结果应符合3.3.2的规定。 4.5.3用匝间耐压试验仪,按GB/T22719.1的规定,检查定子、转子的绕组。
检查结果应符合3.3.4的规定。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