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17.040.30 J42 备案号:36492—2012
JB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10034—2012 代替JB/T10034—1999
光栅角位移测量系统
Grating angular displacement measuring system
2012-05-24发布
2012-1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网
JB/T10034—2012
目 次
前言
III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术语和定义
3 4
基本参数及功能. 4.1基本参数 4.2功能... 5要求 5.1 外观. 5.2 相互作用. 5.3 防护等级(IP) 5.4 抗干扰能力 5.5 准确度、 5.6 重复性. 5.7 回程误差.. 5.8 稳定度. 6 电气安全性能.. 6.1 保护接地.. 6.2 绝缘电阻 6.3 耐电压强度 7 环境适应性 7.1 气候环境... 7.2 力学环境 7.3 周围环境, 7.4电源 7.5 连续运行试验 8试验方法. 8.1 功能 8.2 外观.. 8.3 相互作用, 8.4 防护等级(IP) 8.5 抗干扰能力 8.6 准确度 8.7 重复性 8.8 回程误差、 8.9 稳定度 8.10 电气安全性能, 8.11 环境适应性
网
JB/T10034—2012
8.12电源. 8.13连续运行试验 9检验规则, 9.1出厂检验 9.2 型式检验 9.3 判定规则.. 10标志与包装... 10.1标志... 10.2包装、 附录A(规范性附录)排列互比法
X
.8 L
A.1排列互比法原理 A.2排列互比法数据处理方法附录B(规范性附录)检验项目及重要度图A.1·排列互比法原理图
11
II
网
JB/T10034—2012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JB/T10034—1999《光栅角位移测量系统》,与JB/T10034—1999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并更新了“规范性引用文件”的内容(本版的第2章,1999年版的第2章);增加了“术语和定义”的内容(本版的第3章,1999年版的第3章); -增加了“基本参数”的内容(本版的第4章,1999年版的第4章); -增加了“防护等级”指标(本版的5.3); -增加了“抗干扰能力”的内容和指标(本版的5.4,1999年版的5.7);增加了“准确度”的内容(本版的5.5,1999年版的5.3); -增加了“测角重复性”的内容和指标(本版的5.6);取消了“示值变动性”项(1999年版的5.4); -取消了“MTBF”项(1999年版的5.8); -增加了“电气安全性能”的内容和指标(本版的第6章);增加了“力学环境”的内容和指标(本版的7.2);增加了“周围环境”的内容(本版的7.3);增加了“连续运行试验”内容和指标(本版的7.5);修改了“基本试验方法”的内容(本版的第8章,1999年版的第6章);修改了“检验规则”的内容(本版的第9章,1999年版的第7章);增加了“判定规则”项(本版的9.3);修改了“标志与包装”的内容(本版的第10章,1999年版的第8章);修改了部分文字的叙述。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量具量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32)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四川科奥达技术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长春禹衡光学有限公司、成都工具研究所、广
州市诺信数字测控设备有限公司、廊坊开发区莱格光电仪器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谢拉堂、曹学东、桑春翎、姜志刚、潘伟华、许兴智。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ZBJ420401990; JB/T10034——1999。
III
网
JB/T10034—2012
光栅角位移测量系统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光栅角位移测量系统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参数及功能、要求、电气安全性能、环境适应性、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与包装等。
本标准适用于分辨力为0.1”、0.2”、0.5”、1”、2”、5”和10”,准确度等级为士0.25"级、 土0.5”级、土1”级、土2”级、土5”级、土10”级和土20”级的光栅角位移测量系统(以下简称“测量系统”)。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2008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2423.1--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 GB/T2423.2—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 GB/T2423.32006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 GB/T2423.10-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振动(正弦) GB4208--20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 4857.5-1992 包装运输包装件跌落试验方法 GB/T48791999 防锈包装 GB/T5048—1999 防潮包装 GB5226.1-2008 机械电气安全 机械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GB/T 6388-1986 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 GB/T99692008 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 总则 GB/T13384—2008 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144361993 工业产品保证文件总则 GB/T17626.22006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17626.4—200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17626.5-200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GB/T17626.11—-200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光栅角位移测量系统gratingangulardisplacementmeasuringsystem 应用光栅测量原理,由光栅角位移传感器感受角度位移信息,并与数据处理单元相连接后构成的测
量系统。 3.2
有固定零位输出的测量系统fixedzeromeasuringsystem 一周(360°)范围内存在零位信息输出的测量系统。
网
JB/T10034—-2012
3.3
无固定零位输出的测量系统 nofixedzeromeasuringsystem 本身没有零位信息输出的测量系统。
3.4
(测角)回程误差 (measuringangular)hysteresiserror 测量系统正向和反向测量时,对某个相同点测量数据的离散程度。
4 基本参数及功能 4.1基本参数
测量系统的分辨力见表1。
表1
指标值(参考) 0.1,0.2,0.5,1,2,5,10
基本参数分辨力(")
4.2功能
测量系统角度信息显示正确。有固定零位输出的测量系统零位信息输出正确。 5要求 5.1外观 5.1.1测量系统外表面不应有影响外观和使用性能的锈蚀、划伤、裂痕、变形和镀层脱落等缺陷。 5.1.2测量系统机壳和面板上的开关、按钮、指示灯、插头座等均应有表示其功能的明显标识。用于机床行业的颜色应符合GB5226.12008的规定,标识应清晰、牢固。 5.2相互作用
各紧固部分应牢固可靠;各运动部分应灵活平稳,无卡滞和松动现象。 5.3防护等级(IP)
测量系统应具有防尘、防水能力,其防护等级不应低于GB4208—2008规定的IP54。 5.4抗干扰能力
测量系统受扰后示值变化不超过土1个分辨力,且功能不被劣化。 5.5准确度
测量系统准确度等级对应的角度测量误差见表2。
表2
土0.25”级 ±0.5”级 ±1”级 ±2”级 ±5"级 ±10”级 ±20"级
准确度等级角度测量误差温度条件
±2"
±5"
±10* 20℃±5℃
±20*
±1"
±0.25
±0.5"
20℃±0.5℃
20℃±2℃
5.6 重复性
测量系统的重复性见表3。
表3
±0.25"级 ±0.5″级 ±1”级 ±2”级 ±5"级 ±10°级 ±20"级
准确度等级重复性温度条件
≤5" 20℃±5℃
≤10"
0.2 "
≤0.3"
≤0.5"
≤2.5"
≤1
20℃±0.5℃
20℃±2℃
2
网
JB/T10034—2012
5.7回程误差
测量系统的回程误差见表4。
表4
准确度等级回程误差温度条件
±0.25级 ±0.5"级 ±1"级 ±2"级 ±5"级 ±10"级 ±20”级 0.2 *
≤0.3"
≤0.5
≤1"
≤2.5*
≤5" 20℃±5℃
≤10*
20℃±0.5℃
20℃±2℃
5.8 稳定度
测量系统4h内示值变化见表5。
表5 0.5"
分辨力
0.1 "
0.2 " ±2
1 "
2"
5"
10*
示值变化(分辨力个数)
±1 20℃±5℃
温度条件
20℃±0.5℃
20℃±2℃
电气安全性能 6.1 保护接地 6.1.1测量系统机壳应有保护接地,有PE标志。电源中线N不应与PE相连,且不应相互替代。 6.1.2电气和机械的导体件都应用黄/绿双色导线连接到保护接地电路上,连接要牢固。保护接地电路
6
的连续性应符合GB5226.1—2008的规定。 6.2绝缘电阻
在工作环境下,测量系统供电电源端和保护接地之间施加500V直流电压时,绝缘电阻不小于1MQ2。 6.3 耐电压强度
在工作环境下,测量系统供电电源端和保护接地之间能经受交流电压为1000V(有效值)、频率为50Hz、时间为10s和漏电流不大于5mA的耐压试验,试验中不应有击穿和飞弧现象。 7环境适应性 7.1 气候环境
适用于测量系统的气候环境要求见表6。
表6
气候环境工作气候贮存气候
环境温度 0℃~50℃ -10℃~60℃
相对湿度 ≤85%(无凝露)
注1:工作温度是指在此温度范围内测量系统可以正常工作注2:贮存温度是指包装好的测量系统在此温度范围内可以长期存。
7.2力学环境 7.2.1振动(正弦)
测量系统承受一定振动(见表7)后,其零部件无松动、脱落或损坏现象,通电后测量系统能正常工作。 7.2.2跌落
带包装的测量系统在承受跌落试验(见表8)后,不应有任何机械性损伤;通电后能正常工作。
3
网
JB/T10034—2012
表7
持续时间 30 min
振动方向 X、Y、Z
频率范围 (10~500)Hz
加速度 50 m/s2
表8
跌落高度mm
包装质量kg
1 000 800 600
≤15 >15~30 >30~40
注:包装质量是指包装好的编码器质量。 7.3 周围环境
测量系统在贮运和使用过程中,不应置于潮湿、汕雾、强电磁污染、超量污染物和强振动环境中。 7.4 电源
在85%~110%的额定供电电压、98%~102%的额定供电频率的电源条件下,测量系统能正常工作。 7.5 连续运行试验
在正常工作条件下,按表9的规定,进行不少于2个循环的连续运行试验后,测量系统能正常工作。
表9 工作电压电压额定值
试验时间h
1个循环的试验步骤
4 8 4 8
1
110%的电压额定值
2 3 4
电压额定值 85%的电压额定值
注:每24h为1个循环,2个循环即为48h。 试验方法
0
8.1功能
测量系统模拟使用状态,试验结果应符合4.2的规定。 8.2外观
用目测法对测量系统进行检查,应符合5.1的规定。 8.3 相互作用
测量系统模拟使用状态,试验结果应符合5.2的规定。 8.4防护等级(IP)
按GB4208-—2008第12、13、14章进行试验,其结果应符合本标准5.3的规定。 8.5抗干扰能力 8.5.1静电放电抗扰性
按GB/T17626.2—2006的规定,对操作人员经常触及的所有部位进行抗静电放电干扰能力试验(见本标准表10),试验结果应能满足本标准5.4的要求。
表10 空气放电
接触放电
保持时间 连续放电时间间隔
试验等级 试验电压 放电次数 试验等级 试验电压 放电次数
1s
8 kv
20
5 s
6 kV
20
3
3
4
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