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HG/T 2770-2020 工业聚磷酸铵

HG/T 2770-2020 工业聚磷酸铵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3.31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2-12 09:39:33



相关搜索: hg 工业 2770 聚磷酸铵

内容简介

HG/T 2770-2020 工业聚磷酸铵 ICS 71.060.50 G 12
HG
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
HG/T 2770—2020 代替HG/T2770—2008
工业聚磷酸铵
Ammoniumpolyphosphateforindustrialuse
2021-04-01实施
2020-12-09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HG/T2770—202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HG/T2770一2008《工业聚磷酸铵》。与HG/T2770—2008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
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产品分类(见第4章,2008年版的第4章);一删除了pH指标(见2008年版的5.2);增加了容量法测定五氧化二磷含量(见6.4.2);一增加了自动定氮仪法测定氮含量(见6.5.2);
-
修改了水分测定条件(见6.9,2008年版的6.10)。
一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无机化工分技术委员会(SAC/TC63/SC1)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化重庆陵化工有限公司、贵州川恒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三峡公共检验检测中心、昆明理工大学、贵州新天鑫化工有限公司、浙江水知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韦莎、袁海斌、余学军、谢德龙、沈鑫、俞明华、刘健、赵美敬。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HG/T27701996;HG/T27702008。
I HG/T2770—2020
工业聚磷酸铵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业聚磷酸铵的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 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聚磷酸铵。该产品主要用作涂料、造纸、塑料、橡胶、纺织、木材及有机建材等制品的阻燃添加剂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2008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1871.1一1995磷矿石和磷精矿中五氧化二磷含量的测定 磷钼酸喹啉重量法和容量法 GB/T3595一2000肥料中氨态氮含量的测定蒸馏后滴定法 GB/T6003.1一2012试验筛技术要求和检验第1部分:金属丝编织网试验筛 GB/T6678化工产品采样总则 GB/T6682一2008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22923一2008肥料中氮、磷、钾的自动分析仪测定法 GB/T23771 无机化工产品中堆积密度的测定 HG/T3696.1 无机化工产品化学分析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的制备第1部分:标准滴
定溶液的制备
HG/T3696.3 无机化工产品 化学分析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的制备 第3部分:制剂及制品的制备
3分子示性式
(NH)n+2PO3m+1(n为20~3000之间)
4分类
工业聚磷酸铵分为两种型号:
-I型为高平均聚合度产品; Ⅱ型为低平均聚合度产品。
5要求 5.1外观
白色或灰白色粉末或颗粒。
I HG/T 2770—2020 5. 2 工业聚磷酸铵按本标准规定的试验方法检测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 1
指 标
项 目
IⅡI 型
I 型 71. 0 14. 0
一等品 69. 0 13. 0 50 95 一
合格品 67. 0 12. 0 20 95 -
五氧化二磷(PzO)w/% 氮(N)w/% 平均聚合度
≥ ≥ > 1 000 ≥ ≤
通过2mm试验筛w/% Dso /μm
粒度
20 0. 5 0. 25 0. 5
≤ ≤ >
溶解度/(g/100mLH,0) 水分w/% 堆积密度/(g/mL)
0. 5 0. 5
1. 0 0. 5
粒度指标可依据用户要求协商确定。
6 试验方法
6.1警示
本试验方法中使用的部分试剂具有毒性或腐蚀性,操作者应小心谨慎!如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水冲洗,严重者应立即治疗。 6.2 一般规定
本标准所用试剂和水,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指分析纯试剂和GB/T6682一2008中规定的三级水。试验中所需标准滴定溶液、制剂及制品,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按HG/T3696.1、 HG/T3696.3的规定制备。 6.3外观检验
在自然光下,于白色衬底的表面血或白瓷板上用目视法判定外观。 6.4 五氧化二磷含量的测定
6.4.1 重量法(仲裁法)
6.4.1.1 原理
在酸性介质中,磷酸根与唑钼柠酮反应生成磷钼酸喹啉沉淀。通过过滤烘干,称量,计算出五氧化二磷含量。 6.4.1.2 试剂或材料 6. 4.1.2.1 硝酸溶液:1十1。 6.4.1. 2. 2 唑钼柠酮溶液。 2 HG/T2770—2020
6.4.1.3仪器设备 6.4.1.3.1玻璃砂:滤板孔径为5μm~15μm。 6.4.1.3.2电热恒温干燥箱:温度能控制在180℃士2℃。 6.4.1.4试验步骤
称取约0.5g试样,精确至0.0002g。置于150mL烧杯中,加水润湿。加入10mL硝酸溶液,置于电炉上加热至沸,保持10min。取下烧杯,待冷却后,全部转移至25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必要时进行干过滤。
用移液管移取10mL上述试验溶液,置于400mL烧杯中。加入10mL硝酸溶液、80mL水,盖上表面皿,在电炉(或电热板)上加热至沸,保持5min10min。取下烧杯,加入35mL喹钼柠酮溶液,盖上表面血,在电热板上加热至沸,保持3min5min。取下烧杯,静置冷却后(在冷却过程中转动烧杯3次4次),用预先于180℃士2℃条件下干燥至质量恒定的玻璃砂以倾泻法过滤。 在烧杯中洗涤沉淀5次~6次,每次用水约20mL。最后将沉淀全部转移至玻璃砂埚中,再用水洗涤3次~4次。将玻璃砂增璃连同沉淀于180℃士2℃条件下干燥45min。取出,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量。
同时进行空白试验。空白试验除不加试样外,其他操作及加人试剂的种类和量与测定试验溶液相同。 6.4.1.5试验数据处理
五氧化二磷含量以五氧化二磷(PzOs)的质量分数W,计,按公式(1)计算:
(m1m2)×0.03207
Wi= mX(10/250) X100%
...... (1)
式中: mi- 试验溶液中生成磷钼酸喹啉沉淀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m2- 空白试验溶液中生成磷钼酸喹啉沉淀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0.03207- 磷钼酸啉换算为五氧化二磷的系数;
m- 试料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0.2%。
6.4.2容量法
6.4.2.1原理
按GB/T1871.1—1995第12章。 6.4.2.2试剂或材料 6.4.2.2.1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c(NaOH)~0.5mol/L。 6.4.2.2.2盐酸标准滴定溶液:c(HCI)~0.25mol/L。 6.4.2.2.3喹钼柠酮溶液。 6.4.2.2.4 其他试剂按GB/T1871.1一1995第13章。
3 HG/T2770—2020
6. 4.2. 3 试验步骤
用移液管移取10mL试验溶液(见6.4.1.4),置于400mL烧杯中。加人10mL硝酸溶液、80mL 水,盖上表面皿,在电炉(或电热板)上加热至沸,保持5min10min。取下烧杯,加入35mL唑钼柠酮溶液,盖上表面皿,在电热板上加热至沸,保持3min~5min。取下烧杯,静置冷却(在冷却过程中转动烧杯3次~4次)。以下按GB/T1871.1一1995中15.2.2和15.3的规定进行操作。 6.4.2.4试验数据处理
按GB/T1871.1-1995第16章。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0.2%。
6.5氮含量的测定
6.5.1蒸馏-酸碱滴定法(仲裁法)
6.5.1.1原理
按GB/T3595—2000第3章。 6.5.1.2 2试剂或材料 6.5.1.2.1硫酸溶液:1+1。 6.5.1.2.2 其他试剂按GB/T3595一2000中4.1的规定。 6.5.1.3 仪器设备
按GB/T3595—2000中4.2的规定。 6.5.1.4试验步骤
称取约1g试样,精确至0.0002g。置于250mL烧杯中,加少量水润湿。加入10mL硫酸溶液,盖上表面皿,加热至冒白烟。冷却至室温。以下按GB/T3595一2000中4.3.3.1的规定从“加人约 350mL水和几粒防爆沸石或防爆管...”开始进行操作。
同时进行空白试验。空白试验除不加试样外,其他操作及加人试剂的种类和量与测定试验溶液相同。 6.5.1.5试验数据处理
氮含量以氮(N)的质量分数W2计,按公式(2)计算:
(V。-V,)cM×10-3
X100%
..(2)
W2=
m
式中: V 滴定空白试验溶液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 Vi -滴定试验溶液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 C 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的准确数值,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M一氮(N)的摩尔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每摩尔(g/moL)(M=14.01); m- 试料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0.2%。
4 HG/T2770—2020
6.5.2自动定氮仪法
按GB/T22923-2008中3.1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 6.6平均聚合度的测定 6.6.1端基滴定法(适合Ⅱ型产品)
+
6.6.1.1原理
用阳离子交换树脂将溶液中的铵离子交换为氢离子,利用氢离子与聚磷酸根端基磷定量结合的原理,以电位滴定法测定试料的端基磷含量。二倍总磷(二倍五氧化二磷)含量与端基磷含量之比即为平均聚合度。 6.6.1.2试剂或材料 6.6.1.2.1盐酸溶液:1+1。 6.6.1.2.2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c(NaOH)~0.1mol/L。 6.6.1.2.3H型-732离子交换树脂。 6.6.1.3仪器设备 6.6.1.3.1离子交换柱:玻璃管内径10mm、长400mm,配有玻璃旋塞。 6.6.1.3.2酸度计:精度为0.02pH单位,配有玻璃电极、饱和甘汞电极或复合电极。 6.6.1.4试验步骤 6.6.1.4.1离子交换柱的制备
将离子交换柱固定在架上,关闭活塞,在柱子底部填1cm厚的玻璃棉,倒人约10mL水浸湿,将树脂倒人柱内,使树脂床高为300mm,用盐酸溶液浸没,备用。 6.6.1.4.2树脂的再生
每次试料洗脱分离完毕,用200mL盐酸溶液流过树脂床且浸泡过夜使树脂再生。使用前用 50mL盐酸溶液流过柱子。关闭交换柱活塞,将柱子充满水,塞上橡皮塞,倒转几次使树脂松动,排出空气泡。将柱子竖直固定在架上,用水先慢速洗涤树脂,然后以5.5mL/min~6.0mL/min的流速洗至流出液为中性(用pH试纸检验)。维持液面高于树脂层1cm,关闭交换柱活塞,备用。 6.6.1.4.3试验
称取约0.5g试样,精确至0.0002g。置于100mL烧杯中,加入10mL水,充分搅拌后,用水作洗脱溶液,控制柱流速为5.5mL/min~6.0mL/min,洗涤至流出液为中性(用pH试纸检验)。 收集洗涤液于25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移取100mL试验溶液于250mL烧杯中,将烧杯置于电磁搅拌器上,放入电磁搅拌子,开动搅拌器,用校准后的酸度计测量。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调整pH约为3,将滴定管调为零点,然后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记录每次加人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后的总体积和对应的pH值。当pH在4~6和7~9这两个范围时,每次只加 0.10mL。计算出△pH和△"pH。△pH出现最大值后再记录一个pH值。
5 HG/T2770—2020
6.6.1.5 5试验数据处理
滴定端基磷所消耗的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V,按公式(3)计算:
×号)-(v.+0.1×弯)
V=(v2 +0.1XB)
b1
..(3)
式中: V2—pH在7~9之间时ApH出现最大值前所加入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总体积的数值,单
位为毫升(mL);
b2-pH在7~9之间时△pH最后-次正值; B2——pH在7~9之间时△pH最后一次正值与第一次负值绝对值之和; V1——pH在4~6之间时△pH出现最大值前所加入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总体积的数值,单
位为毫升(mL);
b1—pH在4~6之间时pH最后一次正值; B,—-pH在4~6之间时△"pH最后一次正值与第一次负值绝对值之和。 平均聚合度X,按公式(4)计算:
2W1
X=T (cMV×10-3/m×(100/250)J)×100%
.. (4)
式中: w1—--6.4中测得的五氧化二磷(P2Os)的质量分数;
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的准确数值,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M五氧化二磷( PzOs)的摩尔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每摩尔(g/mol)(M=70.97); V一一滴定端基磷所消耗的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 m试料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1。
12
6.6.2P核磁共振法(适合I型、Ⅱ型产品) 6.6.2.1原理
根据聚磷酸铵的结构,端基磷和中间磷所受的电子层屏蔽效应不同,就会在不同的化学位移处出峰,端基磷和中间磷分别在一10ppm处和一22ppm处出峰,峰面积与磷的数目呈现正比关系,将两者的峰面积相比可以得到聚磷酸铵的平均聚合度。 6.6.2.2仪器设备 6.6.2.2.1油浴及磁力搅拌装置。 6.6.2.2.2液体核磁共振仪。 6.6.2.3试验步骤 6.6.2.3.1试验溶液的制备
称取1g试样,精确至0.0002g。置于150mL烧杯中,加人100mL水溶解。将烧杯置于 70℃~100℃油浴中,磁力搅拌10min,溶液基本澄清,呈透明溶胶状,冷却至室温。 6
上一章:GB/T 29341-2022 水处理剂用铝酸钙 下一章:HG/T 3779-2020 水处理剂 二氯异氰尿酸钠

相关文章

DB/T23/T 2770-2020 黑龙江省工业安装工程绿色施工规程 HG/T 5214-2017 工业次磷酸 HG/T 4691-2014 工业多聚磷酸 HG/T 5744-2020 工业硫酸铵 HG/T 3813-2020 工业高氯酸铵 HG/T 4833-2015 工业次磷酸铝 HG/T 4824-2015 工业磷酸锌 HG/T 4069-2022 工业湿法净化磷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