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23.080 CCS J 71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26116—2022 代替GB/T26116—2010
内燃机共轴泵 试验方法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oaxial pumpsTesting method
2022-10-01实施
2022-03-09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26116—2022
目 次
前言
II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1
泵的测量和验收准则 4.1 基本要求 4.2 保证 4.3 测量不确定度 4.4 性能试验验收等级和容差系数值
..
5 试验方法 5.1 通则 5.2 试验大纲 5.3 试验设备 5.4 试验记录 5.5 试验报告 5.6 试验装置 5.7 试验条件 5.8 气蚀余量(NPSH)试验分析
6
6.1 试验转速处理 6.2 性能曲线处理 6.3 汽蚀曲线处理自吸试验 7.1 试验仪器仪表 7.2 试验装置 7.3 试验条件 7.4 规定自吸时间的测定 7.5 试验数据处理噪声试验 8.1 试验仪器仪表 8.2 试验装置· 8.3 试验条件 8.4 测量工况: 8.5 测点分布 8.6 试验数据处理振动试验
7
I0
Lr
8
I0
10
10 10 11 10 11
9
12
GB/T26116—2022
12 12 12 12 12 12
9.1 试验仪器仪表 9.2 试验装置 9.3 试验条件 9.4 测量工况 9.5 测点分布.…. 9.6 试验数据处理
II
GB/T26116—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GB/T26116—2010《内燃机共轴泵 试验方法》,与GB/T26116一2010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更改了范围(见第1章,2010年版的第1章);更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2010年版的第2章);更改了术语、定义和符号(见第3章,2010年版的第3章);更改了性能试验验收等级和容差系数(见表1,2010年版的表9);增加了保证的对象(见第4.2);删除了试验人员(见2010年版的4.1.2);删除了“清洁冷水”的特性(见2010年版的4.2.1);删除了试验燃料(见2010年版的4.2.2);删除了标准基准状况(见2010年版的4.2.3);增加了验收等级(见4.4);增加了进口压力、出口压力的波动幅度(见表2);删除了不稳定条件的内容及同一量重复测量结果间的变化限度(见2010年版的4.2.6.2.2和表5);更改了总测量不确定度容许值(见表4,2010年版的表7);更改了流量、扬程的评定容差(见4.4,2010年版的5.3和5.4);更改了性能试验测量点的要求(见5.7.1,2010年版的附录A);删除了参数测量(见2010年版的第6章);一更改了NPSH试验内容(见第5.8,2010年版的第7章);更改了分析(见第6章,2010年版的第5章);一更改了自吸试验的规定(见第7章,2010年版的第10章);更改了噪声试验的规定(见第8章,2010年版的第8章);一更改了振动试验的规定(见第9章,2010年版的第9章)。
-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文件由全国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11)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宁波奥晟机械有限公司、农业部水泵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上海凯泉泵业(集
团)有限公司、国家泵类产品质量检验中心(山东)、利欧集团浙江泵业有限公司、江苏武新泵业有限公司、浙江省机电产品质量检测所有限公司、三联泵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大学、沈阳水泵研究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沈焕军、李勇刚、李军、王延合、张胜、颜土富、刘铭、何朝辉、满敬江、司乔瑞、 高宏钧、张振坤、董钦敏。
本文件于2010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
GB/T26116—2022
内燃机共轴泵 试验方法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内燃机共轴泵(以下简称泵)的测量和验收准则、试验方法、分析、自吸试验、噪声试验、振动试验的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以清洁冷水性质液体作为试验介质,在泵实验室或泵制造商试验台进行的验收试验,其他类型试验可参考使用。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859(所有部分) 往复式内燃机 声压法声功率级的测定 GB/T3216一2016回转动力泵 水力性能验收试验 1级、2级和3级 GB/T7021离心泵名词术语 GB/T29529—2013 3泵的噪声测量与评价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GB/T7021和GB/T3216一201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燃油消耗量 fuel consumption B 泵每单位时间内所消耗的燃油量。 注:燃油消耗量的单位为克每小时(g/h)。
3.2
燃油消耗率 specificfuelconsumption 单位燃油消耗量 fuel consumptionperunit b 泵每单位输出功率和单位时间内所消耗的燃油量。 注:由公式(1)给出:
B
b=P
...(1 )
式中: 2 B Ph 泵出口液体的有效功率(输出水功率),单位为千瓦(kW)。
泵的燃油消耗率,单位为克每千瓦时Lg/(kW·h)]:泵的燃油消耗量,单位为克每小时(g/h);
1
GB/T 26116—2022
3.3
规定能效specified energyefficiency 泵规定点的燃油消耗率。
4泵的测量和验收准则
4.1基本要求
规定的和合同中商定的额定点(即工况点,以下简称“保证点”),应通过一个验收等级和其相对应的
容差进行评价。对于泵的性能试验,这个保证点通常应由保证流量(QG)和保证扬程(HG)加以确定:并且,也可选用保证规定能效、或保证必需汽蚀余量(NPSHR)加以确定。在适用的情况下,这些可选保证参数宜根据试验进行确定,试验要求分别见4.4.3和5.8。
验收等级的容差仅适用于保证点。其他规定工况点,包括其容差在内,应经制造商和买方另外协商。如果有其他的规定工况点但没有相对应容差,这些工况点的默认验收等级应为3级
可通过书面合同、客户规定的泵性能曲线或类似书面的项目技术文件对保证点进行详细说明。 如果制造商和买方之间没有另外的商定,则下列条件适用:
验收等级应与表1中所给的等级一致;
a)
b)试验应在清洁冷水条件下、采用本文件规定的试验方法和试验装置进行; c)泵人口和出口之间的性能应予以保证; d)泵外端的管路和配件(弯头、变径管、阀)不在保证范围内,实际上,测量值里的容差结合了制造容差和测量容差。表1中给出的容差系数值包括了制造容差
和测量容差。
泵的性能可以随输送液体性质的不同而有显著变化。虽然不可能给出一个普通适用的规则,使之可以用输送清洁冷水时的性能预测输送其他液体时的性能,但是商定一个适合特殊工况的经验规则而泵仍用清洁冷水做试验是可行的
如购买多台同样的泵,需要试验的泵的数量应由买方和制造商进行商定买方和制造商双方均有权要求见证这些试验。如果试验不在制造商的试验台上进行,应允许买方
和制造商双方有机会对泵的试验装置和仪器仪表及其校准状态进行确认。
表1泵试验验收等级和相应的容差系数值
以百分比表示
1级 ±8 ±5
2级 ±9 ±7
3级 ±10 ±9
验收等级
TQ TH
4.2保证
保证点应由保证流量(Q)和保证扬程(HG)加以确定。测得的泵曲线与围绕保证点的一个容差范
围内相切或通过,即根据适用的验收等级确定(见表1和图1)。
此外,在规定的条件下,下列诸量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予以保证:
2
GB/T26116—2022
泵的规定能效(bG); b) 保证流量下的最大必需汽蚀余量
a)
Y4
do
x
QG
标引序号说明: X
流量(Q);扬程(H);表示通过;表示不通过;经过扬程容差曲线:经过流量容差曲线:经过扬程容差和流量容差曲线:不经过任何容差曲线;不经过任何容差曲线。
Y P
1
2 3 4 LO
- 一
图1扬程流量容差验收
4.3 测量不确定度
4.3.1 总则
即使使用的测量方法、所用的仪表及分析方法完全可行并符合本文件的要求,每一测量量也仍不可避免地存在不确定度。
4.3.2和4.3.3中描述的导则和方法旨在给用户提供一些资料性信息,以及一些实践方法,用户通过这些方法可对适用于本文件要求的试验以合理的置信概率进行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4.3.2波动
如果泵的设计或运转使得测量数值出现大幅度的波动,则可以在测量仪表中或其连接管线中设置种能使波动幅度降低到表2给定值范围内的缓冲装置进行测量。缓冲装置应是对称和线性的,例如毛细管,应提供至少是包含了一个完整的波动周期内的积分值。
3
GB/T26116—2022
表2 容许波动幅度
以测量量平均值的百分比表示
容许波动幅度
测量量流量压差出口压力人口压力燃油消耗量转速
1级 ±2 ±3 ±2 ±2 ±2 ± 1.5
2 级 ±3 ±4 ±3 ±3 ±3 ± 2.5
3级 ±6 ±10 ±6 ±6 ±6 ± 4.5
4.3.3 总的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4.3.3.1 随机不确定度的评定
随机不确定度,或是由于测量系统的特征、或是由于被测量的量的变化、或是由于两者共同所致,直接以测量结果的分散形式出现。与系统不确定度不同,随机不确定度可以通过在同样条件下增加同量的测量次数加以降低。
每一个试验点应至少取三组读数。「 随机不确定度(eR)计算应符合GB/T3216一2016中4.3.3.1的规定。 4.3.3.2 系统不确定度的评定
当通过零点调整、校准、仔细的测量尺寸和正确的安装等将已知的所有误差均消除之后,仍然会留有不确定度,其永远不会消失。即使仍使用同一仪表和同样测量方法,也不能通过重复测量使其降低
系统不确定度(es)的评定实际上是以测量标准的校准为基础。表3给出了系统不确定度的容许相对值。
表3 系统不确定度(es)的容许相对值
以百分比表示
最大容许系统不确定度
(保证点)
测量量
1级 ± 1.5 ± 1.0 ± 1.0 ± 1.0 ± 1.0 ± 0.7
2级和3级 ± 2.5 ± 2.5 ± 2.5 ± 2.5 ± 2.0 ± 1.4
流量压差出口压力人口压力燃油消耗量转速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