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25.080.40 J52
JB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10801.4—2020
电主轴
第4部分:磨削用电主轴技术条件
Motorized spindle-Part 4: Specifications for motorized spindle used in
grindingmachines
2021-01-01实施
2020-04-16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JB/T10801.4—2020
目 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安全说明及安全操作. 5主要参数和技术要求.
ILI
5.1运行条件 5.2 主要参数. 5.3 出线及标志 5.4 外观质量 5.5 材料及热处理. 5.6 安装配合面, 5.7 密封性能 5.8 预加负荷 5.9 绕组直流电阻 5.10 绝缘电阻 5.11 匝间绝缘 5.12 绕组耐电压. 5.13 最大输出转矩。 5.14 温升 5.15 振动. 5.16 噪声 5.17 静刚度 5.18 热伸长 5.19 盐雾 5.20 冷却方式 5.21 几何精度检验 6检验规则... 随行技术文件
-
中电电中电E电中6中6电电E中中心中中中心
6
6 H
.
E00
...
7 0
R
标志 9 包装、运输和贮存 9.1 包装. 9.2 运输, 9.3 贮存附录A(规范性附录)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项目
.8
.8
000000000000000
图1 噪声测量测点分布。 图2 静刚度测量
5
Ⅱ
JB/T10801.4—2020
表1 额定功率,表2振动速度限值.. 表3几何精度检验表A.1 检验项目
0000.000
236826EEEEEEE3
6 9
II
JB/T10801.4—2020
前言
JB/T10801《电主轴》分为七个部分:
一第1部分:术语和分类;一第2部分:加工中心用电主轴技术条件:第3部分:数控车床用电主轴技术条件:第4部分:磨削用电主轴技术条件;一第5部分:钻削用电主轴技术条件:第6部分:雕铣用电主轴技术条件;第7部分:特殊用电主轴技术条件。 本部分为JB/T10801的第4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金属切削机床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2)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洛阳轴承研究所有限公司、广东省智能制造研究所、安阳莱工科技有限公司、广
州市昊志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郭丽娟、吴智恒。陈长江、雷群、王文杰。陈启愉、廖菲、郭伟科、侯广军、 梁桂转。
本部分为首次发布。
III
JB/T10801.4—2020
电主轴第4部分:磨削用电主轴技术条件
1范围
JB/T10801的本部分规定了磨削用电主轴设计制造和验收的基本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滚动轴承支承的磨削用电主轴(以下简称电主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2008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755-2008旋转电机定额和性能 GB/1032一2012三相异步电动机试验方法 GB/T2423.17一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Ka:盐雾 GB/T2828.1一2012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OL)检索的遂批检验抽样
计划
GB/T4942.1—2006 5旋转电机整体结构的防护等级(IP代码)分级 GB/T5226.1-2019 机械电气安全机械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GB/T9174—2008 一般货物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10068—2008 轴中心高为56mm及以上电机的机械振动振动的测量、评定及限值 GB/T10069.1一2006旋转电机噪声测定方法及限值第1部分:旋转电机噪声测定方法 GB/T13384—2008 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13574—1992 金属切削机床静刚度检验通则 GB/T16768—1997 金属切削机床振动测量方法 GB/T17421.1一1998机床检验通则第1部分:在无负荷或精加工条件下机床的几何精度 GB/T17421.5—2015 机床检验通则第5部分:噪声发射的确定 GB/T22719.1—2008 交流低压电机散嵌绕组匝间绝缘第1部分:试验方法 GB/T22719.2—2008 交流低压电机散联绕组匝间绝缘第2部分:试验限值 GB/T235752009 金属切削机床圆锥表面涂色法检验及评定 JB/T10273—2013 数控机床交流主轴电动机通用技术条件 JB/T10801.1一2014电主轴第1部分:术语和分类
3术语和定义
JB/T10801.1一2014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安全说明及安全操作
4.1电主轴电气安全按GB/T5226.1一2019的规定执行。 4.2电主轴的外露部分不应留有可能导致伤害的锐棱尖角和开口。
JB/T10801.4—2020
4.3 电主轴总体质量大于16kg时,应设置方便起吊或搬运的结构。 4.4 电动机线包应埋设常闭型或常开型热敏保护元件,或采取其他有效的电动机过热反馈、保护措施。 4.5 电主轴的壳体应接地,应设置接地线并有接地标志,以保证直接和间接接触的安全。 4.6 电主轴工作电压的偏移范围不应超过额定电压的-15%~+10%。 4.7 电主轴上安装的工件或附件应采取防松措施。
5 主要参数和技术要求
5.1运行条件 5.1.1 环境空气最高温度应不超过40C,最低温度应不低于10C。 5.1.2电主轴及配套附件(电源、冷却系统、液压系统、气压系统、润滑系统、传感器等)应正确安装。 5.1.3E 电主轴在主轴冷却入口处的冷却介质最高温度为30℃,最低温度为5℃,且不低于环境温度10℃。 5.1.4电主轴使用时,环境的相对湿度不应大于90%。
注:当电主轴运行地点的海拔超过1000m环境温度及入口冷却介质温度与上述规定的条件不同时,按制造商与用户
之间的协议进行设计和使用。
5.2 主要参数
5.2.1 额定功率
推荐优先选用表1中的第一数系作为电主轴的额定功率。
单位为千瓦
表1 额定功率
第一数系
第二数系
0.25 0.5 0.75 1.1 1.5 2.2 3.7 5.5 7.5 11
15 18.5 22 30 37 45 55 75 90 150
1.8 3 4 6.3 10 13 17 20
25 33 40 50 63 80 100 125
注:如果有需要,第二数系的数值可作为第一数系的中间值采用。 5.2.2 额定电压
推荐采用下列电压作为电主轴的额定电压: 110V、120V、127V.220V.230V、240V、300V350V.380V400V、440V(对于某些特
殊配套产品:可由用户与制造商另行规定)。 5.2.3工作制和定额 5.2.3.1应按GB755一2008的4.2规定电主轴的工作制类型,采用S1和S6工作制。 2
JB/T10801.42020
5.2.3.2电主轴的定额是S1工作制下的额定值。 5.2.3.3采用S6工作制标注时,负载持续率通常为下述数值之一:20%,30%,40%,60%。 5.3出线及标志 5.3.1电主轴的动力电源端子和反馈元件的出线方式可通过电缆或插头座引出。采用电缆方式引出时,电缆线端应有明显标志,如,电主轴电动机线用U、V、W表示:测温信号线、测速信号线、位置信号线等用不同颜色的线,并做相应的标志:采用插头座方式引出时,接线的标志应在相应的技术文件中说明。 5.3.2当绕组出线端按照标志字母顺序与驱动电源输出端子对应相连接时,电主轴的旋转方向应为标注的方向。 5.4外观质量
电主轴表面及配合面应进行防锈和防腐蚀处理,外观平滑、光洁,不应有涂覆层脱落、碰伤和划痕。 5.5材料及热处理
电主轴关键零件的材料性能应不低于40Cr钢的材料性能,应具有与寿命相适应的耐磨性能,表面硬度不低于45HRC,并根据不同应用需求进行防锈防腐蚀、稳定性处理等。 5.6安装配合面 5.6.1电主轴配合面外圆公差采用h6,圆度不低于5级精度,表面粗糙度Ra不大于0.8μm。若有法兰法兰端面与转轴回转轴线垂直度不低于5级精度。 5.6.2转轴伸出端内孔或内锥面的圆度不低于3级精度。 5.6.3电主轴锥孔及外锥,圆柱孔的尺寸和精度应符合图样及技术文件的要求。常用锥度宜选择1:5 1:81:10~1:12~7:24等。 5.6.4锥度接触面应大于85%并且靠近大端。 5.7密封性能 5.7.1密封及防护要求 5.7.1.1电主轴内部的冷却系统应无泄漏现象。 5.7.1.2电主轴配套的油雾或油气润滑管道应无泄漏现象。 5.7.1.3电主轴的电气连接附件防护等级为IP65,试验方法应符合GB/T4942.1一2006的规定。 5.7.2检验方法 5.7.2.1采用内置式冷却系统的电主轴,装配后应按技术文件规定的1.5倍以上的冷却压力通入冷却介质,并且不少于2h,任何部位不得有渗漏现象。 5.7.2.2带中心冷却的电主轴应按技术文件规定的压力进行通液试验,对应的连接附件不应有渗漏现象。 5.7.2.3:油雾或油气润滑系统应按技术文件规定的工作压力进行通气试验,非排气孔、排气面不应有漏气现象。 5.8预加负荷
电主轴的预加负荷应根据工作负载、轴承型号及配置型式来确定。 5.9绕组直流电阻
电主轴绕组直流电阻值应符合技术文件的要求,其三相冷态直流电阻不平衡率应不超过1.5%。
3
JB/T10801.4—2020
检测方法应按GB/T1032一2012的规定。测试结束后,应将绕组对地放电 5.10绝缘电阻
在5.1的运行条件下,电动机定子绝缘电阻应不低于500M2在热态下的绝缘电阻应不低于 20MQ2
检测方法应按JB/T10273一2013的规定执行:检查试验时可测量冷态绝缘电阻,但应保证热态绝缘电阻不低于以上规定。检查绝缘电阻用的绝缘电阻表应符合JB/T10273一2013的规定。测试结束后,应将绕组对地放电。 5.11匝间绝缘
电主轴电动机定子绕组应能承受匝间耐电压冲击试验而不发生击穿,其试验冲击电压峰值按GB/T 22719.2—2008的规定。
试验方法应按GB/T22719.1一2008的规定执行。
5.12绕组耐电压
电主轴电动机定子绕组与壳体(地)间应能承受历时1mi的耐电压试验而不发生击穿,试验电源
频率为50Hz,波形尽可能为正弦波形,电压的有效值为1000V+2Umax但最低不低于1500V。
试验方法应按JB/T102732013的规定执行,试验结束后按本部分5.10测量绝缘电阻,结果应能满足本部分5.10的要求,出厂检验时,1min的耐电压试验可用5s试验代替,试验电压不变,重复进行试验时,试验电压为规定值的80%。 5.13最大输出转矩
电主轴的最大输出转矩应达到技术文件的要求。 试验方法应按GB/T1032—2012的规定执行
5.14温升
电主轴空载运转时,表面温升值应不大于32C,温度最大值应不高于65C。 电主轴在规定的冷却条件及额定状态下,进行空运转试验不少于2h:其中最高转速下不少于1h。
当电主轴温度稳定时(在1五内温升上下浮动不大手1C)测量温升:测点在电主轴上尽量靠近支承轴承的部位。
5.15振动
电主轴在额定转速稳定状态下,测量振动速度值,其限值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振动速度限值
转速 r/min
振动速度 mm/s ≤1.0 ≤1.2 ≤1.5 ≤1.8 ≤3
>3 000~24 000 >24000~42 000 >42000~105000 >105000~150000
>150 000
测量时常规选择卧式安装测量,电主轴安装外径下垫置5mm10mm厚的弹性体,测点位于电主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