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SY/T 5162-2021 岩石样品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方法

SY/T 5162-2021 岩石样品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方法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3.35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1-01 17:35:59



推荐标签: 岩石 5162 方法 分析 电子显微镜 样品

内容简介

SY/T 5162-2021 岩石样品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方法 ICS 75-010 CCS E 11
SY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 51622021 代替SY/T5162-2014
岩石样品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方法
Analytical method for rock samples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2022一02一16实施
2021一11一16发布
国家能源局 发布 SY/T 5162-2021
目 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仪器设备及材料

4.1仪器设备 4.2 材料 5样品制备 5.1 自然断面样品制备 5.2 抛光样品制备 6碎屑岩样品分析 6.1 岩石结构 6.2岩石成分 6.3孔隙及喉道 6.4填隙物 6.5成岩后生作用 7碳酸盐岩样品分析 7.1岩石结构 7.2 岩石成分 7.3 孔隙及裂缝 7.4 填隙物 7.5 颗粒、泥晶基质及亮晶胶结物 7.6 晶粒接触方式 7.7黏土矿物 7.8 成岩后生作用 8岩浆岩样品分析 8.1岩石结构 8.2 岩石成分 8.3孔隙及裂缝 8.4 次生变化变质岩样品分析 9.1 岩石结构
00

1
1
0
0
6
0
6
9

6 SY/T 5162-2021
9.2 岩石成分 9.3 孔隙 9.4 裂缝 9.5 次生变化 10 泥页岩样品分析 10.1 岩石结构 10.2 岩石成分 10.3 矿物 10.4 裂缝 10.5 孔隙· 10.6 有机质 11含油样品分析·
11.1 方法 11.2 结构及成分 11.3 原油赋存状态 12 质量要求·
0
10
M
II SY/T 5162-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SY/T5162-—2014《岩石样品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方法》,与SY/T5162-2014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SY/T5162一2014是建立在扫描电子显微镜形貌分析的基础上,而本文件增加了扫描电子显
微镜的成分分析内容(见6.2、7.2、8.2、9.2、10.2、11.2), b)在“范围”中删除了“泥页岩”(见第1章); c)在“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增加了SY/T5913,删除了GB/T17361、SY/T6189(见第2章,
SY/T51622014的第2章): d)增加了“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 e)在“材料”中增加了“铂靶”“金丝”“铜丝”“碳绳”“二氯甲烷”“样品桩”,删除了“四氢
呋哺”(见4.2,SY/T5162—2014的3.2); f)将“样品制备”分为“自然断面样品制备”和“抛光样品制备”(见第5章,SY/T5162-2014
的第4章): g)增加了“硅酸盐类矿物”“铁质矿物”,删除了“其他矿物”(见6.4.1.6、6.4.1.7,SY/T 5162-
2014的5.3.2.6) h)合并了“岩浆岩样品分析”(见第8章, SY/T5162—2014的第7章): i)增加了“孔隙类型”的描述(见9.3.1) j)增加了裂缝充填程度的描述(见10.4.3) k)增加了有机质的识别方法(见10.6) 1)删除了“岩石样品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报告”(见SY/T51622014的附录A)。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石油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石油地质勘探专业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石油地质

实验研究中心、中石化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实验中心,中海油能源发展工程技术分公司中海油实验中心、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分析实验中心、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实验检测研究院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研究院试验中心,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非常规实验中心,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研究院试验技术研究所,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魏广振、刘宁、王朴、周富春、李晨晨、刘金、李学万、解丽琴、王晓琦、 邹春艳、鲍芳、于杰杰、胡圆圆。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1987年首次发布为SY5162—87,1997年第一次修订,2014年第二次修订:一本次为第三次修订。
III AS SY/T 5162-2021
岩石样品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方法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岩石样品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方法和质量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碎屑岩、碳酸盐岩、岩浆岩、变质岩样品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SY/T5118岩石中氯仿沥青的测定 SY/T 5913岩石制片方法
3术语和定义
M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仪器设备及材料 4.1 仪器设备
主要仪器设备包括: a)扫描电子显微镜: b)X射线能谱仪; c)镀膜装置; d)氩离子抛光仪; e)真空干燥箱。
4.2材料
材料包括: a)乳胶、导电胶、导电胶带; b)金靶、铂靶,金丝、铜丝:光谱纯: c)碳棒、碳绳:光谱纯; d)二氯甲烷:化学纯: e)无水乙醇:化学纯: f)样品桩: g)氩气:纯度99.9%。 SY/T 51622021
5样品制备 5.1[ 自然断面样品制备 5.1.1样品洗油应符合SY/T5118的规定。 5.1.2样品上桩时观察面应新鲜平整并垂直层理面。样品厚度宜不大于5mm。 5.1.3制备好的样品应自然干燥并注意防尘。 5.1.4用镀膜装置对干燥好的样品镀膜以满足样品分析的导电性要求。 5.1.5分析原油赋存状态的样品宜用真空干燥箱进行预干燥。 5.2抛光样品制备 5.2.1光薄片制备应符合SY/T5913的规定, 5.2.2抛光样品厚度宜不大于5mml。样品抛光宜采用氩离子抛光仪。
6碎屑岩样品分析 6.1岩石结构
在300倍以下观察,记录,描述矿物、岩屑颗粒、填隙物的结构特征。 6.2岩石成分
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确定岩石矿物,用X射线能谱仪分析化学成分,然后确定岩石矿物组成。 6.3孔隙及喉道 6.3.1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记录、描述碎屑岩样品粒间孔隙、粒内孔隙、晶间孔隙、铸模孔隙、溶蚀孔隙、微裂隙的特征和组成。 6.3.2测量,记录孔隙大小喉道宽度 6.4填隙物 6.4.1 填隙物类型 6.4.1.1黏土矿物
应确定蒙皂石、高岭石、伊/蒙混层、伊利石、绿/蒙混层,绿泥石六种黏土矿物。六种黏土矿物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特征如下:
a)蒙皂石:晶体形态为片状,蜂巢状,棉絮状 b)高岭石:单晶为六角板状,集合体为书页状、蠕虫状; c)伊/蒙混层:晶体形态为片状,丝状,似蜂巢状: d)伊利石:晶体形态为弯曲片状、丝状; e)绿/蒙混层:晶体形态为片状、花朵状、针丝状、似蜂巢状: f)绿泥石:单晶为针叶状,叶片状,集合体为绒球状、玫瑰花朵状。
6.4.1.2碳酸盐类矿物
应确定片钠铝石、白云石、方解石、铁白云石、菱铁矿五种碳酸盐矿物。五种碳酸盐扫描电子显
2
上一章:SY/T 5165-2021 石油井下取样器 下一章:SY/T 5118-2021 岩石中抽提物含量测定

相关文章

SY/T 5162-2014 岩石样品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方法 SY/T 6027-2019 岩石矿物电子探针定量分析方法 SY/T 7410.1-2018 岩石三维孔隙结构测定方法第1部分∶CT 扫描法 SY/T 7410.1-2018 岩石三维孔隙结构测定方法 第1部分:CT 扫描法 SY/T 7410.1-2018 岩石三维孔隙结构测定方法第1部分∶CT扫描法3D GB/T 33834-2017 微束分析扫描电子显微术生物试样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方法 GB/T 33834-2017 微束分析 扫描电子显微术 生物试样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方法 SY/T 6188-2016 岩石热解气相色谱分析方法